01 法律基础知识 50.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41164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3.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1 法律基础知识 5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01 法律基础知识 5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01 法律基础知识 5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01 法律基础知识 5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01 法律基础知识 5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1 法律基础知识 50.docx

《01 法律基础知识 5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 法律基础知识 50.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1 法律基础知识 50.docx

01法律基础知识50

《法律基础知识》课程考核大纲

一、适用对象和编制依据

1.适用对象:

09级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制五年。

2.编制依据:

法律基础知识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

详见09级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五年制课程标准汇编。

3.学分、学时和开设学期:

本课程总学时50,总学分3,分2学期开设。

二、考核种类与考核方式

1.第1学期

(1)考核种类:

考试课程

(2)考核方式:

综合性考核

2.第2学期

(1)考核种类:

考试课程

(2)考核方式:

综合性考核

三、考核方法与成绩构成

1.第1学期

考核方式及构成比例

考核方法和形式

构成比例

形成性考核

(40%)

平时作业

书面

10%

学习习惯

笔记等

10%

课堂表现

日常检查

10%

专题活动

活动评价

10%

实际操作

成果评价

总结性考核

(60%)

笔试

开卷

闭卷

60%

半开半闭

非笔试

口试

演示

操作

机试

作品评价

综合

 

2.第2学期

考核方式及构成比例

考核方法和形式

构成比例

形成性考核

(40%)

平时作业

书面

10%

学习习惯

笔记等

10%

课堂表现

日常检查

10%

专题活动

活动评价

10%

实际操作

成果评价

总结性考核

(60%)

笔试

开卷

闭卷

60%

半开半闭

非笔试

口试

演示

操作

机试

作品评价

综合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 导论(开设学期:

第1学期)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有关法的概念、法律部门分类等基本知识;明确社会主义法的本质、作用;提高法律意识。

序号

主要教学内容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态度目标

考核方式

(一)

导论

任务1:

法的概念综述

了解法的概念、功能;

掌握中国的法律部门体系的划分。

能联系实际案件,用具体的法律部门去解决问题。

提高依法办事的觉悟,自觉学法、守法、用法。

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培养法律素质。

综合性考核

第二章宪法(开设学期:

第1学期)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了解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努力做到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

序号

主要教学内容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态度目标

考核方式

 

(二)

 

宪法

任务1:

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

了解宪法的含义和特征,掌握宪法规定的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我国的国家机构。

能具备宪法观念和公民意识,从而能够树立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宪法实施的观念,做到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通过本章学习培养学生宪法至上的观念,初步树立权利意识,使得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能够正确行使法律权利,认真对待法律义务,自觉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宪法实施,将自己的一切行为纳入法制轨道,依法办事。

 

综合性考核

任务2: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了解依法治国的概念、、核心和基本要求;明确依法治国的基本条件。

能认识到在实行依法治国的今天,包括高职生在内的所有公民都要大力提高法律意识,培养法制观念,将自己的一切行为都纳入法制的轨道,严格依法办事,自觉与破坏法制、侵害他人权利的行为作斗争,特别是要自觉抵制一切不健康思想的侵蚀。

第三章行政法(开设学期:

第1学期)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行政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以及基本内容,真正认识与理解行政法是什么,行政法在生活中的作用,掌握行政主体、行政行为等基本知识,树立依法行政、依法监督行政的思想。

序号

主要教学内容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态度目标

考核方式

 

(三)

 

行政法

任务1:

行政法的概念、基本原则与行政主体

了解行政法的基本概念、作用、基本原则以及行政主体的范围。

能区别什么是合法的行政主体、能明确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有没有遵循行政法的合法和合理原则。

通过本章学习,着力培养学生对依法行政的认识,既能够较为自觉地遵守行政法律法规规定,又能够正确地行使监督行政的权利,积极勇敢地与各种违法的行政行为做斗争,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综合性考核

任务2:

行政行为和监督

了解行政行为的概念、分类、效力,了解对行政行为监督的方式;掌握几种社会生活中常见的行政行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的程序和特点。

能分析和发现现实生活中行政机关进行的行政行为的效力和程序问题,做到自觉维护公民权利,依法监督行政。

项目训练:

法律论坛——我看交警“钓鱼执法”现象

了解行政处罚的概念、原则,掌握处罚的有效程序。

能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现实法律问题。

第四章民法(开设学期:

第1学期)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任务;理解民法的基本原则;明确民事主体享受的主要民事权利,自觉依法进行民事活动,提高保护自身民事合法权益的能力。

序号

主要教学内容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态度

目标

考核方式

 

(四)

 

民法

任务1:

民法的基本原则

了解民法的概念;正确认识和理解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把握民法基本原则的作用。

能说明民法的调整对象,能用民法的基本原则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民法案件。

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树立维护个人权利的观念。

在市场经济中,民法是调整平等民事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私法,学生通过学习民法,既可以知道自己在日常经济活动中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以及应该如何做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的权益和避免对他人权益的侵害,从而有效地维护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综合性考核

任务2:

民事主体

了解民事主体的概念和分类;掌握关于自然人中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的有关划分;识记法人的成立要件及法人的分类和法人实现其民事行为能力的方式。

能根据民事行为能力的分类判定现实生活中的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的效力,更好地维护社会民事活动秩序。

任务3:

民事权利

了解民事权利的概念和种类;掌握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等基本常识;掌握取得民事权利的途径和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

能举例说明民事权利的种类和具体的民事权益,能根据民事权利的种类和取得途径,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权益是否合法,取得途径是否有效,从而避免民事纠纷的发生。

任务4:

民事责任

了解民事责任的种类及归责原则、掌握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免除民事责任的情形。

能积极运用民事责任的有关常识维护自己和他人权利,避免侵权和违约等民事责任,能合理有效的选择民事责任承担方式,解决民事纠纷。

任务5实用民法规范

(物权、合同、婚姻、继承)

了解有关物权、合同、婚姻、继承等实用的民事法律规范。

能用实用民法规范分析有关物权、合同、婚姻、继承等现实问题。

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意识。

项目训练:

经济与法辩、辩、辩(民事案例分析)

通过现实生活的民事纠纷和案件回放,巩固民事基本原则、民事主体、民事权利、责任等基本知识。

能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做到依法维权,避免损害他人利益。

第五章经济法(开设学期:

第2学期)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的企业法律制度、产品质量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以及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明确企业设立的条件、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的法律责任、劳动合同的内容和劳动争议的解决方式,依法从事经济活动。

序号

主要教学内容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态度

目标

考核方式

 

(五)

 

经济法

任务1:

规范市场主体,依法设立企业

 

了解企业的概念;掌握企业设立的条件、程序、新公司法的有关内容、企业的法律责任。

能举例说明各种企业形式,能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设立公司或其他的企业形式,明确企业法律责任。

综合性考核

任务2:

加强质量监督,保证产品质量

了解产品质量的监督主体;掌握构成产品质量法律责任的条件以及产品质量民事责任的范围和承担方式。

能列举现实生活中产品质量监督的主体,在遇到产品质量问题时,能依法明确产品质量责任的承担主体,能解决产品质量责任问题,维护自身权益。

通过本章的学习,培养学生经济活动中的法制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更需要法律规范,本章关于经济法的基本常识帮助学生从国家的角度和社会的角度认识经济法的重要作用,从而根据自己的情况,积极参加经济活动。

任务3:

加强税务管理,自觉依法纳税

了解税收的概念、特点、种类、掌握违反税法的法律责任。

能举例说明生活中各种税收以及特点,能分析违反税款征收的法律责任,能自觉依法纳税。

任务4:

履行劳动合同,强化社会保障

 

了解劳动法的制定、劳动法的适用范围、掌握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规定。

能说明劳动法适用的范围和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义务,能分析现实生活中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的各种做法,能用劳动法积极维权。

项目训练1:

模拟企业设立程序

巩固有关企业法关于企业设立的规定,如:

合法的名称、经营范围选择、注册资本等。

能熟练运用企业法的规定创造性的进行企业设立的各种构想。

能进行创业计划的初步拟订

项目训练2:

消费者维权意识培养和税收的计算

掌握产品质量损害赔偿责任;掌握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能分析解决案例,提高法律的运用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项目训练3:

模拟劳动争议解决以及草拟劳动合同

掌握劳动争议解决途径:

协商、调解、仲裁、诉讼;

掌握劳动合同必备条款、禁止性条款的有关规定。

能根据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草拟一份劳动合同,能依据劳动争议处理的四大程序,选择有效解决劳动纠纷的合理方式。

第六章刑法(开设学期:

第2学期)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犯罪的特征和构成要件,明确罪与非罪的界限;理解刑罚在打击犯罪中的作用;认识几种常见犯罪的危害性,提高同犯罪作斗争的自觉性。

序号

主要教学内容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态度目标

考核方式

 

(六)

 

刑法

任务1:

刑法和犯罪

(1)、

(2)

了解刑法的概念、犯罪概念、特征、掌握刑法的基本原则、犯罪的构成以及排除犯罪性的行为等;

了解刑法中故意犯罪中的停止形态如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犯罪未遂等以及共同犯罪形态以及相应量刑

能区分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能依据刑法的基本原则和犯罪构成等分析现实中的刑事案件的基本法理,能理论联系实际分析犯罪过程中的各种停止形态以及量刑规定。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培养正确的刑法观,即刑法不仅是打击犯罪、更是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工具,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纪观念,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同犯罪做斗争的决心和勇气,有利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综合性考核

任务2:

常见犯罪及其处罚

(1)、

(2)

了解常见的犯罪罪名(如盗窃罪、诈骗罪、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最等)以及各类犯罪的具体犯罪构成。

能正确区分此罪和彼罪,能判断现实生活中犯罪嫌疑人的罪行具体触犯的罪名以及量刑规定,自觉与犯罪行为做斗争。

项目训练1:

案件聚焦

通过视频,了解现实生活中典型的刑事犯罪的定罪与量刑

能正确分析刑事案件,培养正确的刑法观和法纪观。

能做到自我教育、预防犯罪。

项目训练2:

庭审纪实

通过对庭审现场的模拟,加强对刑法的感性认识,了解基本的刑事案件程序

能充当法庭庭审中的各类角色,能依据刑法对各类常见犯罪进行定罪、量刑或者分析。

第七章诉讼法(开设学期:

第2学期)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