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清洁消毒管理系统程序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408116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车间清洁消毒管理系统程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车间清洁消毒管理系统程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车间清洁消毒管理系统程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车间清洁消毒管理系统程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车间清洁消毒管理系统程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车间清洁消毒管理系统程序Word文件下载.docx

《车间清洁消毒管理系统程序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间清洁消毒管理系统程序Word文件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车间清洁消毒管理系统程序Word文件下载.docx

4.职责

4.1技术对车间的清洁卫生提出要求制定清洗消毒操作规程。

4.2生产加工各工序人员按操作规程专职负责实施车间的清洁卫生工作。

4.3技术部负责制定食品接触面清洁卫生监控计划,技术部对计划负责具体实施。

4.4监控员负责抽查监督。

5.程序容

清洗和消毒的五个步骤:

1、预冲洗;

2、使用清洁剂;

3、清水冲洗;

4、消毒5、漂洗。

5.1所有与食品接触面的材料卫生要求,必须满足如下要求:

无毒、抗腐蚀、不吸水、光滑、不生锈,禁止使用竹木制品、纤维等易吸潮、不易清洁和易脱落的材料。

5.2所有与产品接触的设备、工器具、操作台的设计和安装必须满足如下要求:

能被正确地清洁和消毒;

表面光滑,包括缝、角和边在;

拆装方便,便于维护保养

5.3所有与产品接触的面的清洗消毒规定如下:

5.3.1消毒水浓度:

5.3.1.1手消毒水:

50-60PPM,按照60PPM浓度配置。

5.3.1.2脚池、车间墙壁、车间地面消毒水池:

150-200PPM,按照200PPM浓度配置。

工器具、设备、运输工具消毒水池:

5.3.2所有与产品接触的面清洗消毒后必须用清水冲洗干净,防止污染产品,保护设备。

5.4车间卫生

5.4.1清洗、消毒要求

5.4.1.1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必须对所有的设备、工器具及相连管路等按要求进行全面的清洗,清洗完毕后由检查科检查签字后方可正式生产,如有问题耽误生产个人或部门将负全责。

5.4.1.2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对所有接触果汁设备进行清洗,去除锈斑、污垢。

首先用2%热碱水循环30分钟,浸泡,以90—100℃热水冲洗,至PH=7后再用

1.5~2%稀硝酸冲洗30分钟,之后用热水冲洗循环干净。

检验热冲洗水的PH达到7时,方可生产

5.4.1.3每班生产结束后用90—100℃纯净水把设备及相连管道清洗干净,再用2%90℃热碱水循环30分钟,之后用90℃左右的纯净水冲洗干净,冲洗至PH达到7时,方可下班。

5.4.1.4每班生产前须用90℃纯净水清洗消毒设备及相连管路1次

5.4.1.5车间卫生每班交班前打扫,用自来水冲洗地面,并不间断随时清洗。

5.4.1.6交班前把设备污染处清扫干净。

5.4.1.7工作鞋必须在消毒池中消毒,清毒池消毒液每日更换1次,清毒液为200PPMNACLO,加入量为池2/3处。

5.4.1.8车间空气消毒每天用50PPMNACLO喷洒1次。

5.4.1.9洗手遵守五步程序:

清水→皂液→清水→干手→消毒液消毒

5.4.1.10污水池、厕所每周用200PPMNACLO冲涮或喷洒。

5.4.1.11接触线材用器具,物品必须离地存放,防止交叉污染,使用前必须消毒。

交班前必须清刷干净。

5.4.1.12所有门窗玻璃每天清刷一次,每星期彻底清刷车间卫生。

5.4.2车间设施卫生

5.4.2.1厂房必须有防蚊蝇、防鼠、防烟雾、防灰尘等设施。

5.4.2.2容易造成交叉污染的工序,应设隔离墙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予以隔离,防止生产过程中相互污染。

5.4.2.3生产车间

5.4.2.3.1地面:

应能防水、防腐蚀、防渗漏、防滑、无毒、易冲洗、消毒,并应有适当的排水坡度(1.0%~1.5%为宜)和良好的排水系统。

排水沟必须是圆弧式的明沟。

排水沟不得堵塞、发霉、发黑、发粘,要经常冲洗,以保持畅通。

5.4.2.3.2墙壁:

应能防霉、防潮、防水、无毒,易冲洗、消毒,顶角、墙角、要便于清洗。

5.4.2.3.3天花板:

应能防潮、防霉、防水、防灰,易清洗,表面涂层牢固。

5.4.2.3.4门、窗:

应严密,采用不变形、耐腐蚀的材料制作。

窗和其他洞口应安装易于清洗、更换的纱窗。

门口必须有防蚊、蝇、虫设施。

5.4.2.3.5洗手设施:

车间进口处和车间须按人均(10~15人一个)安装不用手开关的冷、热水龙头。

洗手池下水管应安装反水弯并引进排水管中,废水不得外溢,洗手处应有清洗、消毒剂和干手设施。

5.4.2.3.6消毒设施:

车间进口处必须有与通道等宽、长1.5M以上、深20CM的鞋靴消毒池。

车间应设有设备和工器具的清洗、消毒设施,选用易清洗、防腐蚀、无毒的材料制作,并配有充足的冷、热水源。

5.4.2.3.7通风设施:

车间必须安装通风设备,以保持车间空气对流。

有大量蒸汽加热的工段,应集中在一处,配备足够能力的排风设备,通风口必须安装易于清洗、更换的耐腐蚀网罩,进气口必须距地面2M以上,并远离污染源和排气口。

5.4.2.3.8其他:

车间的架空构件和滑槽等必须便于清洗,便于检查,能防止积尘、凝土和生长霉菌。

严防房顶的冷凝水滴下来,造成半成品的污染。

5.4.2.4供水系统

5.4.2.4.1生产用水的水质必须符合GB5749的规定。

如配备贮水设施。

应有防污染措施。

贮水设备应定期清洗、消毒。

车间所有的水龙头要编号,厂化验室要每周检验一次,井水要全面分析,看是否符合饮用水标准。

市防疫站要一年做两次水质全面分析。

5.4.2.4.2制冷、冷却、消防用水必须用单独管道输送,并有醒目的颜色区别,不得与生产用水交叉连接。

5.4.2.5废水、废汽排放系统必须设有废水、废汽排放系统,其排放标准应符合国家环境保护要求。

5.4.2.6废弃物临时存放设施应在远离生产车间的适当位置设置废弃物临时存放设施,选用便于清洗、消毒的材料制作,结构应严密,能防止害虫进入,能避免废弃物污染道路、

5.4.2.7设备和工器具

5.4.2.7.1凡接触线材的设备、工器具和容器。

必须采用无毒、无异味、易清洗的材料制作,表面应光滑,无凹坑、缝隙。

禁止使用竹木工器具和容器。

5.4.2.7.2固定设备的安装位置应便于清洗、消毒。

5.4.2.8更衣室、浴室、厕所必须有与职工人数相适应的更衣室、浴室、厕所。

门窗不得直接开向车间。

更衣室应与生产车间连接。

厕所应有冲水装置、不用手开关的洗手设施和供洗手用的清洗剂,并在醒目处设便后要冲水,便后要洗手的标牌;

厕所要保持空气无臭味。

地面平整,采用便于清洗、消毒的建材铺砌,墙裙砌浅色瓷砖或相当的建材,门窗必须有纱门、纱窗。

更衣室空气清新,每天按时消毒,不允许在更衣室吃零食、闲聊、打斗。

5.4.2.9车间整洁、无杂物、空气新鲜、地面洁净、无积水、设备无油污、无灰尘;

更衣间有杀菌设施,灯检光源充足。

5.4.2.10每班工作人员对环境、设备、地面、墙壁、器具及个人卫生进行清理,严格执行奖罚制度。

5.4.2.11车间不得堆放废弃物,配制溶液用的桶必须加盖

5.4.2.12工作时请勿闲谈,勿面对产品原料、生产器具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以免污染产品。

5.4.2.13环境卫生实行班长负责制,班长班前、班后必须认真检查,放假及节假日班长要带领员工进行彻底清扫。

平时每周一次。

5.4.2.14工作时落地原料必须及时清扫妥善处理。

5.4.3防蝇、防虫、防鼠措施

5.4.3.1生产车间所有的窗必须安装纱窗,防止蚊、蝇等进入现场。

纱窗如有损坏应及时修补或更换,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准打开纱窗,违者严惩。

5.4.3.2生产车间的门必须安装塑料软帘,防止飞虫进入车间。

员工出入车间时要随手关门,违者严惩。

5.4.3.3在车间、外、仓库等合理位置安置捕鼠器、粘鼠板、挡鼠板等器具。

5.4.3.4在车间合理位置安装灭虫灯,由专人负责灭虫灯的开关。

5.4.3.5所有地沟污口必须安置不锈钢防护罩,防止虫、鼠进入车间。

5.4.3.6车间所有开放式管道口,在不使用时必须用经消毒的胶皮塞堵住。

5.4.3.7每天对车间周围喷洒一定量的杀虫剂。

安放一定量的灭蝇笼。

5.4.3.8在夏天蚊蝇增多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人工灭蚊蝇。

5.4.3.9车间对外的孔、通道、门、窗等要及时堵住或关闭,不得任意开关。

5.5人员卫生

5.5.1按照培训计划对员工进行个人卫生和食品安全的教育培训,新进厂员工要集中进行系统的培训,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培训和考核效果要记录。

5.5.2员工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勤换衣、勤理发,不随地吐痰、乱丢杂物。

5.5.3员工上班时,统一着长裤,禁止穿九分裤、七分裤、五分裤等;

禁止穿拖鞋、凉鞋等露脚趾类的鞋;

禁止涂口红、化妆、喷香水、涂指甲油、佩戴任何饰品、手表等;

5.5.4生产区域禁止吸烟、吃东西、嬉戏、跑步或追逐打闹。

5.5.5员工进入车间时不得携带与生产无关物品,在预进间换工作鞋、换工作服、戴工作帽,工作衣、帽应穿戴整齐,头发不得露在衣帽外面。

5.5.6工作人员手部应经常保持清洁,并于进入加工场所前、上卫生间后或手部受污染时,须即刻洗手消毒。

5.5.6.1洗手消毒程序:

A:

清水冲洗→洗手液搓洗→清水冲洗→消毒液浸泡20秒→清水冲洗→烘干B:

清水冲洗→洗手液搓洗→清水冲洗→烘干→75%酒精喷洒搓洗消毒

注:

穿短袖工作服要洗至肘部

5.5.6.2员工手部应经常保持清洁,在生产过程中的有以下情况时,必须对手进行清洁消毒:

a:

去洗手间后;

b;

处理废物后;

c:

离开工作区域或进行与生产无关的工作后,重返岗位前;

d:

接触产品前;

e:

接触到身体其它未清洁部分或不洁净物品后;

f:

开工前进入车间及连续工作2小时;

g:

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员工必须在每1小时进行洗手、消毒。

5.5.7进入车间前,鞋靴底部要在鞋消毒垫浸泡消毒后,方可进入车间。

5.5.8主管、领班在生产前应检查员工卫生状况:

衣帽、口罩、工鞋是否按规佩戴、穿着,头发是否外露等;

手部卫生是否达标,指甲不得超过0.5mm长;

是否有人带伤上岗;

是否有人患病上岗等。

5.5.9生产过程中接触产品的操作必须戴上一次性手套,手套要完整、无破损、不透水,当手被污染后必须按上述洗手消毒程序重新洗手消毒。

在工作过程,包装人员必须每2小时用75%酒精对手进行消毒;

成品再加工人员因工艺操作原因,要接触裸露成品的,必须每1小时用75%酒精对手进行消毒一次。

5.5.10生产期间不允许接听(主管、领班除外),如有特殊需要,需请示上级领导后,到生产区域外接听,接听后需先洗手消毒才可再进行生产加工。

5.5.11工作人员的个人衣物及物品要放置更衣室,不得带入加工间;

也不得穿戴工作服到加工区域外的地方,并在工作期间工作服的口袋不得存放与工作无关的个人物品。

5.5.12员工上卫生间时,必须在更衣室更换工作服、帽、工作鞋等,不得将工作服、帽、工作鞋穿进卫生间。

上完卫生间后须将双手清洗和消毒。

5.5.13非生产人员(即检验、管理人员等)及一切外来人员进入车间等同生产人员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