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2019印刷技术网目调分色版样张及生产印刷品的加工过程控制第3部分新闻纸冷固型平版胶印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4000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1.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2019印刷技术网目调分色版样张及生产印刷品的加工过程控制第3部分新闻纸冷固型平版胶印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GB2019印刷技术网目调分色版样张及生产印刷品的加工过程控制第3部分新闻纸冷固型平版胶印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GB2019印刷技术网目调分色版样张及生产印刷品的加工过程控制第3部分新闻纸冷固型平版胶印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GB2019印刷技术网目调分色版样张及生产印刷品的加工过程控制第3部分新闻纸冷固型平版胶印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GB2019印刷技术网目调分色版样张及生产印刷品的加工过程控制第3部分新闻纸冷固型平版胶印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GB2019印刷技术网目调分色版样张及生产印刷品的加工过程控制第3部分新闻纸冷固型平版胶印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doc

《GB2019印刷技术网目调分色版样张及生产印刷品的加工过程控制第3部分新闻纸冷固型平版胶印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2019印刷技术网目调分色版样张及生产印刷品的加工过程控制第3部分新闻纸冷固型平版胶印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doc(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GB2019印刷技术网目调分色版样张及生产印刷品的加工过程控制第3部分新闻纸冷固型平版胶印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doc

GB/T7707—2004

ICS37.100.01

A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XXXXX.3—201X/ISO12647-3:

2013

201X-XX-XX发布

201X-XX-XX实施

印刷技术网目调分色版、样张和生产印刷品的加工过程控制

第3部分:

新闻纸冷固型平版胶印

Graphictechnology—Processcontrolfortheproductionofhalf-tonecolourseparations,proofsandproductionprints—Part3:

Coldsetoffsetlithographyonnewsprint

(ISO12647-3:

2013,IDT)

(征求意见稿)

I

GB/TXXXXX.3-201X

前言

GB/TXXXXX《印刷技术网目调分色版、样张和生产印刷品的加工过程控制》已经或计划发布以下部分:

——第1部分:

参数与测量方法

——第2部分:

平版胶印

——第3部分:

新闻纸冷固型平版胶印

——第4部分:

出版凹印

——第5部分:

网版印刷

——第6部分:

柔性版印刷

——第7部分:

直接使用数字数据的打样过程

——第8部分:

直接使用数字数据的验证印刷品制作过程

本部分为GB/TXXXXX的第3部分。

本部分代替GB/T17934.3—2003《印刷技术网目调分色片、样张和印刷成品的加工过程控制第3部分:

新闻纸的冷固型油墨胶印》。

本部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O12647-3:

2013《印刷技术网目调分色版、样张和生产印刷品的加工过程控制第3部分:

新闻纸冷固型平版胶印》。

与本部分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

——CY/T128—2015印刷技术匹配颜色特征化数据集的印刷系统调整方法(ISO/TS10128:

2009,IDT)

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用小数点符号“.”代替符号“,”。

本部分根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制定。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70)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

深圳市旺盈彩盒纸品有限公司、上海烟草包装印刷有限公司、中央宣传部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北京印刷学院、深圳报业集团印务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李保强、邹献茂、朱海鸥、信君、何晓辉、李照学。

ISO引言

生产网目调印刷品时,预先明确分色和印刷过程中一组最低限度的参数,以唯一定义将要印刷的产品的视觉及其他技术特性是非常重要的,这样的规定可以使合格分色的正确生产(不需要反复测试)成为可能。

进一步的技术基础信息参考ISO12647-1。

本部分的目标是,列举并解释了唯一定义一组从网目调分色数据生产新闻纸冷固型平版胶印网目调印刷品的视觉及相关技术特性所要求的最低限度过程参数。

本部分的进一步目标是,列明并设置ISO12647-1中定义的一些主要参数和网目调分色数据的网目调新闻纸印刷品中相关技术参数的数值。

认为有用的次要参数也可推荐性使用。

对柔性版印刷的规定可参见附录D。

印刷技术网目调分色版、打样和过程印刷品的加工过程控制第3部分:

新闻纸冷固型平版胶印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四色或单色新闻纸分色和印刷生产中一些的过程参数及其数值,这些参数和数值的选择基于过程的考虑,涵盖“分色”、“印版制作”、“首签样或样张”、“生产印刷”等过程阶段。

本部分致力于加强印刷者、出版者和广告商之间的沟通,并使委印方意识到广告的预期印刷效果以做好相应准备。

本部分定义了允差和质量客观评估的依据,以提高报纸与其他媒体的竞争力。

本部分适用于:

——使用分色数据进行的新闻纸冷固型平版胶印印刷生产;

——类似于印刷机生产印刷效果的数字直接成像;

——可提供类似参数的非周期性网屏和线条网屏。

尽管本部分没有指定柔性版印刷、数字印刷和凸版印刷的过程控制,但采用这些生产技术并期望印刷接近冷固型平版胶印的产品时,也可以使用本部分所定义的生产目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注日期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SO5-3摄影和印刷技术密度测量第3部分:

光谱条件

ISO2846‑2印刷技术四色印刷油墨的色彩和透明度第2部分:

冷固型平版胶印

ISO/TS10128印刷技术调节印刷系统的颜色再现参数以匹配特征描述数据的方法

GB/Txxxx.1-xxxx印刷技术网目调分色版、打样和生产印刷品的加工过程控制第1部分:

参数和测量方法

GB/Txxxx.7-xxxx印刷技术网目调分色版、打样和生产印刷品的加工过程控制第7部分直接使用数字数据的打样过程

ISO13655:

2009印刷技术印刷图像的光谱测量和色度计算

3术语和定义

GB/Txxxx.1-xxxx给出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冷固型平版胶印(coldsetoffsetlithography)

以吸收到承印物中为主进行油墨固化“干燥”的平版印刷方法(常规或无水)。

3.2

数字样张印刷品(digitalproofprint)

GB/Txxxx.7-xxxx中定义的高色彩精度的数字印刷品,用做印刷时可靠的视觉颜色参考,并作为商业性协议的一部分。

4技术要求

4.1概述

交付印刷的数字文件建议附有数字样张印刷品、印刷机打样印刷品或从先前印刷生产中得到的首签样。

从先前印刷生产(或印刷机打样)中得到的,符合4.3所规定的要求并存储于适宜条件下的首签样,应作为首签样基准。

使用电子显示的数字样张和数字样张印刷品时,不应将其测量值用作本部分中标准值的归集来源。

注:

在机打样印刷品是数字文件在印刷机上试印刷所得,多数样张是数字样张印刷品。

然而对于色彩和关键内容,通常需要有与印刷生产相同设置的在机打样印刷品。

4.2数据文件和印版

4.2.1数据文件

交付给印刷的数据应为CMYK或三通道色彩格式,并建议为ISO15930(所有部分)所定义的PDF/X数据格式进行交换。

在PDF/X格式交换时应明确预期的印刷条件。

PDF/X格式时应使用指定数据格式所提供的机制;在使用其他数据格式时,应关联印刷条件描述、特性数据集或国际色彩联盟(ICC)输出特性文件。

除了CMYK外应使用ICC特性文件或其他机制进行色度描述,建议包含一个ICCCMYK输出特性文件,并应明确其所对应的再现意图。

如果特性描述数据或ICC输出特性文件与本部分定义的印刷条件冲突,应使用CY/T128-2015所定义的一种方法向本部分所定义的印刷条件进行数据调整。

为确保数据和印刷标准要求的一致性,建议进行仔细检查。

4.2.2印版质量

印版输出机分辨率设置的最小值不应低于393cm-1,建议最小设置为500cm-1。

印版上数据文件中有相同阶调值不同区域间的偏差,不应超过1.5%的百分比阶调值。

4.2.3 网目频率(周期性加网)

对所有的网目调元素,网目频率建议在40cm-1~54cm-1间。

在同一份印刷品中,彩色和黑白印刷的网目线数应是相同的。

如果需要采用其他网目线数,阶调增加值应调整到符合表7和图3。

注1:

旧的光栅图像处理器(RIP)软件可能在所设定的网目线数下无法产生所要求的准确的网线角度,这就是为什么计算机生成的网目与网目线数和网目角度参数会有轻微差别的原因。

注2:

网目频率通常用lpi(线/英寸)表示,每厘米线数和每英吋线数的转换因子为2.54。

例如,40cm-1和54cm-1的要求用lpi为单位时可做如下表示(做了数字圆整):

所有网目调元素,网目频率应在100lpi和140lpi之间。

4.2.4网点尺寸(非周期性加网)

依据承印物要求,非周期性加网的网点尺寸建议为40μm±10μm。

4.2.5 网目角度(周期性加网)

对于无主轴的网目调网点,青(C)、品红(M)和黑(K)版的网目角度的名义差建议为30°,黄版网目角度与其他色版的差建议为15°,主色的网目角度建议为45°。

主色定义为与其他色相比,包含更多图像信息的颜色。

对典型的报纸产品,主色是黑色。

图1为一个黑色为主色、有主轴的相对网目角度组合示例。

对于有主轴的网目调网点(椭圆网目调网点),青(C)、品红(M)和黑(K)版网目角度的名义差建议为60°,黄版的网目角度建议为0°并与下一个版角度差为15°。

主色的网目角度建议为45°或135°。

图1有主轴且主色版为黑版的网目角度示例

注:

主色是指相对其他色版含有最多图像信息的色版。

使用GCR的典型报纸分色的主色版为黑色。

4.2.6网点形状及其与阶调值的关系(周期性加网)

周期性加网,建议使用椭圆形网目调网点形状。

有主轴的网目调网点,发生第一次搭接不低于40%的阶调值(数据),第二次搭接不高于60%阶调值(数据)。

4.2.7阶调值总和

除非另有指定,阶调值总和建议不超过220%,最大不应超过240%。

在阶调值总和接近此极限值的区域,黑版的阶调值建议至少为90%。

注:

任何用全部三个彩色印刷原色油墨复制的颜色中都会有中性成分,它由其中最低的阶调值决定并与等价的另两色油墨产生灰平衡。

可以用黑色油墨替代所有或部分中性成分。

底色去除(UCR)通过在暗调区域以黑色油墨替代了彩色油墨,限制了阶调值总和;灰成份替代(GCR)在整个色彩范围以黑色油墨替代彩色油墨。

建议报纸分色采用GCR,因为它减少了由于油墨叠印不良所带来的色彩变化、透印和印刷过程中的蹭脏,并且更容易套准。

4.2.8灰色再现和灰平衡

印刷中灰平衡可以有效地用于报纸印刷生产中的印刷质量控制。

因为典型的新闻纸不是中性的且有一些偏黄,冷固型印刷时建议考虑下面印刷灰平衡计算公式。

产生视觉中性灰的青、品、黄的阶调值应根据标准印刷条件、实际印刷条件及特性文件用下述公式得到:

用给定纸色(L*paper,a*paper,b*paper)和CMY叠印色(L*cmy)得到位于到L*paper到L*cmy间的L*来描述灰色再现(L*,a*,b*):

a*=a*paper×[1-0.85×(L*paper-L*)/(L*paper-L*cmy)]

b*=b*paper×[1-0.85×(L*paper-L*)/(L*paper-*cmy)]

注1:

一个单一灰平衡条件通常不足以确保给定印刷过程中的印刷材料和印刷油墨实现非彩色。

因此,必须分别确定基于明确灰色再现的每一个印刷条件的灰平衡。

注2:

只要阶调值增加和中间调扩展的偏差值不超过表7的规定,给定印刷过程的灰平衡就可以用做过程校准和过程控制。

注3:

0.85的乘数代表的是85%的纸白视觉适应。

注4:

更多特定灰平衡值信息,请参见附录B。

4.3样张或生产印刷品

4.3.1概述

一个冷固型胶印印刷条件应由印刷承印物、着色剂描述、加网描述、油墨组和印刷色序组成。

在此部分所描述的印刷条件中,油墨组应依据ISO2846-2;印刷色序应是青-品-黄-黑或黑-青-品-黄。

表1是典型印刷承印物的印刷条件规范,更多的印刷条件信息参见附录E。

注1:

特征数据基于常规较优的印刷色序。

表1典型印刷承印物的印刷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