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阜城中学高二生物月考试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39899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4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阜城中学高二生物月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河北省阜城中学高二生物月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河北省阜城中学高二生物月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河北省阜城中学高二生物月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河北省阜城中学高二生物月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阜城中学高二生物月考试题Word下载.docx

《河北省阜城中学高二生物月考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阜城中学高二生物月考试题Word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阜城中学高二生物月考试题Word下载.docx

C.采用方法②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D.采用方法①可使人获得比方法②更持久的免疫力

8.

如下图所示,a、b、c、d四个琼脂块中,

a、c含生长素,下列不生长的胚芽鞘是(  )

9.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下列各项中,与P点相对应的是(  )

A.具顶芽植株的

侧芽部位

B.植株横置时,茎弯曲部位的近地侧

C.植株横置时,根弯曲部位的背地侧

D.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时,尖端下部的背光侧

10.下图为去顶芽对拟南

芥主根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

分析正确的是(  )

A.去顶芽能促进主根生长

B.去顶芽植株不能合成生长素

C.生长素由顶芽向下非极性运输

D.外源生长素能替代顶芽促进主

根生长

11.如图是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某植物幼苗已经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f,则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范围为大于f小于2f

B.除草剂除草的原理是生长素浓度大于h时抑制生长

C.若植物幼苗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表现出根向地性,测得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g,则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可能为2f

D.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可能大于h

12.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乙烯在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可以产生,主

要作用是加速果实成熟

B.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的极性运输,导致向光生长

C.萌发种子中赤霉素含量上升,脱落酸含量下降

D.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延缓细胞衰老

13.某种植物种子经低温处理1—2个月后能够提早萌发。

在低温处理过程中,种子内的激素含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推断错误的是(  )

A.抑制种子萌发的是脱落酸B.喷洒细胞分裂素溶液有利于种子保藏

C.脱落酸与赤霉素是相互对抗关系D.赤霉素与细胞分裂素共同促进种子的萌发

14.

下图表示有关生长素的实验。

一段时间后,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中弯曲程度最小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15.一森林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两种昆虫,原来这两种昆虫密度长期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保持动态平衡.后来在T点时,对森林施放了一种邻近林区曾多次使用的化学杀虫剂,这一生态系统就发生了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肉食性昆虫B.乙是植食性昆虫

C.邻近林区存在甲昆虫D.邻近林区存在乙昆虫

16.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

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

取决于图中的①②

17.豚草是原产于北美的一种植物,某课外小组对某地区的一片闲散地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部分结果如表所示(单位:

株/m2)。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年份种群密度植物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豚草

0.3

0.6

1.1

1.5

2.3

狗尾草

10.0

9.2

8

6.8

5.5

龙葵

3.0

2.0

0.4

A.调查豚草的种群密度应该采用样方法

B.可以推测该区域植物的丰富度在减少

C.豚草入侵改变了该区域群落演替的速度与方向

D.该区域豚草的种群数量将保持“J”型曲线增长

18.下图表示狼袭击麝牛群时的成功率与麝牛群大小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中能正确说明图中所表示的含义的是(  )

A.狼与麝牛间构成捕食和竞争关系

B.狼与麝牛间构成互利共生关系

C.种内互助有利于物种的生存和繁衍

D.麝牛的种内斗争随种群增大而减弱

19.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

右图表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0~a年,种群的增长率为0

B.a~b年,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种群的增长率为负值

C.b~c年,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种群呈“S”型增长

D.c~d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J”型增长

20.图l和图2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净补充量(为出生率、死亡率之差)和种群密度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l中曲线a代表死亡率,曲线b代表出生率

B.海洋鱼类捕捞应使鱼类的数量保持在图1的E点

C.图2中在F点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D.图2中G点代表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21.右图表示某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群的增长曲线均为S型曲线

B.t2~t3时间段甲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t5时种群密度对乙种群的制约作用大于t4

D.甲种群数量最大的时刻为t2,乙种群为t4

22.下面是某生态系统的三个图形,图1中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1共有5条食物链,其中的甲和己均代表的是第二营养级。

B.调查图1中的戊和庚的种群密度时一般分别采用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

C.若图2中的曲线Y代表的是该生态系统中丙的数量变化,则b点对应的是图3中的t2时刻,此时可适当捕获。

D.当丙刚迁入到这个生态系统的短期内,数量变化如图2中的曲线X

23.自然界中某种群死亡率如图中曲线Ⅱ,出生率如图中曲线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种群在c点之前呈J型增长,c点之后呈S型增长

B.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是c点时期

C.c点时期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其生活环境负荷量(K值)

D.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变化受食物的影响

24.下列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

25.如图是描述生命现象的模型(部分),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A代表人体记忆B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B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形成

B.若A代表人体下丘脑,a为性激素,则b、c可分别代表促性腺激素和生长激素

C.若A代表棉铃虫种群,a为诱捕雄虫,则b、c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和种群密度降低

D.若A代表草原,a为过度放牧,则b、c可分别代表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提高

26.某生态系统中有a、b、c、d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a→b→c,d为分解者,图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的甲表示b的同化能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B.丙表示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

C.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值

D.图中d的能量全部来自b生物

27.下列有关制作小生态缸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态

系统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所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非生物因素无关

B.若模拟池塘生态系统,则不能将水装满

C.小生态缸封闭以后,其内的生物数量会发生变化,最后趋于相对稳定

D.制作的小生态缸必须是透明且密封的,并给予适当的光照

28.在图所示食物网中,假设鸟的动物性食物所占比例为m,若要使鸟质量增加a,至少需要生产者的量为b,那么a与b的关系可表示为(  )

A.b=90ma+10aB.b=25ma+5aC.b=100ma+10aD.b=20ma+5a

29.

草原中有一种鸟,当雄鸟发现危险时就会急速起飞,并用力抖动两翼,给孵卵的雌鸟发出逃避的信号。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雄鸟给孵卵的雌鸟发出的是物理信息

B.上述实例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种间关系的作用

C.上述实例可说明信息传递有利于种群的生存与繁衍

D.同种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毫无意义

30.

以下可称作生态系统的是(  )

A.一个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所有分解者

B.烧杯中取自池塘的水、泥土和浮游生物

C.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水蚤和分解者

D.一个鱼缸中的所有金鱼和水草

31.下图是人们设想的宇宙飞船生态系统模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⑤可表示航天员所需的食物、氧气和水等生活资源

B.飞船中的能量循环利用,使飞船生态系统长期保持稳定

C.分解罐中微生物可将流入的排遗物分解,为藻类植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D.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需宇航员进行调控

32.以下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正确的分析是(  )

A.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③中

B.哺乳动物的③/①值一般为10%~20%

C.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降低③/②值

D.④用于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

33.右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

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图中②/①的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

C.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D.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

34.科学家对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研究,获得下表数据。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从第Ⅱ营养级到第Ⅲ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1.28%

B.营养级之间的信息交流一般是双向的

C.第Ⅰ营养级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863.9kJ

D.该生态系统遭受火灾后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35.在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假设羊摄入体内的能量为n,羊粪便中的能量为36%n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8%n,则(  )

A.羊同化的能量为64%n

B.储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52%n

C.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36%n

D.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16%n

36.右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只要Ⅰ就可以实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该图所示的食物网只有1条食物链:

Ⅰ→Ⅱ→Ⅲ→Ⅳ

C.E1主要表示通过光合作用所同化的能量

D.Ⅲ的数量一定比Ⅱ的多

3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B.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C.一种蜣螂专以大象粪为食,则该种蜣螂最多能获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

D.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

3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食物链中能量和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物质是单向流动,不循环的②物质是单向流动,可循环的③能量是单向流动,不循环的

④能量是

单向流动,可循环的⑤能量是伴随着物质而流动的⑥能量不是伴随物质而流动的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②④⑥

39.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是生产者,B、D、E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

B.该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A、B、C、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C.该生态系统中食物网可表示为:

A→D→E→B

D.E每增加1kg的体重,至少需要25kg的A

40.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部分)的组成及物质和能量流向情况(秃鹫以动物尸体为食),该生态系统中()

A.M代表植物吸收的光能和有机物,N代表热能,P代表CO2

B.共有3条捕食链,秃鹫都是最高营养级

C.图中狼与秃鹫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

D.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维持着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1.某同学通过分析蛇的食性绘制了如图所示的食物关系。

假如一条1kg的蛇,4/5的食物来自鼠,1/5的食物来自蛙。

按能量流动的最高效率计算,此蛇间接消耗的植物为

A.45kg   B.22.5kg  C.90kg   D.20kg

42.如图所示,a、b、c三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物分解状况,则分解者的作用强弱依次是()

A.a>

b>

cB.c>

a

C.c=b>

aD.a>

c=b

43.一片树林中,树、昆虫和食虫鸟类的个体数比例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选项能正确表示树、昆虫、食虫鸟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的是(选项方框面积表示能量的多少)

44.右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

com-2·

a-1),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在有机物中的总能量为1250J·

a-1

B.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

C.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和被丁利用

D.在此生态系统中,一只狼捕食一只野兔,获得的能量只能在10%~20%之间

45.将某小型天然湖泊改造为人工鱼塘,投饵养殖肉食性鱼类。

5年后,藻类暴发,引起水草(沉水植物)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类等生物死亡,水体发臭。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导致水草死亡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

B.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的污染,这属于正反馈调节

C.投放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鱼类有利于该湖泊的生态恢复

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46.下列关于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狗的尿液标记属于行为信息

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都来源于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

C.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种群繁衍同信息传递无关

47.右图示为莴苣种子的萌发率与光的波长之间的关系。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光和光敏色素都属于物理信息

B.没有信息传递,种子就不能正常萌发

C.种子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

D.萌发率的高低与波长不成正比关系

48.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情况。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两个种群间能量流动方向是乙→甲

B

.M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两种群数量变化说明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D.两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49.下列实例中,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的是()

A.森林遭到持续干旱,树木往往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保证获得足够水分

B.由于乱砍滥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

C.乡村有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边洗东西,可池水依然清澈如故

D.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闯入某大型肉食动物后,生态系统的各成分相互作用,直到恢复为原来的状态

50.稻田养鱼即利用稻田水面养鱼,既可获得鱼产品,又可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害

虫和杂草。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据题干分析,稻田生态系统中存在的种间关系有捕食和竞争

B.水稻和鱼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分别属于生产者和消费者

C.在生态系统中,水稻释放某些物质引来害虫的天敌来防治害虫属于化学信息的传递

D.若发现稻田中的某种杂草具有药用价值,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价值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本题共6道小题,第1题6分,第2题14分,第3题10分,第4题10分)

51.甲、乙两个水池中各有由5个物种构成的食物网,如图所示,且这两个水池的生态系统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均达到相对平衡状态。

请据图回答:

每个水池生态系统中有_______条食物链,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_______所固定的太阳能。

52.下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乙表示能量流经F营养级示意图(a、b、c表示能量),请据图回答:

图甲

图乙

(1)用图甲中字母和箭头表示出该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___________;

图中缺少的箭头是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2)图乙中能量a是指_____________,能量b用于_____________。

(3)若被F摄入的能量为m千焦,其粪便中的能量为n千焦,c1中的能量为e千焦,b中的能量为f千焦,则最终流入最高营养级的能量最多为_____________;

产生c1生理过程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

(4)在该生态系统中,D和F的行为活动互被对方感知,以利于捕食和反捕食,这体现出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的功能。

53.查干湖位于吉林省西部松花江畔,在20世纪50~60年代湖水面积很大,70年代末期逐渐缩小趋于干涸.为改善生态环境,当地政府引松花江水入湖,给查干湖注入了新的生命.回答下列问题:

(1)查干湖生态环境恢复过程中,发生的演替类型属于  ;

生态环境的恢复,使当地旅游业得到空前发展,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2)查干湖的浮游植物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

(3)当湖泊受到轻微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  很快消除污染,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  .

54.(10分)大兴安岭沿沼泽至森林方向上依次分布有5种典型天然沼泽湿地(如下图所示,图中数据为相应湿地的地下水位与地表距离)。

试回答:

(1)从草丛沼泽到落叶松沼泽,生物的种类有着显著的差异,这体现了群落具有________________结构。

白桦沼泽中所有白桦组成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落叶松沼泽中,落叶松种群碳元素的流动过程模型。

①图中碳的流动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落叶松的碳流出途径除图中已经表示的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表是大兴安岭5种沼泽地不同层次的年有机碳储量测定结果(单位:

kg·

m-2)。

湿地类型

层次

草丛沼泽

灌丛沼泽

毛赤杨沼泽

白杨沼泽

落叶松沼泽

乔木层

O

3.30

7.79

6.87

灌木层

1.27

0.11

0.08

0.24

草本层

0.33

0.14

0.05

0.03

凋落物层

0.15

O.18

0.34

.43

0.35

土壤

38.28

33.06

29.03

19.21

23.73

与灌丛沼泽相比,毛赤杨沼泽的灌木层单位面积有机碳储量低,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ADCBD6-10CBDAD11-15CBBBC16-20DDCCD

21-25DDCCC26-30DADCB31-35DDCCA

36-40CBCDD41-45AACDD46-50CAADD

51.

(1)5 

绿藻和水草

52.

(1)E→F→D→B 

C→A 

(2)F同化的能量 

F的生长发育和繁殖(3)(m-n)×

4%千焦[或(e+f)×

4%千焦]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4)信息传递 

53. 

(1)次生演替直接

(2)生产者(3)微生物的分解负反馈调节

54.

(1)水平种群

(2)①二氧化碳、有机物

②流向分解者(或燃烧)

(3)毛赤杨沼泽乔木多,灌木获得的阳光少,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