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实习报告范文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396361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学实习报告范文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测量学实习报告范文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测量学实习报告范文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测量学实习报告范文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测量学实习报告范文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量学实习报告范文Word下载.docx

《测量学实习报告范文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学实习报告范文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测量学实习报告范文Word下载.docx

实习总结、考核、上交资料和实习报告等

二,实习过程:

(一)外业工作

2015年11月30日老师实习动员,讲解后我们组领取到了仪器后,用下半天在贵州大学南校区信息楼前面及附近选择了A,B,c,D四点进行了四点的控制测量,先选点标记,再在各个控制点安置全站仪,进行控制测量。

测量出了AB,Bc,cD,DA,各边的边长,假定了A点坐标为(1000、000,500、000,1100、000)各边的水平角,达到限差收拾仪器。

回来后晚上进行评查计算,算各点的坐标和高程。

2015年12月1日到2015年12月2日,由于我们组之前测量的数据有些小问题,所以又重新进行了四点的控制测量。

计算后没有错误了。

下午就开始了。

碎步测量,先画草图,在草图上标出要测量的碎步点,再在A,B,c,D分别安置仪器按照草图上的各个点位一一进行碎步测量。

小组分配,让每个组员都能得到锻炼,每个人都能去观察,立标杆等。

两天内,我们组一共测量了249个碎步点,并一一记录在全站仪内存里。

2015年12月三日还仪器。

由于我们对导数据没掌握,加上当天我们有课没时间,所以数据由老师导出来。

(二)内业工作

2015年12月8日到2015年12月9日在林学楼五楼机房里绘图,绘图是根据之前碎步测量时画的草图来绘制的。

以上是实习的大概过程。

三,实习步骤:

(一)踏勘选点

我组在指定的测区进行踏勘,熟悉测区施测条件。

根据测区实习步骤:

范围和测图要求确定布网方案进行选点。

选点的密度,应能覆盖整个测区,便于碎部测量,一般要求相邻点之间的距离在30~170m之间,相邻导线边长大致相等。

控制点的位置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保存标志和安置仪器,通视良好便于测角和测距,视野开阔便于施测碎部之处。

如果测区内有已知点,则所选图根控制点应包括已知点。

在信息楼前面及附近选择了A,B,c,D四点点位选定之后,用油漆和毛笔作出标记,并编号。

(二)平面控制测量

在测区实地踏勘、选点后,将控制点布设成闭会导线的形式。

在控制点上进行观测,经过内业计算获得平面坐标。

1、水平角测量

在每个控制点上用南方全站仪观测1测回,每测回的精度要求上下半测回互差小于40”。

导线网角度闭合差的限差为,n为导线的测角数。

2、边长测量

用南方全站仪测量,要求往、返测量,在平坦地区边长相对误差的限差为1/3000,特殊困难地区限差可放宽为1/1000。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的限差一般为1/2000。

我们此次实习用的是1/3000的误差允许范围。

3、连测

当测区内有已知点时,应尽可能与所设图根控制点进行连测,这样可使图根控制网纳入统一的坐标系统。

对于独立测区可用罗盘仪测定控制网一条边的磁方位角,并假定一个控制点的坐标作为起算数据。

4、平面坐标计算

首先校核外业观测数据,在观测成果合格的情况下进行闭合差平差,然后由起算数据推算各控制点的平面坐标。

计算方法根据布网形式查阅教材有关章节。

计算中角度取至秒,边长和坐标值取至厘米。

(三)高程控制测量

1、水准测量

采用图根水准测量的方法(后-后-前-前)测定图根点的高程。

各站采用双面尺法或两次仪器高法进行观测,并取平均值作为该站的高差。

图根水准测量的技术指标为视线长度小于100m,同测站两次高差的差数不大于6mm,路线允许高差闭合差为(mm),式中n为测站数。

2、高程计算

对路线闭合差进行平差计算,由已知点高程推算各图根点高程。

观测和计算单位取至毫米,最后成果取至厘米。

(四)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按教师指导的方法在各图根控制点上设站测定碎部点,然后将数据导入计算机并利用cASS软件绘图。

根据草图,在计算机上吧各个点连接起来,值得注意的是,要让地形图体现出不同的地物,就必须严格按照绘图软件上的提示步骤,按上面的命令来执行各个步骤。

四,实习体会:

在这实习不到一个礼拜的测量学实习中,有些累但我还是很欣慰,因为我收获了许许多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首先,我真正了解到了测量学是一项细心且精度要求极高的工作。

通过在学校期间在课堂上对测量学的学习,我脑海中基本形成了一个理论的测量学轮廓,而实习的目的就我们而言,就是要将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与实际工程的理性认识联系起来,把我们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区,并在这其中完成质的过渡。

通过这次的实习,才深深地了解到,实习不仅仅是实习,不仅仅是为了考核而实习。

这次实习让我意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可能将要做的工作做好。

只有小组全体成员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正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只有我们团结并很好的合作起来,什么困难都不再是困难了。

另外,这次测量实习在某种程度上也很好的培养了我们个人分工协作的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深化了友谊。

当然,在实习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一些疙疙瘩瘩的事情,各有各的方法和见解,但是我们能够及时地进行交流和沟通,都是为了把工作做完,怎会有对错之分,在激烈的争论之后,我们团结一致,一起迎接新的工作!

同时,实习的另一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每个学生熟练的使用测量工作中的常见仪器(如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罗盘仪,钢尺等)并且能够单独的完成一项工作,达到相应的锻炼效果后进行轮换,以达到共同进行的目的,而不是单纯抢时间,赶进度,草草了事收工。

在这一点上我们本组是做的很认真的,每个组员都分别进行独立的观察。

记录每一站,对全站仪测量都是在现场进行计算,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没有对上一步的检核,绝不进行下一步的测量,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避免测量的不准确还要进行重测。

即使重测,我们怀着严谨的态度,错了就返工,决不马虎,。

记得我们第一次的A,B,c,D四点的控制测量第一次出了错,我们第二天就是重测的。

我们深知测量工作,细心、耐心、毅力和做事严谨的态度,都是必须的!

所以我们一直在克服以前的缺点,一步一个脚印的想前迈进!

这次实习中我总结出了几点应该注意的几点:

(1)安置仪器:

一定要对中,整平,而且要精确对准控制点。

(2)标尺要立直,尽量避免晃动,气泡一定要居中。

(3)观察时眼睛要垂直对准十字中丝。

千万不要碰到脚架。

观察记录时尽量不用嗓子,保护嗓子。

(4)仪器要时刻有人照看。

遇到不好天气一定要打伞观测。

(5)组员要团结合作。

尽量发挥每个人的主动性。

【第2篇】2016测量学实习报告范文

一、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

测量学实习目的是加强理论知识的水平,强化实际操作技能。

通过一周的教学实习,能理论联系实际,较熟练应用所学到测量学的基本理论,来解决实际测量问题,能掌握使用各种测量仪器来进行图根控制测量和地形图测绘。

此外,还应了解现代高新测量技术,并具有灵活运用测量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于实际的测绘,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测量学实习任务与要求是通过两周的教学实习,在实践中掌握以下两点:

1.图根控制点的布设、测定、内业计算;

2.通过计算机进行1:

500地形图测绘。

二、实习时间、地点和小组成员:

实习时间安排:

2015年12月14日至2016年1月1日

实习地点:

福建农林大学下安区教学楼

小组成员:

(略)

三、实习内容:

1测量控制点布设与测定

选择导线控制点、用全站仪测角、测边、测高差计算出各控制点坐标。

绘制坐标格网,展绘控制点

实习要求:

熟悉测量控制点的布设、测量、计算、展点。

2测绘地形图

外业用草图法配合全站仪数据采集测绘地形图。

内业用cass和cAD软件制作数字化地形图。

掌握测绘地形图,了解全站仪草图法测绘地形图,学会用cass和cAD软件制作数字化地形图。

四、实习过程

1、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首先,明确此次测量的任务。

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第一步的选点工作。

在下安实验楼区根据老师给定的范围在迂回的道路上进行选点,由于之前有的班级已经做好了路上的点号标记,所以我们有时也直接使用他们的点作为控制点进行控制测量。

在此,我们也回顾选点时应注意的事项:

(1)通视良好,便于测角;

(2)地面平坦,便于量距;

(3)视野开阔,便于测图;

(4)点位稳定,便于保存;

(5)边长适当,足够密度;

(6)便于安置仪器。

然后,根据初步选好的点进一步进行调查,在确保点数可以满足测量的需要时,用蓝色的油漆在点位上进行标记。

注意:

标记要清楚明显,不易受干扰磨损;

画圈时,中间的十字交叉的线要做到独立并且要细小,这样有利于日后的对中工作;

再做好组别、号数的标识(如X—1,X—2……X—7,共七个点)。

最后,大组的人员共同熟悉所布下的点位,并且根据实际情况画好控制点的草图,并做好适当的点号标记。

然后明确分工,划分自己小组的测量任务。

就可以开始进行我们的外业测量的工作了。

2、控制测量

原则:

1)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

2)前一步测量工作未检验不进行下一步测量

导线布设形式:

闭合导线

(1).外业测量

1)使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

水准仪是测量高程最精确的仪器。

在用全站仪测量完角度后,我们开始用水准仪测量各个测站的高程。

水准仪要摆在距离前后测站大致相等的地方。

①安置:

首先打开三脚架,调节脚架长度使仪器高与观测者颈部齐平,目估架头大致水平,取出仪器放在架头上,用连接螺旋将其与三脚架连紧,踩实脚架。

②粗平:

以“固定两脚,移动一脚”的原则使水准仪的圆水准器气泡大致居中。

然后,两手按气泡需要移动的方向,同时反方向转动两个脚螺旋(气泡移动方向与左手大拇指转动方向一致)使圆水准气泡居中。

③照准:

(1)粗略瞄准:

松开制动螺旋,转动望远镜,用准星瞄准水准尺后,拧紧制动螺旋;

(2)物镜调焦:

转动调焦螺旋使水准尺的像清晰的落在十字丝分划板上。

(3)消除视差:

反复交替的进行物镜和目镜调焦,直到视差消除为止。

(4)精确照准:

转动微动螺旋使十字丝竖丝照准水准尺的中间。

④精平:

旋转微倾螺旋,使两个半泡影像吻合,形成一条抛物线,精平完成。

⑤读数:

读数前要清楚水准尺的注记方式,读数应从小到大,一般先估读出毫米数,然后报出全部四位读数。

将所得的数据仔细记录,记录员要及时的回报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使用手机指南针软件测定起始边方位角:

①架设仪器:

安置全站仪于待测起始边的一端,进行全站仪的对中与整平。

②瞄准:

用全站仪的望远镜瞄准待测起始边的另一端,使十字丝准确对准端点。

③读数:

打开手机指南针软件,使手机的方向与全站仪瞄准方向一致,读出软件显示的角度值,多使用几部手机,或多次重复读数操作取平均值就是该待测直线的磁方位角。

3)运用(Nikon)全站仪进行角度测量、距离测量:

在测站点打开三脚架,调节脚架长度使仪器高度与观测者胸部齐平,目估架头大致水平,取出仪器放在架头上,用中心螺旋将其与三脚架连接,踩实脚尖。

①对中和整平:

采用光学对点器对中。

以“固定一脚,移动两脚”的原则,先将仪器中心大致对准测站点安置,再旋转对中器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清晰并看清测站标志,继续挪动两个脚,使十字丝对准测站的交叉的标志。

此时,松开一脚的螺旋,调节该脚的长度,使得圆水准器气泡基本居中,旋紧脚架螺旋。

调整基座脚螺旋,使得圆水准气泡严格居中。

接着,使照准部长水准器与任意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平行,以相反方向旋转脚螺旋使气泡居中,用照准部转动90度,使长水准器与两脚螺旋互相正交。

转动第三个脚螺旋,使气泡居中。

此项工作须反复进行,直到照准部转动到任何位置,气泡偏离中心不超过一格为止。

最后,旋松中心螺旋,手扶基座平移架头上的仪器,使对中器分划圈对准测站点,旋紧中心螺旋即可。

对中和整平是相互联系的,可重复上述步骤,这样有利于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②照准:

(1)目镜对光将望远镜对向明亮的墙角,转动目镜的对光螺旋,使十字丝清晰。

(2)粗瞄目标。

松开望远镜制动螺旋和水平制动螺旋,用望远镜上的瞄准器对准目标,要从棱镜的底部开始瞄准,对准底部的中心位置,然后旋紧水平制动螺旋;

(3)精确照准。

转动望远镜对光螺旋,使目标像十分清晰,慢慢抬升望远镜,粗略对准目标。

然后旋紧竖直的螺旋。

再旋转望远镜竖直微动螺旋,使十字竖丝与棱镜重合。

(3)消除视差。

转动对光螺旋使目标的像清晰后,若存在视差,应反复地交替进行物镜和目镜调焦,直到视差消除为止。

③开机:

对中整平之后按“开机”键开机进入工作模式。

抬起望远镜上下转动,开始进入了角度测量的模式。

仪器照准棱镜时,按“测量1”键进入测量模式并自动开始测量角度和距离。

如在X—1点设站时,我们要注意观测三个方向的角值。

X—1点到实验楼方向,到X—2、和X—7方向的角度。

在其他站点我们只需要观测两个方向的角度。

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在X—1点安置要全站仪,先将全站仪竖盘放在盘左位置,使望远镜大致瞄准X—2点上的棱镜,然后,用微动螺旋使望远镜精确的瞄准X-2点棱镜中心,读取水平角读数a1,边长D1,记入全站仪观测记录手簿内②倒转望远镜,置于盘右位置,再用望远镜先精确瞄准X-2点,读取水平角读数b1,记录。

依次按照这个操作步骤,完成每个测站上的观测,并准确记录好所得的数据。

④记录和关机:

在依次把7个点测完后,读出显示窗上的数据在全站仪观测记录簿上记录观测值,关机。

将仪器小心放回原箱子中。

(2).内业计算

1)绘制导线略图:

将所测得的数据根据实际情况大致的将其画出来。

并标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和角度,以及测量的方向。

将经过校核的数据填入表格中。

2)计算角度闭合差与调整:

内角和的理论值:

∑β理=(n-2)•180°

角度闭合差:

fβ=∑β测-∑β理,f容=±

40″√n(n为边数)

若fβ超过f容,则说明所测角度不符合要求,应重新检测角度;

若fβ不超过f容,可将闭合差反符号平均分配到各观测角中,得改正后角值β′i,角度改正值vβi为:

vβi=-fβ/n

β′i=βi+vβi

改正之后内角之和应为(n-2)•180°

,以作校核。

3)各边方位角的推算:

实测角各内角βi为左角,α前=α后-180°

+β′左

实测角各内角βi为右角,α前=α后+180°

-β′右

4)坐标增量计算:

ΔXij=Dij•cosαij

Δyij=Dij•sinαij

1)增量闭合差计算与调整:

fx=∑ΔX测

fy=∑Δy测

fD=√(f2x+f2y)

k=fD/∑D

Vxi,i+1=-fx•Di,i+1/∑D

Vyi,i+1=-fy•Di,i+1/∑D

ΔX′i,i+1=ΔXi,i+1+Vxi,i+1

Δy′i,i+1=Δyi,i+1+Vyi,i+1

5)坐标计算:

Xi,i+1=Xi+ΔX′i,i+1

yi,i+1=yi+Δy′i,i+1

6)高程计算:

设后视A尺读数为a,前视B尺读数为b,则A、B两点高差为hAB=a-b

高差闭合差的计算:

fh=∑h测,fh容=±

12√n(n为测站数)

若fh超过fh容则外业观测成果不合格,应查明原因,及时返工重测;

若fh不超过fh容则外业观测成果合格,可进行高差闭合差的调整。

7)高差闭合差的调整:

vi=-fh•n/∑n,hi′=hi+vi

8)高程计算:

Hi+1=Hi+hi′

3、碎部测量

(1)碎部点的选择

碎部点应选择在地物和地貌特征点,即地物轮廓的转折点和地貌的坡度变化点,房角点,道路转折点,交叉点等。

恰当的碎部点能够保证制图质量和测图效率。

(2)全站仪的使用

①全站仪的安置方法同控制测量时的一样。

在对中整平后,开机。

②新建一个文件,并建站,输入一系列站点的参数后,在另一个控制点安置棱镜,进行后视定向。

定向完毕,用全站仪望远镜照准远处两个不同的清晰房角,并记录水平角值,以便下次在该站点建站时快速定向。

③将测量模式设定为“所有”,让全站仪记录下每个测量数据。

④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

一个负责仪器操作,一个负责撑伞、一个负责安置棱镜、一个负责草图的描画,另外两个同学负责使用钢卷尺丈量不能直接测量的碎部。

⑤开始测量,小组成员配合需有默契,减少测量中的错误,提高效率。

⑥测量结束后,关机,并收好仪器,返回实验室。

4、绘图

将测量数据导入电脑,在装有AutocAD的电脑中,利用cASS软件,根据草图和数据,绘制出1:

500的地形图。

5、误差分析

(1)水准仪测量误差:

仪器误差、观测误差、外界条件误差

①仪器误差:

1)残余误差:

由于仪器校正不完善存在i角校正残余误差;

2)水准尺误差:

由于水准尺刻划不均匀、尺端零点误差、尺长变化、弯曲等原因。

②观测误差:

1)气泡居中误差:

水准管气泡注重误差与水准管分划值以及视线长度成正

2)读数误差:

不同的观测者估读的数值存在差异;

3)水准尺倾斜误差:

水准尺前后倾斜都会使读数增大

③外界条件影响:

1)仪器下沉:

在地面松软的情况下,由于仪器下沉,使视线降低,从而引起高差误差。

采用“后、前、前、后”的观测程序,可减弱其影响。

2)温度的影响:

温度会引起仪器的部件涨缩,从而使测量结果的误差增大。

温度的变化不仅引起大气折光的变化,而且太阳直射水准管时,气泡会向着温度高的方向移动,产生气泡居中误差,观测时应注意撑伞遮阳。

3)地球曲率及大气折光的影响:

以上两项可通过前后视距离相等的方法减少其影响。

(2)全站仪测距误差:

没有照准棱镜或者棱镜倾斜造成的误差、温度和气压对仪器的影响。

(3)图纸拼接误差

6、观测成果

(1)高程测量结果:

见表2

表格2水准测量记录表(略)

  

(2)角度测量结果:

见表3

表格3角度测量记录表(略)

  (3)导线坐标计算结果:

见表4

表格4导线坐标计算表(略)

  五、测量工具使用注意事项

1、水准尺、标杆禁止横向受力,以防弯曲变形。

作业时,水准尺、标杆应由专人认真扶直,不准贴靠树上、墙上或电线杆上,不能磨损尺面分划和漆皮。

塔尺的使用,还应注意接口处的正确连接,用后及时收尺。

2、测图板的使用,应注意保护板面,不得乱写乱扎,不能施以重压。

3、皮尺要严防潮湿,万一潮湿,应晾干后再收入尺盒内。

4、携带仪器时,应注意检查仪器箱盖是否关紧锁好,拉手、背带是否牢固。

5、全站仪使用的棱镜,若发现棱镜表面有灰尘或其他污物,应先用软毛刷轻轻拂去,再镜头纸擦拭。

严禁用手帕、粗布或其他纸张擦拭,以免损坏镜面。

6、在测量过程中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有仪器架起,旁边都要有人看管

7、各制动螺旋勿扭过紧,微动螺旋和脚螺旋不要旋到顶端。

使用各种螺旋都应均匀用力,以免损伤螺纹。

8、转动仪器时,应先松开制动螺旋,再平衡转动。

使用微动螺旋时,应先旋紧制动螺旋。

动作要准确、轻捷,用力要均匀。

六、实习心得体会

经过两周的测量学实习,我们已经对测量学的实验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让我感受到了测量学的魅力。

测量学的分类有很多种,如普通测量学、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

作为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学生,我们此次学习的是普通测量学方面。

测量一般都在户外工作,而且在外界环境比较差的时候,更要有克服困难的精神,保证测量完成的质量。

这次的测量实习在校内进行,测量的环境相对而言比较优越,这让我们有更好的条件来完成这次的测量任务。

此次我们的任务是测量下安区的逸夫图书馆地段的地物等。

对于第一次接触全站仪的建站测量,我们的技术明显不够熟练。

起先,在闭合导线的计算时,我们遇到了很大的麻烦。

由于当初画的草图不是很准确,让我们在转折角的计算耗费了很多的时间。

在紧张的计算后,终于发现了问题的所在。

于是,我们小组经过激烈的讨论,决定重新测量下安区实验楼的地物,在经过了又一次测量后,我们对于测量的操作更加的熟练了。

重测的数据经过内业的计算,再根据所容许的误差比较,证明了我们计算成果是正确的。

所以,我们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在老师指导我们如何应用全站仪下,我们开始了又一次的测量工作。

我们还不懂的要如何输入站点的坐标,如何选择要测量的地物等。

在相互探讨和请教其他同学后,我们渐渐地进入了正常的测量任务中。

明确了要测量的目标,掌握了测量的要点,使得我们的测量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

通过这次的实习,我真正了解到,要完成好一次测量任务,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可能将要做的工作做好。

只有小组全体成员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任务快速而高效的完成。

经过内业的计算,让我们意识到了转折角的计算不能总是硬背公式,要学会灵活的运用,理解好要点后才能将工作继续进行下去。

当问题出现时,整个组的成员应该共同思考,集思广益,将问题迅速解决。

在后面的绘图工作中,由于对软件不够熟悉,在操作上碰了很大的麻烦。

起初对地物测量的选择时,没有把握地物的中心位置,导致画图时的位置不是很准确,使线条弯曲,与实际的明显区别很大。

在逐步熟悉软件后,我们学会了使用合适的曲线,和地物的标注,让图形有了大致的轮廓,使我们兴奋不已。

通过绘制图纸,使我们更加了解该如何去选择地物,怎样做到更准确的测量。

虽然这次的测量实习结束了,但是对于仪器的实际操作使我们对测量学的印象更加深刻,使我们的理论水平紧密结合了实践。

在这些实习过程中,我们不免遇到了很多麻烦,但是,在一个团队协作,共同奋斗的集体下,我们能够迅速解决问题,做到更好更快的完成测量任务,并且在相互的学习中,取得共同进步,学习好测量学的知识,为我们日后从事相关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