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月考试题II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395387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II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II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II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II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II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IIWord格式.docx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II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月考试题II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IIWord格式.docx

“中国打完了最大规模的一场战争,南京国民政府遭到的悲剧,显示出一个时代的结束”。

材料反映的是

A.辽沈战役B.徐州会战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6、下文摘自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军事电文:

“……匪盘踞赣闽,于兹七载,东西南北四路围剿,兵力达百余万,此次任匪从容脱围,已为惋惜,迨其进入湖南……沿五岭山脉西窜而来,广西受当其冲……”电文中的“匪”是指()

A.太平军B.北伐军C.工农红军D.新四军

7、表1摘引了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

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二十

指导敌后抗战和《论持久战》

二十三

新民主主义的理论

三十

三十二

全面内战爆发以后

四十

筹建新中国

A.五四大潮的洗礼B.长征C上井冈山 D重庆谈判8、有学者认为“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是中国未来统一的一种示范,一种模式或者一种标本。

……是中国现代化的先驱,同时香港也是把中国领向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的基地和桥梁”。

据此,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不包括(  )

A.国家统一样本 

B.社会制度示范C.文明交流枢纽 

D.经济发展标本

9、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

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

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

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  )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B.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D.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

10、1940年5月17日,美国《箴言报》以《中国人仍然坚守重庆堡垒》为题进行新闻报道,同时配用了两幅插图:

第一幅图片中,残垣瓦砾占据了画面的一半,四散的人们在废墟中寻觅和行走;

第二幅图片中,则是修葺一新的街道,两旁店铺林立,行人来往如织,店铺悬挂的林林总总的招牌和广告。

这一报道(  )

A.美化了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B.反映了国际舆论对中国抗战的同情支持

C.标志着中美两国结成反日同盟D.体现了美国媒体对中日战争的矛盾心态

11、四川民主人士张澜说:

“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

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它有了‘革命到底’的大方针,它有了稳步建设的大原则。

”张澜所说的“人民大宪章”是

A.《论人民民主专政》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12、著名的加拿大学者罗纳德·

基斯在谈到万隆会议时说:

当时“甚至连美国国务院的情报机构也承认,共产主义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所留下的良好印象应该归功于周恩来娴熟的外交技巧。

在万隆会议上,美国的外交又输掉了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仗,败在了一个共产主义者的手下。

”这表明(  )

A.万隆会议帮助一些亚非国家开始摆脱美国控制

B.万隆会议促使许多亚非国家开始正确认识中国

C.具有个人魅力的外交家征服了美国

D.社会主义运动趋势在世界明显增强

13、1960年1月美国与日本签署了《美日共同合作安全条约》,即新日美安全条约,以代替1951年的旧约。

新条约确认美国有权继续在日本驻军和保持军事基地,但限定双方必须就此进行协商,并删去了旧约中美军可以镇压日本国内“暴动和骚乱”的条款;

此外,规定如在日本管理下的领土上受到武装进攻,双方将采取行动以对付共同危险。

这一新条约

A.使美日经济竞争放缓B.使日本取得了更大自主权

C.使美日军事同盟松动D.使日本摆脱了战败国地位

14、1964年1月,台湾当局被迫撤走了驻巴黎的“大使馆”。

1971年,英国在联大投票支持立即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这些现象

A.是当时两大阵营冷战对峙的恶果B.反映出美国对华孤立政策趋于破产

C.为中美关系改善奠定了坚实基础D.说明新中国政府在国际上获得承认

15、20世纪60~80年代,在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十月革命胜利纪念日,苏联每年都要在红场举行规模浩大的阅兵式。

图为1962年阅兵式上展示的新式弹道导弹。

专家指出,这一时期的阅兵式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特殊的意义”是指

A.宣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B.表明捍卫社会主义革命成果的决心

C.展示军事实力增强抗衡西方的资本D.震慑民族分裂势力以维护国家安全

16、“北欧平衡”是指冷战时期的北欧地区以执行武装中立的瑞典为中轴,分别存在受苏联影响和支配的芬兰(保持主权独立且不与西方结盟),及加入北约的挪威、丹麦和冰岛(三国承诺不会对苏联安全构成威胁)。

北欧平衡局面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

对“北欧平衡”理解正确的是

A、有利于维护地区的和平B、是美苏冷战政策的恶果

C、是苏联国力衰弱的表现D、客观上推动了冷战升级

17、.明清时期粮食生产呈现集中趋势,太湖流域、鄱阳湖地区、洞庭湖地区、江汉平原、北方的井灌地区、成都平原成为粮食生产的重要地区。

这一现象产生的客观影响是A.经济作物扩大种植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国内统一市场形成D粮食生产的商品化

18、古代曾有人认为:

“夫明王治国之政,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以寡趣本务而趋末作。

”据此可知,该人的观点是

A.实行法治,避免中央集权弱化B.解决流民问题以增强国力

C.重新分配土地,缓和兼并现象D.打击商贾以加强农业生产

19、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

“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

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

”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

“徒扰民尔,可仍其旧。

”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

A.专业市场每天开市B乡村市场的繁荣C坊市制继续实行D.市场监管相对宽松

20晚清时期清政府实行专利制度,允许企业享有长时间生产经营垄断权。

1912年北京政府规定专利保护期限最高为5年。

后财政总长周学熙等为其所设公司申请30年的专利权时,未获批准。

这反映了民国初期

A.建立了系统完善的经济法制体系B.经济立法鼓励工商业自由竞争

C.中央政府限制官营商业的发展D.经济法规得以完全遵照执行

21.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图8所示。

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

A.经营更趋市场化 

B.减少犁耕依赖

C.生产日趋专业化 

D.注重精耕细作

22下表是近代前后中国茶叶产销统计表,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Z§

A.伴随国际市场扩大茶叶需求量日增B.劳动力的增加带动了茶叶产量的提高

C.自然经济解体加速了农产品商品化D.茶叶产量的增加推动外销量迅速增长

23、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

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

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B.转嫁战争负担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D.强化物资管制

24、19世纪后半期股份公司大规模发展,广泛流行于资本主义世界各国。

股份公司的分布范围从金融、交通和公共事业等基础设施向钢铁、机器制造和商业扩散,遍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

这一“发展”客观上反映了

A.科研与生产的直接结合B.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C.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要求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25、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

“我们所说的‘工业文明’正处于合成一个能够容纳世界整体的共同文明的过程之中。

所有文明已经、正在或将要受到它的冲击。

然而,即使假定世界上所有文明或早或晚终将采纳相同的技术……我们在长时期内仍然将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

”罗代尔强调的是

A.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不断相互吸收、融合

B.工业文明正在以其独特优势席卷世界

C.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仍保留其原有特征

D.文明在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呈多元状态

姓名_____________行政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号

高一历史五月自主性测试答卷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6(19分).在中美两国长期交往的历史中,两种对立的中国观在美国交替出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84年以前,美国与中国没有直接往来。

但这一时期……中国出产的丝绸、瓷器和茶叶在北美殖民地享有很高的声誉,它们把中国的美好形象传达给美国人。

……如果说《马可·

波罗游记》中描绘的古老、文明、智慧、富庶的中国仅仅给美国人一个直观形象的话,伏尔泰、莱布尼茨和魁奈这些美国人耳熟能详的名字则从理论上建立了中国在美国人思想中的崇高地位。

1784年“中国皇后号”来华后,美国人开始有机会亲眼目睹中国的“庐山真面目”……中国崇拜偶像,盛行迷信,笃信吉日以及一夫多妻……他们发现眼前的中国与耳闻的中国相去甚远,顿令第一批美国商人产生一种失望感。

(1)根据材料一,概括1784年以前美国人可能通过哪些渠道了解中国?

(2分)“中国皇后号”来华后,中国社会的哪些现象可能“令第一批美国商人产生一种失望感”?

(4分)

材料二战争爆发不久,《纽约时报》在一篇社论中满怀希望地说,尽管美国最初遭受了损失,但它决不是孤立的:

“我们有像中国那样忠诚的战友,它有着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中国依靠其吃苦耐劳、足智多谋的人民,将十倍地报偿我们以前给它的援助。

……”长期以来一直备受美国蔑视和施舍的中国迎来了最佳时光。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

简要分析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形成的原因。

(5分)

材料三伴随着朝鲜战场烽烟四起,成吉思汗的好战形象重新在美国人脑海中浮起,中国被视为莫斯科的“傀儡”和忘恩负义的“侵略者”。

中国在美形象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王立新《试论美国人中国观的演变(18世纪~1950)》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并简述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6分)

材料四美国公众对中国、日本、俄罗斯的感情“温度”

年份

中国

日本

俄罗斯

1990年

45

52

59

1994年

46

53

54

1998年

47

55

49

2002年

48

60

——余建军《美国公众的中国观与美国对华政策(1990~2002)》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转型的认识。

(2分)

27(18分)“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历史上很多的探路者,在开路的同时也在开创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6分)

情境一 

高原马帮——幽幽古茶道材料一

材料二 

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困以病。

故唐宋以来行以茶易马法,用

制羌戎,而明制尤密。

有官茶、有商茶,皆贮边易马……设茶马司于秦、河、雅诸州。

自碉门、黎、雅抵朵甘、乌思藏,行茶之地五千余里。

——《明史·

食货·

茶法》

材料三 

抗日战争期间,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来往于云南丽江、西藏、印度等地的马帮约有25000驮之多,沿途大小商号多达1200余家,大多数人家都投身于古道运输或从事与茶马古道相关的产业。

贸易物资增加了从印度转运来的英国和美国的香烟、卡其布、毛呢、手表、煤油,以及各种日用百货,由拉萨到印度则出口大量羊毛。

云南丽江、四川康定和西藏昌都这样一些城镇也纷纷在茶马古道上兴起了。

——摘编自CCTV《茶马古道》纪录片解说词

情境二 

远洋帆影——浩浩新航路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

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的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摘编自《大国崛起》纪录片解说词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明朝茶马古道贸易的特征。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期间茶马古道的历史作用。

(8分)

(2)“有路必有福,有路必有胜”,依托情境一、二,以两条路的共同之处为切入点,请你以“ 

之路”为题,论述商路开辟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要求观点明确,论从史出,逻辑严密。

(10分)

28(14分)国际贸易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材料一“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叶,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商人络绎不绝前来广州做生意,使广州成为商品贸易全球化的中心市场,呈现出对外贸易一片繁盛的景象。

”“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中国的GDP仍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4%,居世界各国的第一位……中国在世界经济史上是占着首要地位的,是世界经济的中心。

------------《澳门略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广州在16~19世纪初叶成为商品贸易全球化中心市场的原因。

材料二 1820~1840年世界工业生产年增长率和世界贸易增长率分别为2.9%和2.81%;

1840~1860年,分别为3.5%和4.84%;

1860~1870年,分别为2.9%和5.53%。

……19世纪中期机器纺织品……成为19世纪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工业制成品。

殖民地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中,棉花、生丝、矿产原料逐步取代了茶叶、香料等生活用品的出口。

……1800年,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有的比例分别为33%、9%、10%、5%。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期前后国际贸易发展呈现出的特征。

分析这些特征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 在1913~1938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许多国家对对外贸易的依赖性减小了。

——《中国近代史史料集》整理

材料四 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

”……第一次世界大战注定要使格雷伯爵所熟悉的整个欧洲变成废墟。

……到大战末时,欧洲的控制已明显削弱,而且正在各地受到挑战。

1930年,美国通过了臭名昭著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对2万余种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立即引起欧洲国家对美国产品的报复措施,使全球贸易几乎终止。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913~1938年国际贸易的特征。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特征的原因。

姓名_____________行政班______________考号

10月24日高三历史月考试题答题纸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非选择题

26

(1)

(2)

(3)

(4)

27

(1)

28

(1)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答案

选择题答案DDCBCCDBCBBBBBCADDDBDABBD

26【答案】

(1)渠道:

中国的商品,如瓷器、丝绸、茶叶等;

来华的欧洲旅行家、传教士或商人;

启蒙思想家涉及中国的作品。

(2分,1点1分)

现象:

闭关锁国政策;

官僚腐败;

天朝上国的观念;

中国人的某些习俗和信仰等。

(4分,1点2分2点即可)

(2)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或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期)。

(1分)

原因:

太平洋战争爆发,面临共同的敌人;

中国抗战有力支持了美国;

中国政府的亲美政策;

抗战中中国军民表现出的优良品质等。

(4分,任答其中2点即可)

(3)中国观:

莫斯科的“傀儡”;

忘恩负义的“侵略者”(2分)。

历史背景:

美苏冷战;

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抗美援朝等。

(4分,任答两点即可)

(4)美国公众对中国的好感程度较低,一直处于“微冷”状态;

而且和日本与俄罗斯这两个国家相比,对中国的“温度”升温不快,但一直保持上升状态。

27

(1)特征:

交易的产品以土特产为主,贸易双方具有互补性;

边境贸易、对内贸易共同发展;

政府设置专门机构加以管理(2分)

作用:

保障物资供给,成为抗日战争中后期大西南后方主要的国际商业通道;

促进了藏区城镇的兴起和发展;

加强汉藏等各族人民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6分,答出三点即可)

(2)(10分)示例1 

经济交流之路:

茶马古道和新航路都促进了经济交流。

茶马古道促进了中原地区和边疆地区的经济交流,形成了持久互补互利的经济关系。

在国内贸易和边境贸易发展的同时,边境城镇也随之兴起,促进了西南地区的经济开发与发展;

互市也加强了民族融合,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与联系,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示例2文明融合之路:

茶马古道和新航路都推动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茶马古道的兴盛,促进了中原汉族和边疆藏族等少数民族的交流,成为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联系的纽带。

在长期的交往中,藏文化、汉文化、佛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等各种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形成了兼容并尊、相互融合的多元文化格局。

新航路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东西方的文明开始汇合交融,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进程。

示例3 

开拓创新之路:

茶马古道和新航路的开辟都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开拓创新的精神。

茶马古道上的商旅不畏艰险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高原国际商道,体现出了超越自我的人文精神。

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们勇于探险,用无畏的精神证实了地圆学说,冲击了神学世界观,彰显了人的伟大力量,促进了人文主义的传播和人们的思想解放。

28、1)中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农业和手工业发达,是世界的绎济中心;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日益发展为紧密联系的整体,而广州交通便利,在对外贸易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明清时期广州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桥头堡,政府实行海禁政策,只留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4分,言之有理即可)

(2)特征:

国际贸易迅速增长;

商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英国成为世界的贸易中心。

(3分)

工业革命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首先成为工业化国家,使西方领先于东方;

新交通工具(蒸汽机、轮船)的出现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为便捷;

资产阶级开拓世界市场,抢占殖民地,19世纪中期以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3)特征:

国际贸易几乎停滞,国际贸易的增长落后于工业生产的增长;

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一战的发生及其所造成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普遍衰落;

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促使各国政府加强贸易保护。

(2分,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