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教学设计新课标人教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395033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教学设计新课标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教学设计新课标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教学设计新课标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教学设计新课标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教学设计新课标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教学设计新课标人教版Word格式.docx

《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教学设计新课标人教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教学设计新课标人教版Word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教学设计新课标人教版Word格式.docx

1.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启发学生用耳朵仔细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谜面:

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山两边,说话听得见,相互难见面。

谜底:

耳朵)。

2.启发学生注意“观察”——“倾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模仿这些声音。

3.教师将学生所倾听到的声音进行简单分类,再分别播放教材中城市、森林、乡村的声音,学生分辨、模仿并简单说明这些声音有什么特点?

4.想一想,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

二、歌曲《大雨和小雨》

1.雨是一种自然现象。

有大雨也有小雨。

下面我们来学唱一首关于雨的歌曲——《大雨和小雨》。

2.由教师范唱或听录音。

3.跟着教师学唱《大雨和小雨》。

4.讨论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三、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1.我们刚才听到的声音都是生活中的声音。

我们能不能创造一些声音呢?

按教材提示创造出声音。

2.能不能自己创造一些与教材中不同的声音呢?

3.用几种声音连在一起表现一定的内容。

四、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1、学唱歌曲《布谷》,理解四分休止符、二分音符,牢记第一段歌词。

2、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法学习知识,并参与表演加强记忆。

3、通过表演,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热爱小燕子、布谷鸟的情感。

同时,让学生知道生活是有大自然的万物生灵才显得更美。

教学重点:

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能编创动作表现歌曲。

教具准备:

电子琴、动物头饰。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师边讲故事边在在黑板上进行绘画。

将学生带进春天,带进大自然,

带进火热的生活。

2、让学生来模仿小燕子、布谷鸟的叫声或者动作。

而且边做边随老师记

忆歌词,体味歌词。

三、学唱歌曲

1、师范唱歌曲。

让学生默声表演。

看谁能把老师的歌表现的最好。

2、听琴,体会歌曲中的四分休止和二分音长,跟着音乐来拍手拍腿,感

受歌曲的节拍,可以随琴自由演唱。

3、听唱学习歌曲。

注意旋律的的确起伏,边学习边让学生分小组拉起手。

听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听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

第三段反之。

让学生

在充分感受中记住歌曲的旋律。

4、唱会歌曲,牢记歌曲的第一段歌词,并启发学生小鸟唱出的是第二段

歌词,我们唱出是第三段歌词。

5、动手操作,用彩笔标出休止符和长音的地方,看谁找的最准确。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来到了春天,来到了田野,让我们这些可爱的小

鸟,把春天装扮得更美。

把生活装扮得更美。

 

XkB1.com

第三课时

1.能说出几种乐器的名称,感受人声与乐器的不同音色。

2.会唱《布娃娃弹琴》《大鼓和小鼓》。

教学重点难点:

1.能认识一种以上的乐器并说出它的名字。

2.会唱《布娃娃弹琴》《大鼓和小鼓》中的一首。

一、导入

1.教师播放音乐厅里合唱和管弦乐队的音乐。

提问:

除了生活中的声音

还有什么声音呢(唱歌的声音和乐器的声音)?

2.请你在教材图中找一找,你认识哪些乐器呢?

学生说出一种乐器,教

师就可以出示这种乐器的图片并播放声音,如有学生会演奏,可在课上为同学们演奏,最后教师再介绍其它的乐器。

3.还知道其他的乐器吗?

二、学唱《布娃娃弹琴》

1.你们知道木琴是什么形状,它发出的是怎样的声音吗?

教师可出示木

琴的图片并播放一首木琴曲(如《草原小骑兵》片断)。

下面我们来学习一首新歌《布娃娃弹琴》。

2.教师范唱或放录音。

3.跟着老师学唱《布娃娃弹琴》。

4.边唱歌曲边做律动。

三、学唱《大鼓和小鼓》

1.播放少先队鼓号队的录像,提问:

队伍中有什么打击乐器呢(大鼓和小鼓等)?

2.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有什么不同(高低、强弱、音色不同等等)?

3.学唱《大鼓和小鼓》。

4.边走步边唱《大鼓和小鼓》并模仿打鼓的姿势。

(以上两首歌曲也可以选择一首学唱)。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用声音编织的故事——小白兔盖新房

(一)。

了解《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大意,初步找出能表现故事情节的相应的声音。

1、能积极地参与创编活动。

2、能与组内同学团结合作。

3、能在表演中创造出一种声音并担任表演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讲授新课

1、教师先给学生讲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

2、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复述故事内容。

3、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如何用身边的材料表现雷、闪电、大风以及故事情节中要求表现的声音。

4、分组到前面表演,由一位同学将故事,其他同学用声音来表现。

5、师生共同评价

6、安排学生课下寻找能表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

三、课堂总结,结束本课 

第五课时

用声音编织的故事——小白兔盖新房

(二)。

能用声音表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并在表演中担任一个角色。

1、学生复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

2、将学生分成2~4组,讨论如何用声音来表现。

3、分组到前面表演。

由一位同学讲故事,其他同学用声音来表现。

4、师生共同评价,如有时间还可创编其他内容。

5、课堂小结

第二单元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第一课时

1.听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

1.能安静地聆听音乐,并知道在什么场合下要唱、奏国歌。

2.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感受人声和器乐不同的音色。

3.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能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唱歌。

用亲切、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

感受歌曲的情绪,用舞蹈感受歌曲

录音机、教学磁带、电子琴、国旗图片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热身舞蹈

二、新课导入:

同学们见过国旗吗?

在什么地方见过呢?

生答,今天啊,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面国旗。

”出示图片,“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图片上有什么?

(找学生回答)那么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关于赞美国旗的歌曲。

”板书出示课题(带领学生读课题)。

三.新授歌曲

1、初听歌曲师:

”大家听得真专心,真让老师高兴。

2、学习歌词:

跟老师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3、学唱歌曲:

师,那歌词我们大家都学会了,现在跟着老师一起学唱这首歌曲。

师:

“那现在跟着老师唱一句同学们唱一句,老师看看谁学得最快,唱的最准!

”让学生跟着琴模唱三到四遍。

“大家都学会了吗?

那咱们一起唱唱,让老师听听你们的歌声,在唱歌的时候一定要把声音放自然,不要去喊,老师看看谁唱的最有感情。

”让学生齐唱两到三遍,提醒学生唱歌时注意坐姿、表情、不要大声去喊,及时鼓励学生。

“同学们唱的真好,那咱男女生比赛唱唱,咱看看是女同学唱的好还是男同学唱的好。

4、展开想象:

为歌曲第三句我愿变成“小红云”改编歌词

四.创编舞蹈:

老师创编了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跟着老师一起做,老师看看哪位同学学的最快,跳的最好看!

”老师教舞蹈动作

五、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1.学唱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2.认识常用课堂打击乐器碰铃、响板。

3.听赏歌曲《吹芦笙》。

1.能有兴趣地听喜乐,并知道《吹芦笙》是表现哪个民族的儿童歌曲。

2.能有表情地演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3.认识碰铃与响板,并知道正确的演奏方法。

电子琴、音响

二、导入

1.教师挂出中国地图和长江、黄河风景图,介绍长江、黄河,并请学生指出长江和黄河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2.教师将歌曲范唱一遍,或播放童声独唱录音。

使学生初步了解歌曲的歌词、节奏和情感。

3.跟着教师有表情地分句轻声学唱。

4. 

请几名学生集体演唱,并评出有表情且音色较美的小组进行表扬。

三、听赏《吹芦笙》

1.教师播放歌曲《吹芦笙》,引导学生欣赏,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2.教师简单介绍侗族及其吹奏乐器芦笠的主要特点。

3.引导学生在听赏时接唱歌曲中的衬词。

4.在听赏几遍以后,可让学生跟随录音轻声哼唱。

5.认识打击乐器:

碰铃、响板

四、总结 

让学生谈谈收获

五、结束本课

1.知识目标: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快乐地掌握歌曲

的知识点──节奏和的练习,并能自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能力目标:

在学唱歌曲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团结合

作能力和音乐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听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彝族

音乐的特点,用身体动作感受彝族民歌的特有韵味。

教学重难点:

准确掌握节奏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电子琴,磁带,录音机

一、组织教学

师:

同学们好!

(老师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上课,首先让我们以饱满的情绪进入课堂,一起来进行快乐律动。

(拍手歌)

二、音乐知识──彝族简介

导入:

同学们的动作做得真漂亮,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彝族的音乐宫走一走,彝族人民不但居住的环境很美,他们的音乐宫更富有神奇的童话色彩,我们现在一起去感受

新歌学唱

1、导入:

同学们,请听老师为你们来唱一唱,一起来学习。

2.用La来模唱旋律。

3.按节奏试读歌词(听伴奏带试读两次)。

4.跟着磁带听唱。

5.鼓励学生自主参与演唱。

6.分组比赛。

师小结:

同学们真棒!

歌曲学得又快又好,你们能为这首歌起个好听的名字吗?

(让学生为歌曲起名,找出最具有说服力的作为歌曲的名字。

五、深入拓展(对歌曲进行再创作)

1.小小词作家们,请从这里做起:

用另外的衬词代替歌曲中的“阿里里”。

2.小小舞蹈家们,发挥创造力,展开想象,为歌曲创编律动。

六、自我展示

同学们的创作真精彩,快快为彝族小朋友表演。

(分小组展示)教师给予评价。

1.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能主动、大方地参加歌表演《彝家娃娃真幸福》。

身体动作感受彝族民歌的特有韵味

教学准备:

音响

一、师生问好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彝家娃娃真幸福》这首歌,这节课我们来为这首歌编排舞蹈

二、感受歌曲典型节奏 

身势创编

1.节奏模仿

亲爱的汉族小朋友们,你们好!

我是彝族娃娃,非常欢迎你们到我们彝族山寨来做客。

让我们踏着欢快的节奏一起走吧!

出示节奏图 

×

×

∣×

∣(配上脚步声)

学生模仿节奏

2.启发学生用各种身势表演节奏。

3.创编歌词活动。

刚才我们总结了彝族的特点,你们能把这些特点编到我们的节奏里吗?

(例)彝族山山水水真美丽 

彝族人民热情又好客

彝族每年有个火把节 

他们能歌善舞本领大

彝族姑娘喜欢银项链 

头戴美丽包头真好看

三、大胆尝试 

学跳彝族舞

1.师:

同学们,彝族人不但歌唱得好,他们的舞跳得更好呢!

老师刚刚学会一个彝族舞里常见的舞步,你们想看吗?

(播放一遍音乐,师跳基本舞步)

2.学生模仿。

3.师:

哪个小朋友学会了?

上来试一试啊。

(请一个学生跳一下)

4.师生共同评价。

5.循环播放歌曲,不断请两个、三个、五个……最后全班一起跳。

四、在歌舞中结束全课

第三单元 

我们都是好朋友

1、学生学会几个主要少数民族舞蹈的简单动作。

2、学会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并能大胆、自信地歌唱。

1、四分休止符在歌曲中的处理。

2、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由于字多腔少,吐字不易清晰,学生演唱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电子琴、自制头饰、磁带、录音机

1、师:

“我国有多少个民族,你们能说出都有哪几个民族?

找学生回答。

对,5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组成了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的人们都生活地幸福快乐,能歌善舞的各族人民,每当节日或者喜庆的日子,都载歌载舞地表达自己喜悦的心情。

今天伙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2、教师按节奏朗读两遍歌词放两、三遍《各族小朋友在一起》的录音,第三遍要求学生跟琴轻轻跟着唱歌词。

3、分句教唱歌词,再随录音唱两遍歌词。

4、分组设计第一、三乐句的打击乐配法,尤其要设计好四分休止符处的配法,还可以考虑休止符处的动作设计,或拍手、呼喊。

各族分别做汇报表演。

三、学习几个少数民族舞蹈的简单动作

找个别学生上前表演

四、小结

五、结束本课X|k|B|1.c|O|m

1、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及伴奏。

2、歌曲〈快乐小舞曲〉。

1、通过为〈各族小朋友在一起〉作即兴表演和伴奏,继续培养学生的创

造精神,增进学生表现音乐的欲望和能力,并继续从中培养热爱集体和主动合作的精神。

2、学会〈快乐小舞曲〉的歌词及歌谱。

1、学会歌曲《快乐小舞曲》。

2、进一步启发和鼓励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友爱和合作精神

3、〈快乐小舞曲〉作为集体舞,对于未上过幼儿园从未跳过舞的学生来说,随着歌声做动作会感到困难。

(一)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及伴奏

1、跟着录音或教师的琴声复习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2、师生共同为歌曲的第二、四乐句和结束句设计伴奏,教师归纳、总结,并写出伴奏谱,为为歌曲伴奏。

3、综合歌声、伴奏与表演,作到人人参与,个个投入。

(二)歌曲〈快乐小舞曲〉

1、用四张图片引入《快乐小舞曲》的教学。

(节奏卡片)

2、带领学生按节奏朗诵歌词,要求咬字准确,吐字清楚。

3、跟着录音学唱歌曲《快乐小舞曲》。

4、用听唱法学会歌谱,并要求背唱。

5、课外作业是选择几种打击乐器为《快乐小舞曲》写出伴奏谱。

如:

4/4 

—— 

——|X 

——|

|X 

——X 

|

(三)课堂小结:

总结课堂学习内容,肯定成绩,提出不足。

1、为〈快乐小舞曲〉伴奏。

2、集体舞〈快乐小舞曲〉

1、在〈快乐小舞曲〉的综合性表演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参与率。

2、在唱、表演、伴奏一体的音乐环境中继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

好及相互合作精神。

3、进一步加深对“X——”和“X”的认识。

新|课|标|第|一|网

1、随录音复习〈快乐小舞曲〉的歌词及歌谱。

2、随伴奏带或教师的琴声背唱〈快乐小舞曲〉的歌词及歌谱。

3、教师逐块出示节奏卡片:

(1)X 

—X 

X|X 

X—|

(2)X 

X— 

(3)X 

—X 

—|X 

(4)X 

X|X— 

要求学生按谱拍手演奏

4、学生在原位进行歌表演,动作由师生共同设计。

5、用〈快乐小舞曲〉的录音进行集体舞,教师也要参与其中,动作要尽量简单,让所有的学生都自信地进行舞蹈。

6、课堂小结: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总结,提出不足之处

音乐游戏〈音乐探宝〉

1、通过游戏形式全面复习第一、二、三单元的学习内容。

2、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和学习音乐的兴趣。

3、在游戏中保持既有竞争又友好、和谐的气氛。

1、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们仔细观察课本中的九幅图画,初步了解游戏的

全部内容。

(图片)

2、教师设问,首先是这个游戏如何进行,是全班在一起做还是分组竞赛?

其次是如何向前走,一次最多可以走几步,用掷骰子还是抽签,谁来当评委?

3、学生可以分为小组讨论或自由发言,最后教师可以总结以下几点:

(1)这个游戏可以集体做,也可以分组竞争。

(2)用骰子掷不妥,因为骰子可能有“5”或“6”,而课本的游戏中一

共只有“9”,如跳得过多,一下子就达到终点,就失去了全面复习的意义,所以用抽签的方法(“1”或“2”)较好。

(3)集体做时由教师当评委,分组做时由一组学生(轮流担当)当评委。

4、先进行集体游戏,由班长抽签决定向前的步数,其中的“2”(说出这是什么乐器)可由教师出示实物,不要局限于铃鼓;

“3”和“6”可分别请两个小组的学生用打击乐器及几种非常规音源和人声来模仿;

“4”由教师播放〈国旗国旗真美丽〉和〈吹芦笙〉的录音(无歌词的伴奏带)请学生说出歌名。

到达“8”时,如抽签抽到“2”则在原地待命,并将“8”的内容重复做一遍,教师可将节奏变换。

直到抽到“1”,才能进入终点“9”。

5、教师对游戏的全过程予以总结,肯定成绩,提出不足。

6、分组进行游戏,仍可能有很多种方案,例如将全班分成四组,第一、二组先进行,第三、四组当评委,下一遍则反过来。

还可以四组同时进行,由教师当评委,但当几组同时进行游戏时,“2”和“4”的内容必须不断变化,“3”和“6”的模仿手段及声响也应个组有异,如后面的组照搬前面的模仿手段,应让其停走一次。

7、当有一组先到达终点后,游戏不要结束,要等全部参赛组到达时才结束,先期到达的组可以帮后面的组员一起进行表演。

课堂小结: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总结,说出自己的收获,并指出不足。

第四单元音乐中的动物

1.声音的长短。

2.《在动物园里》。

根据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边模仿叫声,边拍节奏,培养学生稳定的节奏感。

1、进一步鼓励学生体验、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用真诚的情感和自然的歌声表现歌曲。

2、音乐活动从模仿动物的叫声入手,认识声音的长短,让学生感受、体验多声部节奏的和谐美,培养学生稳定的节奏感。

1.将小猫、狮子、老牛、小狗、鸭子、小鸡、老鼠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2.教师播放狮子的叫声录音,请学生猜一猜它是谁?

3.学牛模仿,总结狮子叫声的特点:

音长、低沉。

教师随即在狮子的图片上出示节奏卡:

4.一半学生拍节拍,一半学生模仿动物的叫声;

互换练习;

全体学生手拍节拍,口中模仿动物的叫声。

5.教师在这种动物的图片上出示节奏卡:

6.依次将黑板上的动物,按叫声分类(方法同4)。

狮子:

小狗:

小鸡:

小猫:

鸭子:

老鼠:

可以变换方式,由个别学生选择其中一个图片,放在狮子、老鼠、鸭子的

图片下方,全体学生判断正误。

7.学唱歌曲《在动物园里》(听两遍录音)。

8.教师带领学生熟悉歌词。

按节奏朗读歌词:

0|×

狮子睁眼看我们,真好玩真好玩,

9.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10.教师分句弹奏旋律,学生分句唱歌词。

有表情、完整地演唱歌曲。

11、课堂总结

1.歌曲《在动物园里》。

2.音乐活动“声音的长短”;

听赏乐曲《狮子》。

1.在上一课学习的基础上,继续感受声音的长短;

2.练习三声部合奏能力,培养学生稳定的节奏感。

1.复习歌曲《在动物园里》,让学生熟练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上节课课后练习汇报:

两个学生为一组进行表演。

3.动物大合唱:

教师选中一组节奏准确、节拍稳定的同学,再加上老师

组成一个三个声部的“动物大合唱”。

4.学生聆听,感受大合唱中三声部的和谐美。

5.学生练习:

将全体学生分成三个大组,刚才示范的组当指挥,练习“大合唱”(全体手拍节拍)。

6.学生自由组合,演奏形式不同的“大合唱”。

7.欣赏乐曲《狮王进行曲》。

这首乐曲描述的是动物园中的哪一种动物?

为什么?

8.你怎么感受到是狮子?

体会理解音乐要素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9.教师引导学生从音色入手,理解乐曲音色中“威严”的感受:

兽中之王——狮子。

10.听乐曲模仿狮子在森林中昂首漫步的神态。

课堂总结

1.听赏乐曲《大象》。

2.唱歌《两只小象》。

1.学习歌曲《两只小象》,体会三拍子的韵律感。

2.欣赏《大象》,区分狮子与大象不同的音乐形象。

音响新|课|标|第|一|网

1.完整欣赏《狮王进行曲》:

这首乐曲的曲名?

2.欣赏《大象》:

这也是一首描述动物的乐曲。

听一听乐曲表现了什么动物?

3.这两首乐曲有什么不同:

《狮王进行曲》更威严,这一首稍活泼。

4.告诉学生乐曲名称《大象》。

5.谁来模仿大象的动作?

双手交叉,两臂伸直于头顶,弯腰;

左手托住右臂,右臂柔软的向上甩起,手腕下垂。

6.听音乐,学生自由运用肢体语言,感受体会大象快乐的舞蹈。

7.学习歌曲《两只小象》。

8.教师带领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

9.学生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10.教师弹奏旋律,学生演唱歌词。

11.自由讨论,如何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课堂小结

1.歌表演《两只小象》。

2.听赏乐曲《荫中鸟》。

1.复习歌曲《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