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十二五水运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394648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4.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蚌埠十二五水运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蚌埠十二五水运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蚌埠十二五水运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蚌埠十二五水运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蚌埠十二五水运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蚌埠十二五水运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蚌埠十二五水运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蚌埠十二五水运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蚌埠十二五水运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港航基础设施建设--------------------------23

水路运输----------------------------------23

水上安全和应急保障------------------------24

第四节 

绿色水运----------------------------------25

第五节 

水运科技进步和信息化----------------------26

第六节 

行业管理----------------------------------26

第七节 

文明创建----------------------------------27

第五章政策措施-------------------------------------------28

附表:

1、“十二五”港口、航道建设项目汇总表------------------30

2、“十二五”期间支持保障系统项目汇总表----------------32

1、“十二五”航道网及港口规划图------------------------33

一、规划背景

内河水运具有运能大、占地少、能耗低等优势,是一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运输方式。

由于历史欠账过多,地方政府配套资金不足,目前内河水运是综合运输方式中的薄弱环节,其发展远未跟上我国经济加速发展和运输需求不断提高的要求。

近年来,中央作出了加快我国内河航运建设,促进内河航运快速发展的决策,内河航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2010年8月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要求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2011年3月4日《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正式公布实施。

“十一五”期间,蚌埠市水运行业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一批重点港航项目得以开工建设,其中:

蚌埠复线船闸、蚌埠新港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蚌埠市水上监控中心等支持保障系统开工建设;

货物周转量、港口吞吐量稳步增长;

船舶标准化、专业化、大型化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运力结构日趋合理;

海事安全形势明显好转,水上事故率明显下降,制定实施一批应急预案,大力实施渡口标准化建设,开展一系列搜救演习;

信息化建设速度加快,主要业务已基本实现无纸化办公;

实施燃油税费改革,开展“两个转变、四个提升”活动,加快行业职能转变。

即将到来的“十二五”,将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时期,交通运输也要加快结构调整,建设节约型交通、绿色交通,水运已进入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为进一步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沿淮城市群建设的机遇,科学指导“十二五”时期我市水运事业的发展,充分发挥蚌埠港作为全国内河主要港口的作用,特编制我市水运“十二五”发展规划。

二、规划范围及期限

规划范围:

蚌埠市行政辖区

基准年:

2010年

水平年:

2015年 

三、规划依据

1、《安徽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2005~2020)》

2、《安徽省“十二五”水运发展规划》

3、《蚌埠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4、《蚌埠市“十二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

5、《蚌埠港总体规划》

第一章 

“十一五”水运发展现状及评价

“十一五”期间,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市水运获得了较大发展。

航运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港口、运输生产能力不断增长,支持保障系统逐步稳固,为我市水运的振兴,促进水运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十一五”水运发展现状

一、港航基础设施建设

“十一五”期间,我市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十一五”期间共完成投资约2.5亿,比“十五”增长194%。

(一)航道

1、航道现状

蚌埠市位于我国南北分界线的淮河中游,蚌埠市内既有淮河主干道横贯东西,涡河、茨淮新河、浍河、怀洪新河、石梁河等支流航道分布境内,航道总里程453.64公里,其中Ⅲ级航道142公里,发展水运的条件优越。

蚌埠市辖区内航道里程一览表

航道名称

辖区内里程

辖区内起讫点

现维护等级

规划等级

淮河

142.0

新城口-大柳巷

茨淮新河

41.0

市界-入淮口

涡河

56.0

浍河

95.64

前楼(市界)-入淮口

怀洪新河

81.0

何巷-西坝口

未维护

14.0

西坝口-张嘴渡口(省界)

石梁河

24

坝王街-新开天井湖引河口

2、航道建设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市加快航道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成1000t级淮河蚌埠复线船闸工程,开展了淮河干流蚌埠段、浍河航道蚌埠段等航道整治工程的前期工作。

“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航道投资约2亿元。

蚌埠复线船闸 

位于淮河干流航道上,1000t级船舶标准,闸室有效尺寸230×

23×

3.5m,工程总投资1.8亿元。

本工程为“十一五”省重点航道项目,于2007年开工建设,2010年5月底建成通航,建成后有效解决洪、枯水期船舶滞留堵闸严重的问题,促进整个淮河水系的航运发展。

3、航道养护

“十一五”期间,我市累计维护通航里程453.64km,主要维护的航道有:

淮河、涡河、浍河等,打捞沉船等碍航物5件,更新维护各类助航标志200座,新设航标11座,航道维护共投入200万元。

组织开展通航环境专项整治活动,通航水域内渔网、渔簖、沉船及非法缆渡碍航现象明显减少,通航环境不断改善,有效保证了全市航道畅通。

(二)港口

1、港口现状

至2010年底,蚌埠港已拥有水陆域总面积77.85万平方米,其中陆域总面积约54.27万平方米,水域总面积约23.58万平方米,港口生产使用自然岸线长5186米,拥有码头泊位57个,泊位长度2332米,其中1000T级泊位2个,500T级以上码头泊位9个(不含1000T级),生产用库场面积2.608万平方米,堆场面积19.62平方米,生产用装卸机械138台,最大起重能力16吨,设计年综合通过能力370万吨。

主要货种为矿建材料、钢铁、粮食、煤炭、非金属矿石、化工原料及制品、轻工医药系列产品等。

“十一五”期间,蚌埠港向大型化、正规化、多元化发展趋势明显。

码头泊位由原来的最大靠泊500吨级,发展到了1000吨级,码头最大起重能力也由原来的5吨发展到16吨;

未经审批无序乱建码头,占用港口岸线的现象得到进一步的控制;

随着20万吨吞吐能力的蚌埠港液货运输专用码头的建成投产,码头进一步向多元化发展,码头结构更趋合理。

蚌埠港港区使用陆域、水域和自然岸线情况一览表 

港区名称

港区现状面积(万平方米)

港口生产已使用自然

岸线长度(米)

合计

陆域

水域

中心港区

30.99

23.37

9.85

1125

怀远港区

24.57

18.3

6.27

1161

五河港区

10.7

5.8

4.9

1700

固镇港区

9.36

6.8

2.56

1200

73.5

54.27

23.58

5186

2、港口建设

“十一五”期间,我市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重点工程进展顺利,蚌埠新港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固镇港区徐从亮码头投产,蚌埠液货运输码头建成,累计完成港口基础建设总投资5000万元,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50万吨。

主要项目有:

蚌埠新港一期工程:

该工程于2004年开工建设,总投资6200万元,2006年建成投产3个码头泊位,其中2个1000吨级,1个500吨级,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10万吨,该工程在“十一五”期间投资约3200万元。

浍河徐从亮码头:

固镇港区徐从亮码头于2007年建成投产,4个200t吨级码头泊位,总投资1000万元,,新增吞吐能力60万吨。

蚌埠港液货运输专用码头:

新建500t级液货运输专用泊位1个,设计年吞吐量20万吨,总投资1030万元,该工程目前已竣工投产,改变了蚌埠港无液货运输专用码头的历史,有力支持蚌埠辖区丰原集团、八一化工等大型化工企业的发展。

二、运输服务

(一)运力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我市稳步推进船舶标准化,老旧船舶拆解速度加快。

运力重点已从抓量的增长转到抓质的提高,优先推进集装箱船、江海直达船等标准化、专业化船舶发展,有效控制中小型普货船舶,使运力结构更趋合理,大型化发展趋势明显。

船舶运力增长迅速,从2005年的3085艘、122.3万吨,至2010年底已分别发展到3857艘、290.8万吨,其中海船18艘,总载重吨4.6万吨,液货船351艘,总载重吨15.8万吨,集装箱船26艘,运力3059TEU,单船平均载重吨由2005年的400吨增长到2010年的754吨。

(二)运输量完成现状

“十一五”以来,蚌埠港依托沿淮城市群发展和丰原、八一等大中型企业的快速发展,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水运资源,吞吐量不断增长,在地区综合运输体系中作用日益明显。

淮河干流国家高等级航道在两淮煤炭外运中的作用明显,成为沟通中部地区与长三角地区的重要交通纽带。

2010年,蚌埠港完成港口吞吐量325万吨,出口173万吨,分别比2005年增长148%、119%,主货种有矿建材料、粮食、钢铁、非金属矿、化工原料及制品等;

2010年完成货运量4556万吨,货物周转量128.6亿吨公里,占全市公路水路运输方式的比重已分别达到29%和26%左右。

(三)运输服务

“十一五”期,我市水运企业规模日益壮大。

2010年水运企业达61家,水运已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

水运企业运力规模不断扩大,拥有8万载重吨以上运力的企业11家,5万载重吨以上企业20家,船舶进一步向大型化、标准化、多元化发展。

三、水上安全应急

(一)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发展

“十一五“期间,为强化水上交通安全监管,认真贯彻实施了《安徽省地方海事总体发展规划》、《蚌埠“十一五”水上交通安全发展规划纲要》,坚持标本兼治,源头管理与现场监管并重,切实抓好重点船舶、重点水域、重要时段、重要码头的监管,营造安全和谐的通航环境。

“十一五”期间,突出对“五一”、“十一”、农忙庙会等重点时期,港口、锚地、渡口等重点水域和渡船、危险品船等重点船舶的监管,合理配置资源,实施科学管理。

加强渡口安全管理,在重点区域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开展了救生设备捐赠、乡管员和渡工业务培训等活动。

积极开展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治理,试点巡航救助一体化,积极查找和督促整改各类水上交通安全隐患,实现了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的长期稳定。

“十一五”期间,我市水上交通安全保持平稳态势,与其强力的支持保障系统是分不开的。

“十一五”期间,我市加快海事基础建设,完成投资0.2亿元,累计新增海事艇2艘,新增海事车7辆,到2010年底,我市已拥有运政、海巡艇10艘;

监督专用车15辆。

渡口安全基础明显改善按照“专项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坚持长效管理”的工作思路,建立水上安全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水上交通县、乡、村、经营人四级安全管理责任网络。

加快渡船更新改造,渡口标准化建设,支持渡改桥,举办渡工、乡管员培训班,向义渡船舶捐赠救生圈、救生衣等安全设备,建立二类渡口领导定点联系制度。

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渡口101 

道,渡船113艘,其中标准化渡口89道、标准化渡船113艘。

“十一五”前四年共完成渡口标准化建设89道,渡改桥4座,全市渡运安全局面有了很大的改观。

积极开展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治理 

“十一五”期间开展低质量船舶、水上反超载、“两防”、“打非”危险品运输、渡口渡船专项整治、危险品运输百日会战等专项整治活动,水上交通安全形势得到明显好转。

开展水上水下工程建设通航安全监管 

“十一五”期间,各级海事机构积极作为,努力加强工程建设项目的通航安全论证、审批许可工作和施工水域现场监督管理,成功地对京沪高铁淮河特大桥高铁工程、唐万大桥、涡河四桥、双沟大桥、浍河二桥等一批重点工程实施了通航安全监管维护,充分发挥了海事为工程建设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

(二)水上交通应急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市水上应急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全市水上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初具规模,形成了以交通海事为主力,政府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各负其责的水上应急救援体系。

主要应急体制:

《港口危险货物事故应急预案》、《蚌埠市地方海事局水上搜救应急预案》、《蚌埠市地方海事局水上交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蚌埠市地方海事局水上安全巡航制度》、《蚌埠地方海事局水上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办法》、《蚌埠市港航管理局地震应急预案》、《蚌埠市地方海事(港航管理)局防汛抗旱应急预案》、《蚌埠市水路重点物资运输保障应急预案》、《蚌埠市特殊时期水路重点物资运输保障应急预案》、《蚌埠市地方海事(港航管理)局应对甲型H1N1流感工作方案》

初步建立了交通、海事、农业、公安、卫生、气象等多部门水上搜救联动机制。

初步建立了“12395”水上救援值班电话系统,形成应急值班、接警、处置及事故信息报送制度。

四、绿色水运

“十一五”期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绿色交通、低碳交通,大力实施水运结构调整,积极推进技术进步,加强水运节能监督管理。

实施《安徽省水路运输节能减排规划及实施方案》,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进程,积极引导航运企业选用先进的节能装备及技术、产品,淮河干线航道淘汰挂桨机船舶已达90%以上。

船舶大型化、标准化发展,运输实载率大幅提高。

2010年,平均每千千瓦小时消耗标准煤92.37公斤,平均每千吨公里消耗量为3.75公斤标准煤。

五、科技进步

“十一五”期间,全市水运行业加快水运科技化、信息化建设步伐。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海事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

通过全省海事系统的VPN虚拟专用网络,建设相应的中心机房,使用相应的业务系统,业务系统基本覆盖海事、港航主要业务管理范围,初步满足业务管理需要。

利用省海事局办公系统,实现公告通知发布、电子邮件收发等常用办公功能。

六、行业管理

“十一五”期间,是我市水运管理部分职能转变的关键时期,由于燃油税费改革及港航基础建设投资体制转变,港航管理机构已由过去以收费、港航基础建设为主,转变为行业管理指导、海事安全监管为主。

为此,按照省海事局提出“两个转变,四个提升”,加快行业管理建设,重点对港口、航道、船舶、船员、船检、市场、水上安全实施监督管理。

燃油税费改革 

2009年燃油税费改革后,取消了航道养护费、水路运输管理费,开始以收费管理为主向行业管理为主转变。

船舶管理 

对船舶签证站点进行重新核对,并按照规定编制了海事机构业务编码,启用新的船舶签证业务印章,开展新版船舶签证薄换发工作。

加大对航运公司和船舶的安全体系审核。

船员管理 

加强船员考试管理,开展船员适任考试、发证机构资质评审工作,对船员培训机构进行专项清理,“十一五”期间,累计组织船员适任统考30期次,受理船员初考、升职、升等7762人。

港口管理 

“十一五”期间,完成了《蚌埠港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使港口建设有规可依;

加大岸线管理力度,严格执行《港口岸线使用合理性分析评估报告编制内容及文本格式》,“十一五”累计报批港口岸线使用许可3项;

圆满完成第三次全国港口普查工作;

“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大了对港口企业经营资质的管理,完成了八家港口经营企业许可证的换发工作;

加强港口危险货物装卸安全管理,多次组织打击未经许可装卸危险货物,确保了港口生产安全。

航道管理 

加强全市航道养护与管理,确保航道畅通,依法对全市跨河、临河建筑物开展通航标准的行政许可,累计完成上报审批5件;

开展了两次全市范围内的跨河、临河、过河建设物大检查;

3次会同水利、公安等部门对浍河上碍航渔网、渔簖进行集中整治,有效保障了通航安全。

市场监管 

以强化行业管理为重点,以“诚信企业、诚信船舶”评比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了“水运管理规范年”等活动。

深入贯彻落实《国内水路运输经营资质管理规定》,严格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

蚌埠船东协会成立,有效加强了行业内部自律,水运市场进一步得到规范。

第二节“十一五”水运发展评价

一、“十一五”水运发展成就与经验

(一)投资大幅增加,重点项目得以实施

“十一五”期,蚌埠市大力推进港航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5亿元,较“十五”期增长194%,先后开工建设蚌埠新港一期工程、蚌埠复线船闸、蚌埠新港液货运输专用码头等一批重点水运项目。

(二)完善政策措施,保障水运发展

“十一五”期间,蚌埠市水运发展得到了蚌埠市政府高度重视,蚌埠港集装箱码头、小蚌埠码头、五河沫河口及城关码头、怀远安澜码头、浍河固镇及五河复线船闸等项目纳入了蚌埠市交通大建设项目库中。

(三)加强规划工作,指导水运建设

2009年《蚌埠港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并获得交通运输部和省政府联合批复,为港口建设提供了法定依据。

二、主要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市水运虽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拥有了比以往更好的基础,但由于历史欠账过多,水运仍是交通发展的薄弱环节,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一)水运建设投入相对不足

水运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额在整个交通建设中所占的比重一直很小。

虽然近几年由于蚌埠新港工程、淮河蚌埠复线船闸、蚌埠液货运输专用码头等的建设,投资额相对比以往有所增加,但投资规模的增幅仍然远远低于其它交通建设的增幅,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

投入不足造成了水运内部结构不合理,竞争力不够,未能充分发挥水运优势。

(二)港航基础设施标准低,结构性矛盾突出

1、航道技术等级偏低

“十一五”期间,我市航道基础设施建设虽有较大发展,但高等级航道里程仍偏少。

淮河干流航道为全国内河水运主通道,但蚌埠老铁路桥通航净空仅为3.7m,严重影响水路运输效率和效益,对水运经济发展很不利;

浍河、涡河等天然航道等级偏低,也是等级航道难以形成网络性联通的原因之一,大型船舶的直达性受到限制,影响江河、海河联运,降低水运效益,同时也影响了淮河水运企业和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制约蚌埠水运迈向更高的层次和发挥更好的作用。

2、港口装卸机械陈旧老化,港口装卸效率不高

除蚌埠新港码头、怀远日益升码头及蚌埠老港码头的部分泊位外,港口装卸机械陈旧老化,装卸效率低,安全隐患大,远不能适应港口现代化的发展需要。

3、结构性矛盾突出

一是港口布局尚欠合理,港口岸线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在形成蚌埠新港核心地位后,辅助港区建设较为滞后。

二是船舶运输能力与水路货运需求量之间、水路运输质量与水路运输经济效益之间、船舶工业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等存在矛盾,水运企业的管理仍较粗放,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行业发展质量不高。

(四)支持保障能力不够

由于受到资金有限的制约,海事、港航管理设施和执法装备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现代化科学技术运用不够,在管理信息化、反应快速化、执法规范化、监管现代化等方面明显滞后,不能满足新时期海事工作需求,也不能完全满足经济社会对海事、港航的行业管理需求。

行业管理水平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还有一些距离,管理的手段和方式还需改进。

第二章 

“十二五”水运发展形势及需求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运的要求

一、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十一五”期间,蚌埠市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中央关于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系列宏观政策,积极深化改革,加快结构调整,国民经济总体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十一五”期间,虽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在投资需求和工业经济的带动下,我市经济年均增速将超过12%,“十一五”末期,我市经济总量将跨过600亿元新台阶,人均生产总值接近2500美元,加快发展的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抵御风险的能力明显增强。

至2015年,经济预期年均增长12%左右,经济总量五年再翻一番,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2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2000元(4800美元),经济发展又好又快。

二、综合交通发展形势

(一)交通运输现状

蚌埠市的对外交通已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并举的运输格局,它是安徽省综合交通运输网的主要核心枢纽之一,也是东部沿海省市向中部、西部地区梯度发展的过渡地带交通要道,是国家大交通建设规划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公路:

省道9条,国道2条,高速公路3条,另外还有正在建设中的蚌淮高速公路和已立项拟建的蚌埠-五河-泗洪高速公路;

铁路:

蚌埠市位于国家重要铁路干线津浦线上,通过淮南线与合肥-阜阳-商丘铁路相联,通过合九铁路与大京九线相接;

在建的京沪高速铁路从城市东部紧邻锥子山西侧穿过;

航空:

蚌埠市仁和集新机场已建成投入使用。

水路:

境内有淮河、涡河、茨淮新河、石梁河、浍河、怀洪新河等六条等级航道,航道总里程453.64公里,其中III级航道(淮河航道)通航里程为142公里,可常年通航1000吨级以下船舶。

规模宏大、四通八达的综合运输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二)综合交通规划

“十二五”期间蚌埠市将进一步健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围绕提升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大力实施公路通畅、铁路扩能、水运提振、民航通达“四大”工程,全面构建公路、铁路、水运、民航协调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水运方面,实施蚌埠水运振兴工程,建成蚌埠新港集装箱物流港,大力整治淮河航道,发展高等级水运口岸,打造黄金水运通道。

三、水运发展需求

蚌埠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资源开发将形成大运量、长距离的货运,需要大运力、低能耗、低运价的交通运输方式,对适宜大宗货物运输的水运提出了新的要求。

目前淮河主干道只能常年通航1000吨级船舶,涡河、茨淮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