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框架结构设置参数说明上传.docx
《混凝土框架结构设置参数说明上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框架结构设置参数说明上传.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混凝土框架结构设置参数说明上传
混凝土框架结构PKPM设计参数说明
第一节结构模型输入及参数设置
一、总信息
1.结构体系
框架,框剪,框筒,筒中筒,剪力墙,断肢剪力墙,复杂高层,砌体,底框。
2.结构主材
钢筋混凝土,砌体,钢结构,钢和混凝土。
3.结构重要性系数
《混凝土规范》条:
在持久设计状况和短暂设计状况下,安全等级一级,二级1,三级;对地震设计状况下取:
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钢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其他特殊建筑钢结构的安全等级应根据具体情况另行确定;《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条:
对安全等级为一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对安全等级为二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
4.底框层数,地下室层数
按实际选用。
5.与基础相连构件的最大底标高(m)
确定基础埋深后,预估基础的厚度,从而输入该项值。
6.梁柱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表及表。
7.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
一般取,《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条:
装配整体式框架梁取~,现浇框架梁取~。
8.考虑结构使用年限的活荷载调整系数
50年取值1,100年取值。
二、材料信息
1.混凝土容重取26-27,全剪力墙取27,取25时需输入粉刷层荷载。
2.钢材容重取78。
3.梁柱箍筋
在满足承载力的前提下,考虑施工方便,建议优先采用圆钢HPB300级。
三、地震信息
1.设计地震分组为第x组,抗震设防烈度为x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xg
见抗震规范附录A。
2.场地类别
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按表4.1.6划分四类。
详见地质勘察报告。
3.框架抗震等级
框架结构抗震等级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1.2条和《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确定。
注意:
确定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类别,乙类建筑应按照提高一度的设防烈度查表确定抗震等级。
剪力墙抗震等级同第4条。
4.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
该项主要针对抗震措施的抗震等级与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不一致时设定。
抗震措施由抗震设防标准确定;抗震构造措施需根据特殊情况(《抗规》3.3.2、)进行调整,否则应选择不改变。
丙类建筑
Ⅰ类场地6度7度8度9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g)
抗震措施(烈度)677889
抗震构造措施(烈度)666778
Ⅱ类场地6度7度8度9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g)
抗震措施(烈度)677889
抗震构造措施(烈度)677889
Ⅲ、Ⅳ类场地6度7度8度9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g)
抗震措施(烈度)677889
抗震构造措施(烈度)678899
甲、乙类建筑
Ⅰ类场地6度7度8度9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g)
抗震措施(烈度)788999+
抗震构造措施(烈度)677889
Ⅱ类场地6度7度8度9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g)
抗震措施(烈度)788999+
抗震构造措施(烈度)788999+
Ⅲ、Ⅳ类场地6度7度8度9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g)
抗震措施(烈度)788999+
抗震构造措施(烈度)788+99+9+
5.计算阵型个数
阵型个数一般可以取阵型参与质量达到总质量90%所需的阵型数。
通常阵型个数取值应不小于3,且为3的倍数(n为楼层数),计算后应查看,检查X和Y方向的有效质量系数是否大于,不大于需要调整结构方案重新计算。
6.周期折减系数:
建议有填充墙框架结构取。
《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目的是为了考虑框架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填充墙刚度对周期的影响;当非承重墙体为砌体墙时,框架结构取~,框剪取~,剪力墙取~。
四、风荷载信息
1.修正后的基本风压
基本风压根据荷载规范附表取用。
《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及条文说明:
高度超过60米的高层建筑判定为对风荷载敏感,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计算可按基本风压的倍采用。
2.地面粗糙度类别
根据结构荷载规范取用。
A:
近海海面和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B:
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乡镇和城市郊区;C:
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D:
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
3.沿高度体型分段数及体型系数
根据荷载规范表取用。
高层结构立面变化较大,不同的区段的体型系数可能不一样,程序允许分段输入不同的体型系数及每段最高楼层号,一个建筑最多可以设三个体型系数;圆平面建筑取、高宽比不大于4的矩形、方形、十字形建筑取,其他的参看高层规定。
五、钢筋信息
六、选择后续操作
1.楼梯自动转化为梁
混凝土框架结构中常规双跑混凝土板式楼梯,应勾选,在LT子目录中整体计算,得到整体控制参数文件、、。
第二节楼板设计
在PM中荷载输入时如果勾选“自动计算现浇楼板自重”,请注意:
楼板生成时楼板厚度须按实际输入;
楼板混凝土容重与“设计参数”→“材料信息”→“混凝土容重”中的定义直接相关。
一、配筋计算参数中
1.直径间距:
最小直径8,钢筋最大间距200。
2.双向板计算方法:
选用弹性算法。
注:
按弹性算法计算,可对短跨支座弯矩进行调幅,调幅系数≥,短跨跨中弯矩相应放大。
3.边缘梁、剪力墙算法
边缘梁算法:
按简支计算;边缘剪力墙算法:
按固端计算;
注:
先选按简支计算,有剪力墙的位置在“楼板计算”中修改为”固定边界”。
4.有错层楼板算法:
按简支计算
5.裂缝计算:
根据裂缝挠度自动选筋
6.使用矩形连续板跨中弯矩算法:
勾选。
注:
程序按《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中的方法,荷载取“恒+活/2”和“活/2”计算两次,再将两次计算结果叠加作为跨中弯矩设计值。
7.钢筋级别:
通常选取HRB400级。
二、钢筋级配表
三、连板及挠度参数
注:
连续板针对的是多跨连续的单向板,单向板长跨/短跨>2。
相邻板跨不同时,每块板独立计算后,相邻边的弯矩是不平衡的,连板计算把连续的单向板作为连续梁计算,相邻支座处的弯矩即为平衡的。
参数勾选如上图所示。
四、绘图参数
其它:
PM楼板计算时楼板跨度取的是梁中-中的计算跨度,符合我们的设计要求;
对于均匀的矩形板,计算采用的是查表法,弯矩系数与《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中的一致,即按弹性薄板小挠度理论计算;
挠度和裂缝计算时取荷载的准永久组合计算,不再考虑活荷载的不利布置,计算公式均已按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修改。
对于异形板的计算,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PM中计算,采用有限元法,计算弯矩值可用,裂缝可以计算,但挠度无计算结果。
异形板上无其它荷载(如局部的线荷载等)时可以用PM计算。
理正异形板计算中采用有限元法,板的每条边均给出三段的计算结构,计算弯矩值可用,但对局部角部的弯矩值处理不好,角部的弯矩峰值较大,易造成无法配筋的情况。
挠度可给出弹性挠度和塑性挠度,裂缝也可计算。
适用于异形板上有其它荷载(如局部的线荷载等)的情况。
其它通用有限元软件,如SAP2000,ETABS,ANASYS等,软件适用性更强,人为干预度更大,计算结果更加可信,但挠度仅能给出弹性挠度,裂缝须手工计算。
探索者异性板计算问题较多,试算发现其跨中弯矩计算有误,支座弯矩较为准确。
设计时不采用。
第三节分析和设计参数补充定义
一、总信息
1.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度):
通常采用默认值。
可以先取初始值为0℃,SATWE计算后在中输出结构最不利方向值,如果这个角度与主轴大于15℃,应将该角度输入重新计算。
2.混凝土容重取26~27,钢材容重取78。
3.裙房层数
对应高层规程规定,抗震设计时,裙楼的抗震等级不低于整体裙楼的抗震等级,主楼结构应在裙房顶部上、下各一层适当加强抗震构造措施;柱箍筋宜在裙楼屋面上、下层的范围内全高加密,剪力墙设置约束边缘构件;程序不能自动识别裙房层数,需要人工指定,应从结构最底层起算(包括地下室),例如:
地下室三层,地上裙房4层时,裙房层数应填入7层);
4.转换层所在层号
对应抗震规范3.4.3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时,该构件传递给水平转换构件的地震内力乘以~的增大系数;
5.嵌固端所在层号:
通常取1。
6.地下室层数
当上部结构与地下室共同分析时,通过该参数屏蔽地下室部分的风荷载,并提供地下室外围回填土约束作用数据,均按实际取用。
7.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
默认为1m。
8.对所有楼板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
在计算结构位移比时选用此项,除了位移比计算,其他的结构分析、设计不应选择此项,一般选用强制刚性楼板假定时保留弹性板面外刚度。
计算位移与层刚度比时选[是],计算内力与配筋及其它内容时选[否]。
注意事项:
对于复杂结构,如不规则坡屋顶、体育馆看台、工业厂房,或者柱、墙不在同一标高,或者没有楼板,楼层开大洞等情况,如果采用强制刚性楼板假定,结构分析会严重失真。
对这类结构可以查看位移的<详细输出>,或观察结构的动态变形图,考察结构的扭转效应。
对于错层或带夹层的结构,总是伴有大量的越层柱,如采用强制刚性楼板假定,所有越层柱将受到楼层约束,造成计算结构失真。
9.弹性板与梁变形协调:
通常勾选此项。
10.结构材料信息
钢筋混凝土结构,钢与混凝土混合结构,有填充墙钢结构,无填充墙钢结构,砌体结构,根据结构材料的不同进行选择。
11.结构体系
框架,框剪,框筒,筒中筒,剪力墙,断肢剪力墙,复杂高层,板柱剪力墙,根据结构体系的不同进行选择。
12.恒活荷载计算信息:
通常选取模拟施工加载3。
不计算恒活荷载(不计算竖向力);
一次性加载(按一次加载方式计算竖向力);
“模拟施工加载1”方式较好地模拟了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逐层加载,逐层找平的过程。
但这是在“基础嵌固约束”假定前提下的计算结果,未能考虑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对结构构件内力的影响。
若结构地基无不均匀沉降,上述分析结果更能较准确地反映结构的实际受力状态,但若结构地基有不均匀沉降,上述分析结果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尤其对于框剪结构,外围框架柱受力偏小,而剪力墙核心筒受力偏大,并给基础设计带来一定的困难。
“模拟施工加载2”是在原模拟施工加载计算原则的基础上,通过间接方式(将竖向构件的轴向刚度增大10倍),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基础的不均匀沉降。
这样,基础的受力更均匀。
对于框剪结构而言,外围框架柱受力有所增大,剪力墙核心筒受力略有减小,但付出的代价是计算时间增大接近一倍。
“模拟施工加载3”采用分层刚度加载模型,在每层加载时不用总体刚度,只用本层及以下层的刚度,计算工作量大了,更符合实际情况。
一般情况下:
不计算恒活荷载,只用于研究分析;
一次性加载,主要用于多层结构、钢结构和有上传荷载(例如吊柱)的结构;
模拟施工加载1,适用于多高层结构;
模拟施工加载2,仅可用于框筒结构向基础软件传递荷载(不要传递刚度);
模拟施工加载3,适用于多高层无吊车结构,更符合实际工程情况,推荐适用。
13.风荷载计算信息
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工程采用SATWE缺省的水平荷载即可,如需考虑更细致的风荷载,则可通过特殊风荷载实现。
14.地震作用计算信息
不计算地震作用,对于不进行抗震设防的地区或者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的部分结构,规范规定可以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计算水平地震作用,计算X、Y两个方向的地震作用;
计算水平和规范简化方法竖向地震作用:
按抗规5.3.1条规定的简化方法计算竖向地震;
15.结构所在地区(全国)
16.规定水平力的确定方式
主要计算位移比、倾覆力矩。
分为“楼层剪力差方法(规范方法)”和“节点地震作用CQC组合方法”。
规范方法适用于大多数结构,节点地震作用CQC组合方法适用于极不规则结构,即楼层概念不清晰,无法做剪力差的结构。
二、风荷载信息
除完全的地下结构,均应计算风荷载;若建筑立面复杂,风荷载计算应选计算水平荷载及特殊风荷载。
1.地面粗糙度类别
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确定。
2.修正后的基本风压
对于平面、立面不规则的结构(如空旷结构、大悬挑结构、体育场馆、较大面积的错层结构、需要计算屋面风荷载的结构等),应考虑特殊风荷载的输入,目的是更真实的反应结构受力的情况。
3.X、Y向结构基本周期
对于比较规则的结构,可以采用近似方法计算基本周期:
框架结构T=(~)N;框剪结构、框筒结构T=(~)N;剪力墙结构、筒中筒结构T=(~)N,其中N为结构层数。
注意:
首先按默认值试算,然后将对应于第一、二阵型号的结构基本周期数值迭代填入,作为本结构的基本周期再进行计算。
4.风荷载作用下结构的阻尼比:
5%。
5.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效应放大系数
建议高层建筑填写(根据《高规》4.2.2条规定,对于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承载力设计时应按基本风压的倍采用);
6.顺风向风振:
一般不勾选。
由《荷载规范》,大于30m且高宽比大于的房屋和基本自震周期T1大于的高耸结构,均须勾选此项。
7.横风向风振:
一般不勾选。
由《荷载规范》及其条文说明,建筑高度超过150m或高宽比大于5的高层建筑可出现较为明显的横风向风振效应,细长圆形截面构筑物一般指高度超过30m且高宽比大于4的构筑物,均须勾选此项。
8.扭转风振:
一般不勾选。
由《荷载规范》及其条文说明,建筑高度超过150m且满足一定条件的高层建筑,均须勾选此项。
9.用于舒适度验算的风压
根据《高规》3.7.6条,在高层混凝土建筑大于150m时按10年一遇取值;
10.用于舒适度验算的结构阻尼比:
取用2%。
根据《高规》3.7.6条,取用2%。
11.水平风体型分段数:
1。
一般情况下分段数为1。
高层立面复杂时,可考虑体型系数分段。
程序自动扣除地下室高度,不必将地下室单独分段。
12.体型分段最高层号:
结构最高层号
当体型分段数为1时,即结构最高层号。
其它情况按分段的最高层号填入。
13.设缝多塔被风面体型系数:
。
应用于设缝多塔结构。
由于遮挡造成的风荷载折减值通过该系数来指定。
当缝很小时,可取。
14.其他默认
三、地震信息
1.结构规则性信息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节条文内容选用,确定是规则还是不规则。
抗震规范5.2.3条规定:
规则结构不进行扭转耦连计算时,平行于地震作用方向的两个边榀,其地震作用效应应乘以增大系数。
高层规程条规定,对质量和刚度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及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结构应采用考虑扭转耦联振动影响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2.设计地震分组、设防烈度: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附录A中查取。
3.场地类别:
按地质勘查报告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4.1.6条确定。
抗震规范4.1.6
4.抗震等级:
按照第一节三.3条执行。
5.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
按照第一节三.4条执行。
6.中震(大震)不屈服设计:
不选。
属于结构性能设计的范围,目前规范没有规定。
程序处理的原则为:
地震影响系数按中震(大震)采用;地震分项系数为;取消强柱弱梁、强剪弱弯调整;材料强度取标准值等。
不同于中震(大震)弹性设计,这时应采用中震(大震)的地震影响系数,将抗震等级改为四级(不进行相关调整)。
程序实现:
该参数用于实现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选择该项可以对结构进行中震或大震不屈服设计,程序执行以下操作:
取消地震组合内力调整(不做强柱弱梁、强剪弱弯调整)。
荷载作用分项系数取(组合值系数不变)。
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
取。
钢筋和混凝土材料强度取标准值。
操作要点:
进行中震或大震不屈服设计时选择此项,还应按抗震等级修改(多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一般
中震取倍小震值,大震取~6倍的小震值。
注意事项: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还有中震(或大震)弹性设计,此时不选择<中震(或大震)的不屈服做结构设计>,但地震最大影响系数取为中震(或大震)值,构件抗震等级取“不考虑“(取消地震组合内力调整,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调整)。
7.考虑偶然偏心:
勾选。
按《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规定计算单向地震作用时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
抗规GB500115.2.3条对平面规则的结构采用增大边榀结构地震内力的方式考虑该扭转影响,这对高层建筑不尽合理。
根据高规JGJ3第条,由于施工、使用、地震地面运动的扭转分量等因素所引起的偶然偏心的不利影响,计算单向地震作用时,应考虑偶然偏心(5%)的影响。
同时,高规JGJ3第条条文说明规定当计算双向地震作用时,可不考虑质量的偶然偏心影响。
当设计者同时指定考虑偶然偏心和双向地震作用时,程序仅对无偏心的地震作用效应进行双向地震作用,无论左偏心还是右偏心均不做双向地震作用计算。
因此,无论是否考虑双向地震作用,均应勾选本参数。
8.双向地震作用:
勾选。
抗规GB50011条和高规JGJ3条规定质量和刚度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地震作用的影响。
位移比超过时,必须考虑双向地震作用。
程序计算双向地震的扭转效应方法见PKPM用户手册,X、Y方向的地震作用均有不同程度的放大,比高规JGJ3
程序隐含“考虑双向地震作用”是不考虑偶然偏心的,自动按二者最不利计算,因此,所有结构计算均应选上考虑双向地震作用。
考虑双向地震作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1.1-3规定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地震作用下的扭转作用。
操作要点:
当建筑结构的质量和刚度明显不对称、不均匀时,应选择该项。
初始值为不选择
注意事项:
(1)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是不规则结构的一种,指同一平面内质量、刚度布置不对称,或虽在本层内对称,但沿高度分布不对称的结构。
(2)从计算公式可以看出,考虑双向水平地震作用,意味着对X和Y方向地震作用予以放大,构件配筋也会相应增大。
(3)允许同时考虑偶然偏心和双向地震作用,程序按规范要求分别计算,不进行叠加,取不利结果。
9.计算震型个数
取3的倍数,高层应至少选用9个,考虑扭转耦联计算时,震型应不少于15个,对多塔结构不应少于塔数*9个。
计算时要检查文件,要求Cmass-x,Cmass-y两个方向的有效质量系数不小于90%,达不到时应增加振型数,然后重新计算。
一般每层3个,并不得超过3n(n为楼层数),增加多了会造成地震力异常。
10.活荷质量折减系数:
民建、公建一般取,工业建筑取。
抗震规范5.1.3条规定:
按等效均布荷载计算的楼面活荷载:
藏书库、档案库,一般民用建筑取。
故对于民建、公建等,须按照此条执行。
对于工业建筑、构筑物等,宜按照实际情况计算的楼面活荷载取用。
11.周期折减系数
按照第一节三.6条执行。
12.结构的阻尼比(%)
参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1.5
注意:
一般钢筋混凝土结构可取初始值,钢结构取。
13.特征周期Tg(秒)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表5.1.4-2选取,地震分组查附录A,场地类别查地质报告。
14.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多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表5.1.4-1选取。
15.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附加地震数,相应角度。
注意:
抗规5.1.1条规定:
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度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操作要点,当建筑结构中有斜交抗侧力构件,且其与主轴方向相交角度大于15度时,应输入斜交构件的数量和角度。
四、活荷信息
1.柱、墙设计时活荷载
民建、公建执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4.1.2条;电厂执行《火力发电厂土建结构设计技术规程》表;化工项目执行。
2.传到基础的活荷载
民建、公建执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4.1.2条;建议工业建筑不折减。
注意:
通常情况下,民用建筑可以折算,工业厂房不折算。
建议楼面梁在PM导算时不考虑楼面梁荷载折减,Satwe计算时考虑墙、柱及基础活荷载的折算,当应注意根据不同建筑功能修改活荷载折减系数。
3.梁活荷不利布置最高层号。
0表示不考虑,若填入一个大于零的数,则在1-此层的各层考虑梁的活荷载不利布置。
需要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时选用。
最好用此方法,而不用梁活荷载内力放大系数。
4.考虑结构使用年限的活荷载调整系数
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时取,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时取。
五、调整信息
1.梁端负弯矩调整系数:
一般取。
按照《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5.2.3-1条装配整体式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可取为~,现浇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通常取~建议取用:
。
2.梁活荷载内力放大系数:
可取1。
用于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对梁内力的影响,将活荷载作用下梁内力进行放大,然后与其他荷载工况进行组合;一般工程建议取值~;如果已经考虑了活荷载不利布置,则应填1。
3.梁扭矩折减系数:
一般取。
对于现浇楼板结构,可以考虑楼板对梁抗扭的作用而对梁的扭矩进行折减;按照《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及条文说明进行折减,折减系数不宜小于,说明书中要求。
4.托墙梁刚度放大系数:
1。
由于Satwe程序计算框支梁和梁上的剪力墙分别采用梁元和墙元两种不同的计算模型,造成剪力墙下边缘与转换大梁的中性轴变形协调,而与转换大梁的上边缘变形不协调,或者说,计算模型的刚度偏柔了。
为了真实反映转换梁刚度,使用该放大系数。
一般取1,当为了使设计保持一定的富裕度,也可小考虑或不考虑该系数。
5.连梁刚度折减系数:
一般取。
多、高层结构设计中允许连梁开裂,开裂后连梁的刚度有所降低,程序中通过连梁刚度折减系数来反映开裂后的连梁刚度。
为避免连梁开裂过大,此系数不一取值过小,一般取。
按照《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5.2.1要求,未给出具体的折减系数。
不宜小于,通常取。
说明书要求不小于。
6.中梁刚度放大系数:
一般取~。
对于现浇楼盖和装配整体式楼盖,宜考虑楼板作为翼缘对梁刚度和承载力的影响,SATWE可采用“梁刚度放大系数”对梁刚度进行放大,近似考虑楼板对梁刚度的贡献。
按照《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要求,楼面梁刚度增大系数可根据翼缘情况取~。
操作要点: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选择程序自动调整。
初始值为选择。
注意事项:
合理的结构设计应该自然满足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的要求,如果不满足规范要求,建议:
(1)先不选择该项考察剪重比,如离规范要求相差较大,应首先优化设计方案,调整结构布置、增加结构刚度,绝不能仅靠调整剪重比完成设计。
(2)当设计方案合理,剪重比基本满足规范要求或相差不大时,在选择该项由程序自动调整地震力,以便完全满足规范对剪重比的要求。
(3)对于6度区,由于《抗震规范》没有规定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值,通常可以不控制。
SATWE软件参照《抗震规范》表5.2.5中7、8、9度区数值的变化规律,给出6度区的取值为,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选择该项。
(4)程序计算书输出的是未经调整的原始值,而WWNL*.OUT输出的是调整后的值。
7.梁刚度系数按2010规范取值:
默认选择。
8.调整与框支柱相连的梁内力:
一般不调整。
9.按抗震规范5.2.5调整各楼层地震内力:
通常要选择。
以保证结构的剪重比符合要求。
10.实配钢筋超配系数
对于9度设防烈度的各类框架和一级抗震等级的框架结构,框架梁和连梁端部弯矩、剪力调整应按实配钢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来计算。
程序要求输入超配筋系数,默认为。
11.指定的薄弱层个数,层号:
对于存在薄弱层或者存在转换层的高层建筑,应该进行指定,一般转换层为薄弱层。
计算结束后查看中的提示,记录“薄弱层地震剪力放大系数=”的层号,在“指定的薄弱层个数”和“各薄弱层层号”代入。
12.全楼地震作用放大系数:
其经验取值范围为。
可以通过调整此参数来放大地震作用,提高结构的抗震安全度。
13.调整起始层号,终止层号。
把起始层号填为负值,程序将不控制上限值,否则仍按上限控制。
只对框剪结构的框架梁、柱起作用,若不调整,这两个数均填零。
框剪结构必须要求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