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路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38750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3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路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多路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多路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多路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多路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多路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报告.docx

《多路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路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报告.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多路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报告.docx

多路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报告

第1章绪论设计目的及要求......................................2

1.1绪论.....................................................2

1.2设计目的...............................................2

1.3设计要求...............................................2

第2章系统总体方案选择与说明...............................3

2.1硬件设计框图...........................................3

2.2软件设计框图..............................................4

第3章数据采集系统概述、工作原理及其说明...............5

3.1数据采集系统概述..........................................5

3.2工作原理及其说明..........................................5

第4章各单元硬件设计及说明....................................7

4.1单片机的时钟源............................................7

4.2ADC0809(模数转换芯片).............................10

4.3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电路设计...........................11

第5章软件设计与说明........................................12

5.1设计条件.................................................12

5.3模块程序设计............................................15

第6章

调试步骤及使用说明...................................21

第7章设计总结..............................................22

参考文献......................................................23

录.......................................................24

A、系统电路原理图:

.........................................24

B、程序.....................................................25

电气信息学院课程设计评分表....................................31

1

第1章绪论设计目的及要求

1.1绪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数据采集系统也迅速地得到应用。

在生产过程中,应用这一系统可对生产现场的工艺参数进行采集,监视和记录,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供信息和手段。

在科学研究中,应用数据采集系统可获得大量的动态信息,是研究瞬间物理过程的有力工具,也是获取科学奥秘的重要手段之一。

总之,不论在哪个应用领域中,数据采集与处理越及时,工作效率就越高,取得的经济效益也越高。

本设计采用ATMEGA16单片机作为数据采集系统的控制核心,系统分为数据采集模块、A/D转换模块、系统控制模块、键盘模块、显示模块等几部分。

1.2设计目的

利用单片机为核心设计一个多路数据采集系统,要求每个通道的信号

经A/D转换后以10进制数在LED换显示不同通道的采样值。

1.3设计要求

显示器上显示,并能够通过键盘操作切

本课题要求利用单片机为核心设计一个八路数据采集系统,要求每个通道的信号经A/D转换后以10进制数在LED显示器上显示,并能够通过键盘操作切换显示不同通道的采样值。

本系统中包括8路模拟量输入,范围0-5V。

要求对8个通道的模拟量进行巡回采样,

再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工程量

化转换后在LED显示器上显示,并能

通过按键切换所选通道的采样数据。

2

第2章系统总体方案选择与说明2.1硬件设计框图

典型数据采集系统配置如图2.1所示,有的已实现集成化,多个传感器的预处理电路输出接入多路模拟开关,然后经过取样/保持电路和A/D转换后进入CPU系统。

1

2

R

图2.2

典型数据采集系统配置图

(1)传感器是经典的利用各种原理将被测物理量转化为电信号。

(2)预处理模块是将模拟信号进行调整、放大,在模拟电路方便实

现的基础上对信号进行自动补偿、自动校正,抑制温漂的模块。

(3)数据采集A/D模块将模拟信号进行采样、量化,转化为数字信号.

(4)计算机可能为PC机、单片机或其他专用处理器,具有数据存储、记忆与信息处理功能,具有判断、决策处理功能。

3

2.2软件设计框图

选择被测通道,并确定存储地址

图2.2软件设计框图

4

第3章数据采集系统概述、工作原理及其说明3.1数据采集系统概述

数据采集是信息科学的一个主要组词成部分,信息技术的核心是信息获取,通信和计算机技术,常被称为3C技术,其中信息获取是基础和前提。

数据采集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得到迅速发展。

目前各种各样的数据采集系统已得到广泛应用,新型数据采集系统仍不断涌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数字设备正越来越多地取代模拟设备,在生产过程控制和科学研究等广泛领域中,计算机控制技术正发挥着越来越主要的作用,然而外部世界的大部分信息是以连续变化的物理量形式出现的,例如温度、压力、位移、速度等。

要将这些信息送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就必须先将这些连续的物理量离散化,并进行量化编码,从而变成数字量,这个过程就是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系统是计算机与外部世界联系的桥梁。

数据采集技术是信息科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传感器技术、信号检测与处理、电子学、计算机技术等方面技术为基础而形成的一个综合应用技术学科,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各个领域,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数据采集技术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2工作原理及其说明

1、采用80C52单片机和ADC0809构成一个八路数据采集系统。

2、能够顺利采集各个通道的信号。

3、采集信号的动态范围:

0~5V。

4、每个通道采样速率:

100sps。

5、在面包板上完成电路,将采集的数据送入单片机70H~77H存储单元。

5

6、编写相应的单片机采集程序到达规定的性能:

8路输入模拟信号数值显示电路由A/D转换、数据处理及显示控制等组成。

A/D转换由集成电路0809完成。

0809具有8路模拟输入端口,地址

线(23~25脚)可决定对哪一路模拟输入作A/D转换。

第22脚为地址锁存控制,当输入为高电平时,对地址信号进行锁存;6脚为测试控制,当输入一个2微秒宽脉冲时,就开始A/D转换;7脚为A/D转换结束标志,当A/D转换数据结束时,7脚输出高电平;9脚为A/D转换数据输出允许控制,当OE脚为高电平时,A/D转换数据从端口输出;10脚为0809的时钟输入端,利用单片机30脚的六分频晶振信号再通过74hc193二分频得到。

单片机的P1、P3端口作4位LED数码管显示控制,P0端口作A/D转换数据读入用,P2端口用作A/D转换控制。

6

第4章各单元硬件设计及说明

4.1单片机的时钟源

4.1.1单片机时钟源

电容C1、C2和晶振(6MHz)组成8031的外部时钟源电路(如图4.1.1),将C1、C2和晶振组成的回路称为LC并联谐振回路,晶振起电感的作用,谐振频率由晶振的频率所决定,8031单片机的晶振可以选

1.2MHz~12MHz。

电容C1、C2的取值一般在20Pf~100pF之间(在60pF~70pF时,频率比较稳定)。

图4.1.1单片机时钟源

采用80C52单片机作为数据处理及显示芯片,80C52的芯片管脚图如下:

7

P3(10~17)口:

P3口管脚是8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双向I/O口,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

当P3口写入“1”后,它们被内部上拉为高电平,并用作输入。

作为输入,由于外部下拉为低电平,P3口将输出电流(ILL)这是由于上拉的缘故。

P3口作为AT89C51的一些特殊功

图3.180C52单片机引脚图

各管脚说明:

VCC(40):

供电电源GND(20):

接地

P0(32~39)口:

P0口为一个8位漏级开路双向I/O口,每脚可吸收8TTL门电流。

当P1口的管脚第一次写1时,被定义为高阻输入。

P0能够用于外部程序数据存储器,它可以被定义为数据/地址的第八位。

在FIASH编程时,P0口作为原码输入口,当FIASH进行校验时,P0输出原码,此时P0外部必须被拉高。

P1(1~8)口:

P1口是一个内部提供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1口缓冲器能接收输出4TTL门电流。

P1口管脚写入1后,被内部上拉为高,可用作输入,P1口被外部下拉为低电平时,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

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P1口作为第八位地址接收。

P2(21~28)口:

P2口为一个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2口缓冲器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当P2口被写“1”时,其管脚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