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申报书建设方案编写指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385133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申报书建设方案编写指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广东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申报书建设方案编写指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广东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申报书建设方案编写指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广东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申报书建设方案编写指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广东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申报书建设方案编写指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申报书建设方案编写指引.docx

《广东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申报书建设方案编写指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申报书建设方案编写指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申报书建设方案编写指引.docx

广东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申报书建设方案编写指引

 

附件1

 

广东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

 

 

 

 

创新中心名称:

 

所属领域:

 

牵头单位:

 

负责人:

 

手机:

 

Email: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二〇二〇年

 

1.基本信息

 

1.1创新中心基本信息表

 

创新中心名称

 

成员单位数

 

成员单位名称

 

中心通讯地址

中心牵头单位

负责人

中心研发团队

负责人

中心日常

工作联系人

 

预期成果类型

 

预期知识产权

 

预期技术标准

制定

 

参加人数

 

所属领域

企业

科研

前期组建

院所

万元

总投入

1

牵头单位

2

3

4

5参与单位

6

7

...

邮编

传真

移动电话

单位及职务

电子邮箱

移动电话

单位及职务

电子邮箱

移动电话

单位及职务

电子邮箱

□专利

□技术标准

□新产品□新工艺

□新装置

□新系统

□其他:

 

获得国外发明专利项,国内发明专利项,其他项。

 

□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联盟标准□企业标准

 

人。

高级人,中级人,初级人,其他人

其中:

博士人,硕士人,学士人,其他人

 

主要研发内容

(200字以内)

 

1.2成员单位基本信息表(每个单位填写一张表,并需成员单位盖章)

 

单位名称

地址

邮编

法人代表

国籍

电话

联系人

职务

手机

Email

注册成立时间

注册地

注册资金

万元

外资比

例(%)

资产总额

万元

固定

万元

资产

□国有独资企业(□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其他企业)

□国有控股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其他企业)

经济类型□非国有控股企业(□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其他企业)

□民营企业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其他企业)

□其它(请说明:

职工总数

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数

研发人员数

髙级以上职称人员

近三年销售收入(万元)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近三年R&D投入(万元)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

□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

研发机构认定情况

□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

□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

□其它(

 

主营业务

(主要行业或领域)

 

主导产品或服务

 

2.创新中心创建的必要性

 

(如重大应用需求等的分析)

3.创新中心中长期目标及任务

4.创新中心技术成果解决方案

4.1技术路线及其先进性和可行性分析

4.2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分析

4.3预期成果的市场情况或技术成果商业化应用分析

4.3.1研究成果的主要应用领域和国内市场分析

4.3.2预期成果的主要用户

4.3.3产业化和市场前景、经济效益分析

5.基础条件和优势

5.1现有基础条件

 

(牵头单位及参与单位的技术创新团队情况,已形成的产学研

 

用产业技术联盟融合情况;可用于联合研发、生产的软硬件条件,完

 

成预期目标的技术、人才、机制、设施设备情况等。

5.2近三年(2017-2019年)经营状况

5.2.1牵头单位

5.2.2参与单位

5.3主要研究和管理人员

 

(牵头单位及参与单位的主要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情况,如项

 

目负责人、团队负责人及成员等)

5.4创新中心负责人及主要骨干人员情况

(骨干的资历、业绩和成果;项目组长和主要技术骨干的资历,从事

 

过的主要研究任务及所负责任和作用,主要研究成果、发明专利和获

 

奖情况,特别是与本中心相关的研究成果情况)

6.创新中心组织方式及管理机制

6.1组织框架和分工

6.2管理机制

 

(包括项目管理机制、资金管理机制、技术研发人员分工机制以及

 

收益分配机制等)

7.创新中心研发投入方案

 

(包括各成员单位投入资金、人员、设备等情况)

8.市场、技术、投融资等方面的风险分析及其对策

9.有关科研项目课题研究情况

(附表1、附表2)

10.有关附件

 

(如成员单位之间的合作协议、各项规章制度、创新中心组建

 

的章程、各单位相关资质证书复印件等)

 

附表1

 

各成员单位承担市级以上财政资金项目及课题情况

单位名称

项目/课题经费数

开始

结束

承担项目/课题名称

时间

项目/课题来源

(万元)

时间

 

......

 

附表2

 

科研院所/高校团队负责人及主要骨干人员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及课题情况

姓名

高校科研院所名称

承担项目/课题名称

项目/课题经费数

开始

结束

(万元)

时间

项目/课题来源

时间

 

...

 

附件2

广东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申报书

(建设方案)编写指引

 

为进一步做好广东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指导,完善制造业创新中心申报建设环节,结合《广东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管理办法》,特制订本指引。

一、背景

 

广东作为国内制造大省和有全球影响力的制造基地,同时也面临制造业大而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严峻挑战,其根本在于创新能力不强。

面向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大需求,积极借鉴产业领域出色经验,以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为途径,打通技术、组织、商业、资本之间的分割与壁垒,整合重组

各类创新资源和主体,推动机制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构建能够承担从技术开发、转移扩散到首次商业化的新型制造业创新平台。

二、总体要求

 

(一)基本思路与原则

贯彻落实制造强省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增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动力的重大需求为导向,以集成优化创新资源配置为核心,以建立健全产学研用协同机制为手段,汇聚整合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的资源及优势,突出协同配合,加强国际合作,打造贯穿创新链、产业链的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全面提升

 

我省制造业竞争能力。

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技术创新和社会资本相结合、资源整合与人才发展相结合、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攻克解决一批制约行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瓶颈,转化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和标准,积累储备一批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建设发展一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应用基地,培养造就一批技术创新领军人才,加快形成发展的新动力,为推动广东制造由大变强提供战略支撑。

(二)定位与功能

广东省制造业创新中心是省级创新平台的一种形式,是由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各类创新主体自愿组合、自主结合,以企业为主体,以独立法人形式建立的新型创新载体。

这种新型创新载体具有以下特征与功能:

一是整合制造业创新资源。

在发展重点领域部署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集聚整合包括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科技工程数据、知识产权、科技文献,以及人才、技术、标准、服务、信息、资本等在内的各类创新资源和要素。

二是加强产业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

面向我省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开展前沿技术研发及转化扩散,强化知识

产权战略储备与布局,突破产业链关键技术屏障,支撑产业发展;面向优势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共性关键技术和跨行业融合性技术研发,突破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供给瓶颈,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三是促进技术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应用。

打通技术研

 

发、转移扩散和产业化链条,形成以市场化机制为核心的成果转移扩散机制。

通过孵化企业、种子项目融资等方式,将创新成果快速引入生产系统和市场,加快创新成果大规模商用进程。

四是提供制造业创新公共服务。

提供技术委托研发、试验检测、认证计量、标准研制和试验验证、知识产权协同运用、人员培训、市场信息服务、企业孵化、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价等公共服务。

五是加强制造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制造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和企业家

精神培养,集聚开展高水平领军人才培育、创新团队建设及国际化人才交流与合作培养工作,积极开展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培训、人才交流,建设人才培训服务体系,为制造业发展提供多层次创新人才。

六是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广泛开展国际合作,积极跟踪国际发展前沿,通过项目合作、高水平技术和团队引进、联合研发、联合共建等形式,促进行业共性技术水平提升和产业发展。

探索国际创新合作新模式。

(三)建设方式

充分发挥企业、科研院所、高校、行业组织的主体性和积极性,紧紧围绕我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兼顾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统筹考虑现有科技资源,以企业为主体,依托已有产业技术联盟,或引导鼓励企

 

业、科研院所、高校,尤其是转制院所,自愿选择自主结合,

构建各类产业技术联盟,发挥各自优势,整合相关资源,探

索机制和模式创新,建设创新中心。

同时,发挥省市政府各自的优势,组织协调相关创新资

源,营造良好环境,大力鼓励和支持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

设。

(四)管理和运行

创新中心以“企业法人+联盟”形式运行。

1.组织结构。

根据参与成员和所在行业特征,创新中心

 

的组织结构由参与建设的各成员单位协商决定,采取企业法

人形式。

创新中心经营活动自主决策,实现自负盈亏、自我

发展。

2.运行机制。

创新中心按照责权明确、科学管理的模式

 

运行。

创新中心自主决策、自我管理。

(1)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

创新中心决策机构的成员应具有广泛代表性,包含来自成员单位的代表、具有独立身份的产业界和科技界杰出人士,负责制定创新中心长期发展战略、决策投融资、人事、基本建设等重大事项。

(2)建立技术专家委员会作为内部咨询机构。

技术专家委员会由来自学术界、企业界和政府委派的专家(如科技特派员)组成,负责研判行业发展重大问题并筛选确定研究方向。

3.经营机制。

创新中心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开展各类经

 

营活动。

主要的形式是:

吸收集聚成员单位等各方面的创新

 

资源和科研成果,自主开展技术研发或接受企业委托开展技

术研发,将成果及时辐射给行业,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源

源不断提供前沿技术、共性技术和新工艺、新设备、新知识。

创新中心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有效机制。

4.协同模式。

采取网络化科研模式,利用互联网、云计

 

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覆盖成员单位的科研创新网络平台,实现多学科、跨领域、跨地区的技术创新,优势互补、资源开放共享,充分发挥创新资源合理配置的协同优势,提升持续创新能力。

(五)建设目标

按照统筹设计、阶段实施、突出重点、政策协同的要求,逐步推进创新中心建设工作,力争创新中心建设一段时间后,掌握一批重点领域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行业共性关键

技术供给机制初步形成,形成比较完善的、能够支撑制造强省建设的制造业创新体系。

在创新中心支撑下,我省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公司和产业集群,在国内甚至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