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车间除盐水加药系统整改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378927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力车间除盐水加药系统整改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动力车间除盐水加药系统整改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动力车间除盐水加药系统整改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动力车间除盐水加药系统整改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动力车间除盐水加药系统整改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力车间除盐水加药系统整改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动力车间除盐水加药系统整改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力车间除盐水加药系统整改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动力车间除盐水加药系统整改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c)JB/T81-94《凸面板式平焊钢制法兰》d)JB/T87-94《管法兰用石棉橡胶垫片》

  1.1.5衬里钢管和管件符合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的规定要求:

  a)HG21501b)HG20538

  《衬胶钢管和管件》

  《衬塑(PP、PE、PVC)钢管和管件》

  1.1.6本方案提出了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全部引用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

本方案所使用的标准如与所执行的标准发生矛盾时,按高标准执行。

  1.2设计基础资料

  系统原水水源采用市政中水,水质全分析见下表。

  原水水质全分析

  1.2.1系统进水水质特性1.2.1.11.2.1.2

  设计水源:

市政中水进水水量:

1120m3/h

  1.2.2产水要求:

1.2.2.1

  出水水质要求二氧化硅≤20ppm

  电导率≤5?

s/cm(25℃)T-Fe≤0.1ppm(25℃)

  Cl-≤0.1ppm(25℃)

  SO42-0PH6-8

  结构系数0.02m2hr℃/kal该系统的出水水质能满足需方水质要求。

1.2.2.2

  反渗透系统回收率:

≥75%

  1.2.3设计界线:

从清水箱进水口到混床出口管至厂房外一米处1.2.4系统对外界的要求1.2.4.11.2.4.2

  进水管:

由需方接至供方清水箱进水口。

  供电:

根据系统的用电量要求,由需方提供动力电源送到供方提供的

  动力配电盘上。

1.2.4.31.2.4.4

  化学药品:

调试过程的所有消耗品由需方提供。

废水处理:

中和水泵出口至中和水泵间外一米处。

  2.0工艺说明

  本技术规范是专门为XX大化除盐水系统而制定的,所涉及的工艺流程是以需

  方提供的当地原水水质为依据,并结合供方在除盐水处理系统方面成功的设计、生产经验,全面采用优质零配件,以确保产品质量的严格要求,完全能够满足用户的要求,并能长期运行、安全可靠。

2.1水源情况

  水源为需方当地市政中水。

  2.2工艺流程概况

  根据需方提供的水质条件和对除盐水的水质要求,供方采用图下工艺流程:

厂区来水?

生水箱?

生水泵?

混合式加热器?

多介质过滤器?

立式活性碳过滤器?

清水箱?

清水泵?

保安过滤器?

高压泵?

反渗透装置?

中间水箱?

中间水泵?

篇二:

除盐水系统控制方案

  除盐水系统控制方案

  1概述

  在本套除盐水系统中,配备有两套反渗透预处理系统及两套反渗透膜系统,以满足用户对纯水供应连续不间断的要求。

这两套预处理系统及反渗透膜系统可一一对应单独组成组,完成纯水的生产任务;

也可以两组系统并列运行实现用户对纯水大需求量的要求。

在预处理系统中,系统可以通过联络管线进行功能块的切换,这一独特的设计使得除盐水系统的运行方式更为灵活,同时也进一步保证了除盐水系统的运行可靠性。

  2控制系统规划及配置说明

  2.1系统规划

  XXXX将采用OMRONPLC+触摸屏的方式完成对整套除盐水系统的连续监测和控制。

用户可以在配备的触摸屏上,浏览系统配套设备的状态信息、控制系统内相应的设备、查阅系统最近的故障报警信息。

而PLC则负责完成系统的控制任务及相关的报警处理。

控制系统架构如下:

  除盐水监控系统架构示意图(略)

  按除盐水系统项目工艺得以统计出其I/O点数。

XXXX综合考虑了系统配置的余量要求及C200HE自身硬件点数限值等因数,为本控制系统选定的卡件及I/O点数如下:

信号类型数字量输入数字量输出模拟量输入模拟量输出

  DIDOAI

  实际设计点数

  选择的卡件编号

  卡件数量(略)

  实际选用点数

  考虑余量

  2.2配置说明

  2.2.1触摸屏功能

  略

  2.2.2PLC功能

  在本套系统中配备有OMRONC200HE系列的PLC。

它是除盐水控制系统的核心部

  分,主要用以完成除盐水系统的连锁控制、数据通信等功能。

  其具体控制任务见3控制方案。

  3控制方案

  本控制方案是XXXX总结过往经验及反渗透系统设计要求编制出来的。

若用户对本系统有其他合理的特殊要求或合理的完善方案,XXXX可以将本系统的控制进一步改进。

  3.1预处理系统

  基于成本及可行性的考虑,在本套控制系统中,预处理系统的计量泵(阻垢剂加药计量泵)均不参与PLC系统的连锁控制。

操作员只可以通过手动方式,即在按动现场控制箱面板的按钮或点击在触摸屏上的动作按键,实现对计量泵的控制。

  对于原水泵而言,操作者除了可以通过手动方式控制外,还可以实现原水泵自动的连锁控制,具体请参照膜系统控制。

  在预处理系统中,PLC还将采集原水储罐的液位信息,并设定有储罐的高低限报警。

  3.2膜系统

  膜系统是整个除盐水系统的核心部分,为保证除盐水系统的运行稳定及有效的延长膜系统的使用寿命,XXXX在此采用了多方面的自动控制保护。

  3.2.1除盐水系统的连锁开停车

  在除盐水系统设定自动控制方式时,当中间水箱处于中间液位之下,低液位之上且原水储罐液位为非低位,自动启动原水泵,在高压泵进口压力非低压后启动膜系统。

当中间水箱高液位或原水储罐水箱低液位持续5秒后,停止膜系统,在膜系统退出运行5秒后停止原水泵。

  3.2.2高压泵保护连锁

  鉴于高压泵在反渗透系统的重要地位,在本套控制系统中,设立高压泵保护连锁控制。

这个控制主要包括高压泵进口压力低保护、高压泵出口压力高保护两部分。

  高压泵进口压力低保护

  据以往经验高压泵有超过25%的故障是由于干转引起的。

泵中的液体停滞失去后,轴封和轴承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烧毁。

因此正是基于以上的原因为保障高压泵的使用寿命,XXXX在高压泵进口处设计有保护用的压力开关。

这个压力开关是安装在与高压泵进口呈水平的进口管道上,用以间接反应高压泵进口的液体情况。

在压力开关检测到低压力情况时,意味着高压泵里面没有液体或液体极小,PLC系统马上自动下达系统停车指令。

保证了高压泵不会干转,避免高压泵的烧毁。

  高压泵出口压力保护

  膜系统如果长时间处于高压运行的状况,会导致膜系统的使用寿命降低,甚至会出现生产故障。

XXXX就此设计有高压泵出口压力保护用以保证膜系统一直运行在恰当的工作压力范围内。

当出口压力开关检测到高压力信号,并且这个信号持续超过4秒时,PLC系统

  自动报警,并下达停车指令,从而确保反渗透系统的安全运行。

  3.2.3反渗透膜保护

  反渗透膜是反渗透系统的核心部分,因此反渗透膜的保护措施至为重要。

为此XXXX设计有防冲击保护、防堵塞保护、冲洗保护等3套保护以保障反渗透膜的安全运行。

  防冲击保护

  在反渗透系统启动时(高压泵启动时),由于水流的特性,常常会因水锤效应或过分水流冲击,从而造成对膜元件产生水利冲击负荷。

这一现象的产生有机会导致反渗透膜元件袋及其连接件破损。

因此,XXXX在高压泵出口安装有电动慢开阀,在高压泵启动时,连锁开启慢动阀,以避免产生水锤和过分的水流冲击。

  防堵塞保护

  XXXX为了保证反渗透膜系统运行在安全的工作压力范围内,设立本套保护。

当渗透膜的两端压力差,高于系统所规定的允许值后,PLC系统自动下达停车指令。

并发出警报,提示操作员对反渗透膜进行清洗处理。

  启停连锁保护

  经常性的冲洗是减少反渗透膜堵塞的最有效手段。

为此XXXX设计有本套冲洗保护。

在自动控制方式时,PLC系统获得膜系统启动指令后,自动顺序打开膜系统的冲洗阀,启动反渗透系统冲洗泵,对反渗透系统进行了20秒的冲洗后,顺序关闭冲洗阀及冲洗泵,连锁启动高压泵及慢开阀。

PLC系统获得膜系统停止指令时,自动连锁关闭高压泵及慢开阀,顺序打开冲洗阀及冲洗泵,对反渗透系统完成20秒的冲洗后,顺序关闭冲洗阀和冲洗泵。

同时,XXXX设计有长期停运选择(即准备长时间,大于3天,停运)。

在长期停运方式没被选择时,PLC系统将每隔3小时的期限对停运的反渗透系统进行冲洗。

若果长期停运方式被选择,PLC将不会对系统作定时限的冲洗。

  3.3膜系统的轮替切换

  XXXX考虑到用户对纯水的连续不间断要求,据以往经验反渗透系统的连续运行时间不宜过长才能保证反渗透系统的除盐率,为此设计有本套轮替切换程序。

在轮替切换模式被选择后,一套反渗透系统(假定为系统A)投入使用,另一套系统(假定为系统B)将处于待机状态,在系统A出现故障或轮替时限到时,PLC系统在判别系统B处于非故障状态后,自动退出系统A并对系统B作出启动指令;

同样在系统B出现故障或轮替时限到时,PLC系统在判别系统A处于非故障状态后,自动退出系统B并对系统A作出启动指令。

这种循环的轮替控制,完成系统A与系统B的切换任务,确保纯水的不间断供应。

  3.4反渗透系统运行数据采集

  本套控制系统将完成对除盐水系统的运行数据的采集工作,这些运行数据包括预处理出口水的导电度、纯水导电度、纯水流量、盐水流量、反渗透膜出入口短压力等,以便对系统的产水量即盐透率进行“标准化”。

篇三:

除盐水系统操作规程

  目录

  一、系统简介.........................................................................................................2

  

(一)工艺原理·

·

2

  

(二)主要术语及计算公式·

5

  (三)反渗透进水水质指标.................................................................................6

  (四)工艺流程说明和工艺指标.........................................................................6

  二、系统操作方法.................................................................................................8

  

(一)机泵操作方法·

8

  

(二)预处理系统操作方法·

9

  (三)反渗透系统操作方法·

11

  (四)加药系统操作方法·

13

  (五)混床操作方法·

14

  (六)控制系统操作方法·

16

  三、系统的维护…………………………………………………………………17

  

(一)RO膜元件的保存·

17

  

(二)反渗透系统的污染及清洗·

18

  (三)离子交换树脂的变质、污染和复苏·

21

  四、反渗透系统故障处理...................................................................................24

  五、附件...............................................................................................................28

  

(一)水质分析方法·

28

  

(二)膜元件的安装和拆卸·

34

  一、系统简介

  

(一)工艺原理

  1、絮凝原理

  一般情况下,原水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这些物质表面带负电荷,经电性中和后才会凝聚。

因此如原水中悬浮物和胶体物质含量较高,应加入高电荷的阳离子或高分子聚合物即絮凝剂,使其凝聚变大变重,再通过多介质过滤器过滤,可大部分去除,达到反渗透进水水质指标。

絮凝剂通常采用碱式氯化铝(PAC)。

碱式氯化铝(PAC)是一种介于三氯化铝和氢氧化铝之间的水解产物,最适合用于医药及电子行业超纯水的预处理,其净水效果为硫酸铝的3~5倍,三氯化铁的2~5倍,比其他净水剂成本降低40~50%,絮凝体形成快,絮块大,沉降速度快,还有除臭、灭菌、脱色等作用。

  2、防止结垢

  膜结垢是由于给水中的微溶盐在给水逐渐浓缩时超过了浓度积而沉淀到膜上。

因此必须防止CaCO3、CaSO4、SrSO4、BaSO4、SiO2、CaF2结垢。

  为防止结垢造成化学污染,可采用钠离子交换软化或投加阻垢剂的方法。

在水处理装置RO前有软化系统,除去了钙、镁硬度,在正常运行中不致产生结垢现象。

  但是,用钠床进行软化存在着许多弊端:

一是钠床还原消耗大量的食盐,食盐的贮存、配制、输送较繁琐,对设施要求太苛刻;

二是钠床失效后切换时,易对系统造成二次污染;

三是刚投入运行的钠床,易造成SDI值超标;

四是将要失效的钠床,易影响水质。

  为了保证反渗透系统正常运行,有效防止膜组件结垢,本装置采用了投加阻垢剂的方法,与传统的加酸和六偏磷酸钠相比,可以免去加酸设备,同时对防止微生物的污堵优于加六偏磷酸钠。

  3、反渗透原理

  当把一张具有一定透过性的薄膜放到溶液中时,膜对溶剂或溶质表现出一定的选择透过性,即膜或是使溶剂通过或是使溶质通过,前者称为渗透,后者称为渗析。

  若所用的薄膜只能使溶液中的溶剂或溶质单独通过,溶剂和溶质不能同时通过,这种薄膜称为半透膜。

对于反渗透、渗析及电渗析使用的是致密膜,而超过滤及微孔过滤使用的是多孔质膜。

  反渗透是反其自然渗透过程的一种科学方法,渗透和反渗透均是通过半透膜来完成的,当用半透膜隔开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时,稀溶液中的溶剂就会透过半透膜进入浓溶液一侧,这种现象叫渗透。

当在浓溶液侧施加一外来压力时,渗透过程即停止,即达到所谓渗透平衡,

  平衡状态所需要的外加压力称为渗透压差。

渗透压是溶液本身的一种性质,其值与膜无关。

当继续增大浓溶液一侧的压力,即所施压力大于渗透压力时,溶剂会反其原来的渗透方向,由浓溶液侧通过半透膜进入稀溶液侧,这种现象称为反渗透。

  4、反渗透膜的脱盐原理

  对于反渗透膜的脱盐机理,目前有几种不同看法。

主要是“选择吸附-毛细管流动理论”和“筛分理论”,此外还有“氢键理论”以及“溶解扩散理论”。

现简述“选择吸附-毛细管流动理论”和“筛分理论”。

当含盐的水溶液与多孔的半透膜表面接触时,则在膜的溶液界面上选择吸附一层水分子,在反渗透压力的作用下,通过膜的毛细管作用流出纯水,并连续地形成和流出这个界面纯水层。

该机理阐明在半透膜的表皮上布满了许多极细的膜孔,在膜的表面选择吸附了一层水分子,盐类溶质则被排斥,化合价越高的离子被排斥的越远,膜孔周围的水分子在反渗透压力的推动下,通过膜孔流出纯水,因而达到除盐的目的。

当膜孔大于反渗透膜孔范围时,盐的水溶液就泄漏过膜,其中的一价盐泄漏较多,二价盐次之,三价盐更次之。

  至于对于有机物的去除,纯属筛分机理。

反渗透膜能滤除各种细菌,如最小的细菌之一绿脓杆菌;

也能滤除各种病毒,还能滤除热源。

  5、反渗透器的结构

  反渗透装置主要由反渗透膜元件和压力容器组成。

反渗透膜主要有醋酸纤维素膜、芳香族聚酰胺膜和复合膜等品种。

把导流隔网、膜和多孔支撑材料依次迭合,用粘合剂沿三边把两层膜粘结密封,另一开放边与中间浓水集水管联接,再卷起来,就组成了一个膜元件。

  反渗透器主要有板框式、管式、螺旋卷式和中空纤维式四种。

将数只膜元件装入压力容器中,进水原液生水是通过进水隔网的空隙沿着膜表面流动。

在此过程中,透过膜的淡化水再经过产品水导网螺旋形地流向中心管,然后将产品淡化水导出系统外,这就组成了螺旋卷式反渗透器。

  我们所使用的是螺旋卷式复合膜反渗透器。

其优点是:

单位体积内的膜堆面积大,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

缺点是:

比较容易堵塞。

因此,对进水原液的预处理要求较严格。

  水处理技术对生水进行过滤、加药和精密过滤的目的,就是要保证膜元件的长期使用。

反渗透布置系统有单程式、循环式和多段式。

多段式系统充分提高了水的回收率,用于产水量大的场合,膜组件逐渐减少是为了保持一定的流速,以减轻膜表面浓差极化现象。

  6、混床原理

  混床是阳、阴离子交换树脂按一定比例混合装填于同一交换柱内的离子交换装置。

均匀混合的树脂层,阳树脂与阴树脂紧密交错排列,每一对阳树脂与阴树脂颗粒类似于一组复床,故可以把混床视作无数组复床串联运行。

由于通过混合离子交换后进入水中的氢离子与氢氧

  离子立即生成电离度很低的水分子,很少可能形成阳离子或阴离子交换时的反离子,可以使交换反应进行得十分彻底,因而混合床的出水水质优于阳、阴离子交换柱串联组成的复床所能达到的水质,能制取纯度相当高的成品水。

由于混合床的再生过程较阳、阴离子交换柱的再生工艺复杂,且再生效率低、再生后树脂的工作交换容量也较低,再生成本高于阳床或阴床。

因而混床一般用于进水含盐量较低的场合(如一级复床、反渗透后的深度除盐或高纯水系统的精处理),这样可以延长工作周期、增加产水量、减少再生次数,充分发挥混床出水品质好的优点。

  混床除盐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混合床的优点如下:

  

(1)出水水质优良:

一般用强酸、强碱树脂装填的混床,出水含盐量在1mg/L以下,电

  导率小于0.1~0.2μS/cm,二氧化硅泄露量在20μg/L左右,出水pH值接近中性。

  

(2)出水水质稳定:

短时间运行条件变化(如进水水质或组分、运行流速等)对混合床

  出水水质影响不大。

  (3)间断运行对出水水质的影响小,恢复到停运前水质所需的时间比复床短。

  (4)交换终点明显。

  

(二)主要术语及计算公式

  1、主要术语

  

(1)反渗透(RO):

一种借助选择透过(半透过)性膜的功能,以压力为推动力的膜分

  离技术。

  

(2)

  (3)

  (4)RO组件:

一种能使RO膜技术付诸于实际应用的最小基本单元。

原水:

未经处理的天然(地表、地下)水及自来水。

预处理:

借助于投加化学药剂、过滤、活性炭吸附、软化、精滤等方法对原水进行

  处理,使之符合RO进水水质指标的过程。

  (5)

  (6)

  (7)

  (8)

  (9)进水:

经预处理后,进入RO系统的水。

产水:

RO系统中透过RO膜的那部分水。

浓水:

RO系统中未透过RO膜的那部分水。

压力及压差:

压力指RO系统进水压力、浓水压力,压差为两者之差,以△P表示。

渗透压:

当渗透达到平衡时,浓溶液侧的液面会比稀溶液侧的液面高出一定的高度,

  形成一个压差,此压差即为渗透压。

  (10)电导率:

在一定温度下,1cm2相距1cm的电极,带电荷离子在水中迁移的电阻率

  的倒数,通常以μs/cm表示。

  (11)胶体:

粒径<?

μm的悬浮在液体(水)中的分散物质。

  (12)污染指数(FI):

一种表示溶液中胶体含量对RO膜污染堵塞程度的一种指数。

  可用淤积密度指数(SDI)来表示。

  (13)郎格利尔饱和指数(LSI):

由溶解总固体(TDS)、钙浓度、总碱度、PH值和溶

  液的温度计算得到的一种表明碳酸钙在水溶液中沉淀或溶解的一种指数。

  2、反渗透计算公式

  

(1)回收率

  回收率表示产水流量与进水流量的比率,通常以百分率表示:

  Y=Vp/Vf×

100%=Vp/(Vp+Vc)

  式中:

  Y——回收率(%)Vp——产水流量(m3/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