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41 光的直线传播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37832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5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41 光的直线传播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41 光的直线传播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41 光的直线传播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41 光的直线传播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41 光的直线传播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41 光的直线传播教案Word下载.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41 光的直线传播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41 光的直线传播教案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上册41 光的直线传播教案Word下载.docx

人们要看见东西,必须要有光,而且光必须进入人们的眼睛。

阳光使得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光使得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

本章我们将学习光的初步知识。

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

播放一幅幅美丽的城市夜景、绚丽多彩的极光。

同学们欣赏了美丽的城市夜景、绚丽多彩的极光,正是有了这色彩斑斓的光,世界才被打扮得如此美丽,如此迷人。

对于光,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光的传播》。

提前2~3分钟到教室,用投影仪投影以下文字“激光直射人眼时,会对眼睛有损伤,实验前、后及实验中绝对禁止激光直射自己或他人的眼睛!

同学们在小学或更早的时候做过手影游戏吗?

今天让大家回到童年,重温儿

时的欢乐,谁先来试一试?

比一比谁的手影做得多,更形象逼真。

同学们根据刚才的手影游戏活动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手影是如何形成的?

影子的形成说明了什么?

过渡:

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引入探究。

每组学生都用右手拿激光笔,左手拿一本书挡住,观察能否看到自己右手里拿的物品,拿开书本再让学生观察,看到了吗?

如果是在漆黑的夜里,能看到手里的物品吗?

如何才能看到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

我们要看见东西,必须有光射入眼睛。

本章学习光的初步知识。

推进新课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

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了美丽的山城夜景,那么,这些把山城点缀得如此美丽的光是哪儿来的呢

结合课本中的图,阅读课本。

然后讨论交流。

光是光源发射出来的。

除了课本上举的例子,你还知道哪些物体能够发光呢?

太阳、星星、月亮、点燃的火柴、点燃的蜡烛、点亮的日光灯、反光的镜子、点亮的电视机屏幕都能发光吗?

月亮、反光的镜子是不能够发光的,星星当中也只有恒星能够发光,行星和卫星是不发光的。

我们把这些能够发光的物体,称之为光源。

像太阳、萤火虫、水母这类能够自然发光的物体,叫“天然光源”;

像点燃的蜡烛、霓虹灯、白炽灯这类由人类制造的发光物体,叫“人造光源”。

板书:

能够发光的物体,称之为光源。

2.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

引导学生应用桌面上的器材,通过开放性实验探究得出:

光在空气、水以及果冻这些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但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要发生偏折。

同学们刚才看到了许多光沿直线传播现象,但是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

(先开放性分组实验,然后

小组间交流实验结果)

学生实验:

方法一:

用激光笔发出光束向滴了少量墨水的水中投射,可以看到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

方法二:

用激光笔发出光直接照射果冻,发现光在果冻中沿直线传播。

方法三:

将激光射过拉直了的橡皮管,但橡皮管弯曲就无法射过。

方法四:

将几枚大头针插在一条直线上,眼睛沿这条直线看去只能看到第一根针。

方法五:

将激光沿白屏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可以看到光在空气和水中的路径都是直线,在空气和水的界面上发生了偏折。

组织学生归纳得出:

光在空气、水、果冻、玻璃中沿直线传播;

但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偏折。

演示实验:

教师演示光在非均匀糖水中传播的实验。

得出光在同

种非均匀介质中路径发生弯曲。

这两个现象说明光必须在同种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但光在同种介质中光就一定沿直线传播吗?

教师演示:

如图,在支架上固定一个薄水槽,其中放置一个白屏来显示光的路径,事先配有四杯浓度不同的糖水,将它们按浓度从大到小依次倒入水槽(四种糖水的量按一定的比例),由于各层糖水间相互混合,所以水槽内形成了从上到下浓度逐渐变大的不均匀糖水。

将一束激光从透明水槽侧面沿白屏表面75°

左右的入射角,由最上层溶液斜向下射入非均匀糖水,可见激光路径在非均匀糖水中向下弯曲。

同时做一个对照实验,用激光光束斜射入同种均匀的蔗糖溶液中,再让同学们观察——光的路径仍是直线。

引导学生归纳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由于平时我们见得最多的是光沿直线传播的情形,所以物理学中就用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

传播方向。

比如要表示电灯的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时,我们就沿光的传播路径作一些直线。

这种直线叫做光线。

光线:

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3.光的直线传播应用

方法1: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采取教师设计情景或演示实验由学生来解释现象产生的原因。

如手影的游戏、激光器的准直等,最后老师简介日食、月食。

方法2:

由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事例并运用原理来分析。

小孔成像演示:

仍然运用前边的器材,保持电灯不动,用一

个大纸板完全遮住圆筒形蛋糕盒底部的进光口。

并在纸板上开一个小圆孔。

如果打开电灯,一部分光将穿过小孔射到屏上,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在屏上将看到什么?

打开电灯,学生观察屏上的现象以及灯丝的形状,大家看到什么了?

“V”字形的光斑,灯丝的形状也是“V”字形的。

但是开口和光斑相反。

引导学生分析出小孔成像的原理及成像特点。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影、激光准直、日食、月食、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的原理:

光的直线传播。

成像特点:

倒立的实像。

二、光的传播速度

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读完之后能告诉老师为什么在打雷的时候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说明:

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速快。

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

108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在真空中的3/4,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真空中的2/3。

扩展:

光速是很大的。

如果一个飞人以光速绕地球运行,在1s的时间内,能够绕地球运行7.5圈。

教师小结:

这里涉及了一个新的物理量——光速,物理学上用符号c表示,它的单位和速度一样都是米/秒,符号表示为m/s。

通过看书我们可以知道在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c=3×

108m/s,在空气中,光速也可以近似地看为3×

到这里我们可以得到光速在空气、水、玻璃中的大小关系v空气>

v水

>

v玻璃。

c=3×

108m/s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总是直线传播的

B.光在同一介质中总是直线传播的

C.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总是直线传播的

解析:

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

必须是在同种均匀介质中。

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的现象有:

日食、月食、影子、小孔成像等。

答案:

CD

2.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是()。

A.立竿见影B.小孔成像

C.日食、月食D.月亮在湖中的倒影

立竿见影中的影子是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形成的光照不到的暗区;

小孔成像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成的倒立的实像;

日食和月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月亮在湖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原理。

D

3.关于小孔成像,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比物体小

B.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虚像

C.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的实像

D.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正立的实像

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比物体小,A项不对,因为成像的大小取决于像到小孔的距离,成的像可能比物体大,也可能比物体小。

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虚像,B项也不对,因为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的实像,由分析可知,C项是对的。

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正立的实像,不对,像是倒立的。

C

4.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A.蜡烛的正立像B.蜡烛的倒立像

C.三角形光斑D.圆形光斑

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物体经过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而不是光斑,像的形状与物体相同,而与

小孔的形状无关。

B

5.太阳光透过茂密的森林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圆形的,这一现象表明(

)。

A.树叶间形成的空隙是圆的

B.太阳的形状是圆的

C.地面上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D.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树荫下的光斑是小孔成像的结果,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光斑是太阳的像,因此光斑是圆形的,所以B、C、D选项正确。

BCD

6.光在某种透明物质中的传播速度应该()。

A.大于3×

105千米/秒B.等于3×

105千米/秒

C.小于3×

105千米/秒D.不能确定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3×

105千米/秒,在空气中的速度略小于这个值,在其他的透明介质中的速度就更小。

综上分析选C。

7.光从太阳传播到地球约需要8分20秒,太阳与地球的距离约是________米。

月球与地球之间相距38万千米,在地面上向月球发射一束激光,地面接收到光返回的信号,共经历了________秒。

光在

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108m/s,利用公式s=vt计算路程,利用

公式t=

计算时间。

光速c=3×

108m/s,

t=8分20秒=500秒

太阳与地球的距离:

s=ct=3×

108m/s×

500s=1.5×

1011m

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

s′=38万千米=3.8×

108m

光从地球到月球再返回来所传播的距离是2s′=7.6×

共经历的时间:

t′=

=2.53s

1.5×

10112.53

规律总结:

1.光源

本身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注意]有些物体看起来很亮,是因为它们反射了别的物体的光,并不是因为它自己发光,这类物体不是光源。

如月亮、镜子等。

2.光沿直线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说明]如果介质的种类发生了变化,或者是介质密度发生了变化,光在里面传播时,都不会沿直线传播。

如“星星眨眼”“海市蜃楼”等。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都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如:

排队、激光准直等。

(2)影和日食、月食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光的物体时,在物体后面光不能直接照射到的区域所形成的跟物体相似的黑暗部分称为影。

日常生活中的日食、月食和小孔成像等都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

(3)光速: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用符号“c”表示,c=3×

108m/s。

[说明]光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都比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小。

空气中的光速接近于真空中的光速,也可以认为是3×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约为真空中光速度的

,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大约为真空中光速的

(4)光年:

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路程。

[注意]光年是一个长度单位而不是时间或速度的单位。

定义:

条件:

影、激光准直、日食、月食、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的成像特点:

倒立的实像

光速:

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测出学校旗杆的高度

利用阳光下的影子

参考答案:

太阳的光线是平行的

AB∥DE

又B、C、E、F在一条直线上

∠ABC=∠DEF

人与旗杆是垂直于地面的

∠ACB=∠DFE

△ABC∽△DEF

所以

即DF=

因为同学的身高AC和她的影长BC及同一时刻旗杆的影长EF均可测量得出,所以代入测量数据即可求出旗杆DF的高度。

1.设疑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

开始设计时,是以光的传播路径作为课题,让学生进行猜测“光传播的路径”,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但经过调查后发现,学生学过的《自然常识》和生活经验使他们对“光沿直线传播”已经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所以提出课题:

光的传播路径和提出猜想

光沿直线传播,必定会降低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和积极性。

把课题改为“光沿直线传播”,并引导学生对“光一定沿直线传播”产生质疑。

使学生的思维由“我早就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拓展到“难道光沿直线传播还有问题吗?

”,从而激发学生好奇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探究。

2.继承传统教学的优点

在物理学习中,由于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内容所限,学生不可能对每一个知识进行探究,如:

本节中物理模型“光线”的建立、光的传播速度等,对于这样的知识,我们还是要沿用传统的讲授方式,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直接明了,学生一听就懂。

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既要研究如何贯彻二期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还要研究在遇到讲授性的知识时如何辩证地运用教学方法,使传统优秀的教学方法融入现代教学理念中。

实验光源的制作

光学实验中对光源一般要求是:

能发出一条细窄光束(习惯称光源),或能发出几条互相平行的细窄光束(习惯称平行光源)。

发出的光束要求亮度高且均匀,在实验空间内,光束的发散小。

但为了能比较容易地在光屏上显示光路,希望光束在垂直于光屏的方向有一定宽度,而在平行于光屏的平面内则较窄,即从光源发出的光的横截面是长方形。

当然还要求光源的结构简单,价格低廉。

所以光学实验中的光源问题一直是物理教师在努力解决的问题。

现介绍一例自制此种光源

的方法。

利用小灯泡制作线光源和平行光源。

材料:

“3.8V0.3A”小灯泡1只,装针剂药水的小玻璃瓶(或一小段直径约6mm左右的有机玻璃棒),五号电池3节,微型开关1只,导线,厚纸板或薄金属板,弹性金属片或小弹簧等。

柱面透镜在轴向对光线没有会聚作用,但在径向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将一个点光源放在相当于柱面透镜的焦面位置(位于柱面透镜的一个圆柱面上),透镜会把光束沿径向变成平行光(即光束被展宽了),但轴向则不变。

将装针剂药水的小玻璃瓶装上水后密封起来,或取一小段有机玻璃棒,就是一个柱面透镜。

将小灯泡、开关、电池用导线连接组成电路。

用厚纸板或薄金属片制一个盒状外壳,壳的一端留的窄缝宽度约2~3mm,以后光源射出的光线在轴向的宽度与窄缝宽度基本相同。

将柱面透镜、灯泡及电池、电路等安装到盒内,如图所示。

安装时要调整灯泡与透镜的位置,使得小灯泡的光经透镜后沿径向被均匀展宽,而轴向最窄。

制成的光源亮度与线性基本上能满足实验中的要求,所需材料简单易得,制作方法也简单,不受交流电源限制。

如果换用功率大一点的小灯泡(如“4.8V0.5A”规格),则光源亮度更高。

还可以在外壳的侧面加一

个夹子,将光源夹在支架或光路板上,实验时更稳定、更方便。

用小灯泡自制的光源示意图自制的平行光源示意图(部分)

在安装灯泡的隔板上等距离并排安装3只规格相同的小灯泡,各灯泡之间用不透光材料作隔板将它们隔开。

外壳的一端对应开3个窄缝,就制成了一个有三束平行光的光源,做透镜成像等实验十分方便,如图所示。

当然,此时要考虑电源的容量。

7.1《力》

【教材分析】

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

点知识。

学好力的概念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

对力已有许多感性认识,如何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知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先让学生列举一些有关力的实例,然后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再通过实验现象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最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本节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实例(实验)——分析——概括”。

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科学探究中的分析与论

证这一环节。

2、

3、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实例——分析——概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2.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单位及其作用效果。

2.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用具】

气球,弹簧,磁铁,铁钉,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通过吹气球的小游戏,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气球会飞出去?

”,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进行新课

1、什么是力

通过这几幅图“人推车人拉弹簧起重机提重物压路机压路面”归纳总结出力的概念

1.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的。

(2)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让学生举事例说明)

2.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为F.

3.(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我们把)力的单位规定为:

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4.小常识:

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

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500N。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①速度大小改变②运动方向改变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我们就可以判断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不同的力作用效果不同,那么它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2、力的三要素

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1.用弹簧演示实验,用力越大,弹簧伸长的越长,再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归纳总结出: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2.用弹簧演示实验,拉弹簧可使弹簧伸长,

弹簧可使弹簧缩短,同时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推门实验,教师在门前,门边处推门,学生在门后靠近门

轴处推门,都用全力,结果教师很容易就把门推开了。

力的作用效果还与力的作用位置有关,这个力的作用位置在物理上叫做力的作用点。

老师总结: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它们称为力的三要素。

生活中,打台球、高尔夫球时,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很重要。

4、力的示意图

力看不见摸不着,那么怎样去表示力呢?

1、在物理学中,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

有时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例题加练

2、画力的示意图步骤:

1.确定受力物体;

2.找出作用点;

3.找

出受力方向;

4.画出带箭头的线段;

5.标出数值和单位;

6.检查同一图若有两个及两个的力时,保证力越大,线段越长;

五、力的相互作用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体验,当你手拍桌子时,手会疼,用船浆用力推岸,船就会离岸而去,在交通事故中,汽车撞断路边的栏杆的同时,车子本身也会“受伤”。

这说明了什么?

手会疼,说明桌子对手施加了作用力;

船会离岸而去,说明河岸对船桨施加了作用力;

车子会“受伤”,说

明车子受到

了墙对它的作用力。

总结:

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同时也施力。

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应用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物理知识在日常生

活中有哪些现象或应用?

师生共同列举:

跑步、划船、游泳等;

⏹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

①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②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

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③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④如何使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让学生回想气球游戏,找一位同学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来解释气球会飞出去的原因。

教师总结。

同时说明火箭发射升空、喷气式飞机飞行也是利用这一原理。

⏹布置作业

课后

动手动脑学物理

⏹板书设计

7.1力

一、力的概念

1.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为F。

3.单位:

牛顿,简称牛(N)

二、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三、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四、力的示意图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