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5991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377803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5991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5991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5991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5991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5991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5991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5991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5991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5991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第3章>

第6节>

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个别教学与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科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田地等生产现场或事物发生、发展的现场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4.为改正学生乱丢垃圾的恶习,维持教室良好的卫生环境,王老师与学生订立规定,进行班级小组评比:

如果小组卫生打扫干净清洁的,就贴一个五角星;

同时教室卫生环境维持良好的,就贴两个五角星;

主动帮助其他同学改正乱丢垃圾坏习惯的,贴三个五角星。

王老师的这种做法属于()。

A、行为塑造法

B、系统脱敏法

C、行动调节法

D、代币奖励法

第6章>

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

D

代币奖励法就是运用代币编制一套相应的激励系统来对符合要求的目标行为的表现进行肯定和奖励。

代币起着表征的作用,只是一个符号,在小学里尤其是以小红花、五角星等为代表,也可以是记分卡、点数等,可以根据情况灵活运用。

5.我国最早开始实行班级授课制的学校是1862年建立的()。

A、福建船政学堂

B、天津中西学堂

C、京师同文馆

D、京师大学堂

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我国最早的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

6.在教鸟的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

这是适当地运用了()。

A、命题

B、案例

C、反例

D、正例

知识的学习

正例的分析可以具体说明概念的关键特征。

7.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认为听父母或大人的话就是好孩子。

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这是因为。

他们的道德发展处于()。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

第7章>

第3节>

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

B

他律阶段的儿童单方面地尊重权威,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

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认为听父母或大人的话就是好孩子,处于权威(他律)阶段。

8.看电影是利用了()原理。

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语义记忆

记忆

感觉记忆是对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记忆。

在感觉记忆中,信息的存储形式是视像和声像。

看电影利用了感觉记忆的原理。

9.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  )。

A、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

B、学生、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

C、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

D、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的概念

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

10.教师采用摸底考试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的做法属于()。

A、形成性评价

B、相对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诊断性评价

第7节>

教学评价的种类

诊断性评价是指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

11.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

A、上课

B、社会活动和交往

C、读书和作业

D、谈话和讨论

品德概述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否形成,只有通过它是否在活动和交往中表现出来加以检验。

因此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活动和交往中形成,又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得以表现出来。

12.我国古代既有“指引者。

师之功也”的箴言,又有“师傅引进门,修行靠个人”的教谕。

体现了教学过程具有()的规律。

A、学生认识的简约性

B、教学与发展相互促进

C、知识学习与品德形成相统一

D、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辩证统一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发挥作为指引者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13.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是使用了()。

A、组织策略

B、复述策略

C、元认识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第10节>

学习策略的分类

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习的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14.认知心理学把理解问题看作是在头脑中形成()的过程。

A、问题结构

B、问题线索

C、问题内容

D、问题空间

第5节>

问题解决

认知心理学将问题解决看作对问题空间的搜索,理解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头脑中形成问题空间的过程。

15.中学生物课上,教师要为学生讲解草履虫,准备了草履虫的挂图。

这符合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创造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第4节>

我国目前中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

直观手段主要有:

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中学生物课上,教师要为学生讲解草履虫,准备了草履虫的挂图。

运用的是模象直观,符合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16.比班级上课更切合学生个人水平和特点的教学形式是()。

B、复式教学

C、分组教学

D、班级授课

其他教学组织形式

分组教学是按学生能力或学生成绩把他们分成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这种教学组织形式能够照顾学生的水平和个性特点,更有利于因材施教。

17.下列关于复式教学叙述正确的是()。

A、复式教学就是对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B、复式教学适用于学生多、教室少的情况下教学

C、复式教学课堂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做作业同时进行

D、复式教学情景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

现代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复式教学

复式教学是指一位教师在一节课堂上同时向两个及以上不同年级(或不同学科)的学生进行教学,它是适用于人口分布相对稀少地区的一种特殊的教学形式。

它是用组织一个班直接教学(“动”)与其他年级自己做作业(“静”)的方式来完成与单式班同样多的教学任务。

这种方式适用于学生较少的情况,在这种情景下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都得到锻炼,能力较强。

18.正确反映教学与智育之间关系的命题是()。

A、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

B、教学是智育的唯一途径

C、智育是教学的唯一任务

D、智育是教学的次要任务

第1节>

教学的内涵

智育是指向受教育者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专门发展受教育者智力的教育活动。

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但却不是唯一途径,智育也需要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生产劳动等途径才能全面实现。

智育是教学的首要任务,但不是唯一任务,教学也要完成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

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若把教学等同于智育,就使教学走向唯智主义,背离全面发展的方向;

并使智育局限于课堂教学,就易忽视与脱离广阔的社会生活实际。

19.同一棵香樟树,植物学家把它看作一种双子叶植物,而木匠则常称为优秀木材。

这是()的表现。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理解性

C、知觉选择性

D、知觉恒常性

知觉

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事物时,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知觉对象,并用语言把它标示出来。

题干中植物学家与木匠的经验不一样,对于香樟树自然有不同的体会,体现了知觉的理解性。

20.我国古代培养“君子”的目的决定了以“四书”“五经”作为基本教育内容。

这是教育目的()的具体表现。

A、导向功能

B、选择功能

C、控制功能

D、评价功能

第1章>

教育目的的功能

教育目的具有导向、选择、控制、激励和评价功能。

其中选择功能是指教育目的为教育内容的选择确定了基本范围,保证了教育能够科学地对人类丰富的文化做出有价值的取舍。

“四书”“五经”正是在教育内容上的选择,

21.决定教育性质的主要因素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

B、政治经济制度

C、社会意识形态

D、民族文化传统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本题考查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着受教育权、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

因此,政治经济制度是决定教育性质的主要因素。

22.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中的是(  )。

A、泰勒

B、罗杰斯

C、布卢姆

D、布鲁纳

课程评价

泰勒提出的课程评价理论,被称之为泰勒理论,泰勒被誉为“课程理论之父”,他最早将课程评价理论引入到课程编制过程中,从而使教育目标精确具体、课程内容严密统一,课程编制更具有操作性。

23.()认为,人的情绪并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个体对事件的认知、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这一理论又被称为ABC理论。

A、沃尔普

B、斯金纳

C、弗洛伊德

D、艾利斯

艾利斯认为情绪并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本身直接引起的,而是由经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也称为情绪困扰的ABC理论。

24.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  )。

A、可用因素

B、微弱因素

C、重要因素

D、利弊兼有的因素

第8章>

课堂管理概述

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首先,班级的大小会影响成员间的情感联系。

班级越大,情感纽带的力量就越弱。

其次,班内的学生越多,学生间的个别差异就越大,课堂管理所遇到的阻力也可能越大。

再次,班级的大小也会影响交往模式。

班级越大,成员间相互交往的频率就越低,对课堂管理技能的要求也就越高。

最后,班级越大,内部越容易形成各种非正式小群体,而这些小群体又会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总之,班级规模会影响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和程度,也会影响课堂管理和学习纪律。

25.有一位先哲说过:

“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

”说明人格具有()。

A、稳定性

B、独特性

C、整合性

D、功能性

第5章>

人格的特征

人格的功能性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往往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也就是性格决定命运。

26.在教育活动中涉及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根本问题的是()。

A、课程

B、教育评价

C、教学评价

D、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概念与意义

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根本问题就是“教育要培养怎样的人”。

27.教师提出课题和一定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到学习结果。

这是(  )教学方法的做法。

A、发现法

B、探究—研讨法

C、暗示教学法

D、范例教学法

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发现法又称探索法、研究法、现代启发式或问题教学法。

指教师在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只是给他一些事实(例)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

28.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是(  )。

A、德育的政治功能

B、德育的生存功能

C、德育的发展功能

D、德育的享用功能

德育的含义

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是指德育对社会发展所能发挥的客观作用,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则是指德育对德育对象个体发展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

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可以描述为德育对个体生存、发展、享用发生影响的三个方面,其中享用性功能是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

29.人的不同素质都有其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在关键期内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主要是为了适应个体发展的()要求。

A、差异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不平衡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个体的身心发展在不同时期是不均衡的,不仅不同方面在不同时期发展不均衡,同一方面在不同时期的发展也是不均衡的。

因此,教育必须遵循这一规律,适时而教,抓关键期或最佳期,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达到又好又快的效果。

30.学会写“石”这个字后,有助于写“磊”。

这种现象属于()。

A、一般迁移

B、具体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第9节>

迁移的分类

具体迁移也称为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情境中去。

31.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是(  )。

A、交往

B、学习

C、锻炼

D、考试

班集体

交往是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

班主任应悉心研究班级的人际关系,指导学生的交往活动。

32.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是()。

A、国民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壬戌学制

D、癸卯学制

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衔接关系。

33.班主任与学生平等相处,善于倾听学生的建议。

并能积极引导学生。

这种管理方式属于()。

A、常规管理

B、民主管理

C、平行管理

D、目标管理

班级管理

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班主任与学生平等相处,善于倾听学生的建议,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力量,就是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方式。

34.弗洛伊德理论中自我遵循()原则。

A、现实

B、快乐

C、道德

D、系统

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自我一方面调节着本我,一方面又受制于超我。

它遵循现实原则,以合理的方式来满足本我的要求。

35.班级成员互不认识,每位同学只是按照课表进入同一教室上课或根据班主任统一安排参与共同活动。

这一时期的班集体属于班集体形成的哪个时期?

()

A、形成期

B、初建期

C、巩固期

D、成熟期

班集体的形成需要经过初建期、形成期、成熟期三个动态的阶段。

初建期的松散群体阶段是班级组建之初.班级成员互不认识.每位同学只是按照课表进入同一教室上课或根据班主任统一安排参与共同活动而已。

同学们在形式上同属于同一个班级.实际上还是比较孤立的个体,大家共同对班主任依赖性较强。

班集体工作主要靠教师指挥。

36.好奇心属于()。

A、美感

B、道德感

C、理智感

D、心境

情绪与情感概述

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中,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主要包括求知欲、认知兴趣和好奇心等。

37.在日常生活条件下,适当控制条件并结合教育教学工作,为引起某种心理活动而进行的心理研究方法是()。

A、教育观察法

B、自然实验法

C、实验室实验法

D、教育调查法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题干表述为自然实验法的概念。

自然实验法是指在日常生活工作条件下结合自己的工作任务适当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某种心理活动而进行的心理研究方法。

38.注视发光的灯泡几秒钟,再闭上眼睛,就会在眼前的黑色背景上产生与灯泡相似的光亮。

这种现象是()。

A、感觉后效

B、感觉对比

C、感觉适应

D、联觉现象

感觉

当刺激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以后,感觉现象并没有立即停止,而是保留一段时间,这种感觉残留现象称为感觉后效,

39.试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下列哪项需要的层次最高?

A、家庭的现代化

B、安静的学习环境

C、结交正直诚实的朋友

D、搞小发明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家庭的现代化是生理需要;

安静的学习环境是安全需要;

结交正直诚实的朋友是归属和爱的需要。

搞小发明是一种创造性行为,体现了自我实现的需要。

40.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效果的关系可以描绘成()。

A、波浪线

B、斜线

C、U型曲线

D、倒U型曲线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型曲线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