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375826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7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文档格式.docx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文档格式.docx

2、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对人地关系

的认识

行为表现

环境问题

采猎文明时期

人类听天由命,依赖自然,畏惧自然。

自然主宰着人类,人类是自然的奴隶,被动地适应环境,

以几千种植物(采集)和几百种动物(渔猎)为取食对象。

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强,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作用微弱

生物资源遭破坏,引起物种灭绝。

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并不严重

农业文明时期

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天命观和有神论主宰着人们的思想,但已有了科学的萌芽

人类开始大规模地改造自然,人类对自然的依附性减弱,对抗性增强

地理环境趋于恶化,生态系统变得日益简单和脆弱

工业文明时期

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者和征服者

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壮大,从环境中获得越来越多的资源和能源,也要求环境容纳更多的废弃物

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公害,并已经对人类生存构成严重威胁

现代文明时期

人类逐渐认识到只有善待自然,建立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人类文明才能不断发展下去

逐渐抛弃传统的发展模式,寻求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互协调的道路。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逐渐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可持续发展思想逐步形成

人口激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3、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建立在人地关系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基础之上的,它是指导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新的模式。

在人地关系中,人是社会性的人。

任何地区的景观和现象,都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共同的结果。

人类对自然的影响,既有积极的、建设性的一面,也有破坏性的一面。

实现人地系统的协调发展,需要人类社会的自然环境和谐相处。

人类的社会发展和产业活动都与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从功能和结构上看,人地系统也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的生态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尽管人的活动占主要地位,但人类活动不能摆脱自然生态过程的制约。

《21世纪议程》是全球范围内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参考方案,各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

限制人口增长;

鼓励自然保护,改良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

探求资源和能源的永续利用,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

推行清洁生产和环境标志;

增加环保投入,采取源头控制和经济手段;

控制城市化进程。

4、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内涵

地位

要求

生态持

续发展

可持续发

展的基础

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

经济持

展的条件

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和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社会持

展的目的

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要与社会进步相乎应

5、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1)公平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强调代内公平、代际公平、人类与其他物种的公平和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

人类历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必须保证后代人和其他物种拥有与当代人相同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从代内公平看,发达国家是世界资源的主要消费者和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应对全球环境问题承担主要责任。

(2)持续性原则:

面对有限的地球面积和有限的地球承载力,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人类应做到合费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

(3)共同性原则:

共同性原则主要强调各国必须加强协作,共同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它要求地方性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的整体协调,对于诸多跨国界的全球性问题必须进行全球合作,对于全球共有的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订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等。

6、中国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概况

(1)资源问题

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

耕地短缺矛盾十益突出,非农业用地迅速增加,耕地逐年减少,

能源供需结构矛盾加大,油、气短缺问题严重;

大宗矿产储量的耗损速度大于年增长速度,现有矿山生产能力将有较大消失;

浪费资源严重、矿业开发秩序混乱的状况仍没有根本治理。

用材林消耗量高于生长量,森林质量不高。

草地资源综合优势和潜力未能的有效发挥,过牧超载、乱开滥垦、草地荒漠化严重。

(2)环境问题

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酸雨危害加重。

大中城市汽车尾气污染日趋明显,个别城市出现光化学烟雾。

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大幅度增加,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不能适应需要。

全国各主要城市地下水普遍超采,近海城市海水入侵现象严重。

近海海域污染加重。

工业固体废物、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严重。

乡镇工业污染明显加重。

7、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庞大的人口压力:

据统计,1997年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仅占世界的3.4%。

这意味着我国必须用1份世界平均财富去养活相当于6倍的人口。

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大约1/4的新增产值被新增人口消耗掉,人口这一沉重负担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的一大障碍。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人均国民总产值和人均消费水平增长缓慢;

人均资源匮乏,使人口增长与环境承载量不相适应,引起资源过度开采,环境污染加剧。

(2)资源短缺问题令人担忧:

我国的自然资源虽然种类繁多、总量巨大、类型齐全,但人均占有量少。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加,再加上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落后,使得我国资源利用率低,长期存在资源的相对短缺问题。

其中缺水、缺能源问题严重,有些重要矿产短缺。

(3)深刻的环境危机: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自然环境面临着极大的危机。

一方面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问题仍在发展,并迅速向农村蔓延;

另一方面,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锐减为特征的生态破坏的范围仍在不断扩大,且程度不断加剧。

8、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又称有机农业,指主要或全部依靠生物的有机物来提高作物产量的耕作制度。

这种制度使资

源得到充分利用,用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取尽可能高的产出,以保持持续的最大生产效率生态农业避免了“石油农业”使用大量矿物燃料转化而来的化肥、农药、除草剂等造成的破坏土壤结构、有机质含量降低、残余农药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生态农业通过适量施用化肥和低毒高效农药,突破传统农业的局限性,又保持了传统农业施用有机肥、精耕细作、间作套种等优良传统。

生态农业有以下主要特点:

①农业资源得以再生。

②综合效益突出。

③实现良性循环。

●真题解析

[例1](2004年江苏文综卷)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回答:

(1)人类从环境中获取______和_____,人类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要排放到_____中。

(2)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大类。

(3)解决环境问题应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遵循_____性、_____性和共同性的基本原则。

[思路串讲]人类社会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另一方面,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要排放到环境中去。

当人类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或人类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就会产生环境问题,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

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有许多,主要表现为两大类: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需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是公平性原则、持续必原则共同性原则。

[标准答案]

(1)物质能量环境

(2)环境污染生态破坏(3)公平持续

[例2](2000年山西文综卷)除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工业废水外,其他原因造成的水域污染,称为非点源污染。

1985年,在美国总长约290万千米的河流中,受非点源污染的河流长约26.6万千米,其主要污染来源和主要污染物类型见图3。

读图并完成下列要求。

(1)选择(把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后括号内):

①关于美国河流非点源污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美国64%的河流主要受到来自农业的污染

B.美国47%的河流主要呈现泥沙污染

C.美国8.7万千米长的河流主要呈现农药污染

D.美国主要受采矿污染的河流与主要呈现病原菌污染的河流长度相当()

②导致美国河流非点源污染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人类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B.人类活动排放的营养物质

C.人类活动排放的有毒物质D.人类活动造成的土地荒漠化()

(2)回答:

根据图示资料,要减轻河流非点源污染,农业生产要减少、

的投入

[思路串讲]图中的百分比是指河流受污染里程所占的比例,不是河流数量所占的比例,因此第

(1)小题中A和B选项不正确。

而受农药污染的河流长度应为26.6×

3%=0.798万千米。

受采矿污染和主要呈现病原菌污染的河流长度都占了9%,这两者的河流长度相当。

通过分析图中信息,导致美国河流非点源污染的最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

[标准答案]

(1)D②A

(2)化肥、农药(答案不分先后,化肥写成肥料,农药写成杀虫剂也可得分)

[例3](2000年广东地理卷)下图为长江源区环境恶化过程示意图,试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概述长江源区环境恶化的原因,并提出防治的建议。

[思路串讲]解题时,首先要审题,明确要求回答的问题。

其次是认真阅读长江源区环境恶化过程图,弄清其含义及各部分的因果关系。

然后再根据图示线索从自然和人类活动的两个方面概述其成因。

最后根据环境恶化的成因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要解答好此类题目,平时一定要注重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标准答案]从自然条件方面看,全球变暖是主要原因。

由此导致蒸发增加和地温上升,使河流的补给(冰川融水、土壤水)每况愈下,导致部分河段干涸,环境恶化。

在人类活动中,滥捕滥猎野生动物,使得生态平衡被破坏;

鼠灾日益严重,以及过度放牧,是破坏草被和最终造成草场沙化的两大因素。

制止对有益野生动物的滥捕滥猎,加强草场建设,提高畜牧业管理水平,是防止该区环境恶化的主要措施。

[例4](2000年广东地理卷)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有:

A、坡度大于25°

的耕地退耕还林还草B、大规模改良现有草原发展林木生产

C、在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大面积植树造林D、把用材林的采伐量控制在生长量之下

[思路串讲]林业发展要充分考虑各地的自然条件。

坡度大于25°

的地区不适宜发展耕作业,已发展的要进行退耕还林还草,以保持水土;

草原地区、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因受气候条件的制约,不可能进行大面积植树造林,发展林业生产;

为了保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生长,必须把采伐量控制在生长量之下。

[标准答案]AD

[例5](2003年文综卷)下图为某酒精厂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⑴~⑶题。

⑴该酒精厂的厂址临近

A、原料产地B、消费市场C、动力基地D、科技发达地区

⑵与该厂废弃物有关的大气环境问题是

A、酸雨B、大气保温(温室)效应C、臭氧层空洞D、扬尘

⑶实施清洁生产后,该厂

A、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B、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C、隔断了与其他工厂的工业联系D、从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思路串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需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使可持续发展由观念走向实践。

而工厂实行清洁生产正是这种实践的具体体现。

本题就是以酒精厂的清洁生产来考察学生对有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第⑴小题,从图中看出酒精厂的主要原料是玉米,其来源于农田,同时由于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回收后主要用于农业饲料与农田肥料,因此,该厂址应靠近原料产地,也即玉米产区。

第⑵小题,从图中看出该厂的主要废弃物为CO2及一些废液等,题中所给的四个选项只有B大气保温(温室)效应符合题意。

第⑶小题中的清洁生产,应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考察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因此正确答案是D。

[标准答案]⑴A⑵B⑶D

[例6](2004年天津文综卷)读下列“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回答问题。

(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

(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

(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

(4)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

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

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5)分析说明循环经济所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如何体现联系观点的。

[思路串讲]这是一道政史地三学科的综合题。

(1)在漫长的人类文明演变过程中,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原始社会的崇拜自然阶级,农业社会的改造自然阶段,工业社会的征服自然阶段以及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谋求人地协调阶段。

弄清题中乙图所反应的人地关系原理是解题关键。

乙图中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土地、水、、矿产等资源。

人类通过生产活动利用资源,通过消费活动向环境排放废弃物,即反映出改造自然与征服自然两个阶段,所对应的社会形态应是农业社会与工业社会。

(2)我国江南丘陵地区是人工林和次生林的主要分布区之一,江南丘陵地区地面较崎岖,坡度较大,降水较多。

若在该区广泛修建梯田,必然直接造成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进而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生态系统变得脆弱。

(3)中国古代是农耕社会,土地是生产资料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为了扩大耕地面积,会破坏生态平衡,向山要田,向湖要田,从而出现了放火烧山、围湖造田的情况。

(4)从甲图及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的发展历史考虑,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或生产工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口数量等。

(5)材料说明的是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发展。

循环经济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

依据材料要明确事物的联系既是普通的,又是客观,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并且了解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这一原理要求世界各国发展循环经济(既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标准答案]

(1)农业社会,工业社会

(2)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系统变得脆弱。

(3)放火烧山,围湖造田。

古人对生态环境认识的局限性。

魏晋以来,大量人口南迁,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开发,因过度开垦土地,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4)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或生产工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口数量。

(5)①联系具有普通性、客观性。

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整体,它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②联系具有多样性。

“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体现了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循环经济的流程还体现出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③循环经济表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以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例7](2005年上海地理卷)下列地理现象中,可能影响全球环境的是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B.东太平洋赤道附近表层海水温度异常

C.中南半岛湄公河水质污染D.华北平原土壤次生盐碱化

[思路串讲]本题可采用排除法进行解答。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华北平原土壤次生盐碱化都属于局部性的环境问题,湄公河水质污染只影响湄公河流域地区的环境,而东太平洋赤道附近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则会出现厄尔尼诺或拉尼娜现象,它们属于全球性的灾害,会对整个地球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标准答案]B

●真题演练

1、(2000年山西文综卷)“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

”这句话较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D.公平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

2、(2003年江苏地理卷)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内(每字母限填一次)。

a.臭氧层空洞b.全球变暖c.酸雨d.森林锐减

(2)说明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3)简述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3、(2000年上海地理卷)下列举措中,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有:

A、营造上海外环线绿化带B、实行垃圾分类收集

C、消除苏州河黑臭现象D、建立现代化园区

4、(2006年江苏地理卷)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不同发展阶段,右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它是决定▲时代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

(2)分析影响工业文明时代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变化特征。

(3)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阶段是▲时代。

试分析该阶段环境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

(4)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的基本特征是▲,此阶段社会发展需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高考预测

预测1:

下图表示了人类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某些关系,图中代码是其中的一些中间环节,按因果关系选择图中最合适的代码分别填入各项前的括号内。

(每个代码限填—次)

(1)()掠夺性开采自然资源

(2)()人均粮食短缺

(3)()荒漠化

(4)()公交、建筑用地增加

(5)()废弃物质剧增

(6)()不合理利用资源

(7)()土壤盐碱化

(8)()生态恶化

(9)()滥砍滥伐

(10)()大水漫灌

(11)()水土流失

(12)()生活质量下降

思考:

本题属于关联式填图题,解题方法主要是通过找出突破口来进行解答。

答案:

(1)B

(2)C(3)H(4)D(5)K(6)E(7)G(8)L(9)J(10)F(11)I(12)A

预测2:

根据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

如下图,20世纪50年代以来,英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呈直线增长的趋势,但扣除了对健康、安全、环境质量等方面的负面影响以后,该曲线就不再是上升的曲线了,在经历了70年代的一次短暂上升后反而呈现下降的趋势,40年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一番,但生活质量几乎没有增长。

这就验证了经济的增长并不必然带来社会的发展。

因此,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如果只注重经济的增长,就有可能导致环境问题的产生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下降。

材料2:

2004年山东省淄博市“环境立市”的口号是:

“经济好,环境好,老百姓才能真叫好”。

市领导向全市人民宣布:

高耗能、重污染、低附加值的传统产业将逐步被科技含量高、排放达标的新型产业替代,GDP将首超千亿元,空气质量好于二级的天数将达304天。

市民们说,“几十年来终于能放心穿白衬衫了”。

(1)英国在40年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一番,但生活质量几乎没有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2)淄博市市民过去不敢穿白衬衫,说明该市的首要污染物是

A.SOxB.NOxC、总悬浮颗粒物D、铅的化合物

(3)我们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4)我国现行政策中哪些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至少举3例)

(5)发达国家以“标准”、“标志”名义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发达国家利用环境标准、环境污染标志的市场准入条件作为贸易保护的借口,为西方国家的市场罩上了一层巨大的保护网,把发展中国家的许多产品挡在了门外,使其贸易状况进一步恶化,如ISO14000环境认证。

针对上述状况,我国政府在冲破“绿色壁垒”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1)该图说明了经济的发展并不一定会带来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主要原因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造成了对环境的污染,从而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2)造成白衬衫容易污染的原因是由于空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较多的原因。

(3)本小题可从污染的产生的原因方面去考虑。

(4)本小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环境治理方面有关政策的了解程度。

(4)要冲破发达国家设置的“绿色壁垒”,就必须在如何发展绿色产业上多下功夫。

如果不注重环境保护,即使经济发展了,但人们的生活质量可能会

(1)英国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同时也使环境污染日益加重,人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健康、减轻环境污染而加大了治污费用的支出,因而抵消了因收入增加而带来的经济效益,使生活水平质量指标改善不多。

(2)C(3)这一现象迫使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行为和社会发展,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逐步认识到不能再走传统的高消耗、低效益和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而应以人类自身的实践活动作为调节器,调整社会经济的运行方式,把人口、社会、经济同资源、环境的关系从相反(掠夺式开发利用)转变为相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调共生)。

总之,应由征服论转变为和谐论的发展模式。

用“绿色GDP”值的大小,衡量经济增长。

(4)“三北”防护林;

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湖的实行;

水土流失的治理。

(5)中国环环境标志;

生态农业;

清洁生产;

绿色食品。

预测3:

我国的黄土高原,根据历史记载和埋藏的土壤证明,那里过去不仅有肥沃的草原,而且有茂密的森林,大量的野生动物在那里繁衍、栖息。

然而经过几百年的掠夺式开发,滥伐森林,超载放牧,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因而造成了现在一片荒山野岭、水土严重流失的状况,要恢复昔日的面貌,已经十分困难了。

据此事实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黄土高原的水土严重流失,到处荒山秃岭,风沙一片,降雨量也极少,现状告诉我们,森林和草原植被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有。

(2)乱砍滥伐、超载放牧导致草原植被的破坏和沙化现象告诉我们,为了保持生态平衡,我们做任何一件事都应把它放在生态系统中和的普遍联系中加以考虑。

(3)由此可见,任何一个生态系统,当外来干扰超过一定的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崩溃,这个限度就是生态系统的所能允许的限度。

本题以黄土高原生态破坏为切入点考查了有关森林、草原等植被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1)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

(2)生态平衡能量流动(3)自我调节能力

预测4:

下图是我国山东某地生态农业示意图,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该农业生态系统按生产对象分类主要属于。

(2)图中字母A表示,B表示,

C表示。

(3)分析过程1对于农业生产良性发展的积极作用。

(4)此农业生态系统对于改善农村经济结构的积极影响是。

(5)该农业生态系统对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所起的积极作用是。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众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的国家。

如何通过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尽快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