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练习使用显微镜》例题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375523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1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练习使用显微镜》例题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练习使用显微镜》例题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练习使用显微镜》例题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练习使用显微镜》例题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练习使用显微镜》例题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练习使用显微镜》例题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练习使用显微镜》例题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练习使用显微镜》例题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练习使用显微镜》例题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光对好后不要再随便移动显微镜,以免光线不能准确地通过反光镜进入通光孔。

例1小华习惯用右手写字,正常情况下在用显微镜观察时,眼睛和镜筒的相关位置应该是下图的

解析在使用显微镜对光或观察物像时,要养成两眼同时睁开的习惯,这是最基本的常识。

左眼注视目镜,用以观察视野;

右眼同时睁开,用以绘图。

答案为D。

例2在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下述四个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①转动遮光器,使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④转动反光镜调出一个白亮的视野

A.①③②④B.②①③④

C.③④②①D.③②④①

解析掌握对光做到“三转”操作要求,学会习惯用眼方式,记住对光完成的标志是看到圆形的白亮视野为止。

考点3关于视野亮度的调节

显微镜下视野亮度的调节与反光镜、遮光器有关。

反光镜:

可以转动,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平面、凹面)是不同的。

当光线过强需要弱光时使用平面镜;

当光线过弱需要强光时使用凹面镜。

遮光器:

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

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

光圈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一般情况下,光圈和反光镜配合使用,以确保所需要的最佳光线。

光线强用小光圈和平面镜;

光线弱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例1用显微镜观察不经染色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装片,在视野中能清晰地看到细胞壁和细胞核,但看不清液泡。

下列操作能帮助看清液泡的是

A.使用凹面镜和较大光圈

B.使用平面镜和较大光圈

C.使用凹面镜和较小光圈

D.使用平面镜和较小光圈

解析看不清液泡的原因是视野内亮度太大。

要想看清楚液泡,需要将视野亮度调暗些。

平面镜:

反射的光线较弱,当光线过强需要弱光时使用。

小光圈:

光线弱,视野暗,当光线过强需要弱光时使用。

例2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时,视野很暗,影响观察,此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A.调节准焦螺旋

B.缩小光圈

C.把平面镜换用凹面镜反光

D.把低倍物镜换用高倍物镜观察

解析为使视野亮度调亮,应换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

凹面镜:

反射的光线较强,当光线过弱需要强光时使用;

大光圈:

光线强,视野亮,当光线过弱需要强光时使用。

调节准焦螺旋,主要是使镜筒作上下方向的移动的。

把低倍物镜换用高倍物镜后,视野将变暗。

答案为C。

考点4关于物像的放大倍数

(1)显微镜物像的放大倍数指的是物体的“宽度和长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和体积”的放大倍数。

(2)显微镜物像放大倍数的计算:

物像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物镜的放大倍数。

例1用显微镜观察一个细小物体时,这个细小物体若被放大100倍,这里“被放大100倍”是指细小物体的

A.表面积B.体积

C.长度或宽度D.像的面积

解析略。

例2实验室中有一组镜头可供选择,要使被观察的物体放大400倍,应选择的镜头为

①目镜10X②物镜40X③目镜5X④物镜10X⑤物镜25X

A.①⑤B.②③C.④②D.①②

例3如果使用10倍的目镜和10倍的物镜在视野中央观察到一个细胞,在只换40倍物镜的情况下,该细胞的物像比原先观察到的细胞直径放大了

A.4倍B.16倍C.100倍D.400倍

解析略。

考点5关于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数量的变化

第一种情况:

一行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放大倍数与视野成反比的规律计算。

第二种情况:

圆形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看到的实物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计算。

例1某同学在一个视野中看到一行细胞如右下图,此时显微镜镜头的读数是“10×

”和“10×

”,如果将镜头换成“10×

”和“20×

”,那么在一个视野中可以看到的细胞数目是:

A.1个B.2个C.4个D.8个

解析根据第一种情况解答。

例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X、物镜为10X时,在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X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分生组织细胞中的

A.2个B.4个C.8个D.16个

解析根据第二种情况解答。

考点6关于镜头的识别和使用

镜头有目镜和物镜两类,都是凸透镜。

(1)目镜:

装在镜筒的上端(直插式),通常备有2-3个,上面刻有5×

、10×

或15×

符号,以表示其放大倍数,长度和放大倍数成反比。

(2)物镜:

装在镜筒下端的旋转器上(螺旋),一般有3-4个物镜,长度和放大倍数成正比。

最短的刻有“10×

”符号的为低倍镜,较长的刻有“40×

”符号的为高倍镜,最长的刻有“100×

”符号的为油镜。

(3)各类镜头特征比较,如下:

镜头

种类

有无

螺纹

放大

倍数

视野

大小

明暗

物镜

目镜

例1某学生使用的显微镜有如下一些镜头可供参考(见下示意图)。

使用该显微镜观察某组织时,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的镜头组合是

 

A.③和⑤B.④和⑥

C.①和④D.②和⑥

解析目镜无螺纹,长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大;

物镜有螺纹,长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物像实际放大倍数为物镜与目镜放大倍数的积。

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例2显微镜头盒中的4个镜头。

甲、乙镜头一端有螺纹,丙、丁皆无螺纹。

甲镜头长3厘米,乙镜头长5厘米,丙镜头长3厘米,丁镜头长6厘米。

请问:

使用上述镜头观察某装片,观察清楚时物镜与装片之间距离最近的是 

 

在同样的光源条件下,视野中光线最暗的一组镜头是 

解析甲、乙镜头一端有螺纹为物镜,丙、丁无螺纹为目镜。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工作距离越短,即与装片之间的距离越近。

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在同样光源条件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光线越暗。

答案为:

乙;

乙和丙。

考点7关于视野成像的特点

(1)显微镜成像的原理图解如下:

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标本(一定要透明)→物镜(第一次放大成倒立实像)→镜筒→目镜(再放大成虚像)→眼

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

成放大的倒像,即物像比实物要大,物像与实物相反,上下倒置,左右反向(上下左右同时颠倒)。

(如下图示)

(2)①低倍镜、②高倍镜的成像特点,总结如下:

长度

工作

距离

亮度

范围

细胞

数目

例1下图所示为显微镜视野内某生物体所处位置及运动路线,则此生物体的实际位置及运动路线应为

解析本题有难度,但实际考查显微镜的成像特点:

成放大的倒像,即物像比实物要大,物像与实物相反,即上下左右同时颠倒。

例2在观察同一材料的同一部位时,当低倍镜换为高倍镜后

A.细胞数量变多,视野变暗

B.细胞数量变多,视野变亮

C.细胞数量变少,视野变暗

D.细胞数量变少,视野变亮

解析考查低、高倍(物)镜下的成像特点(见上表)。

考点8关于物像移动与装片移动的关系

由于显微镜下成的像是倒立的像(相当于将物体旋转180°

后的图像),所以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载玻片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

可以理解为:

若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则物像实际偏在哪一方,装片就实际移向哪一方。

总结规律如下:

序 

1

2

3

4

实际偏

在方向

右上方

右下方

左上方

左下方

希望移

动方向

实际移

例1在显微镜的低倍镜下看到一个细胞偏向左上方,在换高倍镜观察前应该把该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具体做法是

A.向左上方移动载玻片

B.向右上方移动载玻片

C.向左下方移动载玻片

D.向右下方移动载玻片

解析物像实际偏在左上方,若想移至视野中央,则将载玻片移向左上方。

例2使用显微镜时,要把视野中的物像“P”从图甲所示转化为图乙所示,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A.先将玻片标本往右上方移动;

再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

B.先将玻片标本往左下方移动;

再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C.先将玻片标本往右上方移动;

D.先将玻片标本往左下方移动;

解析物像转变为乙图发生的变化是:

由左下方移至了视野中央,物像P变成放大了的“P”。

考点9关于转换使用高倍镜的操作

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低倍镜观察(先对光,后调焦);

②移动玻片,将要放大的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

③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

④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⑤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例1右下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甲图转变为乙图,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序是

①转动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光圈③移动装片④转动转换器

A.③→①→②→④B.④→③→②→①

C.③→①→④→②D.③→④→②→①

成了放大的像。

因此是换用高倍镜的结果。

例2下面是用显微镜观察时的几个操作步骤,要把显微镜视野下的标本从A图转为B图,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①移动玻片标本②调节光圈和反光镜③转动转换器④转动细准焦螺旋⑤转动粗准焦螺旋

A.①③②④B.②③④⑤

C.④③①⑤D.③②⑤④

解析物像转变为B图发生的变化是:

物像移至了视野的中央,并且放大了。

所以发生的操作是移动了装片和换用了高倍镜。

考点10关于污物位置的确定

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为:

目镜、物镜或装片。

一般是通过转动目镜或调换物镜或移动装片来观察污物是否移动,从而判定污物所在的位置。

具体方法是:

玻片移,污点移,则污点在玻片上;

物镜换,污点移,则污点在物镜上;

目镜转,污点移,则污点在目镜上。

例1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发现视野中有污物存在,移动玻片时污物不动;

换上高倍物镜,污物仍存在。

那么污物在

A.玻片上B.物镜上

C.目镜上D.反光镜上

例2某同学在观察变形虫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较大的变形虫,但在图像上有一小片污物影响了观察。

请你在不调换目镜和物镜的情况下,判断污物在何处?

先轻轻转动目镜,看污物是否转动,如果污物随着转动,说明污物在目镜上;

如果不动,可轻轻移动装片,观察污物是否随着移动,如果污物移动,说明污物在装片表面或内部;

如果污物不动,污物应在物镜上。

【平行训练题】

1.在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时,与物像明暗程度无关的是

A.反光镜 

B.光圈 

C.镜头 

D.通光孔

2.光学显微镜是科学实验常用的仪器之一,同学们要学会显微镜的规范操作。

下列操作中规范的是

A.手蒙右眼,左眼观察目镜

B.对光时,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C.用手扳物镜转换低、高倍镜

D.高倍镜下用粗准焦调螺旋调焦

3.使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若在光线较强的情况下,应该选用

A.较大光圈,平面镜

B.较小光圈,凹面镜

C.较大光圈,凹面镜

D.较小光圈,平面镜

4.用显微镜观察一个细小物体时,这个细小物体若被放大100倍,这里“被放大100倍”是指细小物体的

C.长度或宽度D.像的面积

5.某同学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中,分别采用了以下四种不同的目镜和物镜组合,则他在一个视野中可以观察到数目最多的是

A.5×

B.10×

、40×

C.15×

D.20×

6.在载玻片上画一个“”符号,用低倍镜观察时,在视野内所见的图像是

7.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观察临时装片,形成清晰物像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下图所示。

用哪一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8.右图是张明同学在10倍物镜下观察到的物像,若他想看到更完整的字母d物像,应该怎么办?

A.用40倍物镜

B.将标本向上移

C.用4倍物镜

D.将标本向下移

9.右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中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甲图转为乙图,下列操作步骤中必须要做的是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重新对光③移动装片④换另一个装片⑤转动转换器

A.③②B.④②C.①⑤D.③⑤

10.若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一个污点,移动玻片和转动转换器后,污点仍然不动,则污点在

A.目镜上 

B.物镜上 

C.玻片上 

D.反光镜上

11.小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洋葱表皮细胞后,兴奋地向同学描述,并把显微镜轻轻挪动给同组同学,但别人却发现视野黑暗,看不清物像。

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

A.物镜未对准通光孔

B.有同学阻挡光线

C.目镜的放大倍数太小

D.标本未放在通光孔中央

【答案】1-5DBDCA6-11CDCDA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