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山区展宏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371196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0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巴山区展宏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秦巴山区展宏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秦巴山区展宏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秦巴山区展宏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秦巴山区展宏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秦巴山区展宏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秦巴山区展宏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巴山区展宏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秦巴山区展宏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010年12月4日,十堰市委、市政府在竹山县召开了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试验区建设动员大会,使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抓住机遇是功臣、丧失机遇是罪人”的机遇意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试验区建设。

随后,市委、市政府对试验区工作实行一月一检查、一季一通报。

三个县均将试验区建设工作纳入了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考核,积极落实旬报告、月检查、季度通报、半年考评、年度总评制度,形成了上下联动、全面推进、层层落实的工作机制。

抓蓝图谋划,统筹发展布局。

试验区建设启动以来,坚持以高水平规划统揽全局,立足现有基础和自身优势,突出城镇布局、特色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事业五大重点,组织编制试验区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组织有关部门围绕城镇带全域规划和20年不落后目标,迅速启动编制了重点乡镇和重点村的规划,力求做到简便、务实、可行。

目前,试验区总体规划已通过省级专家评审,试验区在原“一线串珠”的城镇群格局基础上,逐步开始向“一带三心三区”的规划布局推进,3个片区规划、17个专项规划和18个乡镇规划已基本编制完成。

抓项目启动,增强发展后劲。

今年试验区启动村镇建设项目22个,投资规模2.5亿元;

启动产业建设项目20个,投资规模2.6亿元,已投入资金1.9亿元。

启动实施基础设施项目22个,投资规模3.5亿元,已投入资金2215万元。

小流域治理、安全饮水、堰渠库塘修建加固等工程建设,使试验区变化日新月异。

抓机制创新,突破发展瓶颈。

针对制约影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瓶颈问题,不断改革和创新推进城镇带建设的各项机制,努力为试验区持续健康发展营造环境、凝聚合力、激活动力。

截至目前,已创建以房县“一会两票”为代表的农村民主决策新机制、服务“三农”长效机制、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山区农村土地利用新机制、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机制。

抓政策争取,谋求发展主动。

市委、市政府要求,试验区内的各级各单位要加大项目争取力度、项目实施落实力度、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和对城镇带服务的力度。

目前已争取国家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资金总额达1.5亿,已完成项目资金方案申报工作。

省直19个单位今年支持方案中绝大部分项目基本落实。

截至目前,国家和省已为竹房城镇带安排各类建设项目76个,下达投资近6亿元。

同时,各县加大了项目整合、捆绑使用力度,出台了支持竹房城镇带建设的政策。

房县从今年起,计划每年整合项目资金1.5亿元、财政预算1000万元,专项用于城镇带建设。

市级财政从今年起每年预算2000万元,专项用于城乡一体化试点,确保试验区建设健康有序推进,努力把试验区建设成为全省山区新农村建设的引领区、城乡一体化的先行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

房县片区

——建特色民居兴特色产业

打造房陵民居。

突出“生态、人文、和谐”特点,在继承和发展房县传统建筑风格基础上,将地域文化、历史、生态等元素融入民居改造、景观建设、标志设置之中,形成“青瓦、白墙、红架、坡面、木窗”的房陵建筑模式。

目前,已改造民居5286户。

以房陵民居为格调建设的化龙古城小区86户村民全部移居新区;

以现代建造风格为主体建设的军店双柏小区已完成主体工程。

治理农村环境。

以集镇综合基础设施配套和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大力开展集镇提档升级、农田水利建设、农村公路硬化、“一建三改”等工程。

通过“村庄环境集中整治突击月”活动的实施,完成门前猪栏厕所转移新建891户、拆除乱搭滥建653处、硬化庭院道路4046户,硬化村组路140公里,硬化晒场12万平方米,新建垃圾池327处,栽植庭院风景树3万株,清理各类不规范广告589处,整治乱堆乱放、乱涂乱画等现象,从根本上解决了片区脏、乱、差问题,改变了乡村面貌,推动了乡风文明。

发展特色产业。

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旅游则旅游的发展思路,大力推动工业园区化、农业特色化、旅游精品化,实现三产紧密融合、互促发展的局面。

农业产业以军店、化龙核桃、药材、窑淮茶叶、红塔种羊繁育示范园为重点,发展核桃12万亩、中药材8.2万亩、茶叶3.4万亩、食用菌1320万袋,山羊40万只,形成以菌、药、畜、茶、果为主的特色产业板块。

工业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坚持“城外建园、分类入园、一园多区”的原则,建成城关泰山庙工业园区6000亩、桃园回归创业园800亩、红塔高碑创业园500亩,培植规模企业30家,壮大汽车配件、建筑材料、食品饮料、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

服务业以旅游为主攻方向,建设中华诗经城和五星级酒店,开发大温泉,修复庐陵王故居,提升显圣殿品位,完成军店明清一条街、化龙汪家河水库、窑淮高家寨3个景点的建设规划,全力打造“游山水、吟诗经、品黄酒、沐温泉”为一体的旅游休闲观光走廊。

扩大集镇规模。

着力实施精品工程、集镇拓展工程、集镇配套工程,实行企业开发、社区入股的模式,计划投资18亿元实施城关镇小西关片区城市综合开发,完成集镇房屋改造376户、杆线转移163处、集镇道路黑色化5公里、标志标线5公里、新建下水道16.3公里、铺设人行道板13万平方米、兴建集镇供水工程5处、兴修水利工程31处。

修复山水生态。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普及清洁能源,建设完成沼气池4111口,安装太阳能4212台,免费为群众发放环保节能汽化炉2500套。

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中幼林抚育、低产林改造、自然保护区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小流域治理、生物质热电、园林绿化、产业绿化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

竹山片区

——“六突出”换新颜

突出区域统筹,适度超前谋划。

坚持“居民向社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镇靠拢”的原则,高起点编制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规划,打破行政区划界线,规划100个集居住、商务、服务于一体的区域性农村新型社区,按照20年不落后和全域规划目标,结合现有基础、历史风俗、地形地貌,对新型社区确立功能分区,逐片逐点规划,编制社区建设控制性详规,做到一次性规划到位,分步组织实施。

突出先行先试,发展新型社区。

大胆探索,积极试验,启动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试点,按照水平直线式、自然组团式、错落有致式等模式,整合移民安置、扶贫开发、工程拆迁、地灾搬迁、村庄整治政策,采取统一规划、统一设施、统一标准、统一风格、统一政策“五个统一”的办法,按照“1+9”标准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配套集中饮水、道路硬化、污水排放、垃圾收集、村院绿化等基础设施,引导边远农户向规划社区集中建房。

突出产业支撑,培育高效农业。

坚持围绕市场需求调结构、片区开发扩规模、服务企业建基地、土地流转抓经营、标准生产创品牌、园区加工促升级的产业发展思路,累计发展茶叶、烟叶、林特、蔬菜、花生等特色产业基地90万亩,高标准建起东川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等10大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积极争创国家级堵河源、圣女峰、圣水湖风景区,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发展特色“农家乐”,培植秦楚风情旅游区。

突出农民主体,打造特色民居。

坚持“秦楚风格”民居建设,按照“六有”(坡屋顶、马头墙、羊角翘、白粉墙、朱红门、格子窗)、“四化”(房屋靓化、晒场硬化、花园绿化、环境净化)标准,集中连片新建和改造“秦楚风格”农房15800户,撬动农民建房投资达2.3亿元。

以特色民居改建为突破口,加快推进特色集镇建设,基本形成了百里特色民居示范带。

突出生态先行,建设绿色村镇。

高标准完成500亩山体绿化,道路户院植树200万株,修建公路沿线花坛2.2万延米,培植明清竹博园、环城亲水带等特色景观点20处,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3.8%,构成了一幅城在绿中、房在林中、人在景中的美丽画卷。

坚持新型社区环境整治常态化,基本达到门前无猪圈厕所围墙、花坛无杂草杂物、庭院无乱堆乱放、墙体无乱贴乱挂、沿路无危房旧舍、村庄无乱搭滥建、路肩无杂草淤泥、边沟无杂物堵塞、路边无乱停乱放、路旁无乱植乱种“十无”目标。

突出便民利民,保障改善民生。

整合资源倾斜,配套服务设施,完善服务机制,提高社区公共服务能力。

发挥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功能,落实社区干部坐班制度,集中开展政策宣传、科技服务、矛盾调解、审批代办等服务项目,社区便民服务长效机制基本建立。

创新村民自治模式,所有新型社区全部规范成立建设理事会、“十星”创评协会、环卫监管协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实现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社区建管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竹溪片区

——三园三区三化

“三园”建设推动产业大发展。

抓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

采取“农业示范园+产业大户+专业合作社+特色板块基地”的模式,集中流转土地30000多亩,新发展油茶、蔬菜、贡米、魔芋、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基地4.65万亩,着力推进县河镇生态农业示范园、水坪镇循环农业示范园、城关镇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园、中峰镇工农对接科技示范园、蒋家堰镇多功能农业示范园、龙坝镇果茶休闲示范园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县河、水坪的茶叶、城关的蔬菜、中峰的贡米、龙坝的油茶、蒋家堰的魔芋”为主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

抓工业园建设,促进工业产业集约化。

坚持工农对接发展,以工业园区为平台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引擎带动发展相关产业发展,以相关产业带动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实现基地与农户对接、产品与市场对接、生产与服务对接,扩大和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总投资2.1亿元的水坪镇金铜岭科技工业园区建设,正在实施4000亩土地整理项目,西部控股公司、武汉人福药业等国内知名企业相继落户工业园。

抓现代物流园建设,促进商贸产业区域化。

凭借竹溪承东启西的战略要塞地位,全力建设鄂西北物流仓储服务产业园。

目前,由湖北大明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投资3.8亿元兴建的鄂西北绿色产业国际物流园建设项目,选址水坪镇康家岭村,一期主要建设绿色产业集散中心、会展中心、商务酒店、绿色产业孵化中心、生产生活要素交易市场、现代物流等配套设施。

目前,一期62亩土地征用工作圆满完成,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中。

整个物流园建成之后,竹溪将成为秦巴山区茶叶交易中心、药材集散中心、魔芋加工集散中心、商贸服务中心和综合性现代物流服务中心。

“三区”建设推动村镇面貌大改观。

以城区建设为中心,以片区建设为重点,以小区建设为推手,点面结合,连珠成串,连片成带,城乡联动,有序推进村镇建设。

全力抓好城区建设。

围绕建设省级边贸山水园林城,聘请重庆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竹溪县城市2009-2030总体规划》,启动了一批街道整治、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完善市政设施,县城综合功能进一步提升。

有序推进片区建设。

按照“统一规划、试点先行、分步实施”建设方法,全县确定了6个片区建设试点,在规划设计、产业建设、基础设施等方面先行试点示范。

其中,敖家坝片区作为全县城镇带建设整村推进的试点,按照重规划、强布局,重产业、强特色,重配套、强基础,重民生、强服务,重机制、强管理的“五重五强”工作思路,整合项目资金,一期投资3000余万元进行基础设施、主导产业和特色民居建设,效果显著。

重点推进小区建设。

按照“统一征地、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设施工、统一外型样式、统一标准要求、统一配套设施”的“六统一”模式,启动实施了20个集中居住示范小区建设。

“三化”建设推动民生大改善。

突出设施配套化建设。

坚持山、水、林、田、电、路、院、网综合治理,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实现自来水、水泥路、广播电视、互联网、村村通、社区服务、卫生、文化、农村超市、农资店等10个民生工程全覆盖。

突出生态绿化建设。

省道沿线加强道路、集镇、村庄、庭院、河滩造林绿化,初步实现了“路边樟、地边竹、河边柳、门前花、地中茶、坡上果、山上林、林中草,沿途岩石爬山虎”的绿化目标。

对远离省道的农户,按照“楼在花园中、人在景观中、道在绿荫中”的绿化美化思路,实行以湾就院绿化美化,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家家小花园、户户新气象”的新农村景象。

突出环境净化建设。

按照“政府牵头、属地管理、部门联合、群众参与”的原则,城镇带沿线集镇、村庄基本形成了有环卫设施、有环卫工人、有环卫制度、有环卫经费等为主要内容的“四有”保障机制,根治农村“脏、乱、散、差”现象,环境美、仪表美、行为美、语言美已成为农民追求的新时尚。

链接

总体目标

工作目标分三步走:

一年重点突破,三年初建体系,五年明显变化,十年大见成效,努力把城镇带建设成为全省山区新农村建设的引领区、城乡一体化试点的先行区、统筹城乡发展的试验区。

一年重点突破。

完成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片区规划的制定工作,已立项或在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程明显加快,在重大项目立项、争取国家和湖北省政策支持以及重要政策制定等方面率先实现突破。

三年初建体系。

力争到2013年,初步建成以3个县城为中心、15个乡镇为重点、150个中心村为支点的村镇体系,交通体系覆盖区域内所有村落,公共服务体系比较完善,市场体系比较健全,社会管理体系相对齐备,初步建立和逐步完善城乡统一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土地管理制度,形成百公里绿色城镇带、特色产业带、新农村示范带和生态文化旅游带。

农村集中饮用水源得到有效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和畜禽养殖废弃物得到有效处置,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范围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国家有关连片整治验收标准。

生态创建得到大力推进,生态乡镇和生态村达到三分之一以上。

五年明显变化。

到2015年,建立更加完善的城乡一体化经济社会发展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省领导的四个“令人震撼”

对十堰的探索,省委领导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不久前召开的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试验区工作会上,省委副书记张昌尔连说四个“令人震撼”。

十堰市及3个县为加快试验区发展奋发图强的坚强决心令人震撼。

这3个县都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毗邻陕西的边远县,更是秦巴山区当中相对来说发展条件较差的县,将这3个县沿305省道连片起来,推进新型城镇化,推进新农村建设,而且以新型城镇化带动城乡一体化搞建设,这需要很大的决心。

试验区所绘制宏伟蓝图和科学规划令人震撼。

在这些地方搞发展,搞什么样的发展,试验区城乡一体化五年总体规划给出了答案。

总体规划不仅是一个科学的规划,还是一个雄心壮志的规划。

试验区所取得的巨大变化令人震撼。

去年底前,3县在十堰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自费试点,自费推进城镇化,一分钱没有向上要,也没有进入省里的规划盘子,不声不响地把这3个县的城镇带建设搞了起来,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正式作为一个省级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试验区。

到现在仅仅只有9个多月的时间,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取得了巨大变化。

试验区所具有的开拓创新精神状态令人震撼。

在全省7个层面的试验区中,竹房试验区是起步比较晚的一个,但在起步后不到一年时间里,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制定了试验区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指导意见,操作性很强。

本版文字:

记者龙公通讯员马礼建余林章图片:

通讯员潘世新严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