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北四市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370261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北四市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苏省苏北四市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苏省苏北四市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苏省苏北四市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苏省苏北四市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苏北四市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江苏省苏北四市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北四市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苏北四市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弱冠时,有御史某,逆阉余党也,巡按至皖,盛威仪,谒孔子庙,观者如堵。

诸生方出迎,先生忽前,扳车而揽其帷,众莫知所为。

御史大骇,命停车,而溲溺已溅其衣矣。

先生徐正衣冠,植立,昌言以诋之。

驺从百人,皆相视莫敢动,而御史方自幸脱于逆案,惧其声之著也,漫以为病颠而舍之。

先生由是名闻四方。

当是时,几社、复社始兴。

先生与陈卧子、夏彝仲交最善,遂为“云龙社”以联吴淞,冀接武于东林。

先生形貌伟然,以经济自负,常思冒危难以立功名。

及归自闽中,遂杜足田间,治诸经,课耕以自给,年八十有二而终。

所著《田间诗学》及文集行于世。

先君子闲居,每好言诸前辈志节之盛,以示苞兄弟。

然所及见,惟先生及黄冈二杜公耳。

杜公流寓金陵,朝夕至吾家,教以屏俗学,专治经书、古文,与先生所勖,不约而同。

尔时虽心慕焉,而未之能笃信也,及先兄翻然有志于斯,而诸公皆殁,每恨独学无所取衷,而先兄复中道而弃余。

每思父兄长老之言,未尝不自疚夙心之负也。

杜公之殁也,苞皆有述焉,而先生之世嗣,远隔旧乡,平生潜德隐行,无从而得之,而今不肖之躯,亦老死无日矣。

乃姑志其大略,俾兄子道希以告于先生之墓,力能镌之,必终碣焉。

乾隆二年十有二月望前五日,后学方苞表。

(选自《方苞姚鼐集》)

⒌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谒孔子庙,观者如堵堵:

墙壁

B.先生形貌伟然,以经济自负经济:

财力

C.治诸经,课耕以自给治:

研究

D.力能镌之,必终碣焉碣:

立碑

⒍下列各句中,全都能直接表现钱澄之“志节”的一组是(3分)()

①晨光始通,先生扶杖叩门而入②先生徐正衣冠,植立,昌言以诋之

③驺从百人,皆相视莫敢动④遂为“云龙社”以联吴淞,冀接武于东林

⑤常思冒危难以立功名⑥平生潜德隐行,无从而得之

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

⒎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参加乡试返乡的途中,经过枞阳,借宿在仆人家的草屋中。

为了见到作者兄弟,钱澄之天刚亮就拄着拐杖前来拜访。

B.钱澄之为人刚直,曾经直言羞辱一位到安徽巡行考察的魏忠贤的余党,这位御史担心钱澄之因此名声显扬,只好把他释放了。

C.方苞父亲闲居在家时,常常说起前辈们的高风亮节。

而方苞见到的只有钱先生和黄冈杜先生。

方苞觉得他们对自己的教诲可谓不约而同。

D.方苞仰慕钱澄之的美好的志向节操,晚年为钱澄之写了这篇墓表,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钱澄之的敬仰与怀恋之情。

⒏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必维舟江干,招余兄弟晤语连夕乃去。

(3分)

⑵尔时虽心慕焉,而未之能笃信也。

⑶乃姑志其大略,俾兄子道希以告于先生之墓。

三、古诗鉴赏(10分)

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二月二日①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②,三年从事亚夫营③。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注释】①此诗作于诗人只身远赴四川梓州任幕府的第三年。

②元亮井:

陶渊明字元亮,这里用“元亮井”指代像陶渊明那样的归隐生活。

③亚夫营:

汉文帝大将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

这里指代作者供职的蜀中柳仲郢幕府。

⑴首联和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⑵从“万里”、“三年”两个词中任选一个加以赏析。

(2分)

⑶请结合全诗,简析作者感情变化的过程(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⒑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来吾道夫先路。

(屈原《离骚》)

⑵水至清则无鱼,。

(《汉书·

东方朔传》)

⑶别有忧愁暗恨生,,,铁骑突出刀枪鸣。

(白居易《琵琶行》)

⑷其西南诸峰,。

,琅琊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⑸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而不知其所止。

(苏轼《赤壁赋》)

⑹,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

(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金色的飘落

毛时安

⑴初冬的雨,淅淅沥沥地下了整整一夜。

开始,轻轻拍着窗子。

夜色中,圆圆的,一点一点,趴在窗玻璃上。

被屋里的灯光照着,闪着黑黑的幽光。

渐渐变成了无声的催眠,在玻璃上画出纵横交错图案。

打湿了你一夜的睡梦。

冬雨,就像家人围着红泥小火炉的闲话,伴着你。

没有目的,漫长而亲切,带着些许的无聊和冗长。

⑵没想到,一夜的冬雨,竟像最伟大的艺术家,以大地为画板创作了一张夺人心魄作品。

铺天盖地金黄的落叶,在晨曦湿漉漉的微光中,层层叠叠,一直扑到了长街的尽头,铺到了很远很远高楼和大地交界的地方。

是这条街特色的行道树,银杏树的落叶。

银杏的落叶,不像白杨梧桐香樟的落叶,踩上去没有落叶枯萎沙沙的碎裂声。

它的落叶很厚实,仍然还带着刚离开树干母体的生命汁液。

童车推过去,就像踱步在一片委婉抒情的黄地毯上。

它落叶的黄也是。

同样的耀眼夺目,同样的感人肺腑,但它的金黄,不是梵高笔下向日葵燃烧得令你疯狂的金黄。

而是一种比白重一些的淡金、淡黄。

有种若有似无,丝丝入扣,丝丝缕缕,沁入你心灵,让你的灵魂为之轻轻颤动的情调。

宝宝睁大了新生儿才有的雪山海子般清澈明亮的眸子,眸子里也倒映着诗一般的金黄。

⑶宝宝来到这世界不久。

他从来没有看到过天光下有这么多树叶在眼前这么灵动而壮观地飞扬过舞蹈过。

他没法理解落叶的意义,但出于本能,他和所有的孩子一样,能听懂自然、生命和季节的语言。

两只鼓鼓囊囊的小手像枝桠伸向蓝天,不断地比划着挥舞着。

小嘴不停地“吼吼”地叫着,……这是大自然慷慨馈赠给新生儿的无言的童话。

⑷还依稀记得,初春我们搬来不久,嫩嫩的新绿在和煦的春风和清脆的鸟鸣声中,与晨雾一起欢欣地爬上枝头的动人情景。

一片片染着新生嫩绿的银杏叶儿,沿着细细的枝条争先恐后地向天空涌去,把青春的梦想涂满湛蓝湛蓝的天空。

还清晰记得,盛夏银杏叶儿浓的化也化不开的深绿,一路高歌,沉甸甸地压满整条大街。

每到入夜时分,它们伴着温馨的街灯和漂浮在咖啡茶香的气息,彼此依偎,彼此摩挲。

在月色星光下,用我们听不懂的语言,倾诉着夏日浪漫的情怀。

没想到时间这么快地就让它们走完了一次生命的轮回。

更让我惊愕的是,这生命的凋零竟会充满着如此恢宏壮观的诗意。

⑸风,时大时小。

就在金黄落叶纷飞的瞬间,我闻到了不远处传来的熟悉的黄浦江的气息,听到了它粗狂而亲切的涛声。

在这种冬日生命凋零的博大中,杜工部苍凉浑茫的吟诵“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穿越时空向我涌来。

想到不久一场冬天的白雪将会彻底埋葬这一声声金色的叹息,一次次金色的飞舞和凋零,一阵忧伤袭上心来。

⑹不懂事的宝宝似乎并不认同我对生命的忧伤。

他蹙着小鼻子,一只眼眯缝着,一只眼圆瞪着,作者让你忍俊不住要笑出来的鬼脸。

两只小手各握着一片妻递给他的银杏落叶。

落叶就像两把精致的泥金折扇,熠熠闪亮。

他不停地扇着晃着。

一路上,就像两只快乐金蝴蝶在飞翔。

似乎在和空中飘洒的落叶在比试着什么。

小苹果般红扑扑的脸蛋上,写满了兴奋。

⑺这时,不知谁家窗口飘来婉转的程韵:

去时陌上花如锦,今日楼头柳又新。

挨过了就在眼前的残冬,再过二三个月,满眼的新绿重新会像放学的孩子涌出校门那样,争先恐后跃上蓝天。

到那时,我们的宝宝也两岁多了,会满街蹒跚地走路了。

⑻我和妻推着宝宝,相视一笑,一路穿过随风飘下的落叶,还有孩子手中两只快乐的金蝴蝶……

(选自2011年3月7日《新民晚报》,有删改)

⒒第二段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银杏叶飘落的景象的?

这样描写的目的是什么?

⒓本文用不少笔墨写外孙“宝宝”,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⒔按照要求,赏析本文的表现特色。

(6分)

⑴第四段运用了什么叙述方法?

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⑵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第四段中划线句子进行赏析。

⒕请联系全文,探究文中蕴含了作者对“生命”的哪几层感悟?

六、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文学城市”争议中被忽视的多数

詹丹

⑴不久前,有关深圳在“全国文学城市”排名中“名列第四”的一则报道,引起了网民和媒体热议,许多人质疑提供排名结果的盛大旗下7家网站的公正性和权威性,更对“怎么才算文学城市”的基本标准,发表不同看法。

在不少人看来,排名在前的“文学城市”,起码应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而这回南京、杭州居然排名在城市发展历史才30年的深圳之后,实在不可思议;

而且这30年间,深圳并没有产生过一两个大作家,产生过在全国深具影响的文学大作,凭什么就成了“全国第四”?

⑵我无意否认城市发展中的历史文化积淀,也无意否认大作家和大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但我坚持认为,一座城市没有大作家,不等于没有文学影响力。

深圳是全国最庞大的打工者集聚地之一,从中涌现出来的文学爱好者和参与文学写作者蔚为大观、闻名全国,其民间写作者人数堪称全国之最,。

他们的作品除了发表于报刊、网络,还有1000余家内部刊物为之提供阵地,各种文学社团和文学读书会活动也相当活跃。

⑶深圳作为一座城市,历史短暂,但这并不等于城市的主体——市民缺乏文化积累。

当打工者从四面八方来到深圳这座崭新城市,他们承载的内地传统文化与多元地域文化与新环境相激,形成了历史与当下、城市与乡村、内地与沿海等多重张力。

他们经历其间、遭遇其间,切身感受所引起的思想感情波澜,形诸于文字、建构成形象,创作出数量惊人又别具一格的打工文学、网络文学。

其中的大部分作品,结构不够精致、文字不够精美,但是有来自生活的近乎笨重的质感,有源自生活的并非矫揉造作的悲喜交加。

这是在书斋里关门造车,或者去基层草草体验一下生活就动笔的某些职业作家无法呈现的。

一些职业作家炫技的所谓先锋作品,虽然很美,但与时代、与大众、与生活相当隔膜,动漫里的纸花、是灯影下的泡沫,缺乏鲜活人生的真切感受。

⑷令人遗憾的是,有些网友和媒体似乎总愿意把他们对文学的敬意献给个人而不是群体,献给如烟的往事而不是鲜活的生活,心中留恋不去个人偶像崇拜和文化精英意识,因此评说起“文学城市”,标准不免单一,视野不免狭窄。

他们似乎只愿意看到一个孤独的文学天才在城市中突然跳将出来,然后把这个天才的名字与一座城市联系起来;

而对城市里站稳在地面劳作的芸芸众生,对民众涌现出的文学热情,对构成一个城市文学影响力的多数人的文学活动,视而不见,甚至藐视。

如果这样的评价标准得不到校正,城市大众参与文学的热情得不到应有的肯定,那么,即便城市中真有文学天才,也会在贫瘠土壤中迅速凋零;

而市民文学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的整体提升,也会多少受些负面影响。

(选自2010年9月17日《文汇报》,有删改)

⒖许多人质疑深圳成了“全国第四”文学城市的理由有哪些?

“文学城市”争议中“被忽视的多数”指的是什么?

⒗文章第三段“所谓先锋作品”比作“动漫里的纸花、灯影下的泡沫”,其目的何在?

⒘请阐释文中画线句子的深刻内涵。

⑴一座城市没有大作家,不等于没有文学影响力。

⑵即便城市中真有文学天才,也会在贫瘠土壤中迅速凋零。

七、作文(70分)

⒙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70分)

人生是一条向上的路,身为行者的我们一次次地登临。

登临是一种追求,登临是一种超越,登临是一种高度,登临是一种境界……因为登临,我们有了更为广阔的视野;

因为登临,我们有了更为高远的目标;

因为登临,我们有了“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请以“登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⑴立意自定;

角度自选;

⑵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⑶不得抄袭。

 

江苏省徐、淮、连、宿2011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文科加试题

(满分40分,时间30分钟)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划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

苏辙曰:

文不可学而能,气不可养而致。

余少年苦不达为文之节度读上林赋如观君子佩玉冠冕还折揖让音吐皆中规矩终日威仪无不可观。

今余观张十二之文,波澜有余,而出人整理,骨骼不足;

秦七波澜不及张,而出人劲健,简捷过之。

(节选自《栾城先生遗言》)

20.文段中提到的“秦七”指的是,他和张耒、晁补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21.从文段来看,苏辙主张写文章要注重什么?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面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雷雨》以“雷雨”为题有多层含义,既指自然界的雷雨,又指人物内心酝酿的“雷雨”,还指中国即将到来的一种社会变革。

B.“马中赤兔,人中吕布”,三英战吕布,吕布就是骑着它大显英姿的。

后来赤兔马被盗献给曹操,曹操又将它赠给关羽;

关羽就是骑着这匹马斩杀吕布于白门楼的。

C.鲁迅《白光》中的陈士成是一个疯狂追求功名利禄的旧知识分子的形象,他连续考了多次都未考中。

“白光”象征了陈士成对封建科举制度的功名利禄的追求。

D.《凤凰涅槃》用了象征手法,如群鸟之一的鹦鹉象征沽名自夸的资产阶级学者,孔雀象征社会上狂妄无知的帮闲文人。

E.《欧也妮·

葛朗台》中葛朗台和查理,一个是守财奴,一个是野心家,在他们身上生动形象地显示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的特性。

23.简答题(10分)

⑴请简述《红楼梦》中“诉肺腑心迷活宝玉”的主要情节。

小说通过这一情节反映了宝玉怎样的性格特征?

⑵《老人与海》中有许多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请分别指出“老人”、“大马林鱼”、“鲨鱼”、“狮子”的象征意义。

三、材料归纳、分析、鉴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6题。

养老善行

“老有所终”不是新词。

春秋时孔子便在《礼记·

礼运篇》提出这一概念。

礼者,非今时常谓之礼仪、礼貌;

古代,其实质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与统治秩序直接相关。

故而,“老有所终”亦可视为孔子心目中理想社会的应有之义。

不过,孔子断难想到的是,今日之中国,仍然存在着相当严重的养老问题。

在大城市的中心,人床矛盾日益突出,为找一个养老院床位常常需要等待数月;

同样在城市,有些豪华养老院动辄每月收取数千元,个别养老院还收取高达百万元的会员费……“住不上”和“住不起”并存。

不少老人乐于过含饴弄孙的生活,但是,“421”的家庭结构,养老护理服务和老年医疗等“短缺”,已让相当数量的中青年人不堪养老重负。

再看农村,曾经盛行了数千年的土地养老模式,再也无法满足庞大的人口需求。

根据有关统计,全国有1/3省份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亩,有600多个县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半亩。

这就是中国许多城乡养老现状。

在本该含饴弄孙的年岁里,如果还要为求一个理想的栖身之所而奔波,人们难免由此惧老、怕老、恐老。

不能再拖延了。

在养老事业上,政府、社会、社区、家庭均应释放最大的诚意和人情温暖。

当然,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任何一个问题上,我们都可能存在着“差钱”的制约。

但是,我们要说的是,在养老的问题上,绝对不能只认钱。

更多的人希望的是,在养老问题上,所有的善意尽情绽放,成为一个一个真正的善行,让我们的老人们安享晚年。

(节选自2010年3月17日《瞭望》)

24.作者以孔子提出的“老有所终”开篇,作用是什么?

25.今日之中国存在着哪些相当严重的养老问题?

26.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当前严重的养老问题?

苏北四市2011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1.(3分)选D

(A项读音分别为hò

nɡ/hò

nɡbì

/bǎijú

/jué

B项读音分别为bì

/pì

ɡǔ/ɡǔqī/xī

C项读音分别为lò

u/lù

nɡ/dà

nɡzhuī/chuí

D项读音分别为zhuō/duō yì

/zhì

 yà

n/yīnɡ)

2.(3分)选C

(A项“石破天惊”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不能用于“惊人的消息或变化”,应改为“翻天覆地”。

B项“模棱两可”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

应改为“莫衷一是”。

C项“美不胜收”意为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使用是恰当的。

D项“无可厚非”意为不能过分责备。

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

应改为“无可非议”)

3.(4分)谐音(很)调侃 精神写照

(答对一点得1分,两点得2分,三点得4分。

只答“无从把握”“陷入绝望”“超然和豁达”得1分)

4.(5分)示例:

春联,红包,多么温暖的色彩;

汤圆,腊肉,多么温暖的味道;

团聚,拜年,多么温暖的画面……这些温暖的记忆,带着浓浓的年味,以诗文的姿态,在这飘着墨香的书页上,翩跹而舞。

(围绕主题创设情境3分,修辞手法1分,语言简明连贯1分,没能体现“温暖记忆”不超过2分)

5.(3分)选B(经世济民)

6.(3分)选C

(①不能表现钱先生的“志节”;

③非“直接表现”;

⑥记述不了解钱澄之的“潜德隐行”,并非真正说他的志节。

注意:

④“冀接武于东林”,意为“希望继承东林党的事业”,体现钱澄之为正义而斗争的志节)

7.(3分)选B(“担心钱澄之因此名声显扬”表述不当)

8.

(1)(3分)

钱先生一定把船系在江边,叫我们兄弟去见面谈话,直到晚上才离开。

(“维”

“干”“去”各1分)

(2)(3分)

那个时候我们虽然内心仰慕他们,但是没有能够深信他们的话。

(“焉”“笃”各1分,句式1分)

(3)(4分)

于是姑且记述钱先生的生平大略,让我的侄儿方道希在钱先生的墓前祝告。

(“志”“俾”“告”各1分,句式1分)

(各句翻译句意不通顺的,要酌情扣分)

附:

《田间先生墓表》参考译文

先生姓钱,名澄之,字饮光,是我祖父辈的人。

在我尚未成年的时候,我的父亲曾经带领我们兄弟到安庆参加乡试,返回桐城,经过枞阳,借宿在仆人家的草屋中。

第二天天刚亮,先生就拄着拐杖敲门进来。

我的父亲很惊讶。

钱先生对我父亲说:

“听说你的两个儿子都是如同我辈一样读书做学问的人,我想见识他们的志向,担心失之交臂。

”我的父亲喊我出来拜见先生,先生回拜,我的父亲长跪着搀扶先生,激动了很久。

从此,先生每次游历吴越之地,一定把船系在江边,叫我们兄弟去见面谈话,直到晚上才离开。

先生出生在明朝末年。

在他二十岁的时候,有一个御史,是魏忠贤的余党,他到安徽巡行考察,排场盛大,去拜谒孔子庙,围观的人很多(像一堵墙)。

诸生正出门迎接,先生忽然冲上前,攀上车拉开车帷,大家不知道他要干什么。

御史非常惊讶,命令停车,先生已经把小便泼到了他的衣服上。

先生慢慢地整顿好衣冠,毅然挺立,无所忌讳地直言羞辱御史。

御史侍从的骑卒近百人,都相对而视,不敢行动。

御史正庆幸自己从魏忠贤案中脱身,担心自己的名声传扬出去,随意地把先生当作精神病给释放了。

先生因此名闻天下。

在这个时候,几社、复社刚刚兴起。

钱先生与陈卧子、夏彝仲交情最好,于是组成“云龙社”来联合吴淞一带的文人,希望继承东林党的事业。

钱先生形貌伟岸,自负有经世济民的才华,经常想要在国家危难中建立功名。

等到(参与南明隆武、永历政权抗清,失败后)从闽中归来,于是隐居田间,研究各种经典,教书以维持生活,八十二岁去世。

他所创作的《田间诗学》以及文集流传于世。

我的父亲闲居在家时,经常喜欢谈论前辈们美好的志向节操,来说给我们兄弟听。

然而所能见到的,只有钱先生和黄冈杜浚先生。

杜浚先生寓居金陵,天天到我们家,教导我们屏除俗学,专心研究经书、古文,和钱先生对我们的勉励一样。

那个时候我们虽然内心仰慕他们,但是没有能够深信他们的话,等到我的哥哥猛然醒悟有志于此,可是各位先生都已经去世了。

我常常后悔独自学习而无所取法,并且我的哥哥中年也去世了。

我每每想起父兄和各位前辈的话,未尝不内疚自己有负于平素的志愿。

杜浚先生去世的时候,我都有所记述,可是钱先生的同宗后代远在先生的故乡,先生平生人所不知的德行,无法知晓,而现在我这不才之身,也离死期不远了,于是姑且记述钱先生的生平大略,让我的侄儿方道希在钱先生的墓前祝告。

尽力镌刻,一定能立碑。

乾隆二年十二月望日前第五天,后辈方苞写下这篇墓表。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

(1)(4分)①描写了风和日暖、笙歌笑语、花柔柳嫩、蝶紫蜂黄的早春景象。

(2分)②手法:

拟人、对偶(2分)。

(2)(2分)参考答案一:

“万里”强调空间渺远,蕴涵飘零天涯而欲归家不能的苦闷;

(1

分)为尾联抒发作者的悲情做铺垫。

(1分)参考答案二:

“三年”点明时间漫长,流

露羁旅的愁苦和疲惫。

(1分)为尾联抒发作者的悲情做铺垫。

(1分)

(3)(4分)本诗作者的情感由乐而悲,进而由悲而怨。

前两联先写欢乐春景;

中间一折,

抒发悲抑归情;

末句再折,转责新滩不解人意,情感变化一波三折。

(答出1点得1分,

答出2点得2分,答出3点得4分)

10.

(1)乘骐骥以驰骋兮

(2)人至察则无徒

(3)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

(4)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6)江山代有才人出

(有误,则该空不得分)

五、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20分)

11.(4分)本节从视觉、听觉、触角(或“内心感受”)多方面来描写银杏叶飘落的景象,(2分)这样描写,突出了落叶飞舞的灵动壮美,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了读者

的阅读兴趣,又为下文抒写对生命的感悟做铺垫。

(4个角度答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