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卫生部《全国学生常见病防治方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365064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992年卫生部《全国学生常见病防治方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1992年卫生部《全国学生常见病防治方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1992年卫生部《全国学生常见病防治方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1992年卫生部《全国学生常见病防治方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1992年卫生部《全国学生常见病防治方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992年卫生部《全国学生常见病防治方案》Word下载.docx

《1992年卫生部《全国学生常见病防治方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92年卫生部《全国学生常见病防治方案》Word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992年卫生部《全国学生常见病防治方案》Word下载.docx

本基本要求以国家教委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教学计划(试行草案)以及对健康教育(包括青春期教育)的要求为依据,在全日制6年制小学l-_6年级5年制小学1—5年级和普通中学初一至初三年级开设健康教育课。

在目前已经具备师资等条件的省、地市各级中小学校开设每周至少一学时的健康教育课,而尚无条件者,鼓励可由不定期的健康教育讲座逐步过渡到定期的健康教育课。

四、内容

健康教育的内容按小学和中学不同年龄阶段划分为小学生健康教育大纲和中学生健康教育大纲。

从总体内容上看,根据受教育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均分别分为八大部分:

小学阶段:

第一部分:

人体的主要解剖生理知识

第二部分:

个人卫生习惯与健康

第三部分:

合理营养与健康

第四部分:

环境卫生与健康

第五部分:

体育运动与健康

第六部分:

常见疾病的预防(含常见地方病)

第七部分:

安全与意外事故伤害的预防

第八部分:

心理卫生

中学阶段:

人体的解剖生理特点

青春期生理卫生

学校生活卫生(含教学卫生与环境卫生)

常见疾病的预防

体育锻炼与健康

在编排中小学各年级的健康教育内容时,要以各阶段健康教育大纲的规定要求为依据,贯彻反映各阶段健康教育的总体内容,同时,还要参照教育学的原则,体现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学生参与等项基本原则。

小学生健康教育大纲

第一部分人体的解剖生理知识

1.从人体的外部形态了解人体头、颈、胸、腹、四肢等部位的作用,了解眼、耳、口、鼻的基本功能。

2.初步了解人体内部心、肺、胃肠、大脑等主要器官的所在位置和基本生理功能,懂得如何爱护人体这些器官的基础知识。

3.学会身高、体重、脉博的正确测量方法,懂得其测量的意义。

4.在小学高级年(5、6年级)时,适当加入有关青春期生理变化特点和可能面临的一些问题(女孩月经来潮、乳房发育、男孩变声等)。

第二部分个人卫生习惯与健康

1.个人卫生:

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勤换衣、常剪指甲、早晚洗脸、睡前洗脚,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水杯;

不吸烟,不吸烟的标志,吸烟危害健康;

生活作息要有规律,睡眠充足,坚持午睡,劳逸结合。

2.口腔卫生:

早晚刷牙,刷牙的正确方法,怎样选择牙刷、牙膏。

3.用眼卫生:

保护眼睛、预防近视,如何做眼保健操,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注意看电视的卫生。

4.正确的坐、立、行姿势,讲究仪表美。

第三部分合理营养与健康

1.初步认识人体需要的七大营养素一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与微量无素、维生素、纤维素和水。

2.食物是提供各类营养素的主要来源。

3.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性,不偏食、不挑食、定时定量进餐,暴饮暴食的危害,吃早餐的必要性,少吃零食。

4.预防食物中毒,不吃变质腐烂的食品。

5.生吃瓜果要洗净,不吃不洁食品,防止病从口入。

6.水与生命:

注意饮水卫生,不喝生水。

第四部分环境卫生与健康

1.健康的三要素:

日光、空气、水。

2.保持环境卫生的重要,环境污染(废水、废气、废物、噪声)的危害。

3.保护环境的美化,爱护益虫、益鸟和花草。

4.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室、家庭居室的采光和通风。

5.自觉维护公共场所卫生,不乱扔废弃物,不随地吐痰,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讲究公共卫生的重要性。

6.消灭蚊、蝇、虱、蟑螂、臭虫、老鼠。

第五部体育运动与健康

1.体育锻炼有益身体健康,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和水,锻炼身体、坚持做广播操。

2.户外活动的好处,课间活动的作用与方法。

3.营逸结合,如何安排一天的学习,锻炼与休息,怎样度过休假日。

第六部分常见疾病的预防

1.呼吸道、消化道传染病的一般传播途径,怎样预防这些传染病。

2.计划免疫的意义,小学阶段应该完成的预防注射。

3.小学阶段常见病的预防:

沙眼、近视、龋齿、脊柱异常弯曲、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肥胖。

4.常见肠道寄生虫病的预防:

蛔虫、蛲虫、钩虫、鞭虫。

5.常见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肝炎、菌痢。

6.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

流感。

7.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确定对某些常见地方病的预防。

如血吸虫病、地方性甲状腺肿、氟中毒、克山病、流行性出血热等以及疥疮、头虱、冻疮的预防、中暑的预防。

第七部分安全与意外事故伤害的预防

1.交通安全:

识别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

2.游戏和锻炼中的安全:

不做危险游戏,燃放鞭炮注意安全,体育课的衣着要求,运动前做准备活动,游泳注意安全,溺水的预防。

3.劳动中的卫生和安全,预防砸伤。

4。

预防触电、烫烧伤、煤气中毒、气管异物。

5.一般外伤的简易处理:

止血、包扎。

发生意外伤害要及时求医。

1.人体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部分心理健康有益于身体健康。

2.保持心理健康,良好的情绪,与父母、同伴、教师和睦相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

3.团结互助、尊重他人、正确对待身体残疾的同伴。

中学生健康教育大纲

一、对人体的九大系统建立全面的认识。

1.运动系统:

骨骼、关节、肌肉的发育特点和生理功能。

2.循环系统:

血液的成份及功能,心脏和血管的构造与功能,儿童青少年心脏、血管的发育特点,心率、脉博、血压与成人的差异,学会血压和脉博的正确测量方法。

3.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的构成与功能,儿童青少年呼吸系统,尤其是肺腑的发育特点,如何判定肺功能的强弱,学会肺活量的测量方法。

4.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的构成与功能,食物在体内的消化与吸收过程,肝脏的作用。

5.神经系统:

脑的发育特点,眼、耳、鼻、舌等感觉器官的主要作用。

6.泌尿系统:

构成与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

7.内分泌系统:

构成与功能,甲状腺、胰腺腺、垂体的主要作用。

8.免疫系统;

构成与功能,扁桃体、淋巴结的作用。

9.生殖系统:

男性生殖器官的构成,睾丸的主要功能。

女性生殖器官的构成,卵巢、子宫的主要作用。

什么叫第一性征和第二性征。

二、了解人体生长发育的一般过程及规律。

1.生长、发育的概念,人体生长发育的主要阶段和一般规律。

2.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个体因素一年龄、性别、遗传等作用;

环境因素——营养、体育锻炼、疾病。

第二部分青春期生理卫生

1.青春期的概念,一般年龄范围,男女少年在青春发育期的差异。

2.青春期男女少年生理发育特点:

身高、体重、胸围、肩宽、皮下脂肪、肌肉等方面的变化,男女差异。

3.青春期男女少年在生殖系统的发育特点:

生殖器官的发育,第二性征的出现,女性月经的形成,男性遗精的形成。

第三部分个人卫生习惯

1.青春期卫生:

女生如何注意经期卫生,男生注意外阴部卫生,正确对待处理第二性征的出现(不束胸、不穿紧身衣裤、不乱拔胡须、保护嗓音)。

2.注意睡眠卫生,生活要有规律。

3.建立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

吸烟、酗酒对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危害,不吸烟、不酗酒,不良生活行为方式与疾病的关系。

4.劳动卫生和安全,预防职业中毒。

第四部分合理营养与健康

1.营养素对人体的主要作用

三大热能营养素: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无机盐和微量元素:

钙、铁、碘、锌

维生素:

Vi认、Bl、B2、PP、C、D

纤维素、水

2.食物的营养价值:

粮谷类、豆类、禽肉类、蔬菜水果类等食物中的一般营养的构成。

3.营养缺乏与健康:

常见的营养缺乏症——维生素A不足、维生素B2不足、维生素C不足、贫血、甲状腺肿。

4.营养过剩与健康:

常见的营养过剩表现——肥胖,肥胖对心血管疾病形成的意义。

5.营养卫生指导:

合理膳食的构成。

6.考试、运动、劳动等过程中的饮食营养卫生。

第五部分学校生活卫生

1.学习过程中的大脑皮层的活动特点,功能区与休息区相互镶嵌,学习疲劳的主观感觉和客观表现。

2.注意用脑卫生,培养学习兴趣,合理安排学习方式,利用好人体“生物节律”,建立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3.如何合理安排一日生活制度,睡眠的重要意义,中学生一天睡眠的需要。

1.健康的定义。

2.与学习生活相关疾病的预防:

近视眼、脊柱异常弯曲、神经衰弱。

3.青春期常见病的预防:

青春期高血压、肺结核、痤疮、女性月经异常。

4.了解青少年期预防成年期疾病(如心血管病、糖尿病)的意义。

5.性病:

淋病、梅毒、尖锐湿疣、艾滋病。

第七部分心理卫生

1.青春期心理特点,由与性发育相伴的性识产生独立意向的发展,成人感的形成。

2.如何顺利地渡过青春期:

青春期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3.性道德教育。

第八部分体育锻炼与健康

1.体育锻炼时运动系统的作用。

2.体育锻炼时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3.体育锻炼时呼吸系统的作用。

4.注意体育锻炼的卫生与安全,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锻炼项目的安排适合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坚持循序渐进、全面锻炼,在运动前后安排作准备活动和恢复活动,预

防常见的运动损伤(肌肉撕拉伤、扭伤、骨折等)。

全国学生贫血综合防治方案

一、背景:

缺铁性贫血是我国学生的常见病。

1988年14省(市)学生健康监测结果表明:

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以低血红蛋白检出率为指标)平均为44.3%,城市学生平均为38.4%,农村学生平均为45.3%,部分地区高达70%,1991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省会片)结果显示:

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城市男生为33.24%,女生为37.56%;

农村男生为36.07%,女生为38.64%,以轻度贫血为主。

与发达国家贫血患病率不到10%相比,我们的防治任务还是十分艰巨的。

贫血患病与年龄有一定关系。

8~9岁之前,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青春期因生长发育加速,女生月经来潮,故11~13岁又出现一个发病小高峰。

导致我国学生缺铁性贫血高发的原因很多,除一些社会、经济因素外,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和不良的饮食习惯是重要原因。

由于我国的膳食中植物性铁摄入占70%~90%,而人体对植物性铁的吸收率较低,且维生素C的缺乏也会影响植物性铁的吸收。

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对铁的需求不断增加,再加上偏食、挑食等不良行为,因此使学生的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较高。

尤其是青春期女孩的经期失血使其对铁的需求量增加,若忽视了膳食铁的补充,很易造成缺铁性贫血。

目前全国学生的贫血防治工作缺乏统一规划和综合防治,也是影响防治效果的重要因素。

二、目标:

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以学生贫血患病率为指标。

第一阶段(1992~1995年)

以1992年当地贫血患病率为基数(有近两年来能代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学生贫血患病状况监测数据的,可作为基线资料,否则,应进行基线资料调查),贫血患病率在50%以上的地区,到1995年,在原有基础上下降15%;

50%以下的地区在原有基础上下降10%。

第二阶段(1996~2000年)

以1995年底当地学生贫血患病率为基数,贫血患病率在50%以上的地区,到2000年,都要控制在50%以下,已低于50%的地区,应在原有基础上下降15%。

有条件的地区,应积极采取措施,到2000年力争使贫血患病率控制在10%以下。

三、策略与措施:

⒈策略

以农村为重点,普及营养知识,改善膳食结构,进行营养干预;

在患病率较高的地区,实行学校组织的集体与个体相结合的指导、治疗原则。

在患病率较低的地区以预防为主,采取个体治疗。

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善学生的贫血状况。

⒉措施

⑴健康教育

将有关贫血的内容纳入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要针对学生、家长、老师和炊管人员进行宣传、指导。

在现有饮食水平的基础上,加强平衡膳食的意识。

⑵查找病因

各地区首先查清造成本地区学生贫血的主要原因,针对病因,采取有效措施(如:

控制寄生虫感染),尽可能消除病因。

⑶膳食指导

对集体就餐的学生要逐步实行营养午餐,非集体就餐的学生要提倡课间加餐,强化食品。

指导学生平衡膳食,合理调整饮食结构。

⑷治疗

定期查治患病学生,观察疗效,对患病学生的查治频率不得少于每年一次,有条件的地区应每年查二次以上。

学校应将学生,特别是患病学生的体检结果及时通知家长,以取得家长对健康监测的理解和配合。

有条件的地区提倡普查,轻度贫血的学生以膳食调整为主,血红蛋白在10~11g/dl的学生,学校应与家长合作,使用以改善膳食为主的治疗原则,辅以维生素C、铁剂等医生推荐的药物。

对于中度贫血以上的学生以药物治疗为主,血红蛋白在10g/dl以下的学生,学校应通知家长去医院诊治,并重点观察。

不能开展普查的地区,要设立能代表本地区情况的监测点,对于患病率高于40%的,要采取切合实际的普治方法,可选用铁剂和强化食品等。

⑸监测

各地区应有基线资料。

方案实施过程中,设立监测点观察效果及动态变化。

监测指标为贫血患病率,有条件的地区可增设其他监测项目。

四、本方案的有关技术问题见技术规范,考核问题见考核细则。

(以上来源于教育卫生部)

全国学生龋病与牙周疾病综合防治方案(试行)

龋病、牙周疾病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和生长发育最常见的口腔疾病。

1982年全国中小学生龋齿和牙周病调查资料表明,7和9岁学生乳牙患龋率城市为79.6%,农村为58.5%,乳牙龋均城市为3.8,农村为2.2,7岁学生恒牙患龋率达21%,12岁城市学生患龋率为45.9%,龋均1.04,农村学生患龋率为31.6%,龋均0.65。

17岁学生恒牙患龋率为41%,1991年全国学生健康监测数据(省会片)表明,7岁学生乳牙患龋率为80.76%,乳牙龋均为4.06。

17岁学生恒牙患龋率为42.22%,龋均为1.26。

学生龋齿充填率城市为4.40%,农村为0.37%。

学生牙龈炎患病率随年龄逐渐升高,11~12岁时逐渐成为重要问题,15岁学生可达70%~90%,有的地区甚至达100%。

牙结石检出率为50%~90%。

在学生口腔卫生状况方面,城市小学生刷牙率为30%~50%,农村不足10%;

口腔卫生不良率城市学生为65%~85%,农村学生为70%~90%。

以上情况表明,我国学生的龋齿患病情况严重,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学生牙周疾病患病尤为突出,特别是各地学生口腔卫生保健工作发展不平衡,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学校防治工作比较薄弱,许多地区在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口腔保健意识、普及有效刷牙方法等方面开展不够。

因此,有计划地开展学生龋齿与牙周疾病的综合防治工作,加强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使我国学生的口腔健康状况得到改善,提高学生口腔健康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以学生恒牙龋均、学生牙龈炎患病率和学生龋齿充填率为指标。

以1992年监测资料为基数(有近两年来能代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学生有关监测数据的,可作为基线资料,否则,应进行基线资料调查。

⒈12岁学生恒牙龋均(DMFT)

以基线资料为基础,至2000年

1.1以上者,降至并控制在1.1以下;

0.5至1.1者,在原有基础上下降20%;

0.5以下者,保持原有水平。

⒉15岁学生牙龈炎患病率

至1995年,在基线的基础上,城市下降30%,农村下降15%;

至2000年,在1995年的基础上,城市下降20%,农村下降10%。

⒊中小学生龋齿充填率

在基线资料基础上

至1995年,城市提高30%(已达40%的地区,提高10%),农村提高15%;

至2000年,城市提高15%,农村提高10%。

三、略与措施:

从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入手,提高学生口腔健康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针对学生群体,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改善口腔预防保健服务。

将学生口腔保健内容纳入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向学生传授龋齿病与牙周疾病的危害、预防等口腔保健知识,采取干预措施,培养学生良好口腔卫生习惯。

⑵提高学生的有效刷牙率

至2000年,农村达50%,城市达80%;

⑶推广使用保健牙刷

至2000年,农村达60%以上,城市达80%以上;

⑷在低氟与适氟地区推广使用含氟牙膏等氟防龋措施

至2000年,农村达60%以上,城市达80%以上。

⑸龋齿充填

各级口腔医院及综合医院口腔科要分片包干承担学生口腔保健任务,可以采取定期到学校查治口腔疾病(特别是进行龋齿充填)等措施。

⑹除以上各项基本措施外,各地可根据具体条件,选择以下措施:

①小学逐步开展集体刷牙,力争使覆盖面(以小学校计,以低年级学生为重点)农村达40%,城市达80%。

②有条件的地区采用窝沟封闭方法,预防牙齿咬合面龋。

③在低氟与适氟地区开展其它氟防龋措施,如饮水氟化、氟化食盐、口服氟片等。

④采用机械去除牙菌斑的方法,如牙线等辅助用品。

⑤有条件的地区在医疗卫生机构和学校中配备和培养口腔初级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分片承担学生口腔保健任务。

⑺监测

各地区应有基线资料并建立监测点;

监测指标为12岁学生恒牙龋均、15岁学生牙龈炎患病率、学生龋齿充填率。

有条件的地区可增设其他监测项目。

(以上来源:

教育卫生部)

全国学生营养不良综合防治方案(试行)

营养不良有多种,各种营养素的缺乏都会导致营养不良。

蛋白质—能量缺乏型营养不良(以下简称营养不良)是常见的营养不良之一,主要表现为低体重。

我国学生中出现的营养不良以轻型为主。

198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监测资料表明,营养不良患病率(以低体重检出率为指标):

男学生为29.0%;

女学生为36.2%。

近年来部分大、中城市营养不良仍有上升趋势,1991年全国学生健康监测资料(省会片)与1985年资料相比,中小学男、女学生营养不良患病率分别上升了4个百分点和8个百分点。

营养不良的危害很多,除使学生的学习能力降低外,还降低身体的其他功能。

学生时期正是身体的生长发育高峰期,若出现营养不良,会严重阻碍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影响一生的身体健康。

导致学生营养不良的原因,在城市主要为缺乏有关的营养知识,膳食结构不合理,偏食、挑食及吃零食过多。

另外部分女学生中的心理障碍,过度节食现象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在农村主要为经济条件差,动物性食品摄入过少。

另外也存在着缺乏有关的营养知识,现有资源(如豆制品)利用不足等原因。

当进食热量多于人体消耗量而以脂肪形式储存体内并超过标准体重20%时,称为肥胖症。

如无明显病因可寻者称单纯性肥胖症。

我国学生中的肥胖多是单纯性肥胖症。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学生单纯性肥胖症的患病率不是很高,但上升趋势很快,1985年的资料表明,男学生中肥胖检出率为2.66%,女学生中肥胖检出率为3.39%,其中90%以上属轻度肥胖。

而1991年资料与1985年资料相比,中小学男生肥胖检出率约上升了8个百分点;

女生肥胖检出率约上升了2个百分点。

学生肥胖使身体笨重、动作不灵活,影响心理的健康发展,它也是造成成年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潜在因素。

肥胖以城市学生多见,主要由于缺乏合理营养的知识,热量摄入过多,尤其是甜食摄入过多。

同时课业负担过重,体育锻炼时间过少,降低了热量的消耗,也是原因之一。

因此,我们的防治重点是营养不良,同时也应充分认识到单纯性肥胖症对学生健康的危害,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

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学生营养不良患病率为指标。

以1992年学生营养不良患病率为基数(有近两年来能代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学生营养不良患病状况监测数据的,可作为基线资料,否则,应进行基线资料调查),到1995年,城市下降15%,农村下降10%;

以1995年底学生营养不良患病率为基数,城市下降20%,农村下降15%。

与此同时大、中城市应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控制学生肥胖发生上升趋势,肥胖检出率力争控制在5%以下。

三、策略与措施

以宣传、普及营养知识为主要手段,采用群体宣传教育等多种形式,改善学生的不良的饮食行为,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

大、中城市在防治营养不良的同时,应开展肥胖的防治工作,在群体宣传教育的基础上,加强个体指导;

学生营养状况与经济发展及社会各界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因此,应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给予支持。

将合理营养的知识纳入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对象应包括家长、炊管人员、老师和学生。

⑵合理安排膳食

凡有集体就餐的学校应逐步开展营养午餐,无集体就餐的学生要逐步开展课间餐。

有条件的地区,应开展学生集体营养午餐试点工作,并逐步推广。

学校还应安排有专业知识的人员对学生的膳食进行营养卫生指导。

⑶提倡校园经济

在农村或有条件的城市郊区,可根据学校本身的条件和周围环境,结合劳动课,组织学生开展种植蔬菜,磨制豆腐,圈养家禽等学校农、副业经济,以改善在学校就餐学生的膳食。

⑷防治指导

定期查治患病学生,观察疗效,对患病学生的检查频率不得少于每年一次。

体检结果应及时通知家长,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

对患有轻度营养不良的学生,学校应与家长合作,进行膳食指导,对患有重度营养不良的学生,学校应通知家长,去医院就诊。

对患有肥胖的学生要进行个体膳食指导,鼓励其多参加体育活动。

监测指标为营养不良患病率。

大、中城市应同时加强肥胖的监测工作。

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增加监测项目。

全国学生沙眼综合防治方案(试行)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眼病。

解放前,沙眼患病率平均在60%,农村高达75%以上,成为致盲的第一位原因。

解放后,由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沙眼的防治工作,提出各种防治沙眼的要求,落实各项措施,使沙眼患病率不断下降。

成为防治效果最为显着的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