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资料知识点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资料知识点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资料知识点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4)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枚举法、扩大倍数法、短除法、分解质因数法
(5)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特殊方法
A、两数为倍数关系,较小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较大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B、两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为它们的乘积。
第二部分数的运算
1、四则运算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整数、小数、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2、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
加法: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
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乘法:
积=因数×
因数,一个因数=积÷
另一个因数
除法:
商=被除数÷
除数,除数=被除数÷
商,被除数=除数×
商
3、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1)四则混合运算分为两级:
加法、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2)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A.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如果含有两级运算,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
B.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4、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
(1)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率: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交换律:
a×
b=b×
a
乘法结合律:
(a×
b)×
c=a×
(b×
c)
乘法分配律:
(a+b)×
c+b×
c
(2)运算性质
A.减法的运算性质及变式应用
a-b-c=a-(b+c)a-(b-c)=a-b+ca+(b-c)=a+b-c
B.除法的运算性质(除数不为0)及变式运用
a÷
b÷
c=a÷
c)a÷
(b÷
c)=a÷
b×
(a+b)÷
c+b÷
c(a-b)÷
c-b÷
C.商不变的性质
m)÷
m)=a÷
b(m≠0,b≠0)
(a÷
D.积不变的规律
m)×
m)=a×
b(m≠0)
5、估算
(1)估算的意义
(2)常用的估算策略:
a.凑整的方法;
b.取一个中间数;
c.根据特殊数的特点进行估算
6、简便运算
§
6.1提取公因式:
这个方法实际上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将相同因数提取出来,考试中往往剩下的项相加减,会出现一个整数。
注意相同因数的提取。
例如:
0.92×
1.41+0.92×
8.59=0.92×
(1.41+8.59)
6.2有借有还法:
用此方法时,需要注意观察,发现规律。
考试中,看到有类似998、999或者1.98等接近一个非常好计算的整数的时候,往往使用借来借去法。
9999+999+99+9
=9999+1+999+1+99+1+9+1—4
6.3拆分法:
顾名思义,拆分法就是为了方便计算把一个数拆成几个数。
这需要掌握一些“好朋友”,如:
2和5,4和5,2和2.5,4和2.5,8和1.25等。
分拆还要注意不要改变数的大小哦。
3.2×
12.5×
25=8×
0.4×
25
6.4加法结合律
注意对加法结合律(a+b)+c=a+(b+c)的运用,通过改变加数的位置来获得更简便的运算。
5.76+13.67+4.24+6.33=(5.76+4.24)+(13.67+6.33)
6.5拆分法和乘法分配律结合:
这种方法要灵活掌握拆分法和乘法分配律,在考卷上看到99、101、9.8等接近一个整数的时候,要首先考虑拆分。
34×
9.9=34×
(10-0.1)
案例再现:
57×
101=?
6.6利用基准数:
在一系列数种找出一个比较折中的数字来代表这一系列的数字,当然要记得这个数字的选取不能偏离这一系列数字太远。
2072+2052+2062+2042+2083=(2062x5)+10-10-20+21
6.7利用公式法(必背)
(1)加法:
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
(2)减法运算性质:
a-(b+c)=a-b-ca-(b-c)=a-b+c,
a-b-c=a-c-b(a+b)-c=a-c+b=b-c+a.
(3)乘法(与加法类似):
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
分配率,(a+b)xc=ac+bc,(a-b)*c=ac-bc.
(4)除法运算性质(与减法类似)
(b*c)=a÷
ca÷
bxc,
c÷
b(a+b)÷
c,
(a-b)÷
c.
前边的运算定律、性质公式很多是由于去掉或加上括号而发生变化的。
其规律是同级运算中,加号或乘号后面加上或去掉括号,后面数值的运算符号不变。
例1:
283+52+117+148=(283+117)+(52+48)(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减号或除号后面加上或去掉括号,后面数值的运算符号要改变。
例2:
657-263-257=657-257-263=400-263
(运用减法性质,相当加法交换律。
)
例3:
195-(95+24)=195-95-24=100-24
(运用减法性质)
例4:
150-(100-42)=150-100+42(同上)
例5:
(0.75+125)*8
=0.75*8+125*8=6+1000
.(运用乘法分配律))
例6:
(125-0.25)*8
=125*8-0.25*8
=1000-2
例7:
(1.125-0.75)÷
0.25
=1.125÷
0.25-0.75÷
=4.5-3=1.5。
(运用除法性质)
例8:
(450+81)÷
9
=450÷
9+81÷
=50+9=59.
(同上,相当乘法分配律)
例9:
375÷
(125÷
0.5)
=375÷
125*0.5=3*0.5=1.5.
例10:
4.2÷
(0。
6*0.35)
=4.2÷
0.6÷
0.35
=7÷
0.35=20.
例11:
12*125*0.25*8
=(125*8)*(12*0.25)
=1000*3=3000.
(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例12:
(175+45+55+27)-75
=175-75+(45+55)+27
=100+100+27=227.
(运用加法性质和结合律)
例13:
(48*25*3)÷
8
=48÷
8*25*3
=6*25*3=450.
(运用除法性质,相当加法性质)
第三部分方程
一、用字母表示数
1、用字母表示数
2、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3、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
4、用字母表示图形的计算公式
5、用字母表示数在书写上的规定
6、含字母的式子求值
当a=6,b=10时,求2ab。
二、简易方程
1、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2、解方程
(1)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2)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3)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A、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B、方程两边同时乘以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C、方程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4)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
(a)设未知数(b)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c)解方程(d)检验、写答
第四部分单位换算
1、时间
1.1时间单位:
世纪、年、月、日、时、分、秒;
另有季度、旬、星期。
1.2年、月、日之间关系
一年有12个月,平年365天,闰年366天。
大月:
1月、3月、5月、7月、八月、十月、十二月
小月:
4月、6月、9月、11月
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
1.3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根据公历年份判断,整百、整千的年份是400的倍数,其他年份是4的倍数的都是闰年,反之则为平年。
1.4日、时、分、秒等时间单位间的关系
1世纪=100年,1日=24小时,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1小时=3600秒
一星期=7天,1年=12个月
1.524时计时法
A.24时计时法的意义
B.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换算
1.6时钟问题
一、什么是钟面行程问题?
钟面行程问题是研究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关系的问题,常见的有两种:
⑴研究时针、分针成一定角度的问题,包括重合、成一条直线、成直角或成一定角度;
⑵研究有关时间误差的问题.
在钟面上每针都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但因速度不同总是分针追赶时针,或是分针超越时针的局面,因此常见的钟面问题往往转化为追及问题来解.
二、钟面问题有哪几种类型?
第一类是追及问题(注意时针分针关系的时候往往有两种情况);
第二类是相遇问题(时针分针永远不会是相遇的关系,但是当时针分针与某一刻度夹角相等时,可以求出路程和);
第三种就是走不准问题,这一类问题中最关键的一点:
找到表与现实时间的比例关系。
三、钟面问题有哪些关键问题?
①确定分针与时针的初始位置;
②确定分针与时针的路程差;
四、解答钟面问题有哪些基本方法?
①分格方法:
时钟的钟面圆周被均匀分成60小格,每小格我们称为1分格。
分针每小时走60分格,即一周;
而时针只走5分格,故分针每分钟走1分格,时针每分钟走1/12分格。
②度数方法:
从角度观点看,钟面圆周一周是360°
,分针每分钟转360/60度,即6°
,时针每分钟转360/12*60度,即1/2度。
1.7求经过的时间
A.同一天,可化为24时计时法,再用减法计算;
B.涉及两天或两天以上,以晚上12时为界,分段计算。
2、人民币的单位及其进率
2.1人民币的单位:
元、角、分
2.2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3、质量
3.1常见的质量单位:
吨、千克、克、毫克
3.2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
3.3了解:
1千克=1公斤,1公斤=2市斤,1市斤=10两=500克
4、长度
4.1常见的长度单位:
千米(公里)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了解:
微米μm,纳米nm,皮米pm,英寸in、英尺,英里,海里,
光年约9.46×
1012千米,
4.21km=1000m,1m=10dm=100cm=1000mm,1dm=10cm=100mm
了解:
1英寸=2.54厘米,1英尺=12英寸
5、面积和表面积
5.1概念:
面积,就是物体所占平面的大小。
对立体物体的表面的多少的测量一般称表面积。
5.2常用面积单位:
平方千米、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了解:
亩、公顷(平方百米hm²
5.3单位间换算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15亩,1亩=666.67平方米
6、体积和容积
6.1概念:
体积,就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容积,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
6.2常用单位
体积单位:
立方米(m3)、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
容积单位:
升(l)、毫升(ml)
6.3单位换算
体积单位: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容积单位:
1升=1000毫升、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
7、名数之间的互化
7.1名数的概念:
富有数量单位名称的数叫做名数。
数+单位名称=名数
例如:
3米,8元,10张,100千克等.
7.2单名数和复名数
A.只带有一个单位名称的叫做单名数。
单名数,如:
5小时,3千克(只有一个单位的)
B.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名称的叫做复名数
复名数,如:
5小时6分,3千克500克(有两个单位的)
7.3高级单位的数如把米改成厘米,把公斤或千克改为克
低级单位的数如把厘米改成米,把克改为公斤或千克
第五部分几何初步知识
Ⅰ、平面几何知识
一、直线、射线和线断
名称
图形
意义
相同点
不同点
直线
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可以得到一条直线
都是直的
没有端点,
长度无限
射线
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可以得到一条射线。
只有一个端点,
线段
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
有两个端点,
长度有限
二、平行与垂直
1、平行:
在同一平面,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两条直线平行。
2、垂直: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3、点到直线的距离: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的长度。
※重点提示:
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不是平行,就是相交,垂直是相交的特殊情况。
三、角
1、角的意义:
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它们的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
2、角的分类
大于0°
小于90°
等于90°
大于90°
小于180°
=180°
=360°
3、度量角的方法
4、画已知度数的角的方法
四、三角形
1、概念:
三角形是由同一平面内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围成的封闭图形。
2、三角各部分名称
(1)边:
围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即三角形的三条边。
(2)顶点:
每两条边的交点。
(3)内角:
每两条边所围成的角。
3、三角形的分类
4、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
5、三角形的特殊性质: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6、三角形内最少有2个锐角,最多三个锐角。
7、在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大于等于60度,也至少有一个角小于等于60度。
8、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五、四边形
同一平面内四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围成的封闭图形。
2、四边形的分类
3、几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六、圆
1、基本知识点
(1)圆的初步认识
圆中心的一点叫圆心,用o表示。
一端在圆心,另一端在圆上的线段叫半径,用r表示.两端都在圆上,并过圆心的线段叫直径,用d表示。
圆有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字母关系式为
或半径是直径的一半,字母关系式为
圆规两脚尖所叉开的距离为圆的半径。
在圆内最长的线段是直径。
将一张圆形纸片至少对折2次,就能确定圆心的位置。
圆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2)圆的周长(用C来表示)
圆一周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任何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所以任何一个圆的圆周率,都不随圆的大小而变化。
用字母π表示,计算时通常取3.14,注意π是一个固定值,而3.14是一个近似值。
公式:
圆周率=圆的周长÷
圆的直径=周长/直径
圆的周长公式:
C=πd或C=2πr
一个圆的周长是直径的π倍,是半径的2π倍。
(3)圆的面积(用S来表示)
圆所占地方的大小就是圆的面积。
把一个圆,经若干等分后,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长方形的长=圆周长的一半=πr,长方形的宽=半径=r。
长方形的面积=πr2即圆的面积
圆的面积公式:
S=πr2
(4)半圆的周长和面积
将一个圆沿着任何一条直径剪开分成两个相同的半圆,其中的一个就叫做半圆。
半圆是由一条半圆弧和一条直径围成。
那么
半圆
的周长公式:
的面积公式:
(5)圆环的周长和面积
两个同心圆形成一个圆环。
设小圆和大圆(或内圆和外圆)的半径和直径分别为r和R。
(R﹥r)
圆环的周长:
圆环的面积:
(6)扇形:
n°
的扇形面积S扇形=nπr²
/360n°
的弧长为:
(2πr×
n)/360=nπr/180
图
(1)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读作“弧AB”。
图
(2)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7)圆的相关结论
一个圆的半径扩大若干倍,则它的直径也扩大相同的倍数,周长也扩大相同的倍数,而面积扩大倍数的平方倍。
在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中,(圆)的面积大一些。
需记忆数据:
202=400
七、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Ⅱ、立体几何知识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形体
关系
面
棱
顶点
面的形状
面的大小
棱长
长方体
6
12
一般六个面都是长方形(也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平行的四条棱长度
相等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正方体
六个面都是正方形
六个面的面积相等
十二条棱长都相等
长方体:
①有6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长方体放桌面上,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
②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长度相等,而且相对的棱互相平行;
12条棱可以分为3组(分别为长、宽、高),每组的4条棱一样长;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
4+宽×
4+高×
4=(长+宽+高)×
4
③有8个顶点,每个顶点上的三条棱分别称为长方体的长、宽、高。
正方体:
①有6个完全相同的面;
正方体放桌面上,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
②有12条长度相等的棱,每条棱的长度称为正方体的棱长;
正方体的总棱长=棱长×
12。
③有8个顶点。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定义: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1.法一:
(1)长方体的表面积(有六个面)=长×
宽×
2+长×
高×
2+宽×
2
=(长×
宽+长×
高+宽×
高)×
2(因为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法二:
前、后面:
长×
2=X
左、右面:
2=Y
上、下面:
2=Z
则长方体的表面积(有六个面)=X+Y+Z
2.正方体的表面积(有六个面)=棱长×
棱长×
6(因为正方体的六个面完全相同)
在解决一些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想清楚要算几个面。
在解答时,可以把这几个面的面积分别算出来,再相加,也可以先算出六个面的面积总和,再减去不需要的那个(些)面。
一个抽屉有5个面,分别是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底面。
所以做这样一个抽屉所需要的木板,只要算出这5个面的面积就可以了。
通风管顾名思义是通风用的,没有上面和底面。
所以只要算四个侧面就可以了。
(1)具有六个面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物品:
油箱、罐头盒、纸箱子等;
(2)具有五个面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物品:
水池、鱼缸等;
(3)具有四个面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物品:
水管、烟囱等。
(三)体积与容积单位及换算
1.体积: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食指的手指尖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粉笔盒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
装29英寸电视机的大纸箱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米。
2.容积: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们的容积。
计量容积一般用体积单位:
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
但计量液体的体积,如水、油等,常用升和毫升(即L和ml)。
1升=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3.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四)长方体与正方体体积(或容积)的计算
1.长方体的体积=长×
高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
棱长(棱长的三次方)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
容积的计算方法和体积是相同的,只是测量时体积是测量物体外面的数据,而容积是测量物体内部的数据。
不计物体的厚度,体积=容积。
1.不规则物体(不溶于液体)的体积计算
放入物体
(1)一个水杯,底面积为S,水的高度为h,则水的体积=Sh.当放入石头之后(石头不溶于水且全部浸没在水中),水的高度变为H,则水杯内总体积为=SH.(石头不溶于水,水上升的体积等于石头的体积。
石头的体积=SH-Sh=S(H-h)。
拿出物体
(2)一个水瓶里有水和铁块(铁块全部浸没在水中),底面积为S,水的高度为H,则水瓶内总体积=SH.当拿出铁块水中物体之后,水的高度变为h,则水杯里水的体积为=Sh.(铁块不溶于水,水下降的体积等于铁块的体积)
铁块的体积=SH-Sh=S(H-h)。
3.盐溶于水,则盐的体积+水的体积﹥盐水的体积
二、圆柱和圆锥
圆柱
1、圆柱的形成:
圆柱是以长方形的一边为轴旋转而得到的。
2、圆柱也可以由长方形卷曲而得到。
(两种方式:
1.以长方形的长为底面周长,宽为高;
2.以长方形的宽为底面周长,长为高。
其中,第一种方式得到的圆柱体体积较大。
)
3、圆柱的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一个圆柱有无数条高,他们的数值是相等的。
4、圆柱的切割:
a.横切:
切面是圆,表面积增加2倍底面积,即S增=2π
b.竖切(过直径):
切面是长方形(如果h=2R,切面为正方形),该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高,宽是圆柱的底面直径,表面积增加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即S增=4rh
5、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a
沿着高展开,展开图形是长方形,如果h=2rR,展开图形为正方形。
b.
不沿着高展开,展开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或不规则图形。
c.无论如何展开都得不到梯形
6、圆柱的相关计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