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前期公主的婚姻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36071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朝前期公主的婚姻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清朝前期公主的婚姻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清朝前期公主的婚姻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清朝前期公主的婚姻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清朝前期公主的婚姻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清朝前期公主的婚姻Word格式.docx

《清朝前期公主的婚姻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朝前期公主的婚姻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清朝前期公主的婚姻Word格式.docx

康、雍、乾时期的鼎盛,为后世子孙的挥霍攒足了家底。

在清前期几位皇帝统治期间,都使用了武力征服和拉拢怀柔两种政策。

而在使用怀柔政策时,又不约而同地都采取了公主下嫁的手段。

本文以清朝前期的公主为考察对象,说明她们以自己的婚姻和幸福为代价,为大清的统一、繁荣与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清朝公主的由来

“太祖初起,诸女但号‘格格’,公主、郡主,亦史臣缘饰云尔。

厥后始定:

中宫出者,为‘固伦公主’;

自妃、嫔出者,及诸王女育宫中者,为‘和硕公主’。

然开国初,有皇女仅得县君、乡君者。

康熙以后,有妃、嫔若诸王女封固伦公主者,则恩泽有隆杀也。

”[1]这段文字说明,清朝前身,即“后金”初年,国君、贝勒的女儿均称“格格”,无定制。

“格格”为满语译音,译成汉语就是小姐,姐姐之意。

例如,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女称“东果格格”,次女称“嫩哲格格”。

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于崇德元年(1636),始仿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并规定皇后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帝的养女,称“和硕公主”。

“格格”遂专指王公贵族之女的专称。

例如,皇太极的次女马喀塔(孝端文皇后所生)初封固伦长公主,后改为“永宁长公主”,复改为“温庄长公主”。

又如,清高宗弘历一生共生了十个女儿,其中有五人因早殁没有加封,另外五个女儿加封为公主。

即第三女(孝贤纯皇后生),封固伦和敬公主;

第四女(纯惠皇贵妃苏氏生)封和硕嘉公主;

第七女(孝仪纯皇后生),封固伦和静公主;

第九女(孝仪纯皇后生),封和硕和恪公主;

第十女(妃汪氏生),封固伦和孝公主。

固伦和孝公主是个例外,因为她是在乾隆六十五岁时生的,是乾隆帝最宠爱的女儿,后来下嫁给和珅的长子丰绅殷德。

她本应封为和硕公主,但乾隆破例把他封为“固伦公主”。

此外,乾隆皇帝还收养了其弟弘昼的一个女儿,后来加封为和硕和婉公主。

因此,现在影视剧中把清朝皇帝之女称作“格格”是不准确的。

二、清朝公主的婚姻制度

且不论公主的婚姻是出于怎样的目的,对于皇室来说,公主婚嫁都是一件大事,从指婚到婚后生活都有一套完整详细的礼仪制度。

清朝公主的丈夫被称为额驸。

在《清史稿》中记载:

“公主额驸,位在侯、伯上。

尚固伦公主曰固伦额驸,秩视固山贝子;

尚和硕公主曰和硕额驸,秩视超品公。

”[2]在皇帝为公主和额驸指婚后,“指婚日,额驸蟒服诣乾清门东阶下,北面跪,襄事大臣西面立。

宣制:

‘以某公主择配某额驸。

’祗受命,谢恩退。

初定,诹日诣午门,进一九礼,即纳采也。

驼马、筵席、羊酒如数。

得旨分纳所司。

次日燕飨,额驸率族中人朝服谒皇太后宫,礼讫,集保和殿。

帝升座,额驸等三跪九拜。

御筵既陈,进爵大臣跪进酒,帝受饮,还赐大臣酒,跪饮之。

时额驸等行礼惟一拜。

彻宴谢恩,一跪三拜。

出至内右门外,三跪九拜,退。

凡帝前谢恩皆赞,后宫前不赞。

是日额驸眷属诣皇太后、皇后宫筵宴如仪。

釐降前一日,额驸诣宫门谢恩,内府官率銮仪校送妆奁诣额驸第,内管领命妇偕女侍铺陈。

”[3]至此,婚前的一系列礼制方才完备,等到婚嫁当日,额驸家需要“备九九礼物”,如鞍马、甲胄等,“诣午门恭纳,燕飨如初定礼。

”[4]吉时一到,公主要先穿着吉服,到皇太后、皇帝、皇后,以及生她的妃、嫔前行礼。

然后“命妇翊升舆,下帘,内校舁出宫,仪仗具列,灯炬前引。

福晋、夫人、命妇乘舆陪从,诣额驸第行合卺礼。

其日设宴九十席,如下嫁外籓,但用牲酒。

成婚后九日,归宫谢恩。

公主入宫行礼,额驸诣慈宁门外、乾清门外、内右门外行礼。

”[5]这就是公主下嫁的全部过程,从这些繁琐的礼仪制度中可以看出封建等级制度的严密,公主与额驸这种先天的身份差距,使得他们的夫妻关系是以君臣名分为前提,在公主与额驸的婚姻生活中,由于君臣名分的制约,也就使得他们不可能像普通夫妻那样相处。

在日常生活中,“额驸及其父母见公主俱屈膝叩安,有赍赐必叩首……”[6]也就是说,按照礼仪规定,额驸和他的家人都要向公主行下跪礼。

如果公主有赏赐,他们还必须叩头谢恩。

再加上公主与额驸的婚姻是由皇帝指婚的,也就是所谓的政治联姻,所以要想有幸福的婚姻,对于公主来说是很难的。

三、清朝前期公主政治联姻的后果

中国满学会会长阎崇年老师在《清朝十帝疑案》之《清朝后宫》讲座中提到:

“公主的婚姻全是指婚,全是政治婚姻。

”清朝是由少数民族贵族所建立起来的王朝,清朝统治者为了统治全国、稳定社会的政治需要,特别重视争取盟友,而联姻就是争取盟友、巩固政治联盟的重要方式之一。

自从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时开始,爱新觉罗家族的女儿们就承担起这种使命,因此公主的婚嫁都打上时代的烙印,换而言之,从联姻的趋势也可反观到那一历史时期的主要社会问题以及内政需要和政局的波动。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时,为了显示对栋鄂部长何和礼的重视,将年仅十一岁(虚岁)的长女东果格格,嫁给二十八岁,当时已有妻子的何和礼。

皇太极的女儿,顺治的两个养女,分别嫁给了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尚可喜之子尚之隆,耿仲明之孙耿聚忠。

康熙的女儿远嫁漠北,与博尔济吉特氏联姻。

这些都是为了解决当时主要的社会问题而进行的政治联姻。

既然是政治联姻,公主们婚后能否得到幸福也就不在皇帝的考虑之中了。

公主和额驸的婚姻以政治婚姻开始,皇帝的指婚将两个陌生人连结到一起,在封建的社会条件中,婚前两人根本不可能有机会互相了解,婚后两人又受到君臣名分的制约。

中国的男人是在男尊女卑的大环境下长大的,夫为妻纲已深深的刻入男性的思维模式,使得额驸很难在大环境中的夫为妻纲与小环境中的君臣之别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往往对公主敬而远之。

这也就注定了公主们婚姻的不幸,在大清五十八位长大出嫁的公主中,究竟有几人能幸福?

在对公主们为数不多的记载中,得以善终的公主更是少之又少。

“公主”这个尊贵的身份,带给他们的并不是幸福的一生。

政治联姻带给公主们的不幸表现在多个方面:

(一)被迫改嫁

清朝公主改嫁这一现象多发生在入关前。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对女子而言,找一个好的归宿是最重要的,可是作为皇室女子,皇帝的女儿,她们的婚姻也只是统治国家的工具。

为了争取联盟、为了奖励功臣、为了安抚权臣,她们甚至被当做礼物一样送出去,即使屡次改嫁,也改变不了悲惨的命运。

例如,在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努尔哈赤第三女十二岁的莽古济嫁给哈达部纳喇氏吴尔古代,因而被称为哈达公主。

天命未年,吴尔古代卒。

天聪元年(1627)复嫁给蒙古敖汉部博尔济吉特氏琐诺木杜凌,赐以开原之地。

又如,皇太极的第五个女儿阿图,于崇德八年(1643)十二岁时出嫁。

顺治初年,额驸索尔哈去世。

顺治五年(1648),阿图又嫁给蒙古巴林部辅国公博尔济吉特氏色布腾,所以人称巴林公主。

除此之外,还有著名的“三次下嫁的金枝玉叶”——穆库什。

穆库什是努尔哈赤的第四个女儿,封号为和硕公主。

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十四岁的穆库什嫁给了海西女真乌拉部贝勒纳喇氏布占泰。

在这场联姻中,她是父亲的筹码。

布占泰虽然已经娶了努尔哈赤两个侄女,但他对努尔哈赤并非忠心耿耿。

他要求努尔哈赤将亲生女儿嫁给他,并表示不再三心二意。

于是,四公主穆库什的坎坷命运开始了。

努尔哈赤战败九部联军后,建州部与各部之间的矛盾激化。

为了不使自己四面受敌,努尔哈赤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极力争取乌拉,并帮助布占泰掌握乌拉部的统治大权。

万历二十五年(1597)正月,布占泰与努尔哈赤结盟。

但是,野心勃勃的布占泰也想在女真各部的激烈斗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他采取灵活多变的外交策略,周旋于建州部和叶赫部之间,同时,开始加紧练兵。

后来,布占泰为了得到著名的“叶赫老女”东哥,竟不顾东哥与努尔哈赤有婚盟在先,又与东哥订下婚约,这就进一步激化了布占泰与努尔哈赤之间的矛盾。

明万历四十年(1612),布占泰竟残忍地用鸣镝射向已经有了身孕的穆库什。

同年,努尔哈赤趁乌拉同叶赫的联盟还不牢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入乌拉,布占泰虽负隅顽抗,但是面对建州的凌厉进攻却仍是难以支撑,仓皇逃亡叶赫,乌拉灭亡。

至此,海西女真仅剩下仰仗明朝保护的叶赫部,女真统一已势在必得。

穆库什用自己四年的痛苦生活,换来了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中所迈出的重要的一步。

乌拉的灭亡,标志着穆库什四年的不幸婚姻结束,十八岁的她带着肚中的女儿被努尔哈赤接回。

不久后,穆库什又被努尔哈赤许配给了重臣额亦都。

额亦都的第五子阿达海,在扫灭乌拉部的战役中阵亡。

那一年额亦都五十一岁,为了对老年丧子的他表示抚慰,努尔哈赤决定把四公主穆库什嫁给他。

但面对年过半百的夫君,十八岁的穆库什更多的是一种对英雄的崇拜。

婚后的两人可以说是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尽管年龄相差悬殊,但对于经历了四年噩梦般婚姻的穆库什而言,这已经很幸福了。

婚后不久,穆库什为额亦都生下第十六子遏必隆。

就在穆库什以为自己就会这样平静的生活下去的时候,天命六年(1621),额亦都因病去世,年仅二十七岁的穆库什再次寡居。

额亦都去世后,按照女真族“父死子妻其母”的习俗,穆库什应该改嫁给额亦都的儿子,努尔哈赤将其嫁给额亦都的第八子图尔格。

图尔格比穆库什小一岁,有人认为这段年貌相当的婚姻应该是穆库什三段婚姻中最幸福的。

但是也有记载说,这也是一段不幸的婚姻,努尔哈赤在世时,穆库什与图尔格在表面上还维持着夫妻关系,可是,夫妻之间的感情一直不和。

崇德二年(1637),他们的女儿因嫁给尼堪(褚英第三子)多年也没有生育,就把女仆的女儿冒为己生。

事情暴露后,皇太极非常气愤,因为这个孩子冒充的是爱新觉罗的血脉。

事件的当事人和参与者都被判处死刑,图尔格因故被免职,与此同时,穆库什也被革除和硕公主称号,并且,穆库什被迫与图尔格离婚。

此时,已经四十三岁的穆库什只能过起寄人篱下的生活,由其同母兄弟巴布泰、巴布海共同赡养。

顺治十六年(1659)五月,时年六十五岁的四公主穆库什与世长辞,她悲惨的一生也到此结束。

从联姻乌拉到被迫离婚,穆库什的婚姻可谓是一波三折;

从十四岁到四十三岁,穆库什的青春是政治的牺牲品;

从布占泰到图尔格,穆库什不知道什么是幸福。

穆库什和她的姐妹们一起,用她们的婚姻为努尔哈赤的统一大业铺垫道路。

一次一次的政治婚姻将这些金枝玉叶推入痛苦的深渊。

阿哥们冲锋陷阵可以得到种种嘉奖,而公主为联姻所做的种种牺牲,到头来却是事过境迁,早已被遗忘。

被牺牲的,永远是牺牲!

(二)早亡

据统计,清朝从努尔哈赤到乾隆共有七十四位公主,可她们的平均年龄却只有二十八岁。

皇室子女,出身高贵,从小养尊处优。

相比老百姓而言,皇室子女从出生那天起,他们就享有最好的抚养条件,吃穿不愁,问病求医不愁,而且还拥有臣民不敢比拟的高贵身价,按理说她们的成长应该是最毋庸置疑的健康与优越。

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清代的皇室子女夭亡严重,尤其是皇女的夭亡数量,更是多得令人咋舌。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伴随着清朝的崛起,海内一统的完成以及康乾盛世的出现,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清代公主,平均寿命反而明显下降,夭折的数量也比较多,远不如关外时期。

“清朝历代公主的平均寿命以太祖努尔哈赤的女儿们寿命最长,平均为52.5岁,太宗皇太极的女儿们居第二,平均为36.7岁。

平均寿命最短的属雍正的女儿们,才6岁。

”[7]为什么清代会出现若此多的公主早亡事件?

清代,尤其是顺治以后,公主平均寿命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清东陵文管处研究室主任李寅先生在《清东陵揭密》一书《清帝子女多早夭》一文中写道:

“这些夭亡孩子的父皇,很小就结婚生育。

顺治帝十五岁得长女,康熙帝十四岁得儿子,雍正帝十七岁那年生育子女,乾隆帝则十八岁得了女儿。

实际上,皇帝生育时的年龄都是虚岁,按实足年龄计算要减去一岁,生育要十月怀胎,这又要减去一岁。

所以,康熙的第一个儿子是他十二、三岁进的精子。

这个年龄的孩子,自身发育尚未成熟,而皇帝的妻妾也都是十几岁的孩子,他们生育的孩子必然造成先天严重不足。

”再者,“皇帝成年之后,虽然身体发育成熟,但后宫妻妾成群,性生活毫无节制,也影响了精子的质量,所以,他们的子女死亡率高。

”另外,皇帝的后妃与皇帝多为近亲,这也导致了皇女们的先天不足容易夭折。

疾病也是皇女们成活率低的一个原因,清代时在中原地区所流行的死亡率相当高的天花、麻疹等疾病,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皇室子女的夭折。

以上这些原因使得清朝公主的成活率非常低,顺治以后,一般都有一半或一半以上的女儿夭折。

即使在成年后,一般在二十岁左右就会死亡,很少有活到六十岁以上。

造成成年公主早亡的主要原因就是她们的婚姻。

婚姻生活的不幸福而导致的精神郁悒,肯定也会危及健康,减少寿命,而有时心理问题要比生理问题更难解决。

因此而早亡的公主有很多,例如,皇太极第七女淑哲公主,她的母亲是著名的孝庄皇后。

顺治二年(1645)十三岁时出嫁,顺治五年只有十六岁的淑哲公主就去世了。

玄烨的第九女,母亲是德妃乌雅氏,即孝恭仁皇后。

康熙三十九年(1700)十八岁时受封为和硕温宪公主嫁给佟氏舜安颜。

康熙四十一年(1702)七月去世,时年二十岁。

弘历第七女,固伦和静公主,母亲是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乾隆三十五年(1770)七月,嫁给拉旺多尔济。

乾隆四十年(1775)正月初十日卒,年二十岁。

在康熙的女儿中,生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二月二十六日的六公主是第二个肩负起同漠北喀尔喀联姻的公主。

六公主的婚姻与她的四姐一样,同噶尔丹的东犯、喀尔喀南下归附清廷有直接关系。

六公主未来的夫婿——喀尔喀赛音诺颜部的策凌,在祖母的带领下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逃到北京。

六公主的婚姻、六额驸所建立的丰功伟绩以及额驸的子孙在最终平定准噶尔部的远征中所作出的杰出贡献,都曾在历史的长卷中留下光辉的一页。

而六公主却如同她所有的姐妹们一样,早已被人们遗忘。

在北京东北郊的公路上有一个被称为“六公主坟”的站牌,顾名思义这里曾经是六公主的陵寝所在。

六公主以自己的婚姻为清王朝的稳固筑起了血肉长城。

但伴随着岁月的逝去,六公主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只留下这“六公主坟”的站牌供人凭吊……。

六公主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二十二岁时受封为和硕纯悫公主。

是年嫁与蒙古博尔济吉持氏喀尔喀台吉策凌。

康熙四十九年(1710)三月二十四日去世,时年二十六岁。

原本平安、健康的度过了二十二年的六公主,却在婚后四年就去世了,这难道能说与她的婚姻无关吗?

(三)人生苦长

早亡纵然使人感伤,可是,有时痛苦地活着却更让人无奈。

清军入关后,一些明朝大将纷纷降清,清政府为了表明对汉族降将的重视,决定安排公主下嫁。

皇太极第十四女,母亲是皇太极的庶妃察哈尔部蒙古奇垒氏。

初封为和硕公主。

顺治十年(1653),十三岁的和硕公主嫁给平西王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

顺治十六年(1659)十二月被封为和硕建宁长公主,后改封为和硕恪纯长公主。

在许多与康熙有关的影视剧中都提到这位公主,她就是著名的建宁公主。

关于她与吴应熊的故事也有很多的版本,而且人们往往把她当成康熙的妹妹,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建宁公主是顺治帝的妹妹,康熙帝的姑姑,她与吴应熊之间的故事并不像影视剧中演的那样复杂。

为了安抚、拉拢吴三桂,十三岁的公主嫁给了吴应熊,无关乎爱情。

吴三桂对清政府始终不甚忠心,所以,公主婚后的生活肯定不会顺心。

但是,不论如何她还是有了一个儿子,然而,康熙十四年一场三藩之乱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

在这次战乱之后,公主的丈夫吴应熊,公主的儿子吴世霖都被清廷处死,丧夫丧子的公主从此过起了孤寂的寡居生活。

都说人生苦短,可对十四公主来说却是人生苦长。

同各位姐姐们相比,她的寿命仅次于活了六十九岁的五姐,然而长寿对她竟成为一种负担,让她年复一年地去品尝孤苦的滋味、去回首人生的种种不平与不幸。

如果她像六姐、七姐、九姐、十一姐那样只有十几年的阳寿,未等到生子就香消玉陨了,也不必经受那种从鬼门关走一遭的折磨;

如果她能像十姐、十三姐那样不到三十岁就驾鹤西去,也不会经受到丧夫失子的打击。

在独自支撑的三十年岁月中,虽然康熙多次下诏安慰在三藩之乱中受到巨大伤害的姑母,然而这对于十四公主又能起多大的作用呢?

幼年丧父、中年丧夫并丧子的十四公主在康熙四十三年(1703)去世,终年六十三岁。

三个男人——兄长顺治、公公吴三桂、侄子康熙决定了十四公主一生的命运;

而中央与地方在利益格局上的激烈争夺、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势力较量的白热化,决定了她一生的主旋律……。

从十三岁下嫁,到三十五岁时丧夫丧子,再到六十三岁时去世,在和硕恪纯长公主六十三年的人生中,婚姻生活只有二十二年,而寡居时间长达二十九年。

其实不只是和硕恪纯长公主,自清入关后公主改嫁就几乎绝迹。

只有皇太极的第二女固伦公主马喀塔在顺治二年改嫁前夫的弟弟阿布鼐,第五女固伦淑慧公主阿图在顺治五年改嫁蒙古巴林部辅国公博尔济吉特氏色布腾,此后这种情况再也没有出现。

顺治帝惟一的女儿和硕恭悫公主只活了三十三岁,守寡就有十年;

而雍正养女和硕淑慎公主守寡四十九年,居清代公主之最。

据统计,入关前公主守寡两人,占丧夫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五;

入关后公主守寡十三人,占丧夫总数的百分比之八十六。

虽然入关前公主改嫁是因为满洲固有的习俗和王朝联姻的需要,并非出自个人的意愿。

但是,自1648年到1912年的二百六十四年里,十三位守寡的公主都不改嫁,难道能说是正常的吗?

其间也未必都是个人的抉择。

在清朝皇室,有这样一类人:

她们从小在宫中长大,拥有高贵的血统和出身,她们有“公主”的尊称,可是她们却不是皇帝的女儿,她们就是皇帝的养女。

清朝皇帝很喜欢将自己兄弟的女儿收为养女,这一做法的原因大约有两个,一是表示对养女父亲的恩宠,二是皇帝自己女儿少。

不论原因是哪一个,她们的结局都是相同的。

在清朝,公主本身就是皇帝为了统治国家而利用的棋子,更何况是养女。

所以,从这些养女入宫那天起就注定了她们为政治献身的命运。

在众多身世凄惨的养公主中,有一位是相对比较幸福的,她就是康熙帝唯一的养女固伦纯禧公主。

公主是康熙弟恭亲王常宁的长女,母亲是常宁庶福晋晋氏。

康熙帝在连续几个子女纷纷夭折后,经过算八字,通玉碟等繁琐的过程之后,恭亲王府的小格格被带入宫中抚养。

入宫后不久,康熙帝的几个女儿、儿子陆续降生,也使得皇帝、太后对小公主多了一份感激。

可是,在公主幼小的心中,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始终萦绕着她。

在皇宫之中,她没有皇妃母亲的荫蔽,更没有向谁撒娇的权利。

这种特殊的成长经历,使她养成了小心谨慎、平淡无欲的个性。

而且,像大多数皇室女眷一样纯禧公主笃信佛教,这更使她有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成熟与谨慎。

康熙二十九年(1690),二十岁的和硕纯禧公主被嫁给了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持氏台吉班第。

台吉的品级并不高,在《清史稿·

藩部世表》中记载的最低品级的蒙古贵族是一等台吉。

我们都知道,将公主许配的额附地位越高,这桩婚姻的政治意义也就越显著。

由此来看,纯禧公主的这桩婚姻在实际的政治时局中起到的作用似乎并不很大。

虽是养女,可这毕竟是康熙第一次嫁女儿,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因为班第是科尔沁郡王奇他特的从孙,而奇他特的姑姑就是著名的孝庄皇太后。

康熙三十一年(1692),也就是公主嫁后的第三年,为其设护卫长史,视贝勒制。

“累官内大臣、都统、右翼前锋统领”。

[8]乾隆十八年(1753),追谥“恭勤”。

从史书中关于班第的有限记载中我们不难看出,班第一定是个十分谨慎的人,他在朝中打磨几十年,使得他更加的温顺而圆滑。

而纯禧公主,从前面我所说的也可以看出,她是一个谨慎而又平淡的人。

这样的两个人在一起生活,虽然不见得会有什么深刻的爱情,但几十年也一定是和和气气、相敬如宾。

也许真是由于两人平淡的性格,使得两人相对都比较长寿。

虽然身为皇帝养女,贵为公主,但是在纯禧公主心中,亲身父母一定是心中难以割舍的牵挂。

可是,从她进入皇宫的那天起,她就不能再叫他们阿玛、额娘。

就连生父去世她也不能去灵前吊唁。

春华秋实,时间如白驹过隙般转瞬而逝。

在纯禧公主府清脆的木鱼声中,紫禁城却经历了一场皇位争夺之战,心力憔悴的康熙帝,终于不胜疲惫的离开了这个他无比热爱的江山国土,龙椅也换了新的主人。

这一切都与纯禧公主无关,一直以来,陪伴她的只有佛祖和那一串佛珠。

雍正四年(1726),额驸班第去世,“班第卒后,公主居京帅,病笃,乃请还旗。

”[9]乾隆六年(1741)十二月初七固伦纯禧公主去世,时年七十一岁。

固伦纯禧公主与额驸班第生活了三十多年。

他们的生活只能用平淡二字概括。

与一些所嫁非人,婚姻不幸的公主相比,纯禧公主可以说是幸运的。

但是,如果有别的选择,如果可以选择,哪个女人愿意一生礼佛不问世事。

身在红尘心已死,这是因为看破,还是已经绝望,又有谁能知道。

本应是金枝玉叶的大清公主,却无法主宰自己的婚姻与命运。

为了争取盟友,她们被嫁到其他部族;

为了巩固满蒙联盟,她们被远嫁塞外,长年累月经受风沙寒气以及骨肉分离之苦;

为了消灭抗清势力,她们又不得不与汉族降将吴三桂、耿继茂、尚可喜家族联姻;

为了维护清朝西北部和北部的安定,她们必须远嫁大漠以北的外藩蒙古……,然而,每当政局发生变动时,带给她们的往往是丧夫失子、家庭离散,以及无尽的冷落与孤寂,成为政治的牺牲品。

大清公主们的奉献、痛苦与牺牲,为清王朝的崛起,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然而,有关于公主的材料,在官修史书中往往是一笔带过,使得这些为王朝做出贡献的公主们就像被掩埋的基石,而人们所看到的只是那被光环所笼罩的盛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