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浪淘沙》的教案精选5篇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35031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禹锡《浪淘沙》的教案精选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刘禹锡《浪淘沙》的教案精选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刘禹锡《浪淘沙》的教案精选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刘禹锡《浪淘沙》的教案精选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刘禹锡《浪淘沙》的教案精选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刘禹锡《浪淘沙》的教案精选5篇Word文档格式.docx

《刘禹锡《浪淘沙》的教案精选5篇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禹锡《浪淘沙》的教案精选5篇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刘禹锡《浪淘沙》的教案精选5篇Word文档格式.docx

  (3)分小组学习、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哪些是你不懂的?

  (4)学习汇报。

教师随机答疑。

(板书:

浪淘风簸)

  (5)咱们可以用什么词概括黄河给你留下的印象?

气势雄伟)

  (6)同学们,下面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把黄河的这种雄伟壮丽、气势磅礴的力量美表现出来吧!

自由朗读、指名读、分组读。

  2、学习第3、4句。

(出示3、4句诗)

  

(1)全班齐读。

  

(2)诗人想直上银河去做什么呢?

直上银河)

  (3)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脚步,沿着黄河顺流之上,到那天上的银河之畔,探访牛郎和织女。

男、女生读诗句。

想象写实)

  3、指导朗读。

  4、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5、尝试背诵。

(指名背。

全班背。

  四、拓展延伸,保护黄河。

  1、诗人向我们展示雄伟壮丽、气势磅礴的黄河。

黄河历经千年,如今怎样呢?

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出示黄河被污染的素材。

  2、你看到了什么?

你的心情怎样?

  3、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为保护我们的母亲河献计献策。

  板书:

  23浪淘沙

  浪淘风簸直上银河

  (写实)(想象)

  气势雄伟

  刘禹锡《浪淘沙》的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对雄伟自然的赞美之情。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1、直接揭题:

浪淘沙

  2、理解诗题,学生结合课前预习自由说说。

  

(1)浪淘沙:

唐教坊曲名。

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2)浪淘:

波浪淘洗。

  3、了解诗人。

  学生交流有关刘禹锡的资料,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背背积累的刘禹锡的诗,并适时提示学生注意作者与当地的关系,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

  刘禹锡,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

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

他的七律和七绝都有许多名篇,而用民歌体裁来写七绝更是他引人注目的特点,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二、读通读顺。

  浪淘沙刘禹锡

  三、抓字眼,明诗意。

  1、初读,理解词义。

  浪淘沙:

  九曲:

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

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

  簸:

掀翻。

  牵牛织女:

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

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

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2、再读,理解诗意。

  想一想,为什么这么读?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

  

(1)——理解第一、二句。

(事物的形状、状态。

)借助简笔画理解。

  

(2)——理解第三、四句。

  (景物的雄伟壮观,作者的夸张方法。

)引导学生联想进行理解。

  (3)——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借用图片理解。

  3、品读,深化理解。

  名句赏析——“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以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

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是一种朴实无华直白的美

  

(1)读读诗句,想想意思,是否有新的疑问产生?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2)引导学生释疑,在此过程中体会诗人内心的豁达与豪迈。

  三、想意境,熟读成诵。

  四、品用词,练语感。

  

(一)品评“上”字

  1、诗的每个字都要经过仔细推敲,你知道诗中哪个字作者反复推敲才决定用它的吗?

  2、猜猜他曾用过哪些字?

(到、过、去、……)

  把这些字填进去读读,与“上”字比一比,“上”字好在什么地方?

  小结:

是啊!

一个“上”字,引发了我们学生多少联想

  

(二)尝试推敲。

  现在,老师让你们也来当一回小诗人,推敲推敲,琢磨琢磨,该用哪个字合适?

并说说为什么。

  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客船。

(来、去、到、见、……)

  2、风乍起,吹一池春水。

(动、皱、翻、起)

  五、自主小结,自主作业。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总结)

  2、你认为这堂课应做什么作业。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特长进行巩固或延伸,如配乐诗朗诵,画画情境图,改写散文或现代小诗等等)

  教学反思

  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写的描写黄河的一首诗,这首诗借助夸张和想家描写了黄河雄伟的拭气势,以豪迈的笔触展现了黄河的壮观景象。

  这节古诗教学,我改变了以往“解诗题,知作者,晓诗意,悟诗情”的教学思路。

上课尹始,我先给学生播放了有关黄河的录像片,让学生感受黄河的雄伟气势,为学习古诗打下基础。

在接下来的古诗教学中,我采用了“以读促悟”的教学方法。

首先是初读古诗,让学生把古诗读流利,通顺。

接着是就熟读,开展“挑战对手”活动,引导读出韵律,读出感情。

然后是分角色读,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我设计了这一样的问题“如果男女生分角色读,那么角色应该怎样分配呢?

”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结果几乎一致:

“男生读前两句,因为前两句描写的`了黄河气势磅礴,雄伟壮观;

女生读后两句,因为后两句是美丽的神话传说。

”通过学生对角色的分配,可知学生已经整体的把握了古诗。

我又追问男生“这段黄河有什么特点呢?

”又问女生“这是一个什么传说?

”这两个问题的提出,就促使学生细节处把握了古诗。

本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背诵古诗。

  本节课的教学时间分配:

初读和熟读大约运用了25分钟,而分析古诗(分角色读)和背诵只用了15分钟。

从教学的有效性上分析,这样的分配时间还是比较合理的。

  本节课,我让学生多读多诵,从而悟诗境,晓诗意。

古诗教学上,我还是第一次这样的尝试,在这样课上学习的学习积极主动,兴趣浓厚,品悟到位,可以得出本节课的教学是成功的。

  刘禹锡《浪淘沙》的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丰富的想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在多形式的诵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挖掘积累:

小朋友们谁会背诵古诗?

由朗朗背书声,营造学诗氛围,自然过渡,板书课题。

  2、观察描绘:

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图中都画了些什么?

你能把观察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在此基础上引入学诗。

看看古代诗人是如何描绘的?

  二、初读

  (借助拼音,自读诗句,达到正确流利,培养识读能力。

  1、出示诗句,让会读的学生领读,教师相机指导。

  2、抓住生字和难点音,强调读准。

  3、自由练读,把句子读通,读熟。

  三、细读

  1、引导学生自读质疑,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没读懂?

  2、根据学生的质疑师生互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

  教师应在充分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的基础上,古诗诵读浪淘沙气势磅礴直冲云霄

  刘禹锡《浪淘沙》的教案4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两首古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刘禹锡有关黄河的诗歌。

《凉州词》写的是边塞的荒凉,《浪淘沙》写的是黄河的蜿蜒曲折,流程较长。

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是本课的学习重点,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是学习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3.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

  关键处处理:

  利用教学课件,直观演示,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古诗的韵律,加深理解。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

录音机、磁带、课文插图等。

  学生:

按要求预习课文,查阅作者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凉州词》

  一、导入新课:

  我们刚刚学习了有关长江的文章,同长江的热情、奔放所不同的是黄河的凝重、悲凉。

从古到今,黄河也是诗人们描写的对象之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首有关黄河的诗歌。

  二、学习《凉州词》。

  1.简介作者王之涣。

  2.解释题目。

  3.初读课文。

播放录音,范读。

自由练读,指名朗读,分男女生朗读。

  4.理解诗意。

  

(1)分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5.想意境,悟诗情。

  

(1)自由读诗歌,思考: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指生读诗并交流。

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

这首诗通过描写边塞、玉门关的荒凉,表达了作者的孤独、悲凉的心情。

  6.有感情地齐读这首诗。

边读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7.练习背诵。

先自由练习背诵,再指名背诵。

  三、诵诗会。

  学习伙伴还会背别的古诗,你们也一定行!

把自己积累的古诗有感情地背给同学们听。

  第二课时

  教学《浪淘沙》

  一、背诵《凉州词》

  1、指名背诵。

  2、全班集体背诵。

  二、学习《浪淘沙》。

  1.初读课文。

  2.理解诗意。

  3.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1)再读诗歌,思考:

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2)讨论交流,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5.练习背诵。

  四、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

  1.自读诗歌,想一想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

  2.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结合诗句具体谈。

  五、填写&

quot;

我的视角&

  1.阅读丁丁、冬冬的视角,自读课文,填写&

  2.先小组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

  六、配乐朗诵诗歌。

  七、课时小结。

  作业设计:

  1.背诵并体会诗的思想感情。

  2.预习下一篇课文。

  板书设计:

  凉州词浪淘沙

  孤独蜿蜒曲折

  荒凉流程长

  同情激奋

  刘禹锡《浪淘沙》的教案5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六单元的第二课。

教材根据单元主题“水”选编了《浪淘沙》和《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古诗。

第一首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作为实际主义诗人,他既用恢宏的笔触形象再现了海面的壮美广博,又用寥寥数语描写了海上的变化,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第二首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苏轼,他用细腻的笔调,描写了宁静素雅、美仑美奂的西湖景致。

此诗写于公元1073年,描写了西湖刚晴又雨时富于魅力的美景。

晴天里的西湖波光闪闪,旖旎可爱,蒙蒙雨天的山色,同样妩媚动人。

她宛如那美丽的西施,不论怎么打扮都是那么动人。

诗人的想象新奇,写出了西湖的神采和韵味。

  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市区小学,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接触过不少古诗,加之上学期我们开展的“古诗文诵读竞赛”,提高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

在此基础上,很多学生能够通过诵读、借助工具书对古诗有初步的感悟,但也存在极大的差别。

作为在海边长大的小朋友,对大海十分熟悉,但对西湖却缺少形象的感受,教学本课时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制作课件。

  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能做到正确书写、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

  3、感受两首诗的不同风格,积累与水有关的古诗。

  4、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西湖美丽的风景图片并为朗诵配音)

  课前预习:

了解唐朝诗人白居易和宋朝诗人苏轼的生平,收集、背诵学过的他们写的诗。

  一、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1、谈话:

假期中,我们班的×

×

同学在家人的带领下到杭州的西湖游玩,那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就请他来当导游带我们一起去游览一番。

(学生边介绍边出示课件,带领学生领略西湖的美丽风光)

  西湖美吗?

从你们专注的眼神,惊异的表情,老师已经感受到了。

面对西湖的山光水色,我们只感到语言的贫乏,可古时候的诗人们,却能用寥寥数语勾勒出西湖的美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你了解他吗?

(交流苏轼的资料)

  (出示多媒体课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学家、大艺术家,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绩,对后世影响很深。

他的诗词,挥洒自如,明快豪放,善于运用新鲜的比喻描写山水景物。

  3、理解题目:

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酒。

开始天气晴朗,不大功夫竟阴了天,下起雨来。

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

于是诗人挥笔写下了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

  你现在能明白题目的意思了吗?

(指名解题,注意调整词序:

“饮湖上”应为“湖上饮”,题目可调整为“雨后初晴湖上饮”,把省略的局部补充完整,意思是雨后初晴(在)西湖上饮(酒)时(看到的景象))

  4、过渡:

900多年来,此诗妇孺皆能成诵,成为咏西湖诗中的名篇,为什么人们最喜欢这首诗呢?

让我们先来读一读吧。

  二、质疑解疑,理解诗意

  1、学生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读,纠正字音和不恰当的停顿。

  3、学生自读、质疑,将不懂的词、句标出。

  4、学生自读感悟。

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结合西湖美景图片了解诗文大意。

  5、小组交流学习体会:

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6、集体交流不理解之处。

(注意“潋滟”、“空濛”、“西子”、“总相宜”的意思)

  三、吟诵品读,深入感悟

  1、(课件出示古诗的前两句)指名读,谈感受。

  2、从这两句诗文中,你感受到西湖在晴天和雨天的景色各是怎样的?

用自身的语言描述。

(领略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特的,理解“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

  3、体会作者看到这般美景的心情。

指导学生朗读,建议放慢语速去读。

  4、学生练习,指名读,范读,齐读。

  5、西湖晴天、雨天都如此美丽,不由使作者想起古代的一个美女西施,发出如此感慨。

  6、(课件出示古诗后两句)指名读。

为什么作者拿西施来比西湖呢?

(学生首先会想到两者都有个“西”字,更要引导学生理解两者都具有的自然之美:

西施无论是化淡妆穿素衣,还是涂浓妆穿锦衣,总是美丽迷人。

西湖无论是晴天的波光荡漾,还是雨天的迷蒙山色,都让人流连忘返。

还有西施是古代春秋时期的越国人。

那时越国的地域与后来和现在所称的“浙江”的地域大致相当。

杭州和西湖正处在西施的故乡一带。

苏轼在杭州就很自然地想到著名的古代美女西施,并拿她来与西湖相比。

  7、因为这巧妙的比喻,使这两句诗成为传世名句;

也因为这传神的比喻,使“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称。

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感受这美妙的诗句。

  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句。

  8、小结:

寥寥数语却能勾画出西湖多姿多彩的魅力,怪不得近千年来,人们每每来到西湖都要吟诵这优美的诗句。

让我们也来回味一下,配乐(如《平湖秋月》)朗诵古诗,并配以西湖优美画面。

  四、总结学法

  (课件出示:

质疑解疑,理解诗意;

吟诵品读,深入感悟)

  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学习第二首描写大海景象的古诗《浪淘沙》,

  五、学习《浪淘沙》

  1、了解作者:

白居易是唐朝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他是一位伟大的实际主义诗人,诗经常状物抒情,表达深刻含义,让我们看看作者借这首诗来告诉我们什么。

  2、自主、合作学习古诗。

  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读理解,遇到困难在学习小组中一起交流、启发,对于“淘不住”“遂令”等词语,教师要给予讲解。

  教师巡视,关注后进学生,参与小组交流之中,查找问题,适时点拨。

  3、集体交流学习情况:

指名读一读诗,学生用自身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品味“遂令东海变桑田”蕴含的深刻道理。

  4、有感情的朗诵古诗。

  六、比较两首诗的不同风格

  说说自身喜欢的原因,并有感情地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七、作业:

(第二课时完成)

  1、搜集与“水”有关的古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