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植物病理学文档格式.docx
《园艺植物病理学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艺植物病理学文档格式.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病征(sign):
病部肉眼可见的病原生物。
症状外形特点
1病状
变色:
叶片失去原有的色泽
坏死:
局部细胞组织死亡,原有组织轮廓可见
腐烂:
器官坏死崩溃,看不出原有组织的轮廓
萎焉:
萎垂枯死
畸形:
植株全株或局部比例失调
1.1变色
明脉:
叶脉呈透明状
条纹和条点
花叶和斑驳:
叶片出现颜色不同的斑块界限明显为花叶,反之为斑驳
红叶和黄叶:
花青素含量升高
褪色和黄化:
叶绿素含量降低
1.2坏死
•叶枯和叶斑
•叶烧
•炭疽:
病部凹陷,上面常有黑色小点
•疮痂和溃疡
•顶死
•立枯和猝倒
1.3腐烂和萎焉
腐烂
干腐和湿腐
软腐和流胶
萎焉原因
•根系障碍
•导管输水障碍
•输水组织坏死
A干腐:
腐烂发生较慢,水分可即使挥发
B湿腐:
腐烂发生较快
C软腐:
整株性的腐烂
D流胶:
细胞组织分解的产物
1.4萎焉:
地上部缺水而枯萎
1.5畸形
•矮缩
•丛簇
•丛枝
•变叶
•徒长
•肿瘤蕨叶、卷叶和皱缩
A矮缩和徒长
矮缩:
植物各器官的生长成比例地受到抑制。
徒长:
病株显著高于健株。
B丛簇和丛枝
C肿瘤:
局部组织非正常地增殖形成瘤状物
D蕨叶:
叶片变小、变细
E卷叶:
沿着主脉方向翻卷或内卷
F皱缩和缩叶
G变叶:
花的某一部分变为绿叶状
H果实畸形
2病征种类
粉状物:
真菌
霉状物:
粒状物:
真菌,线虫
真菌,线虫盘状物:
索状物:
真菌,寄生性种子
脓状物:
细菌
A粉状物:
B霉状物:
C粒状物:
D点状物:
E盘状物:
F索状物:
G脓状物:
第二节植物生病的原因
一、植物病原的种类
◆生物病原:
是寄生物
◆非生物病原:
即逆境
1.生物病原具有的特性
◆寄生性:
一种生物从他种生物获取营养的性能。
包括专性寄生和非专性寄生。
◆致病性:
引起疾病的能力。
◆传染性:
引起的疾病可相互传染。
2生物病原种类
真菌界
色藻界
原生界
细菌界
病毒界
植物界
动物界
2.1真菌界
细胞特点:
多细胞真核
细胞壁成分:
为几丁质,无维管束
色素:
无叶绿素
营养体:
丝状
繁殖方式:
孢子繁殖
2.2色藻界
细胞特点:
细胞壁成分:
纤维素
色素:
不含叶绿素a和b,藻类含叶绿素c
营养体:
繁殖方式:
2.3原生界
单细胞真核
无细胞壁
无壁的原生质团
接合子,孢子
真菌通常包括:
真菌界
色藻界:
卵菌
原生界:
黏菌门的根肿菌
2.4细菌界
单细胞原核,有荚膜
细胞壁:
多糖、拟脂类和甲壳质
无核膜:
细胞中无真正的核
裂殖
2.5病毒界
分子生物:
由核酸和蛋白质或其中之一组成
病毒:
核酸和蛋白质
类病毒:
核酸
朊病毒:
蛋白质
病原微生物
•真菌
•细菌
•病毒
2.6植物界
纤维素
含叶绿素
无根,有吸盘,有叶或退化
种子繁殖
2.7动物界
无细胞壁
不含叶绿素
个体有各系统组成
生殖系统
3非生物病原
极端温度、光照、水分和PH
缺氧、缺素
空气污染、药害、无机盐毒害
栽培不当
第三节植物病害的诊断
1.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病的诊断依据
(1)田间分布
传染性:
由点→到发病中心→再扩散开来
非传染性病:
刚开始就成片发生
(2)侵染有无:
传染性有渐进过程
(3)宏观病征有无:
传染性病有宏观病症,非传染性病无。
2.各大类病原生物所致疾病的诊断
(1)从病状上区分
病毒:
常为畸形和花叶,少数细菌也引起黄化和丛枝。
丛簇和丛枝
真菌:
叶斑、叶枯、炭疽、疮痂、腐烂
细菌:
叶斑、叶枯、溃疡、软腐
(2)从病征上区分
真菌:
粉状、霉状、粒状物、索状、点状和盘状物
细菌:
脓状物
线虫:
粒状和点状物
病毒
3.鉴定病原种
症状相似的病害如何诊断?
从未出现的新病原物如何诊断?
(1)已报告病原物
A依据:
寄主植物,症状,镜检
B方法
检索法:
从较高分类单元到较低分类单元。
一步到位法:
根据某些病原物特有的性状及其寄主,直接鉴定到属或种。
•加入检索表
(2)未报告病原物
证明一种微生物是病原物的原则
遵循柯赫氏法则
1、病植物上常伴随有一种病原微生物存在;
2、该微生物可在离体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而得到纯培养;
3、将纯培养接种到相应品种的健株上,出现症状相同的病害
4、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再分离到其纯培养,性状与接种物(与2相同)相同(1905年,Smith补充)。
)
方法
A镜检病原
光学显微镜:
真菌,细菌(染色),线虫
电子显微镜:
细菌,病毒
B分离纯化:
人工培养基
寄主植物
C接种检验:
将病原物接种于同种寄主上,能引发同样症状.
D分离验证:
从接种后发病的植物上分离到同一病原物。
柯赫氏法则的局限
◆有些专性寄生物如病毒,菌原体,霜霉菌,白粉菌和一些锈菌等,目前还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可以采用其它试验方法来加以证明;
◆排斥了其他微生物的颉抗作用;
◆发病条件与实际有差别,受人为影响;
◆只能证明一菌一病,不能证明两种及两种以上微生物的复合侵染;
4.鉴定复合侵染症的病原物
(1)主要病原与次要病原
(2)先病原与后病原
第二章植物病原学
第一节植物病原真核菌类
分类地位
真核菌类的一般性状
植物病原真核菌的主要类群
一、分类地位(细胞生物分为7界)
真核生物类:
植物界.
动物界
原生界
色藻界
原核生物类:
古菌界
二、真核菌类的一般性状(营养体、繁殖体及其生活史)
◆概述:
营养体多为丝状,以吸收为营养方式,孢子繁殖,种类多,分布广,水、土壤和地面上的各种生物,大部分腐生,少数共生和寄生,园艺作物病害80%以上是由真菌引起的,真菌病害种类多且危害大。
◆营养体:
真菌营养生长阶段的结构
◆繁殖体:
营养生长进行到一定时期时,真菌就开始转入繁殖阶段,形成各种繁殖体,即子实体(产孢机构)
(一)真菌的营养体(类型与变态)
1.营养体的类型
原生质团:
根肿菌营养体,无细胞壁。
菌丝:
单根丝状体。
管状,由孢子萌发而来,分为无隔菌丝及有隔菌丝。
菌丝的集合体为菌丝体。
菌丝每一段存在生长能力。
是真菌获得养分的结构
2.营养体的变态
菌组织:
菌丝体一般是分散的,但有时可以密集形成菌组织。
•疏丝组织:
疏松的菌组织
•拟薄壁组织:
比较紧密的菌组织
菌组织体变态类型
菌核、菌索和子座等
营养体的变态
•菌核:
由菌丝紧密交织而形成的休眠体
•内层是疏丝组织外层是拟薄壁组织
•形状:
似绿豆、鼠粪或不规则状
•颜色:
初为白色或浅色,后期为黑色,坚硬
•功能:
抵抗不良环境
•子座:
由菌丝在寄主表面下交织形成的一种垫状结构,有时与寄主组织结合而成。
不规则状
形成产生孢子的结果,也有抵抗不良环境的作用。
•菌索:
由菌丝体平行交织构成的长条形绳索状结构。
外形与植物的根相似
抵抗不良环境的作用,萌发菌丝或子实体。
(二)真菌的繁殖体
1.生殖方式
无性繁殖(asxualreproduction)
指营养体不经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结合,从营养体上直接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
无性繁殖产生的后代称为无性孢子。
断裂、裂殖、芽殖和原生质割裂。
有性生殖(sexualreproducion)
是通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结合而进行繁殖方式。
其后代称为有性孢子。
繁殖体的形态(产孢机构)
子实体:
特殊产孢机构
孢子果:
复杂的子实体
2.无性繁殖(无性孢子类型与分生孢子果)
•无性孢子类型
(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和分生孢子)
游动孢子(zoospore)
形成于游动孢子囊内。
游动孢子囊由菌丝或孢囊梗顶端膨大而成。
游动孢子无细胞壁,具1-2根鞭毛,释放后能在水中游动。
孢囊孢子(sporangiospore)
形成孢子囊(sporangium)内。
孢子囊于孢囊梗的顶端膨大而成,孢子有细胞壁,无鞭毛,释放后可随风飞散。
分生孢子
由菌丝分化而形成的分生孢子梗上,顶生、侧生或串生,形状、大小多种多样,单胞、双胞或多胞,无色或有色,有细胞壁,无鞭毛,不可游动。
成熟后孢子梗上脱落;
有些真菌的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还着生在分生孢子果
分生孢子果形态
*分生孢子器:
呈近球形、具孔口
*分生孢子盘:
呈杯状或盘状
*分生孢子座:
呈垫状
*分生孢子梗束:
呈束状
3.有性繁殖(有性孢子类型、子囊果与繁殖特点)
有性繁殖过程:
质配、配核和减数分裂
有性孢子
卵孢子
接合子
接合孢子
子囊孢子
担孢子
接合子
•两个游动配子交配形成的具细胞厚壁,萌发时发生减数分裂释放出单倍体的游动孢子。
卵孢子(oospore)
•卵孢子是由两个异型配子囊--雄器和藏卵器接触后,雄器的细胞质和细胞核经授精管进入藏卵器内的卵球中,与卵球内的细胞核进行核配,最后受精的卵球发育成厚壁的二倍体的孢子。
•萌发前减数分裂。
接合孢子(zygospore)
由两个配子囊以配子囊接合的方式融合成一个细胞,进行质配和核配后形成厚壁孢子。
接合菌的有性孢子。
萌发前减数分裂
子囊孢子(ascospore)
•两个异型配子囊--雄器和产囊体相接合,经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后在子囊内形成的单倍体子囊孢子。
•子囊菌为有性孢子。
•每个子囊中一般形成8个子囊孢子。
•子囊通常产生在具包被的子囊果内。
子囊果类型
*闭囊壳:
球状而无孔口的
*子囊壳:
瓶状或球状且有真正壳壁和固定孔口的(perithecium);
*子囊座:
双层壁的子囊
*子囊盘:
盘状或杯状的(apothecium)
担孢子(basidiospore)
担子:
通常是直接由“十”、“—”菌丝结合形成双核菌丝,以后双核菌丝顶端细胞膨大成棒状。
若细胞壁加厚形成冬孢子。
担孢子:
在担子内的双核经过核配和减数分裂,最后在担子上产生4个外生的单倍体的孢子。
担子菌的有性孢子。
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特点
无性繁殖特点
•无性孢子一般无休眠期,细胞壁较薄,对低温、高温、干燥等抵抗力弱,除厚垣孢子外。
•一个生长季节无性孢子繁殖快、数量大
•对植物病害的传播和再侵染起重要作用。
有性生殖特点
•细胞壁较厚或有休眠期,以度过不良环境,是许多植物病害的主要初侵染源。
•有性孢子一般一年产生一代。
•往往是初侵染来源。
有些真菌可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孢子的现象。
如梨锈菌可以产生性孢子、锈孢子、冬孢子和担孢子共四种不同类型的孢子。
(三)真菌的生活史(lifecycle)
生活史
指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孢子的过程。
典型生活史(两个阶段)
无性阶段
有性阶段
无性阶段和有性阶段
•无性阶段
菌物的营养菌丝体产生无性孢子,无性孢子萌发形成芽管,芽管继续生长成新的菌丝体,这是无性阶段,在生长季节中通常多次循环,产生大量的无性孢子。
有性阶段
生长后期从单倍体的菌丝体上形成配子囊,经质配形成双核阶段,再经核配形成双倍体的细胞核,最后经减数分裂形成单倍体核,这种细胞发育成单倍体的菌丝体,这为有性阶段。
一般在植物生长或病菌侵染的后期产生,其作用除了繁衍后代外,主要是渡过不良环境。
非典型生活史
☐不是所有的菌物其生活史都有有性阶段和无性阶段。
半知菌的生活史只有无性阶段,而一些高等担子菌则只有有性阶段。
☐不是所有菌物的有性阶段都是在营养生长的后期才出现。
有些同宗配合的菌物,它们的无性阶段和有性阶段可以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同时并存,在营养生长的同时产生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
☐不是所有的都是单主寄生
单主寄生
多数植物病原菌物在一种寄主植物上就可以完成生活史。
转主寄生
有些菌物则需在两种不同的寄主植物上才能完成生活史。
三、植物病原真核菌的主要类群
主要类群
原生界根肿菌门
卵菌门
接合菌门
双核菌门
子囊菌亚门
担子菌亚门
半知菌亚门
(一)原生界根肿菌门
1习性:
水生或两栖寄生于高等植物根部。
专性寄生,畸形病变。
2营养体:
无壁原生团
3无性繁殖:
游动孢子(n)
4有性繁殖:
接合子(2n)
5重要属
根肿菌属
菌体特征:
鱼卵块状
重要种:
十字花科根肿菌
症状:
根肿,株矮
粉痂菌属
多孔海绵状
马铃薯粉痂菌
疮痂状小瘤
(二)色藻界卵菌门
•习性:
水生--两栖—陆生
腐生—非专性寄生--专性寄生,
发达的无隔菌丝
游动孢子
卵孢子
(1)腐霉属
孢囊梗与菌丝分化不明显,孢子囊裂瓣状,不脱落。
瓜果腐霉病
引起猝倒和腐烂,白色绵霉状物。
(2)疫霉属
孢囊梗与菌丝分化明显,孢子囊近球形、梨形,脱落。
致病疫霉
腐烂,白色霉状物,马铃薯晚疫病
(3)霜疫霉属
主干单轴分枝,不对称二叉状锐角分枝,孢子囊。
荔枝霜霉
果腐
(4)霜霉菌(霜霉属、假霜霉属、单轴霉属、盘梗霉属)
霜霉属
孢囊梗与二叉状锐角分枝,孢子囊近球形,孢子囊再次侵染。
寄生霜霉
黄褐斑边缘模糊,背面白色霜状霉物,十字花科霜霉病
假霜霉属
古巴霜霉
黄褐斑,叶背面灰褐色霜状霉物,瓜类霜霉病。
单轴霉属
主干单轴直角分枝,末端平钝。
葡萄生霜霉菌
黄褐斑,叶背面及果实白色霜状霉,葡萄霜霉病。
盘梗霉属
主干单轴分枝,二叉状锐角分枝末端盘状,孢子囊。
莴苣盘梗霉
黄褐斑,叶背面白色霜状物,莴苣及菊科霜霉病。
(5)白锈属
孢囊梗平行排列在寄主表皮下,孢子囊串生。
白锈病
叶上白色疱斑,表皮破裂露出白色粉末。
十字花科白锈病,空心菜白锈病。
卵菌门:
腐霉属、疫霉属、霜疫霉属、霜霉菌、白锈病
(三)真菌界结核菌门
陆生,大多数腐生。
孢囊孢子
接合孢子
5重要病害:
引起桃、南瓜等的软腐病。
毛霉属、根霉属等
真菌双核菌门
•子囊菌亚门
•担子菌亚门
•半知菌亚门
(四)子囊菌亚门
陆生
有隔菌丝,(芽孢子、粉孢子、厚垣孢子),营养体有变态。
分生孢子
子囊孢子
•子囊孢子为有性孢子。
重要属
外囊菌属
白粉菌(闭囊壳)
核菌(子囊壳)
腔菌(子囊座)
盘菌(子囊盘)
(1)外囊菌属
子囊长圆筒形,产生芽孢子。
畸形外囊菌
缩叶,有灰白色粉蜡层。
桃缩叶病
(2)白粉菌
•高等植物活体寄生物
•菌丝和分生孢子(粉孢属)表生,以吸器吸取营养。
•子囊果为闭囊壳,子囊数目1或多个。
•闭囊壳外有不同的附属丝。
•引起植物的白粉病。
A单丝壳属
•闭囊壳内单个子囊
•附属丝丝状
•引起瓜类、豆类白粉病
B叉丝单囊壳属
•附属丝刚直、顶端分叉枝
•引起桃、李白粉病
C白粉属(球针壳属)
•闭囊壳内多个子囊
•引起菊科白粉病
D叉丝壳属
重要种:
菊科白粉病,瓜类、豆类白粉病,桃、李白粉病,核桃白粉病。
(3)核菌
•子囊果为子囊壳,着生于表面,或半埋生。
•子囊内含有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单胞或多胞。
•无性阶段一般很发达,产生大量分生孢子。
•重要属
小丛壳属
黑腐皮壳属
囊孢壳属
间座壳属
A小丛壳属
•子囊壳小,壁薄,埋生于子座内(炭疽菌属)
•病害:
苹果、菜豆和兰花炭疽病等
B黑腐皮壳属
•子囊壳具长颈,埋生,顶端开口。
苹果、梨树腐烂病
C囊孢壳属
•无子座,子囊壳黑色,埋生,子囊孢子单胞。
梨树轮纹病
D间座壳属
•子座发达,橘黄色,子囊壳埋生于子座内,有长颈穿过子座
茄子褐纹病,柑橘树脂病。
(4)腔菌
•子囊果为子囊腔,有假囊壳,子囊具有双层壁
•无性阶段很发达,危害植物。
•痂囊腔菌属:
葡萄黑痘病
•黑星菌属:
梨树黑星病
•球腔菌属:
瓜类蔓枯病
A痂囊腔菌属
•特征:
子座内单个球形子囊,子囊孢子三个隔膜。
(假囊壳)
•越冬的子座萌发分生孢子,菌丝体,反复产生分生孢子。
•无性阶段为痂圆孢属
•葡萄黑痘病,柑橘疮痂病
B黑星菌属
•假囊壳在病株残余组织的表皮下形成,子囊棍棒形。
(黑星孢属)
•危害果树的叶片、枝条和果实。
•苹果、梨的黑星病。
C球座(腔)菌属
•子囊座生于叶片表皮下,子囊孢子无色双胞。
•引起梨褐斑病、瓜类蔓枯病。
(5)盘菌
•子囊果是子囊盘,呈盘状和杯状
•无性阶段不发达,大多为腐生菌
•核盘菌属:
子囊盘,不产生分生孢子
•链盘菌属:
子囊盘从假菌丝上生出,分生孢子呈串念珠状。
•主要病害:
菌核病
典型病害
十字花科、非洲菊等菌核病
桃、梨、苹果的褐腐病
(五)真菌界双核菌门担子菌亚门
高等真菌
大多腐生少数寄生(非专性寄生)
有隔菌丝,双核阶段长。
无
担孢子,冬孢子。
5分类:
冬孢纲(锈菌目与黑粉菌目)和层菌纲。
重要属:
锈菌、亡革菌属、卷担菌属、隔担菌属。
(1)锈菌(单孢锈属、胶锈菌属、多孢锈属)
锈菌病原菌的特点
孢子:
全型锈菌有5种孢子
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担孢子
寄生:
单主寄生和转主寄生。
A单孢锈属
冬孢子单孢有柄
夏孢子单细胞
豆类锈病
B柄锈属
冬孢子双孢有柄,柄不胶化。
夏孢子单细胞,黄褐色
葱类、美人蕉等锈病
C胶锈菌属(冬孢子双细胞,长柄遇水胶化,无夏孢子、有性孢子、锈孢子、冬孢子和担孢子四种孢子,转主寄生、梨苹果锈病)
D多孢锈属
冬孢子多细胞,有柄
锈孢子、夏孢子
玫瑰锈病
(2)黑粉菌
双核菌丝寄生在细胞间,有吸器,黑色粉状的冬孢子,萌发为菌丝和担孢子。
慈姑黑粉菌、葱类黑粉菌。
(3)层菌(亡革菌属、卷担菌属、隔担菌属)
A卷担菌属:
担子卷曲,有横隔
引起植物紫纹羽病
紫色菌索
B亡革菌属
担子粗壮,无性阶段为半知菌,有菌核
立枯病、、纹枯病
C隔担菌属
担子果平伏与树皮上
膏药状霉,霉下有介壳虫
膏药病
(六)真菌界双核菌门半知菌亚门
很多腐生,不少种类寄生,约占真菌一半。
有隔菌丝
各种类型的分生孢子
5重要种类:
丛梗孢菌、黑盘孢菌、球壳孢菌、丝核菌属
(1)丛梗孢菌
分生孢子着生在梗上、梗束上、孢子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