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与答案DOCWord下载.docx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与答案DOC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与答案DOCWord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即班师,出征而回。
1、在下面语句中加上一个逗号,将其断开。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2、翻译下面语句。
吾今死矣,子速去!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匈奴“班军而还”的原因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
“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
“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手?
“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
“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愿王察之。
”
王曰:
“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
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注释]①庞葱:
人名,战国时魏国的大臣。
②质:
做人质。
③邯郸:
地名,赵国的都城。
④大梁:
地名,魏国的都城。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
距离B.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诽谤
C.愿王察之:
观察D.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结束
2.翻译句子。
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庞葱与魏王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庞葱有哪些思想顾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后人从这个故事中概括出成语“三人成虎”。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什么?
(四)为学
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
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4]
蜀之鄙(边远的地方)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
“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
“子何恃(依仗、凭借)而往?
曰:
“吾一瓶一钵足矣。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本文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2.“以()告富者”是一个省略句,括号中省略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下面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贫者语于富者曰(告诉)(B)吾欲之南海(往)
(C)西蜀之去南海(距离)(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看来)
4.文中有两处“子何恃而往”,为什么第一处用的是问号,而第二处用的是感叹号?
请作简要分析。
5.对比鲜明是本文写法上的一大特点,请以蜀鄙二僧欲往南海部分为例,说说文章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
6.下列哪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希望子侄立定志向,刻苦学习?
A、天下事有难易乎?
B、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C、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D、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7.文中可以看出“之南海”是非常困难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楚有祠①者,赐其舍②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
“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③,右手画蛇,曰:
“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
“蛇固无足,予安能为之足?
”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选自《战国策·
齐策》)
①祠:
祭祀。
②舍人:
达官贵族家里的门客。
③卮(zhī):
古代一种盛酒的器皿。
1.请从所学的课文中,找出与文段中加点的“且”、“亡”意义和用法相同的句子各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译:
3.选出与本则寓言的寓意相对的—个成语。
(A)画饼充饥(B)画地为牢(C)画虎类犬(D)画龙点睛
(六)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1.选出对“我亦无他,惟手熟尔”翻译正确的一项()
A.我也没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罢了。
B.我也没有其他手段,只有手熟罢了。
C.我也不说别的,只有手熟练。
D.我更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熟罢了。
2.这段方框中最恰当的标点是哪一种?
为什么?
选出理解最正确的一项。
A.句号。
因为一句话已经说完了,要稍作停顿。
B.问号。
因为这是一疑问句,句中含有疑问词“安”(怎么)。
C.逗号。
因为一句话尚未说完。
D.感叹号。
因为它深刻地表现陈尧咨盛气凌人,怒不可遏的骄傲态度。
3.卖油翁和陈尧咨的一番对话,从根本上说,是由陈尧咨的什么心理引起来的?
选出理解正确的一项()
A自矜B.自卑C.谦虚D.嫉妒
4.陈尧咨的神态是怎样变化的?
根据文段内容,填写下表(分别用一个字来概括)。
矜_____________
5.“康肃笑而遣之”中的“笑”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状态?
选出理解正确的一项。
A.佩服卖油翁的高超技艺,表示虚心向他学习。
B.始终不信服卖油翁“惟手熟”的说法。
C.争强好胜,不愿当面接受。
D.打心里感谢卖油翁的有益教诲。
6.《卖油翁》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
“获则烹。
”其弟争曰:
“宜燔。
”竞斗而讼于社伯。
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
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1.解释加点的词。
(1)将援引射之()
(2)宜燔()(3)烹燔半焉()(4)已而索雁()
2.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已而索雁,则凌空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竞斗而讼于社伯”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B.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C.择其善者而从之。
D.朝而往,暮而归。
4.本文涉及几个人物?
谁的观点正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永之氓①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②,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③。
其侣④曰:
“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曰:
“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何不去之?
”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⑤。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
“汝愚之甚,蔽⑥之甚!
身⑦且死,何以货为?
”又摇其首,遂溺死。
[注释]①氓,百姓。
②中济:
渡到河水的中间。
③寻常:
古代以八尺为寻,两寻为常。
④侣:
同伴。
⑤怠:
懒惰,松懈。
此为疲倦无力。
⑥蔽:
蒙蔽,指为金钱所迷惑。
⑦身:
自身,自己。
1、解释加点的字。
永之氓咸善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
是以后何不去之益怠
2、选出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两项()()
A水暴甚暴病身亡B绝湘水夜久,语声绝
C汝善游最也京中有善口技者D身且死立岸上呼且号曰
3、翻译句子:
①汝愚之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短文讽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参考答案:
(一)1、慢看2、于是就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驾船方法(技术);
用椎敲着鼓,径直向前驶去3、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不能自满或应该不断进取)
(二)1、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2、我现在是活不成了,你快离开吧!
3、被荀巨伯舍身救友的义举所感动
(三)1、C2、集市上没有老虎是明摆的事,但是有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变成真的有老虎了。
3、担忧邯郸距离大梁太远,有人挑拨离间,使魏王对自己失去信任。
4、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
(四)1、主观努力或立志2、到过南海这件事或“之”3、D(难道)4、第一次表探询的语气,第二次轻蔑的语气或第一句表疑问,第二句表不屑一顾)5、贫和尚认为去南海一瓶一钵就够了,富和尚认为应雇船去南海(或贫和尚从南海回来了,富和尚还没有成行)
6、D7、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五)1、年且九十亡以应2、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她添(画)上脚呢?
3、D
(六)1、A2、D3、A4、忿笑5、C6、熟能生巧
(七)1、牵引应当烧寻找2、过了一会儿去寻找雁,而那雁已向高空飞远。
3、C4、三个人都不正确。
因为办事要抓住时机,不能为无为的争论而贻误战机。
)
(八)1、都他的你因此抛弃更加2、AC3、①你太愚蠢了。
②你最善于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后了?
4、讽刺了那些贪而无厌、爱财如命的人.
之
(一)代词
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
如: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陈涉世家》)③肉食者谋之。
(《曹刿论战》)
有时也作第一人称,译为“我”。
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上枢密韩太尉书》)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②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③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公输》)
3.音节助词。
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
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4.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①何陋之有?
(《陋室铭》)②宋何罪之有?
(《公输》)③而城居者未知之也。
(《满井游记》)
5.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②北顾黄河之奔流。
(三)作动词,可译为“到”、“往”。
吾欲之南海,何如?
(《为学》)
者
(一)结构助词,译作“……的”“……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的原因”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愚公移山》)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③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为学》)④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
(二)语气助词,用在主语之后表示停顿,谓语部分一般用“也”字结尾,起判断作用。
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②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隆中对》)
而
主要作连词用,可以表示以下关系:
l.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
①扁鹊望桓候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②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③环而攻之而不胜。
前一个“而”就表示承接关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
①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始得西山宴游记》)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③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隆中对》)④环而攻之而不胜。
后一个“而”字表示转折关系。
4.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
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5.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②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始得西山宴游记》)
其
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作“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②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③屠大署,恐前后受其敌(《狼》)
有时也译作第一人称代词“我”。
偶然得之,非其所乐。
2.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①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②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③以勉其学者也(《墨池记》)
也可译作“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①其一犬坐于前(《狼》)②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二)副词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
①其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②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前一个“其”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可译为“恐怕”。
③安陵君其许寡人!
其:
可译为“可要”。
(三)连词,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尔。
(《送东阳马生序》)
以
(一)介词
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
)(《出师表》)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②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
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
①屠惧,投以骨(《狼》)②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③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峡江寺飞泉亭记》)
(二)连词
1.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如:
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②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③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④故为之文以志(《始得西山宴游记》)
2.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②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3.有时相当于连词“而”。
①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②醉则更相枕以卧(《始得西山宴游记》)
(三)“以”还可作动词(属于实词)用,可译为“认为”。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②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
(《〈世说新语〉三则》)
焉
1.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句末疑问语气助词,可译为“呢”。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3.代词,相当于“之”。
忽啼求之,父异焉(《伤仲永》)
4.兼词,用于动词、形容词之后,即兼有介词和代词的作用,相当于“从这里”“在那里”。
①不复出焉(《桃花源记》)②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③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判论战》)
虽
连词“虽”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两种用法。
1.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
①虽千里弗敢易也,岂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2.表示转折,可译为“虽然”。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然
(一)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作“这样”“如此”。
①父利其然也(《伤仲永》)②谓为信然。
(《隆中对》)③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二)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作“然而”“但是”等。
①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②然志犹未已。
(三)语气助词,分三种情况:
1.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译作“……地”。
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2.用于词尾,译作“……的样子”。
①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
(《墨池记》)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醉翁亭记》)
3.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然”“若……然”格式,相当于“……的样子”
“好像……似的”。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乃
(一)作副词。
有三种情况。
1.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才”。
①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狼》)②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就”。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陈涉世家》)
3.表示出人意料,译作“竟”“竟然”。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
4.用于判断动中,相当于“是”“就是”。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二)作连词,表示前后的衔接或转折,可译为“于是”。
①乃入吴寻二陆。
(《周处》)②乃重修岳阳楼。
(《岳阳楼记》)
(三)作代词,译为“你、你的”。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于
介词“于”的主要用法有:
1.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译作“在”“从”。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②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
2.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向”“对”“同”“给”“到”等。
①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②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③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章》)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墨池记》)
3.用在被动句中,介绍行为主动者,可译为“被”。
“受制于人”的“于”。
4.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作“比”。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鱼我所欲也》)
5.表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二章》)
为
“为”作为动词有两种基本用法,一是表判断,一是表动作行为。
这里只介绍“为”作为介词的用法。
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向”“对”等。
①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②此人——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2.表示被动,译作“被”。
梅花为寒气所勒(《西湖游记二则》)
3.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
为我谢曰:
“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
(《韩愈短文两篇》)
4.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作“为着”“为了”。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5.表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如: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故事两篇》)
【七年级】
1、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做到“,”,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
(用《〈论语〉十则》中的词句填空。
2、唐太宗有一句名言: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
3、《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了作者宽广胸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
,。
4、《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道出游子悲苦惆怅的诗句是:
5、《次北固山下》中描写长江潮平岸阔,和风吹拂,风帆高悬的诗句是,。
6、《次北固山下》写青山绿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最能表现作者乡愁的一句是:
8、《次北固山下》中写时序更替,抒发思乡之情,蕴涵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9、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
10、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诗句“,”。
11、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
12、《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13、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14、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15、APEC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
16、如何对待他人的优点和缺点呢?
孔子说:
17、《论语》十则》中强调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
18、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
”19、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会晤的欢愉衬托客居的寂寞,把思念深情转化为重聚希冀的名句是“,。
20、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会晤的欢愉衬托客居的寂寞,把思念深情转化为重聚希冀的名句是“,。
【八年级】
21、杜甫《望岳》一诗中描写泰山神奇秀美、雄伟高峻的句子是,。
22、杜甫《望岳》一诗中表现其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两句诗是:
23、《使至塞上》中借用比喻表达自己并不愉快的心情的句子是,。
24、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绘塞外奇特壮美风光的千古名句是“,。
25、杜甫在《春望》中描写长安城被叛军攻陷后遭到惊人破坏的诗句是“,。
26、在《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亲之情,即所谓“,”。
27、《春望》中,诗人通过刻画自己形象,表达忧国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