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历代书院的沿革11111111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344602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历代书院的沿革11111111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广州历代书院的沿革11111111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广州历代书院的沿革11111111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广州历代书院的沿革11111111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广州历代书院的沿革11111111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州历代书院的沿革11111111Word下载.docx

《广州历代书院的沿革11111111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历代书院的沿革11111111Word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州历代书院的沿革11111111Word下载.docx

到了清代,私人讲学之风仍盛,书院又有进一步发展。

广东和广州的书院,其发展也是空前的。

据杨荣春著的《中国封建社会教育史》记载:

“以广东来说,自乾隆至道光,共创设了190所,其中政府办的(官立)占绝大多数。

书院遍布于各县市,甚至一个县就设置了15所之多。

……广州市有番山书院、穗城书院、滚溪书院、粤秀书院、西湖书院、文澜书院、羊城书院、学海堂等十一所。

”到了清末,特别是戊戌变法之后,全国书院已趋于末落。

停办者有之,合并者有之,改为学堂者有之。

延至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五月,清廷颁布《清帝谕各省府厅州县改书院设学校》,书院才完成了历史使命。

 

二、关于书院的制度、性质、教学内容、招生对象,广州的书院和全国一样,是大体相同的。

在封建社会里,教育是处于“模糊”状态,并不象今天分为幼儿园、小学、中学、高等院校那样

明确。

明、清两代,小学一般称为社学、义学、蒙馆、私塾,入学者均为儿童,这倒是明确的。

至于

书院属什么性质,则视乎所授课程、入学对象而定。

总的来说,一般的书院相当于中学,如广雅书院

就是。

有些书院的讲学者,多为著名学者,招收学生以成年人为主,所授课程则为义理之学、训话之

学,颇为高深,这一类则相当于今天的高等院校,如广东学海堂就是。

书院的创办,也有几种不同的情况。

一种是属于官办的,即今天所说的公立学校。

明、清两代,

朝廷规定各省书院之设,每府州县可设三四所,少亦一二所。

这些书院由国家拨款创立,延聘名濡任

教。

第二种是属于社团创办,由官员、绅士、富商捐款,设立基金,以解决每年经费。

第三种是私人

设立,这与私人讲学风盛有关。

例如康有为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就是私人讲学的书院。

书院的名称,一般均}}'

r.,}}#}院”,但亦有称“堂”的,例如学海堂、万木草堂等,也有称为“精含”的,精舍即学舍。

《后汉书》有载:

“立精舍讲授,诸生常数万人。

”例如清代学者陈遭

就在广州设“菊坡精舍”授徒讲学。

书院的学规。

宋朱熹主持白鹿洞书院,就拟订和颁布书院教条,阐明创办目的、教学要求、学生

守则等。

以后元、明、清的大书院都有教条规定,相当于学规、学则。

广州的学海堂、广雅书院、万

木草堂,都有学规公布。

书院的任务和作用,并不限于讲学,其任务与作用是多方面的,一般有五个方面:

(一)讲学授业:

这是主要任务,通过教学来培养人才。

(二)供祀先圣:

主要是继承儒家精神和学说,所以多供祀孔子、孟子、颜渊、曾子、子思,也

有供奉名1学者,如供祀朱熹、周敦颐等。

每年举行一次盛大活动,相当于一种雅集。

(三)大量藏书:

很多具有规模的书院,都收集大量图书、史料、文献,供师生阅读研究之用。

(四)学术研究:

因为有些书院相当于今天的高等院校,所以师生有条件进行学术研究。

不少名

身宿儒边教学边著作,在学术上作出了贡献。

(五)出版图书:

主要是出版师生的著作,也有负责整理出版地方文献,或负责修史的。

明白了以上的情况,对了解广州各种书院的兴起、沿革很有帮助。

以下简述从宋代到清末广州

书院情况:

玉岩书院

在广州市郊区萝岗洞,创立于南宋期间,至今仍保存原址,是广州比较早的书院。

玉岩书院原是南宋进士钟玉岩读书的地方。

钟玉岩是广州萝岗洞人,名启初,字圣德,在开禧元年(1205年)登进士,官至参议中书省兼知政事。

晚年居乡,筑萝坑精舍,常与学者崔与之在此讲学。

玉岩死后,其儿子钟德彰塑造遗像供祀,并改萝坑精舍为玉岩书院。

钟、崔二人讲学的事迹,已找不到史料,但玉岩书院仍保存到现在,并陈列了甚多历代名人题咏、书法。

据说朱熹亦曾到此,并留下“忠孝廉节”的题字,至今保存下来。

番山书院

建于南宋期间,因时间久远,资料不多,只知该院延办至清朝止,历史悠久。

当时广州市内(今

北京路附近),有小丘番山、禺山,因而名为番U书院。

直至今天,北京路还有一条街叫书院街。

代方大琼重修苗山书院,学生较多。

禺山书院

禺山书院也建于南宋期间,院址在大东门内邑学宫,即今之农民运动讲习所西边。

清雍正八年

C173。

年),知县庞屿重修该院,继续办下去。

乾隆元年(1736年)知县冯曦光购置民房,扩大院

址。

同治六年(1867年),增建贡院号舍,以便学子参加科学考试的学习。

光绪十三年(1887年),

亩陶福祥任学长,增加经费,童生均得到膏火津贴,课程《四书》外,增设史、理、文诸学。

亨廉溪书院

建于明正统二年(1437年),院址在西村附近,是为纪念镰溪先生而建的。

宋代名儒周敦颐(滚溪),‘

是《爱莲说》的作者,曾到过广州。

清张之洞倡办广难书院,他崇尚周敦颐学说,因而在书院东北建有

赚溪先生祠和莲韬馆,作为纪念。

镰溪书院在清代已废,所知史料不多。

粤东书院

是清总督赵宏灿和巡抚范时崇所倡办,于清康熙四十九年(171。

年)成立,院址处于南门内盐司

街,即今北京路与新民路南段之间。

到雍正八年,知府吴寒重修,继续开办,在当时颇有名气。

由于

聘请有名学者任教,因而学子日众,也培养不少人才。

据说,广州有越秀书院,大概就是粤东书院,

是否如此,有待考证。

西湖书院

原为南海义学,在今西湖路,约建于明代。

至清雍正元年(1723年),知县刘庶将南海义学改为

西湖书院。

到嘉庆八年(1803年),布政使康基田扩大院址,增收学生,成为略具规模的书院。

学海堂

是两广总督阮元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所倡办,地址在越秀山麓(今应元路一带),环境清

幽。

著名学者吴兰修、曾钊、赵均、林伯桐、吴应逃等为学长,有《学海堂章程》,人材荟萃,具备规

模,成为广东最高学府。

堂内有文渊阁,藏书甚丰,相当于今天大学的图书馆。

供奉受者郑玄,每

年纪念郑玄生日(七月五日)时,举行盛大的雅集活动,社会名流、诗人均参加。

学海堂除教学与研

究外,还担负编书、修史任务,并出版了阮元的《皇清经解》。

学海堂自创办以来,培养人才不少,

陈Y$、桂文灿等就是当时的高材生。

越华书院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

年),盐运司范时纪倡办,地址在布政司后街(在广中路附近),今天的

越华路因而得名。

当时很多富商子弟没有求学深造的地方,所以热心捐款兴办越华书院,办学基金较

多,办学亦有成绩。

招收学生以富商子弟为多,范时纪作有《越华书院记》,有详细介绍。

后来由著

名学者丁仁长(伯厚)任院长,声誉日著。

羊城书院

清督粮道蒋依于康熙二十二年创办,院址在城南龙藏街。

至雍正八年,知府吴赛再捐款兴修,还将岭南义学、珠江义学合并在院内,颇具规模。

罗含章作《羊城书院记》有说:

“立定规条,延清名师,实心教读。

余公瞬即到院教诸生以修身立品,实济时用之学,升降有等,劝惩有序,庶几收实效焉。

”后来聘请曹雨村任学长,学者日众。

曹雨村(为霖)是南海曹边村人,中举后不出仕,从事教学著述,著有《木笔花馆诗钞》、《易学史镜》等书,诗人张南山(维屏)与他友好,对他的诗评价甚高。

应元书院

清同治八年(1869年),广东布政使王凯泰倡办,院址在今应元路越秀山东麓。

该书院学制、规

章、课程均与其他书院相同,但担负任务着重于培养科举人材,因此粤东举人多在此求学深造。

王凯泰

作《新建应元书院记》,有详细介绍,当中说:

“其赴会试者皆贬之,会试第一殿试第一者贺之,为

京官者岁岁晌之,而皆出于书院。

书院经费二万余金,发育生息,又岁岁拨介费二千余金,其足可

用,其事可久也。

”广东有个状元梁耀枢,就是应元书院培养出来的。

今天广州的应元路,亦因而得

名。

后科举没落,应元书院已不吃香。

到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体办,改’〕广东先贤词。

菊坡精舍

清同治六年(1867年),广东巡抚蒋益澄倡办,舍址龙越秀山麓,聘请件名学者陈澄为学长。

费来源,先由蒋益澄带头捐款,其他名流、官僚均捐助作为办学基金。

陈>

ais}.(兰甫)为番禺人,学识

渊博,著述丰富,德高望重,世称“东塾先生”。

他曾作《菊坡精含记》,当中说:

a}}既应聘,请如学海堂i.,课以经史文笔。

学海堂一岁四课,精舍一岁三课,可以.之,吾不自立法也。

”精舍除教学外,还担任刻印图书典籍,作出了很大贡献。

后陈澄病逝,学子,'

i}i-1之,在精舍中设陈兰甫先生祠

以纪念,-1;

1903年才停办。

广雅书院

张之洞于清光绪十年任两广尝、督,颇重视文化教育,曾上疏《创}}:

f._雅书院奏摺》,得朝廷批准,着手兴办,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六月成立,并举行开学礼,广笼址在西村。

“广雅”的定名,取自“广者大也,雅者正也”之意,属官办书院。

有东西精舍二间,侣广东、广西学生入学,共学生200名。

首任院长是梁鼎芬,课程分经学、史学、理学、文学四科,比过去的书院有较大进步。

有《广雅书院学规》,共2?

条,比过去又更完善。

此外,张之洞又创办广雅书局,请著名学者陶福祥任总校,刊印有关广东文献图书。

辛亥革命后,广雅书院改为广东高等学校,黄节任校长,1912年,又改为广东省立第一中学,1928年,又改为实验中学,梁懒溟任校长,193年,才定名为广雅中学,一直到今天。

在100年里,它培养不少人才。

万木草堂

岌有为,广东南海人,戊戌变法领导者,著名诗人、学者、政治家。

他于1890年到广州,决心从事讲学,创办万木草堂,属于私人办学。

康有为创办万木草堂,除了宣传他的学术思想外,还为培养变法的骨千作准备。

万木草堂曾三迁堂址,但以长兴里(在今中山四路)为主。

初时学生只有十余人,后来发展至一百人。

康有为作《长兴学记》,是广东教育史上的重耍文献。

他的办学目的是“夫勉强为学,务在逆乎常纬”。

他所订的“长兴学说”,在“学纲”_I_.规定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在“学科”上设义理之学、考据之学、经世之学、文化之学,在“学外学科”上,则设演说、扎记、体操、游历”。

万木草堂设立四年多,培养人才不少,其中梁启超、陈千称梁朝杰、麦孟华、韩铭基、曹泰等,后来成为戊戌变法的骨干分子。

经过戊戌变法后,因康有为、梁启超反对旧式书院和科举制度,卞张废八股文,因而国内各地书

院日趋没落,广州也不例外。

例如19V1年,广雅书院已着手进行改革,开设新课程。

1902年,废除羊城书院。

1902年秋,越华书院停办,广州知府龚心湛将其改为府立巾学堂。

1903年变动更大,菊坡精舍废除,应元书院改为广东存古学堂,禺山书院改为番禺初级师范学堂。

辛亥革命后,书院已完成历史任务,宣告结束了。

(作者单位广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