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院管理课题项目指引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343296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医院管理课题项目指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现代医院管理课题项目指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现代医院管理课题项目指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现代医院管理课题项目指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现代医院管理课题项目指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医院管理课题项目指引Word文档格式.docx

《现代医院管理课题项目指引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医院管理课题项目指引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医院管理课题项目指引Word文档格式.docx

尤其在优化流程、规范行为,便民惠民措施、缩短等候时间、改善就医环境、推广优质护理,试行临床路径等方面取到明显进展,人民群众初步感受到改革所带来的实惠。

但是,三年试点从总体来看效果不太显著,一些地方主要集中在医院内部管理、质量控制、方便就医等方面,体制机制改革尚未真正触及,群众最关心的核心、最本质问题还没有触动。

公立医院改革重在制度建设。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指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医学发展规律和医院改革要求,能够有效提升医院的科学管理、运行效率、资源整合,实现公立医院的社会效益、公益属性和工作目标的一系列制度安排的总和。

邓小平同志曾极其精辟地指出:

“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国家“十二五”公立医院改革方案从八个方面明确了公立医院改革重点,把“四个分开”作为核心,力图在“管办分开、政事分开”上有所突破。

但是,许多地区试点出现尴尬局面,由于公立医院的举办主体或出资人不明确,至少分散在10个政府部门,公立医院公益性的责任主体不明确,管办分开、坚持公益性也就无从落实。

建立符合国情的现代公立医院管理制度是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目标,是实现公立医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分开,统筹推进综合改革,增强公益性、调动积极性、惠及老百姓、保障可持续的制度基础和条件保障。

从总体来讲,公立医院改革缺乏理论研究、缺乏经验抽象、缺乏舆论宣传。

课题的设计就是想从理论上、制度层面上加强公立医院改革的系统研究,为下一步公立医院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参考。

二、研究内容

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征求各方面的意见,把建立符合国情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系列研究的内容确定十个方面,随着研究的展开,今后将不断扩充研究内容。

十个研究内容如下:

(一)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研究

(二)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支付制度研究

(三)公立医院布局、结构、规模和功能研究

(四)公立医院监管机制研究

(五)公立医院文化建设研究

(六)公立医院法人属性与治理结构研究

(七)公立医院财务制度研究

(八)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研究

(九)公立医院医务人员薪酬制度研究

(一十)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制度研究

1.1研究背景

公立医院是指政府举办、实现特定目标的非营利性医院。

坚持或增强公益性是公立医院的本质特点和社会属性。

明确公立医院的举办主体,建立可持续的筹资体制或补偿机制是保障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实现社会目标的核心。

举办主体既是公立医院出资人,又是公立医院实现公益性的责任主体(而不是保值增值),医院是实现公益性的载体。

我国县级县以上公立医院数超过1.6万所,是我国卫生事业主要支撑。

如何调整政府多个部门的利益关系,明确公立医院的举办主体,形成可持续的筹资与补偿机制,是公立医院改革实行管办分开和政事分开的关键。

问题在于,各级政府作为公立医院所有者,但由谁作为政府出资人代表(举办主体)缺位;

目前,我国公立医院筹资渠道多样、筹资方式碎片化,各自为政、随意性强、价格背离,未能形成有机整体,最后只能百姓兜底。

目前,公立医院政府财政投入很低(占医院收入的7%左右)。

政府预算筹资不到位的情况下,我国采用了一系列补偿政策,如药品加成、高新尖技术按高于成本收费等等。

由于医疗服务市场是一个供方居于支配和控制地位的垄断性市场,致使医疗服务的决策权和医疗费用的控制权掌握在医疗服务的提供者手中,如果补偿机制不合理,在按照服务收费的机制下,更使供方具有诱导需求的动机与能力,同时支付方式的落后、价格机制的失真也可能产生诱导需求、过度医疗,导致医疗行为扭曲,带来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科学制定补偿范围和补偿机制不仅是保证公益性的办院方向,促进公立医院良性运转,破除"

以药补医"

机制是关键环节,也是提高服务效率,提供适宜的公立医疗服务的制度保障。

1.2研究目的

明确符合国情的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科学界定政府补偿范围和补偿内容,合理划分政府、社会和个人筹资的责任和比例,保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办院方向、促进公立医院良性运转。

1.3研究内容

1)系统梳理国际和典型国家公立医院筹资和补偿的原则、内涵、方法、手段和有益经验,明确其政策实施的环境;

2)我国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历史沿革及其经验和教训,当前筹资和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各地探索的经验分析总结;

3)如何定义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体现在哪里,怎么体现?

4)提出能够体现公立医院公益性的补偿机制的政策选择,分析其优缺点。

5)针对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特征,提出现阶段补偿机制的建议。

1.4研究要求

1)组建跨学科,多单位的研究团体,研究人员应具有卫生政策、制度经济学、医院管理和财政管理等相关知识背景,研究团队应具有较丰富的实践和理论经验,并有足够的时间安排来完成研究任务。

2)研究中注意对关键知情人的深入访谈,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3)提交研究报告和研究摘要。

研究主报告应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研究结果、讨论和政策建议等。

研究摘要应控制在3000字以内,简述研究主要发现和政策建议,要求通俗简洁。

提交研究报告时,应同时提交研究时建立的数据库、相关文献资料、研究时使用的调查表和调研提纲等。

4)产出时间:

2013年12月31日前,提交研究计划书,在研究期间,按照科研管理的要求,提交中期研究情况汇报,2014年12月31日前提交研究报告和摘要。

(二)

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支付制度研究

2.1研究背景

支付制度是公立医院改革关键环节。

支付方式是政府、医保、患者向医疗服务提供方支付医疗费用的途径和方法,支付制度是一个国家确定与其卫生体制相适应的支付方式,保障支付方式有效实施的制度安排。

也就是说支付方式是一个具体方法学,追求付费的合理与科学性;

支付制度则是影响长远的制度性和机制性安排。

医疗服务支付制度可以被认为是在医患双方或者医、患、支付方多方之间的一种契约,为医疗服务提供创造一些激励机制,尽量减少机会行为的风险。

医疗服务支付制度改革在当前卫生系统改革中具有重要的杠杆作用。

支付方式、补偿水平和医疗服务效率与质量,三者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虽然卫生筹资和补偿水平对医疗行为有重要影响,但医疗行为对支付方式更加敏感,支付方式会影响供方的行为,改变卫生资源的分配,有时会在更大程度上影响着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国际的经验表明,医疗服务支付方式逐渐从后付转向预付,从以投入为基础向以产出为基础,逐渐向以结果为基础的支付制度设计演变,普遍采用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按绩效付费等,对于形成正确的激励机制,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抑制医疗费用的迅速上涨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实施的是按项目付费、按药品加成付费的支付方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没有严格的监督措施,医生的收入与开多少检查、开多少药品挂钩,必然导致诱导需求,这是医疗费用持续上涨的主要影响因素。

当然,各种支付方式都有优缺点,每种支付方式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单一还是多个支付方、现有地区或者区域内供方的分配和资源配置情况、市场竞争力、服务包的大小、支付标准制定的高低、混合支付方式的相互作用、支持体系的影响等,一旦影响因素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在不同程度上弱化或者改变。

所有的支付方式都会产生影响数量、质量和服务组合的有利和不利激励。

中国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要“强化医疗保障队医疗服务的监控作用,完善支付制度”,进而,人社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意见》明确,要进一步推进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逐步形成与疾病医疗保险制度发展相适应,激励与约束并重的支付制度。

随着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全面覆盖,医疗保险待遇逐年提高,医疗费用直接结算逐步实现,医疗费用的控制将会显得越来越重要。

需方控制难以抑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供方控制是国际医保管理的趋势,医疗机构的支付制度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因而,构建符合国情和地方实际情况的医疗服务支付制度体系,不仅是贯彻落实上述两个重要文件的核心,而且对于进一步深化我国医改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2.2研究目的

通过总结国际上公立医院支付方式和支付制度的做法和经验,阐述支付制度和支付方式的科学定义和基本内涵,探索公立医院提供的不同类别的服务相对应的支付方式。

研究我国建立科学的支付制度的前提和条件,提出相应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建议。

2.3研究内容

1)系统梳理国际上和典型国家医疗服务的支付方式和支付制度。

2)系统回顾我国公立医院支付方式的主要做法、历史沿革和经验教训。

3)针对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特征,结合公立医院改革,提出我国公立医院提供的不同类别的服务(门诊、急诊、住院、康复、药品等)对应的支付方式及其管理措施。

4)结合支付方式改革所需要的政策环境和条件,提出下一阶段我国公立医院支付制度建设的政策建议。

2.4研究要求

1)组建跨学科,多单位的研究团体,研究人员应具有医疗保险、卫生政策、卫生经济、医院管理等相关知识背景,研究团队应具有较丰富的实践和理论经验,并有足够的时间安排来完成研究任务。

3.1研究背景

《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等有关文件中,特别强调要“优化调整公立医院区域布局和结构,明确行政区域内公立医院的设置数量、布局、主要功能和床位规模、大型医疗设备配置。

”在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的推进过程中,如何实现优质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成为核心问题。

我国需要多少医院?

需要多少公立医院?

其中专科、综合医院各需要多少,如何布局?

从宏观层面来看,规划医疗机构分布格局,不仅要明确政府职责,还要有利于社会力量办医的发展。

“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到2015年,中国社会力量办医的床位数与服务量要达到总量的20%。

所以,下一步就完善、细化社会力量办医的相关政策措施,仍需要多方研究与探讨。

从微观层面来看,则需要通过刚性和柔性相结合的方式来逐步介入,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至基层,实现资源在公立医院服务体系中的纵向流动。

同时,公立医院还要处理好与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基层医疗机构的关系,并实现联动。

目前,有21个省在完善区域卫生规划,制定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要求,进行公立医院服务体系的改革。

同时,也有不少的地区尝试建立医疗联合体或医院集团,对不同层级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在纵向或者横向的资源整合,形成一种联合的医疗组织,以期能够重构医疗服务体系,促进不同层级或不同特点的医疗机构的联动。

但是,由于体制机制问题,发展受到局限。

为建立一套科学的组织管理制度和规范的组织架构,真正达到构建公益目标明确、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结构优化、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的目标,进行公立医院布局、结构、规模和功能的研究非常重要的。

3.2研究目的

研究适应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满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服务的公立医院数量、规模,重点明确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合理调整公立医院资源布局,探索公立医院的体系结构和不同层级、不同类型机构间的相互关系。

3.3研究内容

1)梳理和总结国际上公立医院规模、结构、功能、布局的基本情况。

2)系统分析我国公立医院在上述方面存在的问题。

3)系统分析我国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量、需求量和医疗服务利用量,城乡患者就医流向,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利用比例,分析合理或不合理利用的原因;

4)针对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特征,结合公立医院改革要求,提出下一阶段我国公立医院在规模、结构、功能、布局上的具体建议。

3.4研究要求

1)组建跨学科,多单位的研究团体,研究人员应具有卫生政策、区域规划、医院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知识背景,研究团队应具有较丰富的实践和理论经验,并有足够的时间安排来完成研究任务。

2)研究中用注意对关键知情人的深入访谈,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4.1研究背景

任何国家政府都对公立医院实行严格监管。

监管是指运用国家强制力来改变医院的组织和个人行为。

政府对公立医院监管有两个主要目的:

一是实现政策目标,确保公立医院的可及性和公益性目标;

二是实现管理机制,确保医疗(包括药品)服务过程的质量、安全和绩效。

由于疾病的不确定和复杂性、医患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性,患者无法判断医疗质量并做出正确选择,越来越多国家将规制和监管作为矫正和弥补市场失灵、消除垄断和控制诱导需求、提高医疗质量与服务应答的管理工具。

包括医务人员、质量与安全、服务可及性、医疗行为、服务绩效、支付方管理和药品管理等。

多年来,我国在公立医院规制和监管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但有许多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随着卫生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公立医院监管体制也已经有了一定规模,它由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各种行业标准、技术规范和相应的执行机制组成。

但是,政府监管体制总体上落后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由此导致在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保障的监管方面都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完善的监管体制和监管模式尚未建立,医疗法制不健全、市场准入不严格、价格监管存在缺陷、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监管有漏洞,药品质量的监管存在盲区等。

建立健全一个与我国卫生体系相适应规范的公立医院监管体制,是当前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部分,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优势的同时,通过必要和适度的监管来弥补与纠正市场失灵,保证医疗服务市场的规范运行,促进有限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确保社会公平和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4.2研究目的

回答对公立医院监管目的、监管内容、谁来监管、怎么监管的问题。

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法律法规、行政干预、经济杠杆、信息公开等方法和手段,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大众参与的多种监管体系,从而保证公立医院的政策目标(可及性和公益性)和管理机制(质量、安全和绩效)的实现。

4.3研究内容

1)梳理国际上和典型国家对各类医院实行统一监管的原则、方法、手段、效果和经验,以及在此基础上针对公立医院监管的特殊内容和方式。

2)总结分析我国公立医院监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体制机制障碍。

3)提出我国对各类医院监管应统一采取的原则、内容、手段方法,奖励惩罚措施。

4)在一般监管机制基础上,针对公立医院的特点,提出公立医院监管的其他措施。

4.4研究要求

1)组建跨学科,多单位的研究团体,研究人员应具有卫生政策、法律法规、执法监督、医院管理、财务管理等相关知识背景,研究团队应具有较丰富的实践和理论经验,并有足够的时间安排来完成研究任务。

2)研究中要注意对关键知情人的深入访谈,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5.1研究背景

医院文化是指医院在建设过程中可创造的具有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并为医院全体职工共同接受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具有明显行业特征的组织文化,在医院运营和管理中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

医院文化承担着维护公益性,以医务人员的职业精神为基础准则,明确医务人员社会价值和社会责任的重要职责。

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重视和加强医院文化建设,筑牢医院发展的根基,改善医患之间的关系,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也是新时期深化医药体制改革的迫切要求。

医院承担社会责任与医院文化建设将有利于树立医院良好的社会形象,形成医院的无形资产,进而形成其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最终有利于医院可持续发展,带给医院潜在的、长期的利益。

医院提供的是医疗服务,服务对象全部是人,对社会责任和医院文化的关注,也将促使医院转向对服务质量、医疗水平、经营管理和制度等环节进行创新,促进其盈利方式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观,而不是以漠视员工和社会公众的利益或以牺牲医疗服务质量、患者的利益来获取利润取得发展。

5.2研究目的

了解医院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实现方式,推动医院文化植入医院运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使得文化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成为推动医院发展的内在动力。

5.3研究内容

1)梳理国际上职业精神与医院文化建设的关系,通过典型案例,阐述医院文化建设与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效益以及医患和谐的关系。

2)分析我国公立医院文化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3)明确我国公立医院文化建设的原则、内涵、具体内容和实现方式。

4)以改革试点案例为例,探讨弘扬职业精神,加强公立医院文化建设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5.4研究要求

1)组建跨学科,多单位的研究团体,研究人员应具有医学人文、伦理学、卫生政策、医院管理等相关知识背景,研究团队应具有较丰富的实践和理论经验,并有足够的时间安排来完成研究任务。

6.1研究背景

《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要科学界定公立医院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探索建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医院院长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

现代医院制度与传统医院制度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是否具有健全的法人制度。

我国公立医院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虽然国有医院都是法人单位,但始终不能摆脱行政机构附属物的地位,没有独立的财产权,缺乏经营自主权,因而是法人虚置,不具有真正的法人资格。

医院是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如果医院在法律关系中不具有法人资格,没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是不可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的,也不能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中的一员。

如何扩大医院的经营自主权,使其真正成为独立法人实体,增强市场竞争的灵活性,是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上世纪80年代,一些国家在提高服务绩效的改革背景下,通过组织变革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目的是为了改善卫生服务提供的公平、效率和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这些国家的改革是将公立医院体系内的组织变革与外部治理的改革结合起来,并通过外部环境形成的激励和市场压力促使公立医院实现内部治理的组织变革。

这一制度是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关键,是为维护医院独立法人主体地位和利益,对医院的权力制衡关系和经营管理系统所做出的制度安排。

其核心是所有者与经营者分权、建立所有者与经营者相互制衡的领导体系——监督、激励与约束的平衡,它的形式是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的具体组织结构,它的环境是对特定历史、文化和社会环境的适应。

目前公立医院中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关系界定不清,导致公立医院产权不清晰,院长扮演了双重角色,既是决策者又是经营者,院长可以有权决定医院发展规划、财务运行,缺失监督、激励与约束机制;

同时,现在的院长又不真的明了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只是规定了政府对医疗机构的管理办法,没有明确医疗机构法人到底拥有哪些权力、责任和义务。

17个城市试点,重点之一是积极探索公立医院法人属性和治理结构的改革。

如北京市成立的医管局作为政府出资人,向医院派驻监事会,实行监事会监督下的院长负责制,医管局对院长实行目标管理制;

在如镇江等城市,由出资人代表、医院法人代表、医院职工代表及其他代表组成医院理事会,理事会对出资人负责。

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院长对理事会负责,拥有医院的经营管理和人事管理权,完成政事分开的要求。

通过合理界定政府和医院在资产、人事、财务等方面的责权关系,建立起决策、执行、监督权的相互分工和相互制约的机制,理顺政府对医院的管理体制,健全医院的运行机制,是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实质举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