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新高考学业水平考试地理测试题仿真模拟5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341841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2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新高考学业水平考试地理测试题仿真模拟5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辽宁省新高考学业水平考试地理测试题仿真模拟5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辽宁省新高考学业水平考试地理测试题仿真模拟5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辽宁省新高考学业水平考试地理测试题仿真模拟5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辽宁省新高考学业水平考试地理测试题仿真模拟5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新高考学业水平考试地理测试题仿真模拟5Word文件下载.docx

《辽宁省新高考学业水平考试地理测试题仿真模拟5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新高考学业水平考试地理测试题仿真模拟5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新高考学业水平考试地理测试题仿真模拟5Word文件下载.docx

7.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岩石圈的一部分为地壳,是由岩石构成的

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岩石圈与生物圈之间互不相干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

读城市热岛效应图,回答8~10题。

8.N和M分别是(  )

A.市中心、农田B.居民区、公园

C.工业区、商业区D.市中心、公园

9.热岛效应带来的影响是(  )

A.风沙活动减弱B.水资源供应充足

C.降雨频率增加D.霜冻频率增加

10.减缓热岛效应的措施可行的是(  )

A.降低建筑物高度B.集中工业区

C.增加绿地D.禁止人口迁入

世界上的风电场多建在陆地上,而英国却大力发展海上风电。

下图是英国海上风力发电场的景观图。

读图,回答11~12题。

11.风能的根本来源是(  )

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

C.地球内部的热能D.大气运动

12.一般而言,海上风力大于陆地,原因是海上(  )

A.气压低B.气温高

C.摩擦力小D.气压梯度力大

读某区域两个时刻等压线示意图(单位:

hPa),回答13~15题。

13.14时,黄海地区的风向为(  )

A.偏北风B.偏南风

C.偏西风D.偏东风

14.下列四地中,风力明显加大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15.20时,M地比丙地风力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

(  )

A.大 M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B.大 M地地面摩擦力小

C.小 M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小

D.小 M地地面摩擦力大

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据此回答16~18题。

16.从河水补给角度看,“黄河之水天上来”可理解为黄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大气降水B.地下水

C.湖泊水D.冰雪融水

17.从水循环角度分析,“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描述的水循环是(  )

A.海陆间循环B.陆上内循环

C.海上内循环D.三者都不是

18.黄河属于水循环的(  )

A.水汽输送B.地表径流

C.下渗D.地下径流

埃及费拉菲拉沙漠区有一片屹立在坚实的土层之上的、仿佛沙雕一样的巨大的蘑菇群岩层,被当地人称作“蘑菇沙漠”。

读图,完成19~20题。

19.形成“蘑菇沙漠”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风力侵蚀B.流水堆积

C.岩层挤压D.火山喷发

20.“蘑菇沙漠”最可能分布的地区是(  )

A.湿润地区B.半湿润地区

C.半干旱地区D.干旱地区

下面四幅图为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

读图,回答21~22题。

21.上图中属于泥石流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2.太行山区发生②图所示地质灾害的时间主要集中在(  )

A.10~12月B.4~6月

C.7~8月D.1~2月

下图为江苏省人口密度分布和城市分布图。

读图,回答23~25题。

23.江苏省人口密度分布规律是(  )

A.北部人口密度大于南部

B.沿海人口密度大于内陆

C.中部人口密度大于四周

D.南部人口密度大于北部

24.图中M地虽地处沿海地区,但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

A.地处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B.多盐碱地、沼泽,农业发展不利

C.降水稀少,河流少,水资源缺乏

D.工业化发展迅速,环境污染严重

25.江苏省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

A.由北向南B.由南向北

C.由东向西D.由西向东

读某年四城市人口变化资料(单位:

万人),完成26~28题。

城市

年初人口

年净迁入人口

年末人口

25

1.95

26.90

21

4.21

25.21

0.85

25.90

18

-2.21

15.97

26.该年四城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低到高排列的是(  )

A.①②③④B.④②③①

C.①③②④D.④③②①

27.关于城市④人口迁移对其产生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必然导致该城人口老龄化

B.有利于该城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

C.必然加剧该城的环境污染

D.可以缓解该城用地紧张的状况

28.表中某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下列原因中最不可能的是(  )

A.地区政策B.晚婚习俗

C.优美的环境D.文化观念

甘肃省的永泰曾是宜居古城,近几十年来,由于水资源匮乏、土地沙化和盐渍化、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城中的居民不得不外迁。

据此完成29~30题。

29.导致永泰城中居民外迁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因素B.政治因素

C.社会文化因素D.生态环境因素

30.永泰城中居民外迁,说明当地(  )

A.人口合理容量不变B.环境承载力降低

C.人口合理容量变大D.环境承载力提高

下图为某城市土地价格分布示意图(单位:

千元/m2)。

读图,完成31~33题。

31.图中甲地是该城市的(  )

A.大学城B.中心商务区

C.高级住宅区D.电子工业区

32.下列因素中,对该城市不同地段地价高低影响最大的是(  )

A.与火车站的距离B.与风景名胜区的距离

C.与市中心的距离D.与高等教育区的距离

33.导致乙地(图中虚线圈地区)地租高于南北两侧地区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地表崎岖B.地形平坦开阔

C.交通通达度高D.交通通达度低

下图中箭头表示人口移动状况。

读图,回答34~35题。

34.甲图表示的是(  )

A.逆城市化B.城市化

C.郊区城市化D.再城市化

35.乙图表示的是(  )

基塘农业是珠江三角洲人民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特点,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

基塘农业是在鱼塘的塘基上种桑、种蔗、种果树等,与之对应的分别称为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

近些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

读图,完成36~38题。

36.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属于(  )

A.商品谷物农业B.乳畜业

C.水果园艺业D.混合农业

37.基塘农业用地类型的转变对局地小气候的影响是(  )

A.大气温度降低B.降水变率减小

C.近地面风速不变D.气温变率增大

38.基塘农业用地类型的转变对水循环的影响是(  )

A.蒸腾作用减弱B.地下径流增多

C.河流洪峰滞后D.水循环环节增多

欧洲的地中海沿岸及巴黎盆地曾是世界小麦的集中产区,但后来其地位逐步被北美取代。

近些年来原南欧小麦产区已逐步转型成为蔬菜花卉园艺业,并已成为西欧人的“菜园子”。

完成39~40题。

39.北美能够取代欧洲小麦种植业,主要原因是北美(  )

A.水热总量更丰富B.北美市场更广阔

C.地广人稀成本低D.当地土壤更肥沃

40.北美小麦产区的主要生产特点有(  )

①生产规模大 ②机械化水平高 ③粮食商品率高

④化肥农药使用少 ⑤以国营农场为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

下表是四个地区建厂的优势比较,点数越多,优势越明显。

读表,回答41~43题。

地点

优势比较

原料

市场

工资

●●●●

●●

●●●

41.最适宜发展原料导向型工业的地区是(  )

42.影响甲地工业发展最不利的区位因素可能是(  )

A.劳动力素质低B.原材料缺乏

C.距市场远D.劳动力缺乏

43.在乙地最适合发展的工业可能是(  )

A.甘蔗制糖厂B.家具厂

C.精密仪器仪表D.服装加工厂

近年来,高速列车以300千米的时速穿越我国广大国土,促进了沿线城市的发展,以高铁为血脉,以站点为关节,沿线一个个新城在城郊崛起。

据此完成44~46题。

44.高铁站点吸引新城向其“靠拢”的主要原因是(  )

A.产业基础好B.生态环境优

C.人流、信息流量大D.人口密度大

45.部分高铁新城入住人口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房价较高,消费水平高

B.商务功能较强,居住功能较弱

C.就业要求较高,就业难度大

D.距离市中心远,基础设施不足

46.高铁线路的选择可利用GIS进行经济门槛分析,最需调取的图层是(  )

①沿线人口密度图层 ②沿线电力供应图层 ③沿线经济发展水平图层 ④沿线资源分布图层 ⑤沿线地形地质状况图层

A.①②③B.①②⑤C.①③④D.②④⑤

下图为近年来我国耕地减少的因素构成情况示意图。

读图,完成47~48题。

47.对我国耕地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主要是(  )

A.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

B.灾害损失、农业结构调整

C.建设用地、农业结构调整

D.灾害损失、建设用地

48.“生态退耕”对地理环境的作用有(  )

①有利于保持水土 ②减少蒸发量 ③保护生物多样性 ④促进水循环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数字中国”的地理空间框架。

“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国土资源管理运行体系初步形成,大大提升了国土监管能力。

据此完成49~50题。

49.对土地资源进行“天上看”和“网上管”,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分别是(  )

A.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

D.全球定位系统和数字地球

50.从国情出发,下列属于我国采用高科技手段进行国土资源动态监管的主要目的有(  )

①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②指导城市交通运输 ③控制建设用地规模,节约用地 ④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减少灾毁耕地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A 2.D 3.B 4.A 5.A 6.C

7.A [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之上,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

8.D [N处气温最高,为市中心;

M处气温较低,为公园。

9.C [受热岛效应的影响,形成城市与郊区间的热力环流,上升气流增加,使降雨频率增加。

10.C 11.A 12.C 13.B

14.C [丙地等压线变得密集,说明风力加大。

15.B [读图可知,20时,M地的等压线疏密与丙地相差不大,但M地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地形平坦,摩擦力较小,因此风力较大,故B项正确。

16.A 17.A 18.B 19.A 20.D 21.B 22.C 23.D 24.B 25.A

26.A [该年年末人口减去年初人口,再减去净迁入人口,等于该年自然增长人口,据此可计算出该年人口自然增长率。

四城市自然增长的人口数量中,①是负值,②是0人,③是0.05万人,④是0.18万人。

由此算出四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低到高依次是①②③④,故A项正确。

27.D [城市④为人口净迁出,可能导致该城人口老龄化,不是必然,A项错误;

劳动力迁出,不利于该城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B项错误;

劳动力迁出,与该城的环境污染无关,C项错误;

可以缓解该城用地紧张的状况,D项正确。

28.C [表中城市①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人口出现负增长,应是发达城市,说明出生率低,最不可能的原因是优美的环境,故C项符合题意。

29.D

30.B [永泰城因水资源不足、生态环境恶化,导致当地的环境承载力降低,促使人口外迁。

31.B [甲地地租最高,为中心商务区。

32.C 33.C

34.C [读图甲可知,中心城区、乡村或小城镇的人口向城市郊区迁移,城市人口增加,城市化水平提高,是郊区城市化阶段,C项正确。

35.A [读图乙,人口由中心城区、郊区向乡村或小城镇迁移,因为乡村或小城镇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是逆城市化阶段,故A项正确。

36.D

37.D [近些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鱼塘湿地面积减少,湿地的调节作用减弱,降水变率增大,近地面风速变大,气温变率增大。

38.A [随着植被的减少,蒸腾作用减弱;

地面硬化,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多,地下径流减少,河流洪峰提前,水循环环节不变。

39.C [与欧洲相比,北美地广人稀,土地成本低,价格上更占优势。

40.A [北美小麦主产区为商品谷物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化肥农药使用量大,以家庭农场为主。

41.A [甲地原料、工资区位优势明显,适宜布局原料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乙地市场区位优势明显,适宜布局市场导向型工业。

丙、丁两地在三因素中无明显优势区位因素。

故最适宜发展原料导向型工业的地区是甲地。

42.C [甲地市场区位在四地中最不具优势,因此距市场较远是影响甲地工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43.B [乙地适合布局市场导向型工业。

甘蔗制糖厂为原料导向型,家具厂为市场导向型,精密仪器仪表为技术导向型,服装加工厂为劳动力导向型。

44.C [高铁速度快,高铁站点有大量的人流在此集聚、分散,同时信息流量大。

因此促进了沿线一个个新城崛起。

而与产业基础好、生态环境优、人口密度大的关系不大,故C项正确。

45.D [部分高铁新城距离市中心远,同时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工作和生活不便,所以入住人口较少。

46.A [高铁经济效益的评定,需要参考高铁设计沿线的人口密度、电力供应、经济发展状况等,①②③正确;

高铁主要是从事客运,沿线资源分布图层对经济门槛分析作用不大,④错误;

沿线地形地质状况图层主要影响建设难度,对经济门槛分析影响较小,⑤错误。

47.D

48.B [“生态退耕”扩大森林、草原面积,在干旱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在水土流失地区涵养水源,保护水土;

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态退耕”扩大湖泊、沼泽面积,有利于蓄洪,减少洪涝灾害;

增加蒸发量、降水量,水循环活跃,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49.A [对土地资源进行“天上看”,需要的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用于拍摄遥感图像。

在“网上管”,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分析、处理信息。

50.C [从国情出发,我国采用高科技手段进行国土资源动态监管有利于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①正确;

指导城市交通运输与国土资源动态监管无关,②错误;

有利于控制建设用地规模,节约用地,③正确;

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减少灾毁耕地,是自然灾害监测网络的功能,④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