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班五年级奥数18次课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341810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暑期班五年级奥数18次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暑期班五年级奥数18次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暑期班五年级奥数18次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暑期班五年级奥数18次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暑期班五年级奥数18次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暑期班五年级奥数18次课Word文档格式.docx

《暑期班五年级奥数18次课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暑期班五年级奥数18次课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暑期班五年级奥数18次课Word文档格式.docx

(2)、1箱桃+1箱梨+1箱橘子=36×

3=108(个)

(3)、1箱苹果+1箱桃=37×

2=74(个)

(1)和

(2)两个等式可知:

一箱苹果比一箱桃多126-108=18(个),在根据等式(3)就可以算出,一箱桃有(74-18)÷

2=28(个),一箱苹果有28+18=46(个)

一箱苹果和一箱桃一共有多少个:

37×

一箱苹果比一箱桃多多少个:

42×

3—36×

3=18(个)

一箱桃有多少个:

(74—18)÷

2=28(个)

答:

一箱苹果有46个,一箱桃有28个。

随堂练习

1、一次考试,甲、乙、丙三人的平均分是91分,乙、丙、丁的平均分是89分,甲、丁二人的平均分是95分,问甲、丁各多少分?

2、甲、乙、病、丁四人称体重,乙、丙、丁三人共重120千克,甲、丙、丁三人共重126千克,丙、丁二人的平均体重是40千克。

求四人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3、甲、乙、丙三个小组的同学去植树,甲、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8棵,甲、丙两组平均每组植17棵,乙、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9棵,三个小组各植树多少棵?

例题二、一次数学测验,全班的平均分是91.2,已知女生有21人,平均每人92分,男生平均每人90.5分,求这个班男生有多少人?

【思路导航】女生每人比全班的平均分高92—91.2=0.8(分),而男生每人比全班平均分低91.2—90.5=0.7(分)。

全体女生高出全班平均分0.8×

21=16.8(分),应补给每个男生0.7分,16.8里包含有24个0.7,即全班有24个男生。

(92—91.2)×

21=16.8(分)

16.8÷

(91.2—90.5)=24(人)

答:

全班有男生24人。

1、两组学生进行跳绳比扫,平均每人跳152下。

甲组有6人,平均每人跳140下,乙组平均每人跳160下,乙组有多少人?

2、有两块棉花田,平均每公亩的产量是92.5千克,已知一块地是5公亩,平均每公亩产量是101.5千克,另外一块田没公亩产量是85千克,这块田是多少亩?

3、把甲级和乙级糖混在一起,平均每千克卖7元。

已知甲级糖有4千克,平均每千克8元,乙级糖有2千克,每千克多少元?

4、某3个数的平均数是2,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4,这3个数的平均数就变成了3,。

求被该的数原来是多少?

5、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一次考试中四人的平均分是90分。

可是甲在抄分数时,把自己分分数错抄成87分,因此算得四人的平均分是88分。

求甲在这次考试中得了多少分?

平均数

(二)

解答平均数应用题的关键是要找准问题与条件,条件与条件之间相对应的关系。

通过变形、综合后的平均数应用题,数量关系比较复杂,也比较隐蔽。

只要同学们始终记住,平均数是由“总数量”除以与“总数量”相对应的“总份数”而得到的这一关系,采用作图法、假设等方法,开动脑筋、认真审题,就能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

例题一:

小芳与四名同学一起参加一次数学竞赛,那四位同学的成绩分别为78分、91分、82分、79分,小芳的成绩比五人的平均成绩高6分。

求小芳的数学成绩。

【思路导航】四名同学的平均成绩是(78+91+82+79)÷

4=82.5(分),后来加进小芳后,因为小芳的成绩比五人成绩的平均分高6分,这6分平均分给这四名同学,82.5+6÷

4=84(分)就是五人的平均分,小芳的数学成绩为84+6=90(分)

(78+91+82+79)÷

4=82.5(分)

4=1.5(分)

82.5+1.5+6=90(分)

小芳的数学成绩是90分。

1、一个技术工带5个普通工人完成一项任务,每个普通工各得120元,这个技术工的收入比他们6人的平均收入还多20元,问这个技术工得多少元?

2、小花读一本书,第一天读83页,第二天读74页,第三天读71页,第四天读64页,第五天读的页数比这5天平均每天读的多3.2页,小花第五天读多少页?

3、两组同学跳绳,第一组有25人,平均每人跳80下,第二组有20人,平均每人比两组同学跳的平均数多5下,两组同学平均每人跳多少下?

例题2、两地相距360千米,一艘汽艇顺水航行全程需要10小时,已知这条河的水流速度为每小时6千米,往返两地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思路导航】用往返的路程除以往返所用的时间久等于往返两地的平均速度。

显然,要求往返的平均速度必须先求出逆水行全程所需要的时间。

因为360÷

10=36(千米)是顺水的速度,它是汽艇静水与水流速度的和,所以汽艇的静水速度是36—6=30(千米)。

而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所以汽艇的逆水的速度是30—6=24(千米)。

逆水行全程所需要的时间是360÷

24=15(小时),往返的平均速度是360×

(10+15)=28.8(千米)。

360÷

10—6×

2=24(千米)

24=15(小时)

360×

(10+15)=28.8(千米)

往返两地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28.8千米。

1、甲、两个码头相距144千米,汽船从乙码头逆水行驶8小时到达甲码头,已知汽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行驶21千米。

求汽船从甲码头顺流行驶几小时到达乙码头?

2、甲船逆水航行300千米,需要15小时,返回原地需要10小时;

乙船逆水航行同样的一段水路需要20小时,返回原地需要多少小时?

3、小明去爬山,上山时每小时行3千米,原路返回每小时行5千米。

求小明往返的平均速度。

4、小明前五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8分,为了使平均成绩达到92.5分,小明要连续考多少次满分?

5、把五个数从小到大排列,其平均数是38,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7,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48,中间一个数是多少?

一般应用题

(一)

1、学会借助线段、示意图、直观演示手段帮助分析题目。

2、学会从条件出发,逐步推出所求问题或者从问题出发,找出必须的两个条件。

学会借助线段、示意图、直观演示手段帮助分析题目。

学会从条件出发,逐步推出所求问题或者从问题出发,找出必须的两个条件。

一般复合应用题往往是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有的已知条件是间接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叙述方式和顺序也比较多样化。

因此,一般应用题没有明显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可循。

解答一般应用题时,可以借助线段图、示意图、直观演示手段帮助分析。

在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时,我们可以从条件出发,逐步推出所求问题(综合法);

也可以从问题出发,找出必须的两个条件(分析法)。

在实际解题时,可以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

甲、乙二人加工零件。

甲比乙每天多加工6个零件,乙中途停15天没有加工。

40天后,乙所加工的零件个数刚好是甲的一半。

这时两人各加工多少个零件?

【思路导航】甲工作了40天,而乙停止了15天没有加工,乙只加工了25天,他加工的零件正好是甲的一半,也就是甲20天加工的零件和乙25天加工的零件同样多。

由于甲每天比乙多加工6个,20天一共多加工20×

6=120(个)。

这120个相当于乙25—20=5(天)加工的个数,乙每天加工120÷

(25—20)=24(个)。

乙一共加工了24×

25=600(个),甲一共加工了600×

2=1200(个)

(40÷

2)÷

(25—40÷

2)=24(个)

24×

25=600(个)

600×

这时,甲加工了1200个,乙加工了600个。

1、甲、乙二人加工一批帽子,甲每天比乙多加工10个。

途中乙因事休息了5天,20天后,甲加工的帽子正好是乙加工的2倍,这时两人各加工了多少个?

2、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多行20千米。

途中乙车因修车用了2个小时,6小时后甲车到达两地的中点,而乙车才行驶了甲车所行路程的一半。

问:

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甲、乙两人承包一项工程,共得工资1120元,已知甲工作了10天,乙工作了12天,且甲5天的工资和乙4天的工资一样多。

求甲、乙每天各得工资多少元?

例题二:

服装厂要加工一批上衣,原计划20天完成任务。

实际每天比计划多加工60件,找这样做了15天,就超过原计划件数350件。

原计划加工上衣多少件?

【思路导航】由于每天比计划多加工60件,15天就比原计划的15天多加工60×

15=900(件),这时已超过件数的350件,900件中去掉350件,剩下的件数就是原计划(20—15)天中的工作量,所以,原计划每天加工上衣(900—350)÷

(20—15)=110(件),原计划加工110×

20=2200(件)。

(60×

15—350)÷

(20—15)=110(件)

110×

20=2200(件)

原计划加工上衣2200件。

1、用汽车运一堆煤,原计划8小时运完。

实际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运1.5吨,这样运了6小时比原计划多运了3吨,原计划8小时运多少吨煤?

2、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原计划10小时到达。

实际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行15千米,行驶了8小时候后,发现已超过乙地20千米。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小明看一本书,原计划8天看完,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少看了4页,这样,用10天看完了这本书。

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4、王师傅原计划每天做60个零件,实际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多做20个,结果提前5天完成任务。

王师傅一共做了多少个零件?

5、甲、乙两人进行3000米长跑,甲离终点还有500米时,乙离终点还有600米,照这样跑下去,当甲到终点时,乙距离终点还有多少米?

一般应用题

(二)

2、学会把复杂问题通过转换化,向基本问题靠拢。

通过分析,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较复杂的一般应用题中,往往具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但是,再复杂的应用题都可以通过“转化”向基本的问题靠拢。

因此,我们在解答一般应用题时要善于分析,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正确解答。

把一条大鱼分成鱼头、鱼身和鱼尾三部分。

鱼尾重4千克,鱼头的重量等于鱼尾的重量加上鱼身一半的重量,而鱼身的重量等于鱼头的重量加上鱼尾的重量。

这条鱼有多少千克?

【思路导航】根据“鱼身的重量等于鱼头的重量加上鱼尾的重量”和“鱼尾重4千克”这两个条件可知鱼身的重量比鱼头的重量多4千克,

即:

(1)鱼身的重量—鱼头的重量=4(千克)

而又知“鱼头的重量等于鱼尾的重量加上鱼身重量的一半”,

(2)鱼头的重量=4+

鱼身的重量

(1)和

(2)可以算出鱼身的一半是4+4=8(千克)

1、鱼身中多少千克?

(4+4)×

2=16(千克)

2、鱼头重多少千克?

16—4=12(千克)

3、这条鱼中多少千克?

12+16+4=32(千克)

这条鱼重32千克。

1、一条大鲤鱼分成前、中、后三段。

中段的重量恰好比前、后段重量的和少1千克。

后段重量等于中段重量的一半与前段重量的和。

前段重2千克,这条鲤鱼重多少千克?

2、一条大鲨鱼,头长3米,身长等于头长加尾长,尾长等于头长加身长的一半,这条大鲨鱼全长多少米?

3、有一段木头,不知道他的长度。

用一根绳子来量它,绳子多了1.5米;

如果将绳子对折后再来量,又不够0.4米。

这段绳子长多少米?

甲、乙、丙三人拿出同样多的钱买一批苹果,分配时甲、乙都比丙多拿了24千克,结账时,甲和乙都要给丙32元,每千克苹果多少元?

【思路导航】三人拿同样多的钱买苹果应该分得同样多的苹果。

24×

3=16(千克),也就是丙少拿了16千克苹果,所得的钱是32×

2=64(元)。

每千克苹果是64÷

16=4(元)

3=16(千克)

32×

每千克苹果4元。

1、甲和乙拿出同样多的钱买相同的铅笔若干支,分铅笔时,甲拿了13支,乙拿了7支,因此甲又给了乙6角钱。

问每支铅笔多少钱?

2、六一儿童节时同学们做纸花,小华买来7张红纸,小英买来了和红纸同样价格的5张黄纸,老师把这些纸平均分给了小华、小英和另外两个同学,结果另外两个同学共付给老师9元钱。

问老师把9元钱怎么分给小华和小英?

3、有一栋居明楼,每家都订2份不同的报纸,该居明楼共订了三种报纸,其中北京日报34份,江海晚报30份,电视报22份,那么订江海晚报和电视报的共有多少家?

4、一艘轮船发生了漏水事故,立即安装两台抽水机向外抽水,此时已经漏进水800桶。

一台抽水机每分钟抽水18桶,另一台每分钟抽水14桶,50分钟把水抽完,每分钟进水多少桶?

5、甲、乙两车同时从A城出发开往270千米的B城,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0千米,出发后4小时,乙车加速,结果两车同时到达B城。

求乙车后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一般应用题(三)

解答一般应用题时,可以按下面的步骤进行:

1、弄清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分析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之间的关系,找出解题的途径。

3、拟定解答计划,列出算式,算出得数。

4、检验解答方法是否合理,结果是否正确,最后写出答案。

例题1:

甲、乙两工人生产同样的零件,原计划每天共生产700个。

由于改进技术,甲每天多生产100,乙的日生产量提高了1倍,这样二人一天共生产1020个。

甲、乙原计划每天各生产多少个零件?

【思路导航】二人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1020-700=320(个)。

这320个零件中,有100个是甲多生产的,那么320-100=220(个)就是乙日产量的1倍,即乙原理的日产量,甲原来每天生产700-220=480(个)零件。

(1020-700-100)÷

(2-1)=220(个)

700-220=480(个)

甲原计划每天生产480个,乙原计划每天生产220个。

1、工厂里有2个锅炉,原来每月烧煤5.6吨。

进行技术改造后,1号炉每月节约1吨煤,2号炉每月烧量减少一半,现在每月共烧煤3.5吨。

原来两个锅炉每月各烧煤多少吨?

2、甲、乙两队合挖一条水渠,原计划两队每天共挖100米,实际甲对因人请假,每天比计划少挖15米,而乙队由于增加了人,每天挖的是原计划的2倍,这样两队每天共挖150米,求两队计划每天各挖多少米?

例题2:

将一根电线截成15段。

一部分每段长8米,一部分每段长5米。

长8米的总长度比长5米的总长度多3米。

这根铁丝全长多少米?

【思路导航】设这15段中有x段是8米长的,则有(15-x)段是5米长的。

然后根据“8米长的总长度比5米长的总长度多3米”列出方程,并进行解答。

解:

设有x段是8米长的,则有(15-x)段是5米长的。

8x-3=(15-x)×

5

8x+5x=75+3

x=6

6+(15-6)×

5=93(米)

这根铁丝全长93米。

1、某人过一个小山坡共用了20分钟,他上坡每分钟走80米,下坡每分钟走102米。

上坡路比下坡路少220米,这段小山坡全长多少米?

2、老师买回两种笔共16支奖给三好学生,其中,铅笔每支0.4元,圆珠笔每支1.2元,买圆珠笔比买铅笔一共多用了1.6元,求买这些比共用去多少钱?

3、两根电线一样长,第一根剪去80米,第二根剪去320米,剩下部分第一根是第二根长度的4倍,这两根电线原来各有多长?

5、甲、乙两名工人加工一批零件,甲先花去2.5小时改装机器,因此前4小时甲比乙少做400个零件,又同时加工4小时后,甲总共加工的零件反而比乙多4200个,甲、乙没小时各加工多少个?

6、甲每小时生产12个零件,乙每小时生产8个零件。

一次,甲、乙同时生产同样多的零件,结果甲比乙提前5小时完成了任务,问:

甲一共生产了多少个零件?

7、五

(1)班的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同样多。

抽去18名男生和26名女生参加合唱队后,剩下的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倍,五

(1)班共有多少名学生?

盈亏问题

1、掌握盈亏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

掌握盈亏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

盈亏问题又叫盈不足问题,是指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固定对象,如果按某种标准分,则分配后会有剩余(盈);

按另一种标准分,分配后又会有不足(亏),求物品的数量和分配对象的数量。

例如:

把一袋饼干分给班上的小朋友,如果没人分3快,则多12块;

如果没人分4块,则少8块。

小朋友有多少人?

饼干有多少块?

这种一盈一亏的情况,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标准的盈亏问题。

盈亏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

(盈+亏)÷

两次所分之差=人数

还有一些非标准的盈亏问题,他们被分为四类:

1、两盈:

两次分配都有余。

2、两亏:

两次分配都不够。

3、盈适足:

一次分配有余,一次分配刚好。

4、不足适足:

一次分配不够,一次分配正好。

一些非标准的盈亏问题都可以由标准的盈亏问题演变过来的,解题时我们可以记住:

1、“两亏”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

(亏-亏)÷

两次所分之差=参与分配对象的总数。

2、“两盈”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

(盈-盈)÷

3、“一盈一亏”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

某校乒乓球队有若干学生。

如果少一个女生,增加一个男生,则男生为总数的一半;

如果少一个男生,多一个女生,则男生人数为女生人数的一半,乒乓球队共有多少名学生?

(1)由“如果少一个女生,增加一个男生,则男生为总数的一半”可知,女生比男生多2人。

(2)“少一个男生,多一个女生”后,女生就比男生多2+2=4(人),这时男生为女生人数的一半,即现在女生有4×

2=8(人),原来女生有8-1=7(人),男生有7-2=5(人),共有7+5=12(人)

(2+2)×

2-1=7(人)

7+(7-2)=12(人)

共有学生12人。

1、学校买来了白色粉笔盒彩色粉笔若干盒,如果白粉笔减少10盒,彩色粉笔增加8盒,两种粉笔就同样多;

如果再买10盒白粉笔,白粉笔的盒数就是彩色粉笔的5倍,学校买来两种粉笔各多少盒?

2、在一群小学生中,若增加2个男生,减少1个女生,则男、女生的人数同样多,若少1个男生,增加1个女生,则男生是女生人数的一半。

这群小学生中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例题2、幼儿园老师给小朋友分梨子,如果每个小朋友分4个,则多出9个;

如果每个人分5个,则少6个。

问有多少个小朋友?

有多少个梨子?

【思路导航】这是一道典型的“一盈一亏”题。

由题意可知,小朋友的人数和梨子的个数是不变的。

比较两次分梨的情况,结果相差9+6=15(个),即分4个比每人分5个多余15个梨。

为什么会余下15个梨呢?

因为每人少分了5-4=1(个)梨,所以用15÷

1=15(个)就是小朋友的人数。

在用15×

4+9=69(个)就是梨子的个数。

(9+6)÷

(5-4)=15(个)

15×

4+9=69(个)

有15个小朋友,有69个梨子。

1、小明去买练习本,他付给营业员的钱买4本多1元,买6本又差2元。

小明付给营业员多少钱?

每本练习本多少钱?

2、幼儿园老师将一筐苹果分给小朋友。

如果分给大班的学生每人5个余下10个,如果分给小班的学生每人8个缺2个。

已知大班比小班多3个学生,这筐苹果有多少个?

3、老师把一箱饼干平均分给小班和中班的小朋友,平均每人分得6快;

如果只分给中班的小朋友,平均每人可以多分得4块。

如果只分给小班的小朋友,平均每人分得多少块?

4、全班同学去划船,如果减少一条船,每条船正好坐9个同学,如果增加一条船,每条船正好坐6个同学。

这个班有多少个同学?

倍数问题

(一)

1、掌握简单的倍数问题,它是数学竞赛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掌握简单的倍数问题。

倍数问题是数学竞赛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指已知几个数的和或差以及这几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几个数的应用题。

解答倍数问题,必须要先确定一个数(通常选较小的数)作为标准数,即1倍,再根据其他几个数与这个1倍数的关系,确定“和”或“差”相当于这样的几倍,最后用除法求出1倍数。

甲组有图书是乙组的3倍,若乙组给甲组6本,则甲组的图书是乙组的5倍,原来甲组有图书多少本?

【思路导航】甲组的图书是乙组的3倍,若乙组拿出6本,甲组相应的也拿出6×

3=18(本),则甲组仍是乙组的3倍。

事实上甲组不但没有拿出18本,反而接受了乙组的6本,18+6正好对应着后来乙组的(5-3)倍。

因此,后来乙组有图书(18+6)÷

(5-3)=12(本),乙组原来有图书12+6=18本,甲组原来有18×

3=54(本)。

(6×

3+6)÷

(5-3)=12(本)

(12+6)×

3=54(本)

原来甲组有图书54本。

1、原来小明的画片是小红的3倍,后来二人各买了5张,这样小明的画片就是小红的2倍。

原来二人各有多少张?

2、幼儿园买来的苹果个数是梨的3倍,吃掉10个梨和6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