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西医综合冲刺班病理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341434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0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西医综合冲刺班病理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考研西医综合冲刺班病理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考研西医综合冲刺班病理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考研西医综合冲刺班病理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考研西医综合冲刺班病理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西医综合冲刺班病理Word格式.docx

《考研西医综合冲刺班病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西医综合冲刺班病理Word格式.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西医综合冲刺班病理Word格式.docx

③缺碘、药物及先天或后天性甲状腺素合成障碍;

④自身免疫性疾病;

⑤垂体或下丘脑病变。

四、甲状腺炎  

甲状腺炎一般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

(一)亚急性甲状腺炎  

亚急性甲状腺炎又称肉芽肿性甲状腺炎、巨细胞性甲状腺炎等。

是一种与病毒感染有关的巨细胞性或肉芽肿性炎症。

甲状腺呈不均匀结节状轻--中度增大,质实,橡皮样。

切面病变呈灰白或淡黄色,可见坏死或瘢痕,常与周围组织有粘连  

病变呈灶性分布,范围大小不一,发展不一致,部分滤泡被破坏,胶质外溢,引起类似结核结节的肉芽肿形成,并有多量的中性粒细胞及不等量的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可形成微小脓肿,伴异物巨细胞反应,但无干酪样坏死。

愈复期巨噬细胞消失,滤泡上皮细胞再生、间质纤维化、瘢痕形成。

(二)慢性甲状腺炎  

1.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亦称桥本甲状腺炎或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病理变化

甲状腺弥漫性对称性肿大,稍呈结节状,质较韧,被膜轻度增厚,但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切面呈分叶状,色灰白或灰黄。

甲状腺实质组织广泛破坏、

萎缩,大量淋巴细胞及不

等量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淋巴小结形成、纤维组织增生,有时可出现多核巨细胞。

男性,50岁,发现双侧甲状腺弥漫性轻度肿大,伴有压痛,甲状腺穿刺活体组织检查,甲状腺内弥漫性淋巴细胞浸润,并有生发中心形成,甲状腺滤泡上皮嗜酸性变。

下列诊断中,符合本病的是C

A.结节性甲状腺肿

B.纤维性甲状腺炎

C.桥本甲状腺炎

D.巨细胞性甲状腺炎

E.单纯性甲状腺

亚急性甲状腺炎

(DeQuervain甲状腺炎)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肿)

病史

1-2周前上感病史

-

BMR

增高

下降

吸收131I率

病因

病毒感染

自身免疫性疾病

病理

巨噬细胞

淋巴滤泡形成

肿块特征

常位于一侧伴疼痛

弥漫对称、无痛、质硬光滑

治疗

糖皮质激素

甲状腺素片

抗生素无效

2012年执业医师病理学内容

组织和细胞损伤后,周围细胞增殖、修复的过程是(B)

A.增生

B.再生

C.化生

D.肥大

E.机化

男,32岁。

因肝损伤急症手术。

曾患甲型肝炎已治愈。

术中见肝右叶外侧5cm裂口,深3cm。

术后肝肾功能检查正常,食欲、体力恢复正常。

肝脏损伤得以顺利修复,从内环境分析,主要起再生作用的是(D)

A.不稳定细胞

B.肥大细胞

C.纤维细胞

D.稳定细胞

E.永久性细胞

微血栓的主要成分是(C)

A.血小板

B.白蛋白

C.纤维素

D.红细胞

E.白细胞

疏松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症属于(D)

A.肉芽肿

B.浆液性炎

C.卡他性炎

D.蜂窝织炎

E.纤维素性炎

肿瘤相关抗原的含义是(D)

A.表达于肿瘤细胞而不表达正常细胞

B.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无差异性表达的

C.表达于正常细胞而不表达于肿瘤细胞

D.高表达于肿瘤细胞而低表达于正常细胞

E.高表达于正常细胞而低表达于肿瘤细胞

关于抑癌基因的正确叙述是(A)

A.其产物具有抑制细胞增殖的能力

B.与癌基因的表达无关

C.肿瘤细胞出现时才表达

D.不存在于人类正常细胞

E.缺失与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有关的因子

关于高分化肿瘤的叙述,正确的是(E)

A.瘤细胞极性消失

B.瘤细胞呈巢状生长

C.瘤细胞异型性大

D.瘤细胞呈结节性生长

E.瘤细胞与起源的细胞相似

⁂属于上皮组织发生的肿瘤是(C)

A.淋巴管瘤

B.血管瘤

C.乳头状瘤

D.平滑肌瘤

E.脂肪瘤

急性普通型肝炎,肝坏死的类型为(D)

A.碎片状坏死

B.大片坏死

C.桥接坏死

D.点状坏死

E.灶状坏死

130.属于恶性肿瘤的是髓母细胞瘤

131.含有2个胚层以上的肿瘤是良性畸胎瘤

A.代偿性肥大

B.代偿性增生

C.内分泌性增大

D.病理性增生

E.内分泌性增生

147.缺碘引起的甲状腺肿大属于D

148.肉芽组织机化形成瘢痕属于D

2012年考研西医综合真题病理部分

A型题

2012-41. 

在下列病变中脂褐素主要出现在(A)

A.萎缩 

 

B.脂肪变性 

C.坏死 

D.凋亡

此题为2012冲刺班课堂重点讲解

第一节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一、萎缩

萎缩是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萎缩的心肌细胞和肝细胞等萎缩细胞胞质内可出现脂褐素颗粒。

脂褐素是细胞内未被彻底消化的富含磷脂的膜包被细胞器残体。

二、肥大

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称为肥大。

心肌、骨骼肌、神经细胞的仅肥大。

三、增生

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目增多,称为增生,常导致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

(2007-37A)萎缩发生时,细胞内常出现

A.脂褐素B.含铁血黄素C.胆红素D.黑色素

(2005-37A)脂褐素大量增加最常见于

A.细胞萎缩B.细胞坏死C.细胞凋亡

D.细胞水样变性E.细胞玻璃样变

(2002-44A)萎缩的心肌细胞内常可出现

A.橙色血质B.脂褐素C.疟色素

D.含铁血黄素E.黑色素

2012-42. 

虎斑心的组织学改变是(C)

A.心肌纤维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B.心肌纤维间出现脂肪沉积

C.心肌细胞中出现脂肪沉积 

D.心肌细胞中出现透明小体

2.脂肪变中性脂肪特别是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称为脂肪变,多发生于肝细胞。

肝细胞是脂肪代谢的重要场所,最常发生脂肪变。

显著弥漫性肝脂肪变称为脂肪肝。

慢性酒精中毒或缺氧可引起心肌细胞的脂肪变,常累及左心室内膜下和乳头肌部位。

脂肪变心肌呈黄色,与正常心肌的暗红色相间形成黄红色斑纹,称为虎斑心。

2012-43. 

在下列坏死中有急性重症胰腺炎特征性钙灶形成的是(D)

•凝固性坏死 

•液化性坏死

•干酪性坏死 

•脂肪坏死

(2)液化性坏死

原因/机制

坏死组织中可凝固的蛋白质少;

或坏死细胞自身及浸润的中性粒细胞等释放大量水解酶,或组织富含水分或磷脂

多见于

①脑软化/脑液化性坏死(脑梗死:

缺血缺氧)

②脊髓液化性坏死

③细胞水肿→溶解性坏死(如病毒性肝炎)

④细菌/某些真菌感染引起的脓肿

细胞组织发生溶解液化

特殊类型

①酶解性脂肪坏死: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细胞释放胰酶→分解脂肪酸;

②创伤性脂肪坏死:

乳房创伤→脂肪细胞破裂

肉眼:

灰白色钙皂(脂肪坏死后,释放的脂肪酸和Ca2+结合)

2012-44下列骨折描述中,骨折处表现为肉芽

组织和排列紊乱的骨小梁是(B)

A.骨痂形成

B.骨性骨痂形成

C.骨不愈合

D.骨痂重塑完成

修复的分类

分类

概念

修复类型

举例

ⅰ再生

由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来修复(实质)

①完全再生

(完全恢复了原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生理性修复

骨组织再生能力强,骨折后可完全修复

②不完全再生

病理性修复

消化性溃疡的愈合;

皮肤的Ⅱ期愈合;

ⅱ纤维性修复

(瘢痕修复)

由肉芽组织来修复(三多一少);

以后形成瘢痕(三少一多)

肉芽组织:

(成纤维细胞,新生毛细血管,炎细胞多,纤维结缔组织少)

2012-45肉眼所见的混合血栓中灰白色条纹在镜下所见的是:

A

A.血小板小梁 

B.纤维蛋白网络 

 

C.淋巴细胞浸润 

D.血栓机化时的肉芽组织

2012-46透明血栓主要发生的组织部位是A

A.毛细血管 

B.静脉瓣膜 

C.动脉管壁 

D.心房内膜

一、类型和形态

1.白色血栓白色血栓在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时在二尖瓣闭锁缘上形成疣状血栓为白色血栓。

镜下主要由血小板构成。

2.混合血栓在肉眼观察时呈灰白色(血小板小梁)和红褐色(红细胞)层状交替结构。

称为层状血栓,即混合血栓。

静脉内的延续性血栓的体部为混合血栓。

发生于心腔内的混合血栓,可称为附壁血栓。

发生于左心房内的血栓,混合血栓呈球状。

镜下混合血栓主要血小板和红细胞。

3.红色血栓红色血栓主要见于静脉内,成为延续性血栓的尾部。

镜下血细胞。

4.透明血栓透明血栓发生于微循环的血管内,主要在毛细血管,只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又称为微血栓。

透明血栓主要纤维蛋白构成,最常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2012-47在假膜性炎症中最具有特征性的渗出物是(B)

A.血红蛋白

B.纤维蛋白

C.淋巴细胞

D.中性粒细胞

急性炎症的类型及其病理变化

(一)浆液性炎

浆液性炎以浆液渗出为主要特征。

其中主要为清蛋白。

(二)纤维素性炎(相关的三大疾病特征均是以纤维蛋白原渗出为主)

纤维素性炎以纤维蛋白原渗出为主。

由渗出的纤维蛋白、坏死组织和中性粒细胞共同形成伪膜,又称伪膜性炎;

白喉的伪膜性炎。

浆膜的纤维素性炎(如“绒毛心”)可引起体腔纤维素性粘连。

发生在肺的纤维素性炎,除了有大量纤维蛋白渗出外,亦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形成浆膜的纤维性粘连或大叶肺炎肉质变。

(考题5-38A)假膜性炎渗出物中的特征性成分是

A.黏液  

B.浆液

C.纤维蛋白

D.坏死的炎症细胞膜

E.坏死的黏膜上皮细胞膜

48肿瘤的异质性是指C

A.肿瘤细胞的大小 

B.肿瘤起源于不同的细胞亚群

C.肿瘤细胞形成具有不同的生长侵袭特性的亚群 

D.肿瘤细胞核染色体深浅不一

2012-49下列原癌基因中,其表达产物与乳腺癌预后明确相关的是D

A.Ras 

B.jun 

C.c-myc 

D.Her-2/neu

50在下列肿瘤标志物中,属于癌胚抗原的是B

A.角蛋白 

B.甲胎蛋白 

C.波形蛋白 

D.前列腺特异性蛋白

51在肾移植排异反应中,最典型的Ⅱ型超敏反应是B

A.超急性排异反应 

B.急性细胞型排异反应

C.急性血管型排异反应 

D.慢性排异反应

2012-52双侧卵巢发生肿瘤转移形成克氏瘤时,其原发肿瘤主要为

(A)

A.胃印戒细胞瘤 

B.肠型胃腺癌 

C.肠腺癌 

D.肠印戒细胞瘤

2.中晚期胃癌(进展期胃癌)指癌组织浸润超过黏膜下层或浸润胃壁全层的胃癌。

溃疡型:

癌组织坏死脱落形成溃疡,溃疡一般比较大,边界不清,多呈皿状。

也可隆起如火山口、状,边缘清楚,底部凹凸不平。

镜下改变组织类型主要为腺癌。

转移

淋巴道转移:

最常见于幽门下胃小弯的局部淋巴结。

种植性转移:

胃癌特别是胃黏液癌细胞浸润至胃浆膜表面时可脱落至腹腔。

种植于腹腔及盆腔器官的浆膜上。

女性常在双侧卵巢形成转移性黏液癌,称库肯勃氏瘤(krun-berg)

分泌大量黏液的腺癌称为黏液癌。

常见于胃和大肠。

镜下

粘液腺癌:

癌细胞似漂浮在黏液中。

印戒细胞癌:

黏液聚集在癌细胞内,将核挤向一侧,使癌细胞呈印戒状。

▲53肝细胞性肝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为(A)

A.肝 

B.肺 

C.骨 

D.肝门区淋巴结

(2)晚期肝癌:

大体形态多结节型:

最常见,通常合并有肝硬化。

镜下有以下三种组织类型:

(1)肝细胞癌:

发生于肝细胞,最多见。

(2)胆管细胞癌:

发生于肝内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

(3)混合细胞型肝癌:

最少见。

扩散癌组织首先在肝内直接蔓延

2012-54子宫平滑肌瘤与子宫平滑肌肉瘤镜下的主要鉴别点是(C)

A.细胞核异型程度 

B.肿瘤大小

C.细胞核分裂相数量 

D.边界是否清楚

(二)子宫平滑肌肿瘤

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肿瘤,雌激素可促进其生长。

病理变化肉眼观.多数肿瘤发生于子宫肌层。

平滑肌瘤极少恶变,多数子宫平滑肌肉瘤从开始即为恶性。

肿瘤组织出现坏死,细胞异型,核分裂象增多,为平滑肌肉瘤。

▲2012-55伤寒溃疡的形态取决于(B)

A.肠粘膜皱襞形态

B.肠粘膜淋巴小结的形态

C.肠粘膜淋巴管的走向

D.肠粘膜血管的走向

三、肺外结核病

(一)肠结核病

肠结核病大多发生于回盲部。

依其病变特点不同分两型:

1.溃疡型此型多见。

肠壁长轴与肠腔长轴垂直。

(溃疡形态与淋巴小结形态相关)

2.增生型较少见。

(二)结核性腹膜炎

青少年多见。

感染途径以腹腔内结核灶直接蔓延为主。

溃疡型肠结核病是最常见的原发病灶。

(三)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以儿童多见。

主要由于结核杆菌经血道播散所致。

2012-56甲状腺癌中,一般只从血行转移的是(A)

A.滤泡状癌

B.乳头状癌

C.髓样癌

D.未分化癌

2.滤泡癌一般比乳头状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仅次于甲状腺乳头状癌而居第2位。

多发于40岁以上女性,早期易血道转移。

肉眼观:

结节状,包膜不完整,境界较清楚,切面灰白、质软。

光镜下:

有时分化好的滤泡癌很难与腺瘤区别,注意是否有包膜(癌无完整包膜腺瘤有完整包膜)和血管侵犯加以鉴别。

二、B型题

A.吸烟

B.慢性支气管炎

C.ɑ-1-抗胰蛋白酶

D.瘢痕附近区

133.全腺泡型肺气肿见于C

134.腺泡远端肺气肿见于D

二、肺气肿

病因和发病机制肺气肿常继发于其他肺阻塞性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慢性支气管炎。

其发病机制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1.阻塞性通气障碍慢性支气管炎。

2.a1-抗胰蛋白酶水平降低——全腺泡型肺气肿

A.淋巴细胞B.中性粒细胞

C.浆细胞D.巨噬细胞

135.急性炎症晚期开始出现的细胞是:

D

136.出现在肉芽肿性炎症的主要细胞是:

D

炎症细胞的种类和主要功能(重要) 

 

■中性粒细胞:

常见于急性炎症早期和化脓性炎症;

■巨噬细胞:

常见于急性炎症后期、肉芽肿性炎及非化脓性炎症;

■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常见于慢性炎症及病毒感染;

■嗜酸性粒细胞:

主要见于寄生虫感染和过敏性炎;

第三节慢性炎症

一、特殊慢性炎症的病理变化特点

(一)主要慢性炎症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激活是特殊慢性炎症的一个重要特征。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包括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包括肝脏的Kupffer。

细胞、脾脏和淋巴结的窦组织细胞、肺泡巨噬细胞)。

(2007-40A)肉芽肿性炎症时,最主要的特征性炎症细胞来源于(B)

A.中性粒细胞

B.巨噬细胞

C.淋巴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A.急性弥漫增生性肾炎

B.肺出血肾炎综合症

C.微小病变性

D.Heymann肾炎

137.属于循环免疫复合物型肾炎的是A

138.属于抗肾小球基底膜型肾炎的是B

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主要病因是

循环免疫复合物形成

(由非肾小球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在血循环内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复合物通过肾小球滤过膜时沉积下来,引起肾小球的损伤——颗粒状荧光)

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

基底膜损伤

→渗出(其中纤维素)

→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呈环状

(*新月体或环状体)

→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

Ⅰ型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

抗肾小球基底膜性疾病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Ⅱ型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

免疫复合物性疾病

Ⅲ型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

免疫反应不明显型

考题-45.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时,电镜下病变特点是E

A.足突消失

B.基底膜增厚、断裂

C.系膜内电子致密物沉积

D.上皮下小丘状电子致密物沉积

E.上皮下驼峰样电子致密物沉积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Good-pasturesyndrome

暴发性肺出血+新月体性GN

由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三、X型题

▲(2012-163X)在微小病变型肾小球肾炎中,肾小管容易形成的变性有(B、C)

A.水样变性

B.脂肪变性

C.玻璃样变性

D.纤维素样变性

3.玻璃样变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半透明状蛋白质蓄积,称为玻璃样变。

(1)细胞内玻璃样变通常位于细胞质内。

1.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原尿中的蛋白质,与溶酶体融合,形成玻璃样小滴;

2.浆细胞胞质粗面内质网中免疫球蛋白蓄积,形成Rusell小体;

3.酒精性肝病时.肝细胞胞质中细胞中间丝前角蛋白变性,形成Mallory小体。

(2)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见于生理性和病理性结缔组织增生,为胶原纤维老化的表现。

(3)细动脉壁玻璃样变又称细动脉硬化,常见于缓进型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肾、脑、脾等脏器的细动脉壁。

(2012-164X)下列选项中符合肉芽组织特征的有(B、C)

A.较多的多核巨细胞

B.较多的内皮细胞

C.较多的成纤维细胞

D.较多的类上皮细胞

(三)肉芽肿的形成条件和组成

肉芽肿的主要细胞成分是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

(四)肉芽肿例举

以结核结节为例。

典型的肉芽肿中心常为干酪样坏死,周围为放射状排列的上皮样细胞,并可见Langans巨细胞掺杂于其中,再向外为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结节周围还可见纤维结缔组织包绕。

(2012-X165)除了贫血性梗死形成所需条件外,出血性梗死的形成还需要的条件是(B、C、D)

A.组织蛋白含量高

B.组织有严重的瘀血

C.组织有双重血供

D.组织疏松

梗死的条件:

1)贫血性梗死:

 ①组织结构比较致密;

②侧支循环不充分;

③动脉分支阻塞。

2)出血性梗死:

 ①组织疏松;

②双重血液供给或血管吻合支丰富;

③组织有淤血严重;

④动脉分支阻塞;

⑤侧支循环不能代偿等。

(2012-X166)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病变中,有大量的泡沫细胞存在,这些细胞的来源有(B、C)

A.血管内皮细胞

B.血管平滑肌细胞

C.巨噬细胞

D.成纤维细胞

重要知识点

1.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中,粥样斑块形成的首要条件是:

慢性、反复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2.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

高脂血症;

高血压;

糖尿病

3.泡沫细胞来源于:

巨噬细胞源和血管平滑肌

4.血管平滑肌:

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胶原纤维和蛋白聚糖等)

▲2012-167X在大肠癌发生中,常见失活的抑癌基因有(A、B、C)

A.P53

B.APC

C.DCC

D.PDGF

▲2012-168X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细胞特点有(A、C)

A.爆米花样细胞

B.双核RS细胞

C.CD20阳性

D.CD5阳性

三.霍奇金淋巴瘤病变特点

淋巴瘤的免疫表型标志(重点)

细胞

免疫表型标志

B细胞及其肿瘤

CD10、CD19、CD20和表面Ig

T细胞及其肿瘤

CD2、CD3、CD4、CD7和CD8

幼稚的B和T细胞

表达TdT(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

区别于幼稚的髓样细胞(髓母细胞)和成熟的淋巴细胞肿瘤;

NK细胞

CD16和CD56

髓样细胞

CD13、CD14、CD15和CD56:

可用来区别髓样肿瘤还是淋巴样肿瘤;

多潜能干细胞

CD43:

在分化最早期的淋巴样和母祖细胞中可检测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