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 降 机 事 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文档格式.docx
《升 降 机 事 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升 降 机 事 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文档格式.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3重点危险设备日常监控措施
6应急响应
6.1事故发生后的内部报告程序
6.2升降机发生危险状态时的紧急处置
6.3事故确认、分析和救援程序
6.4事故外部报告程序
6.5事故监控措施
6.6人员疏散与安置原则、措施及启动条件
6.7事故现场的警戒要求
6.8应急救援中的医疗、卫生服务措施和程序
6.9保护应急救援人员安全的准备和规定
6.10处理公共关系和求助程序
6.11现场恢复
7应急技术和现场处置措施
7.1使用判断事故灾害扩展的趋势所必需的检测技术和装备
7.2使用实施控制事故发展所必需的装备、资源
7.3应急人员采用的具体应急技术(如层门快速开启、危险区域隔离等)
7.4应急技术采用后的效果判定
8保障措施
8.1通信与信息保障措施
8.2救援装备和物资保障
8.3应急队伍保障
8.4经费保障
8.5培训和演练
8.6其他保障
9预案编制、管理和更新
9.1预案编制一般步骤
9.2预案编制的格式要求
9.3应急预案的制订与发布
9.4预案的演练和更新
9.5预案上报
9.6监督检查
10事故调查
10.1事故现场的保护
10.2事故调查的一般工作程序
10.3情况调查
10.4资料调查
10.5现场调查
11附则
11.1升降机有关术语
11.2预案的实施和生效时间
11.3制定与解释
12附件
12.1重点设备事故救援方案
12.2相关的图表
12.3外部机构通信联络表
1总则
为了规范升降机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促进企业提升应对升降机事故的能力,及时控制和消除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本指南。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施工升降机》GB10054—2005和《重大危险源辨识》等法律、法规标准及有关规定,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指导企业编制升降机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也适用于基层技术人员进行应急工作时借鉴和参考。
主要包括:
施工升降机、简易升降机、升降作业平台、曲线施工升降机、锅炉炉膛检修平台、钢索式液压提升装置、升船机、高空作业车、电站提滑模装置等。
1.4.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认真做好事故预防工作,切实加强员工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乘客伤亡和财产损失。
1.4.2相互协作,积极应对。
升降机类设备使用管理单位应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努力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体系,落实各级岗位职责;
协同升降机维修保养单位制定合理的应急处置措施和配合注意事项,准备充分的应急资源,以便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迅速地采取正确措施,有效应对。
1.4.3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应急救援指挥部在总指挥统一领导下,负责指挥、协调处理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有关单位、部门和班组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的应急管理和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1.4.4依靠科学,依法规范。
遵循科学原理,实现科学民主决策。
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方法、装备、设施和手段,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1.4.5预防为主,平战结合。
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
加强危险源管理,做好事故预防、预测、预警工作。
做好应对事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和经费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做到常备不懈。
将日常管理工作和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搞好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救援技能。
企业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应急救援指挥部)由总指挥、应急办公(值班)室、现场指挥部、专家技术组组成。
指挥部下设抢险救灾组、通信联络组、警戒保卫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善后工作组等,其中总指挥应由单位的主要责任人担任。
发生紧急事件时,现场指挥部在总指挥的领导下,有序开展应急救援。
组织机构图见图1。
图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图
2.2.1应急救援总指挥岗位职责
(1)组织制订升降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负责现场人员、资源配备,应急队伍的调动。
(3)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4)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5)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6)事故状态下确立办公室、警戒保卫组、抢险救灾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事故分析调查组、通信联络组、善后工作组等内部机构及工作职责和各级人员的职责。
(7)升降机事故的上报工作。
(8)负责保护现场及相关物证、资料。
(9)组织应急救援的演练。
(10)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
2.2.2应急救援副总指挥岗位职责
(1)协助应急救援总指挥工作。
(2)向应急救援总指挥提出对策和建议。
(3)保持与现场指挥人员的直接联络。
(4)协调、组织和获取应急所需物资、设备以及支援现场的应急操作。
2.2.3现场指挥部工作职责
(1)对升降机事故现场的危险情况进行及时评估并随时上报现场指挥部。
(2)传达和落实现场指挥部的指令和安排、承上启下保证现场救援有条不紊的进行。
(3)协调现场救援各组的工作,保持相互沟通,快捷有效的按程序实施救援。
2.2.4警戒保卫组工作职责
(1)做好现场保护和警戒工作,在保证应急救援的同时尽量保护现场。
(2)必要时协助指挥部负责事故周围危险区域人员的疏散和撤离。
(3)维持救援现场的秩序
2.2.5抢险救灾组工作职责
(1)负责将伤员撤离危险区域。
(2)采取有力措施切断事故发展链条,控制事故危险源的发展和扩大。
(3)负责升降机的抢修和应急设备的监测等工作。
2.2.6医疗救护组工作职责
(1)负责伤员现场救护和送往医院。
(2)根据现场情况,随时增减医疗力量,保证现场医疗救护工作及时有效。
2.2.7后勤保障组工作职责
(1)负责后勤物资的供应,包括应急救援保障,技术资料,应急设备和物资,通信设备及资金等。
(2)提供现场后勤保障服务。
2.2.8通信联络组工作职责
(1)负责现场通信、宣传及应急救援时广播安抚工作。
(2)负责现场指挥人员与各应急组之间的联络工作,保持畅通。
2.2.9善后工作组工作职责
(1)负责事故伤亡人员及家属的生活安排和善后处理。
(2)负责财产损失清理和保险索赔事务以及设备的修理和处置。
(3)负责善后恢复正常生产的一些工作。
3.1.1性质、隶属关系、地理位置、占地面积、周边人口密度与数量,纵、横距离及周边交通环境状况。
3.1.2生产规模、人员数量和有关生产工艺状况。
3.1.3升降机周围建筑物性质(民居、工矿企业、易燃易爆场所、有毒有害环境、重要基础设施),与周围建筑物的位置(距离)。
3.1.4当地的气象、环境资料。
3.2.1可承人施工升降机(SC型施工升降机、高空作业车、升降作业平台、锅炉炉膛检修平台等)。
设备注册代码:
规格型号:
额定载重量:
(kg)额定速度:
(m/s)
吊笼工作行程:
(m)自由端高度:
(m)
制造单位:
产品编号:
安装地点:
用户编号:
3.2.2非承载人的升降机:
[SS型货用升降机、简易货物升降机、钢索式液压提升装置、升船机、电站提滑模装置等]。
额定载重量:
层站数:
层站驱动方式:
制造单位:
3.3.1不同类别应急救援活动需要的资源类型(人力、装备、资金和物资供应)、具体数量及保障措施。
3.3.1.1应急人员。
包括:
(1)专业维修人员;
(2)医疗服务人员;
(3)保安人员;
(4)物资信息管理人员;
(5)综合应急抢险人员。
3.3.1.2应急设备。
(1)营救设备:
救援服务车、臂架式(曲线)作业平台、便携发电机、叉车、汽车式起重机、气割设备、金属切割机、液压扩张器、千斤顶、手拉葫芦、便携式照明灯、撬杆和常用工具等。
(2)通信设备:
对讲机、手持话筒、电话、传真等。
(3)个人防护设备:
防护服、安全帽、安全带、防滑靴、防砸鞋、绝缘鞋、手套、防护眼镜等。
(4)医疗设备:
救护车、担架、夹板、氧气、急救箱等。
(5)文件资料:
升降机使用维修说明书、电气原理图及敷线图、基础图、安装拆卸工艺及有关计算机内存储信息等。
3.3.1.3应急资金和物资供应。
3.3.2对照现有资源,提出资源补充、合理利用和资源集成整合的建议方案。
4危险辩识与灾害后果预测
4.1.1企业升降机的概况(明细表、平面布置图、使用地点、使用环境、使用年限、完好状况及安全责任人等)。
4.1.2企业升降机安全状况
(1)安全装置状况(名称、型号、完好状况、更换维修记录、检查记录等)。
(2)主要受力构件状况(完好状况、更换维修记录、检查记录等)。
(3)灾害事故及损坏情况记录。
按升降机种类、作业场所以及发生事故类型的不同进行分类分析(①可乘人施工升降机;
②非承人施工升降机;
③载货升降机;
④升降作业平台),当发现下列事故隐患,外观现象或临界状态时,就可能发生相应类型的事故和危险。
4.2.1可乘人施工升降机
以SC型、SS型施工升降机为主,主要在露天中作业,其运行机构(齿轮、齿条或钢丝绳卷杨系统)暴露在尘土、沙粒雨水和阳光下,导轨和导轨架通过附墙固定在建筑物上,随着建筑物的升高逐步加高,吊笼沿着刚性导轨靠齿轮与齿条的啮合或卷扬系统的驱动上下运行,运送人员和建筑物料,其工作环境差,使用频率高,运行时振动大、冲击力大、噪音大,设备零部件极易磨损或损坏,该类升降机有防坠安全器(限速器)或防坠落安全钩,断绳保护装置,停层保护,吊笼门及门联锁开关,层门、门锁及联锁开关等装置,顶上有天轮或(机械)防冲顶保护装置及限位、极限开关以及漏电保护、失压保护、过流保护、短路保护、断相、错相保护及过载保护等安全保护装置。
易发生以下类型事故和相应事故隐患。
4.2.1.1吊笼冲出导轨高空坠落事故(危险)及原因
(1)司机操作失误或疏忽大意连续上升,使吊笼冲出导轨坠落。
(2)司机误听吊笼顶上维修或拆装人员的指令,使吊笼冲出导轨坠落。
(3)控制系统失灵或出现故障或上行方向接触器粘联,吊笼连续上升冲出导轨。
(4)导轨顶端的天轮或防撞保护装置未安装或未固定牢固,无法挡住吊笼上升。
(5)上限位、上极限失灵,不能起到高度行程的保护作用。
4.2.1.2吊笼沿导轨高空坠落事故(危险)其原因
(1)吊笼悬挂钢丝绳断裂或绳端固定脱开。
(2)驱动装置损坏。
(3)制动器损坏。
(4)吊笼严重超载。
(5)防坠安全器(限速器)失灵。
(6)盲目拆除制动器。
(7)手动下降吊笼操作失误。
4.2.1.3空中吊笼困人事故(危险)其原因
(1)运行中突然停电。
(2)导轨架或导轨上有其他物件阻碍吊笼升降。
(3)机械制动装置损坏。
(4)导轨架严重倾斜或导轨变形阻碍吊笼升降。
4.2.1.4吊笼升降时撞人事故(危险)其原因
(1)修理人员违犯操作规程,吊笼边运行边修理或边安装调整。
(2)司机违章操作或操作失误。
(3)施工人员违章在层门口探头观望时,躲闪不及被吊笼撞伤。
(4)吊笼层门无电气联锁保护或不起作用。
(5)地面护栏门联锁保护失效。
4.2.1.5触电事故(危险)其原因
(1)升降机导线绝缘老化。
(2)电器元件无罩盖或损坏。
(3)无接地保护或不起作用。
(4)雨雪天气。
(5)人员疏忽,碰触在裸露带电导体上。
(6)带电检修或未按操作规程进行修理。
4.2.2非承人施工升降机
以SS型施工升降机等为主,卷扬驱动,导轨和导轨架用附墙固定在建筑物上或用缆风绳固定在地面,安装在露天建筑工地上,主要运送建筑物料的升降机,该类升降机具有停层保护装置(层站保护),断绳、松绳保护装置,层门或栏杆门保护,底层有门及联锁保护、限位、极限保护及电气保护装置,作业环境差,使用频繁,运送的沙石、砖块、混凝土等易散落建筑物料,对升降机传动、导向系统有较大影响,吊笼及主要零部件易磨损和损坏,易发生以下类型事故和相应事故隐患。
4.2.2.1安装拆除或接高过程发生人员高空坠落事故(危险)及原因
(1)操作人员违章操作或操作失误。
(2)钢丝绳绳头未固定好或脱开。
(3)无停层(站)保护装置或失效。
(4)无断绳、松绳保护装置或不起作用。
(5)接高小吊杆变形或拆断。
(6)钢丝绳出槽被挤压或拉断。
(7)地轮固定脱裂或松开。
(8)安装维修人员未系好安全带。
(9)吊笼超载或站人过多拥挤。
4.2.2.2吊笼与导轨架整体倒塌事故(危险)及原因
整体倒塌是指升降机的吊笼、导轨及导轨架和附墙及固定系统甚至部分建筑外架,在外力或自身动力作用下发生倾斜和倒塌,高空坠落物体打击地面危险区域内的人员、设备、建筑物的事故。
(1)基础下陷或不符合要求。
(2)缆风绳松动或脱落。
(3)附墙未固定好或脱落。
(4)导轨和导轨架严重倾斜。
(5)吊笼严重超载。
(6)导轨安装垂直度严重超差。
(7)建筑物局部倒塌危及升降机。
4.2.2.3人员在升降机处发生高空坠落事故(危险)及原因
(1)施工人员从层门处坠入井架内。
(2)层门与吊笼间距过大。
(3)层门强度、刚度不足。
(4)吊笼防断绳安全装置失效。
(5)施工人员违章乘坐吊笼。
(6)停层(站)保护装置失效或未使用。
4.2.2.4触电事故(危险)及原因
(1)接地保护不符合要求。
(2)防护等级低。
(3)导线带电体绝缘保护不好,易接触部位漏电。
(4)带电检修或未按操作规程进行修理。
(5)人员疏忽,碰撞在裸露带电导体上。
(6)电器元件无罩盖或损坏,导线绝缘老化。
4.2.2.5物体打击事故(危险)其原因
(1)进料口无防护棚或强度不够。
(2)进料口无安全门或联锁保护装置失效。
(3)吊笼导靴(轮)与导轨间隙大,运行中倾斜,物料散落地面。
(4)使用同时进行基础维修工作。
(5)维修时工具或另部件高空坠落打击地面人员。
4.2.3载货升降机
有封闭或半封闭较大尺寸的轿厢,在封闭井道内的导轨上运行,服务于固定楼层运送货物,这类升降机多为强制驱动和曳引驱动,操纵装置在层门外,具有防断绳保护装置[安全钳或防坠(限速器)安全器],停层保护装置,层门与层门门锁和电气联锁,上下限位,上下极限保护装置以及电气保护等安全保护装置,其结构简单,运行速度低(不超过0.5m/s)、在低行程(不超过20m)的建筑物内,垂直运送货物,比载货电梯造价低,常用于中小型企业的简易厂房、库房和批发商场(城)内,该升降机多数在室内环境下使用,也有在露天封闭的井道内运行,易发生以下事故隐患和类型事故。
4.2.3.1人员误入井道坠落事故(危险)及原因
(1)层门门锁损坏。
(2)层门电气联锁保护失效或人为短接。
(3)层门间隙过大,或层门固定不好,能较容易被扒开。
(4)非专业操作人员用机械钥匙开门或门开后未关闭。
(5)修理层门时误入井道。
(6)修理轿顶、井道或对重装置时不慎坠入地坑。
4.2.3.2层轿门剪切事故(危险)及原因
(1)层门、轿厢门电气联锁失效。
(2)控制系统故障。
(3)人员误操作。
(4)违章乘坐。
(5)检修轿门,层门时站位错误或违章短接层门,轿门联锁开关,开门运行。
4.2.3.3触电事故(危险)及原因
(1)接地保护不符要求。
4.2.4升降作业平台
移动或固定的可站人升降作业平台或高空作业车,该类设备多以液压驱动、齿轮齿条驱动和钢丝绳卷扬驱动,具有水平指示、防倾翻报警、操纵互锁、终点限位、紧急停止、紧急下降装置及断绳(链)保护、超载保护、旋转锁定、安全围栏等保护装置,多流动使用在设备修理和高空作业现场。
可能存在以下危险和事故隐患。
4.2.4.1高空坠落事故(危险)及原因
(1)平台防护栏、强度不够,固定不牢固,护栏高度不够。
(2)作业人员操作失误或失去平衡坠落地面。
(3)设备故障,平台突然降落,人员慌乱中坠落地面。
(4)平台作业人员未系好安全带。
(5)终点限位失效。
4.2.4.2整机倾倒事故(危险)及原因
(1)超载作业、重心偏移。
(2)支腿未支好或地面松软。
(3)举高时坡道上行驶或作业。
(4)无水平指示装置或损坏。
4.2.4.3臂架(剪叉架)挤剪事故(危险)及原因
(1)升降时人员未撤离臂架(剪叉架)。
(2)操作失误。
(3)修理臂架(剪叉架)时,突然降落。
(4)人员违章攀登臂架(剪叉架)。
(5)升降系统突然出现故障。
4.2.4.4物品坠落打击地面人员事故(危险)及原因
(1)平台上的零部件未放置好坠落。
(2)操作人员手上工具滑落。
(3)平台上无护脚板或不符合要求。
4.2.4.5高空困人危险及原因
(1)紧急停电。
(2)液压系统、机械升降系统故障。
(3)紧急下降装置失灵。
(4)人员在高空受伤无法操纵升降。
灾害影响的地理范围和人口数量等因素应予以考虑。
4.3.1吊笼冲出导轨高空坠落事故(危险)后的灾害预测
人员在吊笼顶上或在吊笼内随吊笼冲击导轨高空坠落地面、由于高度较大,吊笼从导轨外自由落体坠落着地,对地面打击的力度大,人员和吊笼受冲击力大,受打击危害的范围大,可能造成:
(1)吊笼高空坠毁,人员严重伤亡;
(2)地面受害范围内人员、设备及建筑物受到较大打击而伤亡和损毁。
4.3.2吊笼沿导轨高空坠落事故(危险)后的灾害预测
(1)吊笼内或顶上的人员与吊笼发生高空坠落,造成伤害和损害,吊笼上人员数量的多少,坠落高度的不同、决定了造成的灾害的程度不同。
(2)吊笼着地时,升降机基础范围内的人员、设备受打击和伤害,但危及范围较小。
4.3.3空中吊笼困人事故(危险)后的灾害预测
(1)人员被困在高空吊笼内,无法撤离,产生急躁、恐惧、担心、烦恼等情绪,或出现不理智、盲动、冒险行为,造成伤害。
(2)困人故障发生后,会影响升降机的正常使用,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4.3.4吊笼、对重升降时撞人事故(危险)后的灾害预测
(1)导轨架上修理人员或层门处作业人员或修理人员被吊笼或对重升降时撞击或挤压,造成人员受伤或死亡。
(2)升降机不能正常工作造成经济损失。
4.3.5吊笼和导轨整体倒塌事故(危险)后的灾害预测
整体倒塌是指升降机的导轨及固定系统和外架固定设施以及附墙、附墙框架以及吊笼,在外力或自身动力作用下,发生整体倾倒着地,造成地面危害区域内的人员、物品,受到坠落物体打击的过程。
(1)吊笼和导轨架上有操作人员和安装、维修人员时会造成人员高空坠落伤亡,人员较多时会发生群死群伤的重大恶性事故。
(2)在升降机周围地面危险区域内的施工人员、行人会受到物体打击而伤害,严重时,也可能发生群死群伤事故。
(3)倒塌可能造成其地面危险区域内的建筑物、设备及植物的破坏或损坏,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4.3.6触电事故(危险)后的灾害预测
触电人员伤亡,救援时(未关闭电源)方法不当,也可能造成救援人员电击伤害,或引发火灾或设备严重烧损。
4.3.7人员高空坠落事故(危险)后的灾害预测
(1)人员坠落伤亡。
(2)人员坠落着地范围内行人或施工人员受打击而伤害。
4.3.8人员误入井道高空坠落事故(危险)后的灾害预测
(1)人员坠落在轿厢顶或地坑上造成伤亡,同时造成轿箱顶或地坑设备受打击而损坏。
(2)设备损坏停产造成经济损失。
4.3.9层轿门剪切事故(危险)后的灾害预测
(1)人员被剪切甚至坠入井道而伤亡。
(2)层门、轿厢受挤变形以及救援时损坏层门和轿厢及地坑设备造成经济损失。
4.3.10升降作业平台倒塌事故后的灾害预测
(1)平台上操作人员随设备倒塌伤亡和地面倒塌范围的人员受到打击而伤害。
(2)设备损毁及地面设备、设施受打击损坏或被维修设备受到损坏,造成经济损失。
4.3.11其他机械伤害事故(危险)后的灾害预测
人员被机械旋转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