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20 古诗两首 送元二使安西 人教新课标002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33850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20 古诗两首 送元二使安西 人教新课标00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20 古诗两首 送元二使安西 人教新课标00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20 古诗两首 送元二使安西 人教新课标00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20 古诗两首 送元二使安西 人教新课标00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20 古诗两首 送元二使安西 人教新课标00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20 古诗两首 送元二使安西 人教新课标002Word文件下载.docx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20 古诗两首 送元二使安西 人教新课标002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20 古诗两首 送元二使安西 人教新课标002Word文件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20 古诗两首 送元二使安西 人教新课标002Word文件下载.docx

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读出诗的韵味。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搜集作者简介、关于柳树的典故、有关送别诗的资料,做好对课文的预习。

【教学过程】

一、解诗题。

1、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板书课题:

2、解题:

哪个字是送别的意思?

——送:

送别

“元二”是他的排号,(名元常,在家中排行第二,所以人称“元二”。

“使”,“出使”,——就是受朝廷之命去某个地方做官

“安西”:

安西都护府,在现在的新疆库车县。

连起来说:

送别元二出使安西

【学法总结】:

连词成句——解释意思的小妙招

3带着理解读读题目,注意停顿

4.介绍诗人:

谁送别呢?

——王维

【设计意图:

通过解题,初步感知古诗内容,了解人物关系,总结学法.】

二、知诗人

1谁来介绍一下王维

鼓励自己表达从多个方面介绍

2.【PPT】小结王维:

字摩诘,盛唐时期的着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

宋朝大诗人苏轼这样评价王维: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齐读

3就让我们品一品这首诗,看看其中是否也蕴含着一幅画。

学生自己来介绍作者,可能谈到王维的诗集、书画、古诗。

了解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的写作特点。

三、读诗文

(一)复习学习方法

1、回顾上节课,我们学习古诗通常有以下几步:

【PPT】齐读

(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

2、哪个字音最容易读错?

浥板书:

“客舍”、“朝雨”多音字,先扩词,再总结意思

【学法总结】多音字确定读音要结合意思。

3指名检查读2人读评价标准,字音准确,声音饱满。

4再提一个要求,注意诗的节奏【PPT】节奏线,气断意不断

指名读两个师生合作读

初读古诗,主要从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入手。

读完后让其他学生来评价。

注意多音字:

朝\舍】

四、明诗意

【学法总结】回顾理解诗意的方法,(看注释看插图联系上下文)

1.首先关注表示地点的词语:

【PPT】渭城、客舍、阳关\安西、

学生介绍,【PPT地图补充】走啊走,一路向西

长安:

从长安一路送别,走到渭河以北,夜里话别直到天明。

渭城,(唐朝时有名的送别城,古人送朋友向西出行,多在渭城送别,街道旁全都是送行的客舍,柳树成行不见尽头。

客舍:

旅店

阳关:

出使西域必经之地。

安西:

长安与西域往来频繁,皇帝经常派有识之士出使安西

2.【PPT】汇总补充注释,表达时:

——连词成句,理解诗意。

朝雨:

早晨的雨轻尘:

细小的尘土君:

敬称你西:

向西行故人:

老朋友

同桌两人合作,有不懂的也可以举手或者请教听课的老师。

3指名反馈。

(先读诗句,再说意思。

前两句3人:

梯度

联系上文理解,“新”——因为下过雨,所以柳叶被雨水冲洗得更加翠色欲滴

后两句3人:

(注意人称的转换)语气在恳切、真诚些

4.指名连起来完整的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本首诗的意思并不难懂,教师不用对诗歌的意思做过多的解释,可以让学生对照着文后的注解去理解。

五、悟诗情

(一)感悟1-2句

1、让我们再回到前两句,诗中都写了送别的哪些景物?

——【朝雨客舍柳新图】【板书】——由此判断什么季节?

2、王维诗中有画,短短的14个字,却有着极强的画面感,老师范读,请你闭上眼睛,走进春天的渭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

(配乐范读)

预设:

生1:

我仿佛看到了,春天的早晨,渭城这个地方刚刚下了一阵小雨非常清新。

生2:

我仿佛看到小雨把路上的尘土都压了下去。

路一定被雨水打湿,空气中没有浮尘。

3、如果是你,走在这春雨润物的图景中,你的心情会怎样?

愉快的指导朗读2:

轻松的指导朗读生3:

很舒适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诗人选取这些景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

而进一步借助这些景物,对“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一句的层层渲染,无疑对诗旨的解读又推进了一步。

(二)感悟3-4句饮酒践行依依不舍

1过渡:

然而,王维的心理却并不轻松——

好朋友元二就要与他分离,这就是他要走的必经之路。

2地图:

这一路上,整整3000多公里。

骑马去,元二也要走六个月的时间。

3(出示音乐,配图片,创设情境)

渭城春雨绵绵,可安西这里却是(黄沙满天)

渭城生机勃勃,可安西这里却是(满目荒凉)

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长安城内好友作伴,吟诗作对把酒言欢,可安西这里却是(举目无亲)

4【PPT】——这是一条()的路。

生发言(总结:

【PPT】曲折、艰辛、漫长、风尘仆仆……)

5临行前复杂的心情化作这两句,自己再读,从中体会王维对元二怎样的感情?

生回答:

不舍、指导读,哪个词能体会出不舍?

更尽

还读出了什么?

关切、祝福。

总结:

依依惜别

4创设情境,引读后两句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干杯吧,朋友,你远去荒漠,我将那份不舍化作这两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来,在喝一杯,你孤身飘泊,我将那份关切化作这两句——

再斟满酒杯,今日一别,不知何时再见,我将所有的祝福化作这两句:

齐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想象两地生活的差异:

也许渭城这儿春雨绵绵,安西那儿呢?

黄沙满天!

也许渭城这儿生机勃勃,安西那儿呢?

满目荒凉!

渭城这儿有饮不尽甜甜的故乡水,听不完浓浓的家乡话,安西那儿呢?

举目无亲,乡音不再有!

由此,教师第三次采用层进式的引读,这样的设计,对安西和渭城作了浓墨重彩的强烈对比。

此时,“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

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5就这样推杯换盏,直到天亮,王维看到哪些景物,离别的愁绪会更加浓烈呢?

柳色新:

柳和留谐音,古人折柳送别,表达挽留之意,汉代开始,在送别之地广植柳树

一切景语皆情语,王维不但写风景,还给这风景抹上一层离别的忧伤,这就叫借景抒情,精妙!

【体会到因这些景物产生的愁绪后教师又可以采取层进式的引读,古人听到《折杨柳》曲,也会触动离绪,而今天看到满目的青青杨柳怎不伤感别离?

小雨还在下着,是想挽留友人的脚步吗?

而朋友终将离我而去,怎不伤感别离?

雨中送客,想想自己也只身飘泊,而今天朋友也将远走他乡,怎不伤感别离?

6配乐朗读全诗(音乐起)

几年后,王维就去世了。

此次的告别竟成了永别。

这首诗成为他与元二之间的情谊的见证。

谁愿意饱含深情地为我们朗读这首诗?

可以背诵(配乐)

师生合作背诵古诗(配乐)

七、拓展:

送别诗表达了朋友间真挚的情感,人生自古伤别离,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

【PPT】

“送别诗”这一题材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是比较常见的,教师推荐几首比较有名的诗歌让学生进行课外自学。

丰富学生的古诗积累,体会送别诗中不一样的情感。

八:

吟唱,体会诗情

因为有份真挚的友情,这首诗不久就被配上音乐,成为当时唐代最流行的送别曲,《阳关三叠》。

听老师唱,想象一下画面,更能体会王维对元二的惜别之情

第一遍请同学们仔细地听,一边听一边感受。

第二遍,如果你能行,你可以轻轻地跟唱。

在学生对古诗体会的基础上,教师配上古曲《阳关三叠》,让学生饱含深情地吟颂《送元二使安西》这首古诗,在朗读中再次体会朋友之间的浓浓深情。

板书设计送元二使安西

朝雨客舍柳新图

依依不舍送别情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反思

建大附小董婷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作。

这首诗以送别为

主题,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即将远赴阳关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歌以凝练的语言记录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具有高度概括性的特点。

因此,诗歌中常留下空白之处,给人想象的时空。

想象并非凭空而来,想象依托的是文本。

把诗中语言想象成一幅幅现实的画面,一幕幕立体的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通过想象感受诗句背后的那份情,那份爱,那种味。

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做到品读诗句过程中展开想象,通过想象深化语言的感悟。

一、强调景物的想象。

在学习《送元二使安西》一、两句时,我边朗读边让学生想象,在你的面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初读古诗后,就让学生想象在春天看到的景色:

朝雨、柳树、旅馆……想象渭城的景色,与后面安西的满目凄凉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猜想学生在理解安西会遇到困难,于是我就补充安西的图片:

漫天黄沙、一望无际的沙漠、荒芜人烟。

二、注重情感的想象。

读《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两句,想象诗人与元二是怎样进行分别的。

在一次次渲染离别时的愁绪,学生的情感渐渐地达到了高潮,大部分的学生已经深深体会到到那份浓浓的离别之情了。

想象诗中之画,感悟酒中之情。

课上下来,感受的是真真切切的遗憾。

如何把诗的写景部分与后面写情的部分更有机的结合起来?

如何合理地处理朗读的时机与次数,使朗读与感悟融合得浑然一体?

……太多的遗憾和困惑将成为我继续前进的动力。

三、注重创设情境。

让学生能够设身处地的感触到学习目的,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百分之百的参与学习,溶入课堂、溶入文本、溶入作者的情怀,才能让每一位学生得以成功体验。

让学生真正理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佳句,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一堂课下来,给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点不足:

教学中的朗读方式应多样,多让孩子尝试。

如教这首古诗时,先让学生尝试读读,多样化的评价,才能启迪学生读书的欲望和思维方式,“原来生活中、学习中许许多多的问题也像朗读评价一样要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去解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