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中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33818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中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中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中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中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中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中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中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中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中考复习题及答案.docx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中考复习题及答案

24.诗词五首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内容:

【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

题型:

【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24.诗词五首

1、饮酒(其五)/陶渊明

2、春望/杜甫

3、雁门太守行/李贺

4、赤壁/杜牧

5、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

1、《饮酒》(其五)陶渊明

【原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乌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

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作者】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谥号靖节,人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

东晋文学家。

开创山水田园派,并将其推向高峰。

后世称其“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和山水诗的鼻祖——南朝宋的谢灵运合称“陶谢”。

【背景】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

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

【主旨】

这首诗通过描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作者对污浊官场的厌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2、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本文的主旨句)的诗句:

3、陶渊明《饮酒》中表现了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旷达胸襟的诗句是:

4、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

二、选择题:

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饮酒》是陶渊明归隐后陆续写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话题,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B.诗的前四句构成一个意义“方阵”,通过叙事和议论,定下全篇的基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

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本诗在客观事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2.下列理解有误的—项是()

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思是:

这种生活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但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3、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结庐在人境”是说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建造房屋。

B、“问君何能尔”,“尔”的意思是“耳”,罢了。

C、“飞鸟相与还”,“相与还”是结伴而还,意思是飞鸟倦了也知道还家。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据此时此地的情景,也就是指隐居生活。

4、关于《饮酒》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

A.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表现了作者悠然自得的心境,抒发了诗人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的鄙弃和厌恶。

B.“悠然”二字用得很妙,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的心境。

诗人“悠然”所见南山之景,也是有意所见。

C.诗中巧妙运用顶针修辞。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即指自然之趣,又指人生真谛。

5、对下面诗歌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诗歌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B.诗歌的前四句从哲理的高度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C.晋宋隐逸之风盛行,作者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

诗中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与“心”皆“静”的特点。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之“情”。

6、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是诗人的自问自答,用朴实的语言道出“心远”的生活真谛。

诗人因为远离官场和俗世,心志高远,所以觉得居所也是偏僻安静的。

B.“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写出了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南山美景相遇的随意与自然,侧面表现出诗人苦闷、寂寞的心境。

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描写了傍晚时分,山上的气象愈发美好,在这从容而浑然的暮色里,飞鸟一群群地结伴而还,作者从中悟出了返璞归真的人生真谛。

D.结尾两句抒发感情,是对全篇的总结。

“真”即人的自然本性,“忘言”是指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

7、下列对《饮酒》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诗人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抒情小诗,该诗前四句从哲理高度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示。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诗人在东篱采菊,无意间一抬头,南山映入眼帘。

这两句是妙手偶得之笔,可谓浑然天成,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

C.“山气日夕佳”一句承上启下,其中“佳”字,写出了诗人对山气缭绕、夕阳西下这一景象的赞美,表现了诗人渴望仕途生活和对归隐田园的厌倦情怀。

D.这首诗融情于景,情景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质朴的美。

它是一首具有鲜明形象和悠远境界,又蕴含某种宇宙人生之理的哲理诗。

三、赏析简答题:

1、“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2、诗中“悠然见南山”的“见”能否换成“望”?

3、心远与地偏又是什么关系?

这里揭示了一个怎样的人生哲理?

4、试分析这首诗的主旨。

【答案解析】

一、理解性默写:

1、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本文的主旨句)的诗句: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3、陶渊明《饮酒》中表现了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旷达胸襟的诗句是:

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4、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选择题:

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饮酒》是陶渊明归隐后陆续写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话题,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B.诗的前四句构成一个意义“方阵”,通过叙事和议论,定下全篇的基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

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本诗在客观事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解析】C道理:

即使在闹市居住,只要内心追求宁静自由,就仿佛住在山水田园只中一样。

2.下列理解有误的—项是(B)

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思是:

这种生活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但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解析】B错误,应是:

只要内心追求宁静自由,就仿佛住在山水田园只中一样。

3、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B)

A、“结庐在人境”是说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建造房屋。

B、“问君何能尔”,“尔”的意思是“耳”,罢了。

C、“飞鸟相与还”,“相与还”是结伴而还,意思是飞鸟倦了也知道还家。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据此时此地的情景,也就是指隐居生活。

【解析】B尔,是指这样,即: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4、关于《饮酒》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B)

A.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表现了作者悠然自得的心境,抒发了诗人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的鄙弃和厌恶。

B.“悠然”二字用得很妙,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的心境。

诗人“悠然”所见南山之景,也是有意所见。

C.诗中巧妙运用顶针修辞。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即指自然之趣,又指人生真谛。

【解析】B。

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

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的心境。

5、对下面诗歌理解不当的一项是(C)

A.诗歌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B.诗歌的前四句从哲理的高度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C.晋宋隐逸之风盛行,作者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

诗中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与“心”皆“静”的特点。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之“情”。

【解析】C本题考查古诗鉴赏。

“心远地自偏”强调的是一个人只要心里平静虽然身处闹市仍然会有远离尘嚣的效果,只需要“心”“静”,不需要“境”,所以C项的说法有误。

故选C。

6、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是诗人的自问自答,用朴实的语言道出“心远”的生活真谛。

诗人因为远离官场和俗世,心志高远,所以觉得居所也是偏僻安静的。

B.“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写出了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南山美景相遇的随意与自然,侧面表现出诗人苦闷、寂寞的心境。

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描写了傍晚时分,山上的气象愈发美好,在这从容而浑然的暮色里,飞鸟一群群地结伴而还,作者从中悟出了返璞归真的人生真谛。

D.结尾两句抒发感情,是对全篇的总结。

“真”即人的自然本性,“忘言”是指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

【解析】B应该是表现出诗人热爱自然、闲适、淡泊、恬静、悠然的心境。

7、下列对《饮酒》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这是诗人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抒情小诗,该诗前四句从哲理高度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示。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诗人在东篱采菊,无意间一抬头,南山映入眼帘。

这两句是妙手偶得之笔,可谓浑然天成,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

C.“山气日夕佳”一句承上启下,其中“佳”字,写出了诗人对山气缭绕、夕阳西下这一景象的赞美,表现了诗人渴望仕途生活和对归隐田园的厌倦情怀。

D.这首诗融情于景,情景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质朴的美。

它是一首具有鲜明形象和悠远境界,又蕴含某种宇宙人生之理的哲理诗。

【解析】C项中“表现了诗人渴望仕途生活和对归隐田园的厌倦情怀”赏析有误。

三、赏析简答题:

1、“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

“悠然”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的心情。

2、诗中“悠然见南山”的“见”能否换成“望”?

答:

不能。

“见”字的妙处在于无心,无意间偶见,才能与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

而“望”字却是有意为之。

3、心远与地偏又是什么关系?

这里揭示了一个怎样的人生哲理?

答:

“心远”与“地偏”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关系。

这四句,包含着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

“心远”一词,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4、试分析这首诗的主旨。

答:

这首诗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