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LTE参数设置规范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336063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0.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TDLTE参数设置规范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TDLTE参数设置规范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TDLTE参数设置规范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TDLTE参数设置规范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TDLTE参数设置规范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TDLTE参数设置规范Word下载.docx

《TDLTE参数设置规范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DLTE参数设置规范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TDLTE参数设置规范Word下载.docx

6.3标识号使用原则10

6.3.1地市边界10

6.3.2地市内部11

7附录:

修订历史11

1

规划参数设置

1)工作频段:

2620MHz

2)系统带宽:

20M

3)基站RF单元:

5W-8TxRRH

4)CRS单RE功率:

12.2dB

5)CyclicPrefix:

Normal

6)天线增益:

Ø

基站广播信道:

16.5dBi

终端:

0dBi

7)终端发射功率:

23dBm

8)噪声因子:

基站:

3dB

7dB

9)发射天线馈线、接头和合路器损耗[dB]

基站:

0.5dB。

终端:

0dB。

10)天线配置

下行:

8Tx-2Rx

上行:

1Tx-8Rx

11)天线赋形增益:

5dB

12)上下行时隙配置:

●D频段:

2:

21-DSUUD-DSUUD

●F频段:

1:

32-DSUDD-DSUDD

13)特殊时隙配置:

SubframeFormat710:

2:

2

SubframeFormat53:

9:

14)子帧配置PDCCHSymbols数:

3

15)PUCCH配置PRBs数:

8

16)CFI固定为2

17)PRACH前导格式:

室外格式0,室分格式4

18)小区边缘用户速率

上行不低于384kbps,下行1Mbps

上行不低于256kbps,下行1Mbps

19)BLER:

10%(第一次传输)

20)信道模型:

EnhancedPedestrianA5Hz

21)传播模型:

Cost231twoslope(2.6G频段)

22)人体损耗:

0dB

23)热噪声密度

取为-174dBm/Hz。

24)基站接收灵敏度:

-130dBm@15kHz

25)天线传输模式:

自适应(TM2/3/7/8)

26)HARQ、AMC模式:

启用HARQ,AMC支持QPSK/16QAM/64QAM

27)终端类型:

CLASS3(23dBm),CAT3(不支持4×

4MIMO,上行不支持64QAM,TB块小)

2频点设置

2.1宏站

F频段宏基站单载波站点(20MHz):

使用1880-1900MHz,频点号38350

D频段宏基站单载波站点(20MHz):

使用2575-2595MHz,频点号37900;

D频段宏基站双载波站点(2×

20MHz):

使用2575-2615MHz,频点号37900,38100

D频段街道站(20MHz):

使用2595-2615MHz,频点号38100

2.2室分

E频段作为本期TD-LTE扩大规模试验网室内分布系统的主要使用频段,使用2330-2370MHz共40MHz频率。

在有特殊需求的场景可以使用F频段(1880-1900MHz)共20MHz频率。

E频段原则上O1(载波带宽20MHz)配置小区使用2350-2370MHz(频点号39150)频率,在室内小区间异频组网场景,容量需求较高时相邻小区可分别使用2350-2370MHz(频点号39150)和2330-2350MHz(频点号38950)频率。

3时隙设置

3.1宏站

TD-LTED频段宏基站根据上行业务需求情况可全网将业务子帧配置为2:

2,特殊子帧配置为10:

2;

TD-LTEF频段宏基站业务子帧配置为1:

3,特殊子帧配置为3:

9:

3.2室分

TD-LTE室内分布系统原则上业务子帧配置为1:

3(UL:

DL),特殊子帧配置为10:

2(DwPTS:

GP:

UpPTS),上行业务需求大的场景可将业务子帧配置为2:

2(UL:

UpPTS)。

4无线参数规划

考虑到当前宏站和室分系统采用不同的频段,对于宏站应按3个小区成组,30或90小区成簇的方式进行参数规划;

对于室分小区应按3个小区成组,整个物业点(可能含多个小区)成簇的方式进行参数规划。

4.1PCI规划

PCI总数有504个,分为168组,每组有3个,其中组号对应为辅同步序列SSS,组内本地号对应为主同步序列PSS,PCI规划应遵循以下的一些原则:

室内外采用异频组网,PCI独立分配。

同站同方向F/D小区建议采用相同的PCI。

同一基站的PCI建议连续规划(即按自然序列号依次分配),初始PCI规划时,PCI模3可与小区序列保持一定的规律性(如第一小区模3为0,第二小区模3为1,第三小区模3为2),可为优化预留10~20%的PCI。

除此之外,由于PCI被用于决定小区中PSS、RS和PCFICH等信号的频域位置,因此规划时还应考虑如下的一般性原则:

避免相同的PCI分配给邻区;

避免模3相同的PCI分配给邻区,规避相邻小区的PSS序列相同,或规避双端口小区RS0和相邻另一双端口小区RS1信号之间的频域位置相同;

避免模6相同的PCI分配给邻区,规避相邻小区RS0信号的频域位置相同;

避免模30相同的PCI分配给邻区,规避相邻小区的SRS和DMRS频域位置相同;

规避模50相同的PCI分配给邻区,规避相邻小区的PCFICH频域位置相同。

4.2RS序列规划

DM-RS序列共有30组,考虑到相邻小区间的RS-PUSCH/PUCCH干扰比RS-RS干扰要来得严重,因此规划时应优先考虑相邻小区间的RS-PUSCH/PUCCH隔离度要求。

由于本阶段设备暂不支持序列跳变模式,因此设备中应明确禁用DM-RS序列跳变。

具体规划要求:

ULDM-RS先按小区做PCI的Mod3规划,再用Δss(诺西设备为参数grpAssignPUSCH)来使得属于同一个站点小区的u值相同,并使各站点u值符合Mod30的要求,而同站的各小区使用CS(循环位移)来规避DM-RS的冲突,每个位移的步长为π/3。

每个簇由90个小区构成。

网络初期ULSRS采用全带宽(96PRB),20ms的配置,并建议与PCI相关联,各小区

,使同站的各小区间隔为2。

为避免大规模组网时的网内干扰,DLRS初始状态不采用boost方式,即PA=0,PB=1,使得所有RE的功率都相同。

后期根据覆盖需求(提高用于承载数据信道的功率)可考虑将宏站和双路室分优化为PA=-3,PB=1。

4.3PRACH序列规划

本阶段暂不考虑远距离覆盖和高速覆盖的要求,具体规划要求:

4.3.1宏小区

PRACH配置索引为3,即PRACH的前导格式为0,每帧(10ms)1个RACH,RACH版本为0。

覆盖最大距离为12.1km,PRACH前导序列生成使用的循环移位配置NCS为11,每个小区需要8个ZC根序列来生成64个前导序列,ZC根序列的复用度为104个小区,与每个簇90个小区数量相当。

4.3.2室分小区

PRACH配置索引为51,即PRACH的前导格式为4,每帧(10ms)1个RACH,RACH版本为0。

覆盖最大距离为1.4km,考虑到室分系统中相干带宽较大,快衰落效应强,为保证更好的接入性,需要更多的PRACH前导序列,故而PRACH前导序列生成使用的循环移位配置NCS为6,每个小区需要8个ZC根序列来生成64个前导序列,ZC根序列的复用度为17个小区。

4.3.3ZC根序列逻辑索引号分配

紧邻小区应分配不同的ZC根序列逻辑索引号,簇内的小区应根据u值和位移值对839个根序列逻辑索引号做连续顺序分配。

每个小区的第一个索引号为(u*3+CS)*8。

4.4TA规划

每个TAlist有且仅有1个TAC;

每个eNodeB所属的多个小区必须属于同一个TA,每个小区属且仅属于一个TA;

一个TA属且仅属于一个MME,建网初期TA的范围可尽可能大,每个TA建议包含30-40个eNodeB;

目前比较明确采用简单互操作模式,语音业务优先CSFB到GSM网络,数据业务优先简单重选到TD网络,应尽量使TA与GSMLACs和TDLAC的覆盖范围相重合,即1个TA与1个TDLAC相当,并包含多个GSMLAC。

其余原则与LAC规划相同,TA边界线不与交通干线平行,不穿过密集业务区。

4.5容量规划

循环前缀CP=NORMAL;

PDCCH的符号数设定为3个Symbol,对应88个CCE,在每用户平均占用3个CCE(50%加扰)的情况下,单个小区可同时调度29个用户。

控制格式指示CFI、PUCCH配置信道数应采用自适应模式,CFI=2,

PUCCH信道最大资源块不超过8个PRB,建议后期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该资源块数量可以进行相应调整。

小区最大RRC连接数=140,小区最大激活用户数=120,小区最大激活DRB数=720;

Non-GBR的DRB上下行最小速率64kbps,GBR业务在上下行方向可以占用的PRB最大比例=75%;

5无线参数优化

5.1天线传输模式

A、TM配置:

八天线宏站采用TM2/3/7/8自适应,其他宏站采用TM2/3自适应,室分双通道采用TM2/3自适应,单通道采用TM1;

B、模式切换:

模式切换过程中用户面有一定的中断时间,引入过多的传输模式会造成切换门限间距过小,切换频繁,平均吞吐量反而降低,时延和抖动指标变差。

因此考虑更好应用模式内单双码子的切换代替模式间切换。

传输模式的切换顺序(信号质量从好到差)

不支持TM8:

TM3(SFBC)->

TM3(SDM)->

TM7

支持TM8:

TM8(双流)->

TM8(单流)

5.2重选/切换策略

当前网络仅考虑LTE宏站和室分双层组网方式,宏站D/F可能采用插花方式做单层网覆盖,测量报告采用事件触发方式,要求RSRP和RSRQ均上报,以RSRP作切换参考测量项。

5.2.1重选

宏站无论是否同/异频均同优先,最低接入电平=-120dBm,起测门限=最低接入电平+6dB,重选迟滞=3dB,重选定时器时长=3s;

室分间采用同优先级,室分与宏站间采用邻区低优先,本小区门限=CDF95%+2dB,邻小区门限>

=8dB;

5.2.2同频切换

采用A3事件,偏移值=3dB,迟滞=2dB,触发持续时间=320ms,测量周期=密集城区1024ms/一般城区640ms;

5.2.3异频切换

宏站间采用A2+A3事件,A2起测门限对应切换的测量报告上报时的RSRP+2dB,A3切换点比起测点电平高3dB,即目标小区要比服务小区电平高8dB;

与室分有关A2+A5事件,A2起测门限=@CDF95%+2dB,A5服务小区电平=“A2起测门限”且目标小区电平高于服务小区电平8dB;

Gap=40ms;

5.3功控

A、基本功率设置要求:

对于8Pipe场景,每pipe=5w;

对于2pipe场景,每pipe=20w;

D频段CRS功率为15.2dBm,F频段CRS功率为12.2dBm;

B、下行功控:

原则上要求各RE的功率均相同,全网不开启RSBoost方式,即下行控制信道PHICH/PCFICH/PSS/SSS均不使用Boost增大发射功率,在站间距大,覆盖不足的地方为增强覆盖可在不影响重叠覆盖度前提下使用;

C、上行功控:

要求开启上行链路功控,各主要信道期望接收功率P0/Alpha:

PRACH=[-95,-105dBm]/[0.8,1],PUCCH=[-90,-100dBm]/[0.8,1],PUSCH=[-85,-95dBm]/[0.8,1],

5.4其他

A、调度方式为PF,BSR周期=5ms,SR周期=20ms,采用宽带CQI上报周期可选20或40ms,允许使用的MCS范围为[0,28]。

B、默认承载QCI=9;

C、加密算法EEA暂时不用,完整性保护算法EIA=Snow-3g;

D、PDCP丢弃定时器=1500ms

E、TA调整定时器=2560ms

F、SRB采用AM,DRB采用UM,HARQBLER<

10%

5.5功能开启

A、ICIC和FSS暂不打开;

B、PDCCHCCE自适应开启;

C、上行干扰抑制算法启用MRC或IRC(SNR差)-MRC(SNR好)自适应;

D、主动迁移用户到空闲态开启,且定时器=30s;

E、下行MU-MIMO暂不使用,启用上行MU-MIMO;

F、开启流控算法;

G、开启(增强)接纳控制算法;

5.6无线定时器

参数

取值

preambleTransMax

10

T300(ms)

1000

T301(ms)

600

T302(ms)

5000

T304(ms)

500

T310(ms)

T311(ms)

N310(次)

20

N311(次)

1

A、接入类:

最大初始接入时延(UE从Idle转Active,经历一次T300超时失败)为12816ms(包括NAS层T3411定时器10s),定点实测平均接入时延191.4ms,拉网实测平均接入时延765ms,定点实测接入成功率99.12%;

B、掉线类:

最大拆链时延6600ms,实测下行平均拆链时延4593.9ms,实测上行平均拆链时延2522ms,实测下载平均拉远距离1272.8m,实测上传平均拉远距离1357.7m,实测上下行拉远距离1240.7m;

C、切换类:

最大切换中断时延2100ms,实测平均切换时延30.87ms,实测切换成功率100%。

6标识参数分配

6.1参数子集

序列码

总数

SetA

SetB

SetC

SetD

SetE

SetF

扰码

64

0..10

11..20

21..31

32..42

43..52

53..63

PCI

504

0..83

84..167

168..251

252..335

336..419

420..503

6.2地市分类

6.3标识号使用原则

6.3.1地市边界

在边界处只能使用优先的编号(涂色色块)。

6.3.2地市内部

在非边界处可使用全部的编号;

如一个地市内部有多种设备,建议在地市内部为不同设备做划段分配。

以一个地市不同厂家编号资源分配为例:

编号

华为

诺西

备注

0-252

253-504

考虑到PCI资源较为紧张,各地最好站在全网的高度统一分配。

u值

0-14

15-29

资源相对充裕,尽量分段使用。

PRACH格式0根序列逻辑编号

0-400

401-839

PRACH格式4根序列逻辑编号

0-70

71-137

一般不会有重叠覆盖,通常不需要分段使用。

扫一扫,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通信人”,你还可以得到更多

通信人

一个一心为通信人服务的微信号

一个强大的微信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