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小数教材分析doc张春波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333792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循环小数教材分析doc张春波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循环小数教材分析doc张春波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循环小数教材分析doc张春波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循环小数教材分析doc张春波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循环小数教材分析doc张春波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循环小数教材分析doc张春波Word文档格式.docx

《循环小数教材分析doc张春波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循环小数教材分析doc张春波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循环小数教材分析doc张春波Word文档格式.docx

11=0.2727…的循环节是27,

11=0.3636…的循环节是36

根据这一规律就可以直接填出下面一组题的商。

(2)教学建议:

①让学生经历的发现规律的思维过程,即观察、对比、分析的过程,要给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

②可以采用先独立发现,再小组交流的方式组织教学。

③用发现的规律写出商后,要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写这些商”,让学生说出自己应用规律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解决问题

这里安排了有特殊数量关系的连除问题(例11)和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的问题(例12)。

例11及“做一做”

(1)需要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特点是:

总量与两个变量有关系,并随着两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2)题中“7天”这个条件通过“上周”这个词隐藏了起来。

(3)通过两个学生的对话呈现了两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两个学生的思路、解题过程都没有完全呈现,让学生自己参与完成。

(5)“做一做”的题目,在解决问题中不但要用到小数除法,还要用到小数乘法,知识的综合性更强。

(6)教学建议:

①在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时,可以采用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

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提示,比如问学生“能一步算出每头奶牛每天的产奶量吗”,“如果不能,那么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也可通过线段图形象地表示数量关系。

②要鼓励学生多向思维,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但不能要求每个同学都掌握多种解题方法。

例12及“做一做”

(1)安排了两道小题,分别教学:

在解决问题时,需要根据实际用“进一法”(第1小题)和“去尾法”(第2小题)取商的近似值。

(2)两题算出的结果都是小数,由于要求的瓶子数和礼品盒数都必须是整数,因此都要取计算结果的近似值。

在取近似值时,不能机械地使用“四舍五入法”,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舍”还是“入”。

(3)强调“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

(4)教学中,不要求学生掌握“进一法”“去尾法”这些概念,只要学生能根据具体情况掌握这些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就行了。

可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进一法”或“去尾法”,感受这些方法的现实意义。

五、教学建议

1.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小数除法的学习架设认知桥梁。

本单元内容与旧知识联系十分紧密。

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以整数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上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以及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等知识为基础来说明的。

小数除法的试商方法、除的步骤和整数除法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是小数点的处理问题。

因此,要注意复习和运用整数除法的有关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好基础。

2.联系数的含义进行算理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除法的重点是突出小数点的处理问题,而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要涉及数的含义。

如,22.4÷

4=5.6,用4除22,商5以后,余数是2,化为20个十分之一,与十分位上的4合起来是24个十分之一。

4除24个十分之一,商是6个十分之一,所以商“6”应该写在商的十分位上。

故此,在说明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时要联系数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说话”的训练

 张春波2012年9月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出现了大量诸如“描述”、“表达”、“说明”、“解释”等词语。

这足见在小学数学新课程实施中,加强学生的“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已引起教育专家和广大教育同仁的高度重视。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语言的内涵,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小学生数学思想的形成、表达和交流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而思维的发展又能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由此可见,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说话的训练,帮助学生清除语言障碍,清理解题思路,从而达到训练思维的目的。

  一、激发学生的说话欲望是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学生无论是在课上还是在课下都能滔滔不绝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原因是他想说,有说的欲望。

也有学生因为性格内向,胆小害羞,不愿或是不敢发言,久而久之就没有了说话的欲望和机会,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敢于说话、敢于发表见解的信心,让学生在心理上、情感上做好说话的准备,激发学生的说话欲望。

  在课堂教学上,教师首先要用逻辑严谨、富有激情的、风趣幽默的语言来感染、打动学生,并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有一个自主说话的机会,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自主的调节思维,组织语言,做好说话的精神准备,鼓起说的勇气。

针对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先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然后让他们在小组中自由的讨论发言,通过优等生的说,让这些不敢说话的学生听一听、想一想自己说的对不对,再把自己的想法整理一下,学生汇报时注重让这些学生先说,给他们说的机会,锻炼说的能力,增强说的欲望,鼓励其说话的勇气。

  教师还要给学生各显其才的机会,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发表见解。

学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回答难度低一点的问题,胆小的学生可以排在中间回答,智力好的学生则可以回答难度较大的问题。

教师要通过组织学生独立发言,各显其才,让学生体验成功者的喜悦。

长期坚持训练,能使学生都得到锻炼和提高,他们有了发表见解回答问题的欲望,信心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也就会随之提高。

  二、要训练学生说话的完整性、连贯性、严密性

  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研究教学语言艺术,下功夫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加强语言修养,使自己的教学语言不断规范、准确、逻辑严谨、简捷明快、流畅、妙趣横生,同时注意调整语速的变化。

天长日久,学生必将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学语言的设计,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会说。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很强的学科,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思考问题应有根据,讲述算理的语言要事先精心设计,尽量做到简单明确,便于表达。

教师要经常通过让学生说解题根据、讲算理,了解学生的思维方法以及掌握知识的程度。

  为了使学生正确清晰地讲述解题过程以及思考依据,教师还要帮助学生会组织语言,做到有条有理地说话。

教师不能满足于学生会列式、会计算,要不厌其烦地通过学生讲算理、讲思路,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再要求学生有理有据地说话,能完整、连贯地把话说清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其做到想说、会说、能说、说好。

如:

学生看到15+6=()时,要求学生完整地说出15加上6等于23,不只是脱口而出的“23”,虽然答案是正确的,但语言不完整。

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以及全面提高素质的角度考虑,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应从严要求,从小抓起,让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并尽量使用数学语言(如:

和、差、积、商等),这样才能训练学生说话的完整性、连贯性、严密性,学生的逻辑思维才能得到培养与发展。

在读算式24×

(15+6)时,尽量要求学生这样读“24乘15加6的和”,而不要在读的过程中出现“括号”的字样。

这一点对于学生学习文字题很有帮助。

  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数学语言包含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强调对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

数学学科中应用题的文字,需要学生在阅读、复述中抓住关键字、重点词、中心句展开思维,以达到对语言文字和题意的领悟与把握。

在解决问题教学中,让学生有条理地叙述思考的过程,清楚地表达解题思路,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学校过‘六一’做纸花,3名同学2小时做了120朵。

照这样计算,10名同学8小时能做多少朵纸花?

”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分析叙述:

(1)要求10名同学8小时能做多少朵纸花,必须知道每位同学每小时做多少朵纸花,已知条件告诉了3名同学2小时做了120朵,所以每人每小时做纸花的个数是可求的。

(2)已知3名同学2小时做了120朵纸花,可以求出每人每小时做多少朵纸花,从而就可以求出10名同学8小时能做多少朵纸花。

这两种叙述方式可以让学生学会并掌握说话的条理性,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题途径的能力,学生在有理有据地叙述解题思路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培养了思维的逻辑性。

  数学语言是数学文化的载体。

只有在语言表达中思维才能得到最完美、最充分的表现,数学语言的生成又能启发学生的思维。

总之,数学语言教学要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感悟文字的逻辑性和科学性,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开放性、创造性的思维品质。

在学生的语言表述和思维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后,上述例题还可以这样来分析叙述:

通过观察,“8小时”是“2小时”的4倍,可以先求出1名同学2小时能做多少朵纸花,再求10名同学8小时能做多少朵纸花。

四、要训练学生说话的灵活性

  同样的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同样的意思,也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去表达。

这就是说话的灵活性,思维的敏捷性。

训练学生说话的灵活性,教学中教师要举一反三,同一类问题,要启发学生多动脑筋,看谁的问题提得多,提得好。

在集体交流时,要求一位同学提一个问题,后面的同学不能重复前面同学提过的问题。

这样的训练,不仅能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得到锻炼,更能使他们的发散思维得到训练,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和深刻性,提高思维质量。

  实践证明,学生语言的表达过程反映的是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生语言的发展,必将促使他们思维发展。

小学生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说话训练必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教学质量。

  五、结合动手操作、生活实际培养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根据教材的内容,精心组织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再用语言把自己的操作过程表述出来,即把操作和说理结合起来,这样就能把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与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小学数学第一学段教学中确实行之有效的策略。

  

数学源于生活。

因此,可以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用数学语言解释某些常见的相关现象,提出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有条理地陈述自己的解决方法,有助于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如在教学“统计与概率”时,不但要让学生体验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而且要会把各个数据及统计的过程进行描述,通过用“一定”、“经常”、“偶尔”、“可能”等词语对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描述,既能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数学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可等闲视之。

说话训练要从小开始,要经常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真正使他们“说”到“做”

《小数乘法》教材分析

 张春波2012年10月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

单元主题图、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近似值、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小数乘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较简单的小数乘法,能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口算、估算或笔算)进行计算。

鼓励学生独立探索,提倡策略多样化。

(2)掌握小数乘法的估算方法,进一步强化估算意识。

培养估算能力。

 (3)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小数乘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体会小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掌握保留积的近似值的方法,会根据具体情况保留积的近似值。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探究现实生活中小数乘法的问题;

在合作交流、探索与思考中,感受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有效地运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所学知识理解,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小数乘法的应用价值,通过课本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获得成功的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

:

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强化估算意识,培养估算能力;

会求积的近似值,并能根据具体情况保留积的近似值。

 2、难点:

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根据具体情况保留积的近似值。

 3、关键:

让学生通过现实情境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启动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让学生在整数比较和辨析中抓住新知识的关键所在-----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思考如何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找到解决新问题的办法的途径,从而主动地掌握新知识;

其间,突出对算理的探究,引导学生切实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思路

  本单元主题图呈现生活中应用小数计算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小数乘整数是学生借助整数乘法的有关知识探究小数计算方法的开始,学生通过探究,初步感知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然后通过小数乘小数的教学,深化学生对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理解,归纳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要求学生将掌握的计算方法灵活应用于解题实际,提高学生对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水平;

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积的近似值的学习,巩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同时让学生理解生活中为什么需要积的近似值以及如何处理积的近似值;

解决问题是学生体验小数乘法的应用价值的重要途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掌握一些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通过整理和复习,沟通本单元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质量。

 (五)教学探讨(小数乘整数)

 下面我就其中的一节课来谈谈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本节知识包括单元主题图、2个例题、1个课堂活动和练习一1---6题。

重点突破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单元主题图采用了市场购物的情境,通过购物呈现小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通过单元主题图,一方面引发学生学习小数乘法的欲望;

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例1的教学中,由于题中采用的蔬菜单价是小数、买菜的数量是整数的方式呈现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情境,这就给教师的教学留有较大的空间,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把单价调整为整数,唤起学生对整数乘法相关知识的积极回忆后,再把单价改成小数来思考。

这样可以有效地运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用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提供借鉴,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探讨新的计算方法。

  在探讨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应放手让学生探讨怎样利用原有知识来解决新情境的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用连加的方法算”,也可能提出“把元化成角来算”,这时教师要重点抓住学生对新知识探讨有积极意义的思路,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把元化成角来做”,让学生明白这是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的思路后,再引导学生沿着这个思路积极地思考,探讨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例2的时候,要加强和例1的比较,让学生明白例2中出现的新问题,重点引导学生思考积的末尾有0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问题。

这是小数乘整数计算中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是小数乘法中的一个教学难点。

教师指出因数末尾有0的小数乘法“可以这样写竖式”,也就是让学生明白整数乘法竖式的简便写法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不同的是,在思考确定积的小数点时,一定要用25×

60的整数积1500为基础,数出与因数同样多的小数位数,再点上小数点

  两个例题教学完以后,应该组织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讨论,重点思考“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这样总结出用文字表述的运算规律与方法,有利于学生按照这样的操作规则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提高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

  课堂活动是用议一议的方式沟通整数乘法和小数乘法的联系。

教科书用图画的形式向学生呈现了4组算式,让学生比较每组中的两个算式有哪些不同。

学生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小数乘整数和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小数乘整数的乘法看成整数相乘,乘出积后还要确定小数位数。

这样沟通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联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理解,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知结构。

  练习设计:

练习题可以用红星等你摘的方法来出现。

?

  练习一第1题口算,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口算小数乘整数的乘法时要注意些什么,使学生理解不但要注意两个数相乘的口算过程,还要注意因数的小数位数。

第2题要求学生不计算,直接用第一竖列的积填写后面表格里的积,填完后还要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填,通过这样的追问加深学生对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理解。

第3题明确用笔算、感受到因数的小数位数在小数乘法计算中的重要作用。

第4题用连线的方式,增强练习的趣味性。

第5题是计算图形面积的问题,有关的图形面积公式学生是早就掌握了的,不同的是图形的边长由整数变成了小数,由此学生也可以从中感受到现在学习的知识与原来学习的知识的联系与区别。

第6题除了要求学生正确计算出结果外,还可以通过上下排积的变化比较,让学生感知积的变化规律。

这些问题的现实性都很强,学生可以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一方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另一方面可以从中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一是注重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教学内容,这样结合学生实际设计教学,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感受到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二是重视学生活动建立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上,教学中采用整数乘法和小数乘法同时出现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原有知识不能解决所有问题,需要学习新的知识,从而产生认知的需求;

三是重视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算法的探索过程,学生对算法的理解经历了“初步感知——加深理解——运用升华”的过程,这样不但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还有助于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和掌握;

四是注重主题图的运用,首先运用主题图中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提出问题,然后用主题图中的问题来进行新知识的探索,接着又回到主题图,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最后利用主题图为学生再造认知冲突,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把数学学习由课内延伸到学生实际生活中。

《三角形的面积》教材分析

张春波2012年

编排意图:

教材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展现学生探究的过程。

首先由怎样计算红领巾的面积这样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三角形面积计算的问题;

接着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把三角形也转化成学过的图形;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探索,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最后用字母表示出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建议:

(1)本部分教学可按提出问题、寻找思路、实验探究的步骤,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形式进行。

学生已经经历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要以学生在推导中获得的经验为基础,放手让学生自主去探究。

(2)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环节是本部分教学的重点。

按教材的编排,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没有采用平行四边形的割补方法,而是用两个同样三角形拼摆的方法。

这个方法推导过程简单,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

每个小组最少应准备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教师可提出明确的操作和探究要求。

学生可能拼出三角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其中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学生已经会计算面积。

在小组操作和讨论的基础上组织交流。

可以选择用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拼的三种情况分别进行汇报,要求学生能根据拼出的图形叙述出推导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作总结归纳。

(3)根据学生的基础,也可以让学生用剪拼或折的方法进行推导,或结合教材第96页介绍的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的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进行推导,增强学生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推理的能力。

练习十六

第1题还可以进行交通常识的教育。

第2题没有给出底和高的数值,要学生想办法求每个三角形的面积。

第3题根据乘除法的互逆关系灵活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第6题根据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相等的基本条件是等底(两个三角形共底)和等高(平行线间的垂直距离都相等)。

可以让学生先讨论:

图中你能找到几个三角形?

哪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吗?

为什么?

再根据等底等高三角形面积相等的道理,画出三角形。

第7题是运用等底等高三角形面积相等的道理去分三角形。

第8*题是选作题。

已知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和高,可以分别求出它们的底长,也就是平行四边形的两条边长。

第9*题也是选作题。

可以让学生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对三角形面积相等的判别知识进行推理。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相等的三角形,每个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点是其中一个三角形底边的中点。

根据等底等高三角形面积相等,涂色的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三角形面积的一半,也就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四分之一。

所以涂色三角形的面积是48÷

4=12(㎡)。

教师帮扶活动计划

教师帮扶工作为老师的成长搭起了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

本学年,我有幸和本校杨老师互相帮扶学习,为了扎实有效做好工作,我们将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交流,共同进步”的理念,在互帮互助的学习中共同成长。

我们拟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对象分析:

杨老师爱岗敬业,能够较好地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工作责任心较强,能服从学校的安排,有一定的开拓进取精神。

杨老师虚心好学,积极上进;

承担了二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任务,工作却从不落下。

但杨老师对多媒体教学不熟,因此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需要提高。

二、具体步骤:

1、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发挥集体智慧和作用,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资源共享合作互动的有效途径。

我和杨老师都是担任数学教学,所以我们每周都利用空堂时间进行集体备课,认真钻研教材,找出每节课的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2、互相听课、评课。

听课、评课是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桥梁。

本学期,我每周至少听郭老师两节课,并做好听课记录以便课后讨论,并给出肯定的导评,帮助其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以及指导杨老师上好校内一人一课。

在教学中帮助郭老师设计教学方案,指导杨老师顺利完成上课任务。

为了达到共同学习共同促进的目的,我争取每学期上两次示范课。

平时,杨老师也争取空堂时间多听其他有经验教师的课,吸取经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3、及时写好反思。

要求杨老师在每堂课后能及时写好教学反思及课后体会,使杨老师对于自己的每堂课也进行及时的分析,相信经过一次次的尝试,就会有点滴的进步。

4、共同学习多媒体教学。

要想引领教育新潮流,信息技术是不可缺少的,杨老师的计算机使用水平和理念都有待提高,因此,我会尽量多抽出时间,对她进行手把手的计算机培训,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5、学年结束时写好一份工作、学习的汇报总结。

总之,为了促进两个人的共同发展,努力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我们一定会与时俱进,共同打造美好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