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武县城市总体规划文本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333597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5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武县城市总体规划文本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平武县城市总体规划文本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平武县城市总体规划文本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平武县城市总体规划文本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平武县城市总体规划文本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平武县城市总体规划文本Word格式.docx

《平武县城市总体规划文本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武县城市总体规划文本Word格式.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平武县城市总体规划文本Word格式.docx

包括现平武县城、北至铁龙堡村,东至古城镇,西到枕头坪,南至苟家坪的涪江两岸峡谷区,总面积为22.92平方公里。

第6条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建设活动,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符合本规划要求。

第7条本规划强制性内容指文本中黑体字条文。

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8条 本规划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审批,由平武县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平武县规划建设和环保局是人民政府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按照本规划进行规划管理。

第二章县域城乡统筹发展规划

第9条区域战略地位和作用

1、涪江上游第一城、大九寨东进门户及其重要组成部分

2、涪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与生态屏障

3、大九寨旅游度假区独具特色和魅力的旅游胜地

4、四川省特色农业和绿色食品基地县

第10条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1、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

近期使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达到或超过震前水平,特色农业、旅游业、商贸业、食品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得到壮大。

远期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得到优化,经济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加强,将平武县建设成九寨旅游门户、川北山区经济强县,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达到全市平均水平。

经济发展目标:

近期以恢复重建为主,至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震前水平的17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0.9万元。

三次产业结构为25.0:

45.0:

30.0,第三产业比重调整为30%。

远期优化产业就够和空间布局,提升产业发展等级。

至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为4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2万元。

三次产业结构为20.0:

30.0:

50.0,第三产业比重调整为50%。

社会发展目标:

到2020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高中教育普及率达到100%,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同时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其它社会部门都有长足的进步。

稳步推进旅游业的对外开放,加强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经济发展战略

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水电强县、旅游兴县”战略,坚持农业为本,工业主导,旅游及集约经营的全面发展部署。

充分发挥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培育起以农业为基础,食品、林副产品加工、水电开发等具有平武特色的工业为主导,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商贸)相辅助的区域经济和支柱产业,建立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共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以结构调整、科技运用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第一产业的开发与发展,稳定农业基础;

以深化改革、调整结构、科技创新开拓第二产业;

以规模化、规范化和专业化扩大市场辐射能力,促进商贸经济的大发展;

以加速城镇建设,开发旅游资源,壮大第三产业,提高城市化水平。

努力把平武建成旅游大县、工业强县、生态新县。

3、社会发展战略

强调以人为本,关注民生

加强教育事业发展

加大科研创新力度

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第11条县域城乡产业发展战略

1、第一产业

要立足市场需求,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

本着着力培养特色产品的原则,依托现有的茶叶、药材等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构建“畜、茶、果、药、蚕”五大产业支柱,建设9大农业产业化基地,同时确保稳产高产基本农田面积,积极调整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依靠科技全面提升县域农业和农村的整体发展水平。

2、第二产业

平武震后工业发展仍主要以在原址上恢复和重建原规模工业企业为主,产业以水电业、矿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建材业等为主导产业。

实施集中发展战略,加大工业园区建设。

重点建设南坝电----矿高载能工业区和龙安、水晶——土城资源型加工园区。

3、第三产业

依托大九寨精品国际旅游区,突出发展旅游业、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巩固发展传统商贸流通业、积极发展新型服务业,全面提升服务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

第12条县域城乡产业布局

平武是川北特色产业发展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水平,构建“一点、两区、三片、四线”的产业空间布局。

1、一点

即县城。

充分依托县城人口密集、物流便捷、信息灵通、人才资金集中、市镇功能齐全等优势,把县城重建为以轻纺、出口产品加工、食品加工、建材加工、电子产品加工、旅游、商贸、金融、证券、物流、餐饮、娱乐等二、三产业集群中心和产业龙头。

2、两区

南坝工业园区和水晶——土城工业园区。

3、三片

以古城为中心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与贸易片,以豆叩为中心的生态农业与羌文化民俗观光休闲旅游片,以南坝为中心的矿产资源与三国文化、地震遗址文化开发片。

4、四线

白马——王朗人文风情生态经济线;

虎牙——泗耳原始风光生态旅游线;

响岩——南坝——古城——龙安——阔达——水晶水电工业与生态农业线;

平通——豆叩——锁江生态工业线。

第13条县域综合经济分区

1、西北部经济区

包括水晶镇、阔达乡、黄羊关藏族乡、白马镇、木皮藏族乡、木座藏族乡、土城乡、虎牙藏族乡、泗耳藏族乡等9个乡镇。

该区在符合地质适宜性、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发展旅游业、资源型工业和林、果、药、畜等农业产业。

2、东南部经济区

包括县城(龙安镇)、南坝镇、豆叩镇、平通镇、大桥镇、大印镇、响岩镇、徐塘羌族乡、高村乡、平南羌族乡等11个乡镇。

该区域区位条件较好,交通联系相对紧密,人口相对集中,为县域内经济发展较好的区域。

今后在巩固农业的基础上要重点发展食品加工、建材、矿产开发和旅游。

第三章县域村镇体系规划

第14条县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根据灾后恢复重建、灾区人口转移等因素,预测平武县域总人口为18.5万人,城镇化水平为51%,城镇人口约9.5万人。

第15条县域村镇体系结构规划

1、等级结构

规划期末,县域村镇形成县域中心城市(1个)、二级中心城镇(3个)、三级中心城镇(3个)、四级中心城镇(14个)四个等级(见表1)。

2、规模结构

拥规划期末,县域拥有1个大于2万人的城镇,2个0.5-2万人的城镇,7个0.2-0.5万人的城镇,12个小于0.2万人的小城镇共四个规模级(见表2)。

3、职能结构

规划期末,县域城镇形成综合型城镇、工贸型城镇、商贸型城镇、农贸型城镇、旅游型城镇五种类型(见表3)。

4、空间结构

以县城为核心,绵九高速、S105、S205和平松公路等主要交通为轴线,结合经济分区和产业布局,形成“一核、两轴、两片”的“轴带中心性”的县域空间结构。

以县城(龙安镇)和古城镇组成的县域发展核心,县域综合服务中心。

以主要交通和城镇为依托的县域内“X”形发展轴线。

以绵九高速为依托的豆叩——县城——白马的县域一级城镇发展轴;

以S205线为依托的南坝——古城——县城——水晶的县域二级城镇发展轴;

水晶——白马和豆叩——南坝的两条联系轴。

以县城(龙安镇)、古城镇、南坝镇和豆叩镇为中心的县域东南部城镇发展片区;

以水晶镇、白马镇为中心的县域西北部城镇发展片区。

第16条村庄布点规划与建设标准

1、村庄布点

规划远期在平武县域共布局中心村19个。

镇乡名称

中心村

古城镇

柏林、朝阳

南坝镇

伏龙、通江、两河

水晶镇

马元、木天

豆叩镇

裕华、华峰

大桥镇

小楼、新乾

木座藏族乡

和平

阔达乡

阔丰

土城乡

土城

大印镇

双河

平通镇

益泉

响岩镇

鹤亭、双凤

1、用地标准

村庄人均建设用地不超过80平方米/人,山区人均建设用地不超过65平方米/人。

人均宅基地不超过30平方米/人。

3、公共服务设施

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村委会用房、卫生站、小学、托幼(儿)园、文化活动室(含科技服务点)、便利店与邮政、储蓄代办点等。

4、基础设施

村庄基础设施包括通村公路、村庄道路、公交站、通村与村庄电力线路及变配电房、通信线路、移动通信基站、垃圾收集点以及污水处理设施等。

第17条县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1、高速公路

规划于2008-2012年新建绵九高速公路,该高速公路是绵阳通往阿坝及以北的重要通道,是九寨沟旅游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阿坝州东部的生命线。

平武境内130公里,途经豆叩镇、徐塘乡、龙安镇、木皮藏族乡、木座藏族乡和白马镇,县域内设有3处互通立交,分别位于豆叩镇、徐塘乡、龙安镇,同时规划建议在白马镇新增一处互通立交,以带动县域北部的社会经济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

2、干线公路

县域规划建成“两横三纵两环”的干线公路网络,使得平武县城至各乡镇和景区之间均有三级公路相连。

“两横”为松潘——水晶——阔达——平武,山岭重丘二级公路;

S105成青路,山岭重丘二级公路;

“三纵”为绵九高速公路;

S205九遂路九寨沟——白马——平武——徐塘——豆叩——北川,山岭重丘二级公路;

文县——白马——水晶——土城——泗耳——北川,山岭重丘三级公路。

“两环”为平武——大桥——水晶——黄羊关——白马——木座——木皮——平武环线,其中S205为山岭重丘二级公路,其余为山岭重丘三级公路;

平武——古城——南坝——响岩——平通——豆叩——大印——锁江——大桥——平武环线,其中S205和S105段为山岭重丘二级公路,其余为山岭重丘三级公路。

绵(阳)九(寨沟)高速公路、S105成(都)青(川)路、S205九(寨沟)遂(宁)路、平(武)文(县)路、平(武)松(潘)路是平武县主要的区域性通道和经济发展主动脉。

3、农村道路

实现村道公路标准等级化、路面铺装高级化、道路结构网络化、管理养护规范化的乡村道路网工程总目标;

通村公路达到四级公路标准。

4、桥隧工程

修复牛角垭隧道1.6公里,新建黄土梁隧道4.8公里,重建S205线南坝大桥全长141.5米,重建S205线白草大桥全长192米,重建XB27平关桥全长81米,新建Y711泗耳隧道长5公里。

5、汽车客运站

迁建县城二级客运站;

新建乡镇客运站15座、招呼站150个。

6、机场

在县城附近新建一处占地5公顷的直升机场。

第18条县域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1、教育设施

幼儿园:

中心城市的中心幼儿园达到一类标准,二级中心镇的中心幼儿园达到二类标准以上。

小学:

县城按平均1-1.5万人设置小学一所,规模24-30班的标准;

其余城镇按平均0.6-1万人设小学一所,规模15-20班的标准。

中学:

县城按2-3万人设中学一所,规模24班以上的标准。

发展完中,各中学规模应适当扩大。

其他形式教育:

县城按2-3万人建立一所独立位置的职业中学,规模15班以上的标准;

其它城镇有条件时按0.6-1万人建立一所独立设置的职业中学,规模8班以上的标准。

2、文化事业

县城:

规划新建县图书馆大楼,建设一个综合的文化活动中心,包括音乐厅、舞蹈房、棋社等,完善现有的文化馆、新华书店等设施。

新建成的住宅小区要留部分文化活动用房。

乡镇:

各重点镇文化站要达到国家标准,一般乡镇文化站全部到达省级标准。

各乡镇都应建有图书馆,逐步以县图书馆分馆形式实现乡镇图书馆计算机管理。

中心村:

可根据村庄发展需求,适当提高文化活动设施建设标准,也可增加部分文化娱乐设施。

3、医疗卫生

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康复院、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相应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各乡镇设置1个卫生院。

各中心村设置村级卫生室。

4、市场体系

善中心市场、专业市场、住宅区农贸市场三级市场体系网络。

所有市场的布局及建设都要与城市(镇)建设和城市(镇)交通及城市(镇)环境保护相接轨,不符合城市(镇)建设和交通安全及环保要求的、布局不合理的市场要逐步整治、搬迁。

第19条县域基础设施规划

1、给水工程

水源:

平武县城镇用水均优先考虑采用地表水,在取用地表水有困难的地方可以考虑选用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

用水量预测:

平武县城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为200升/人.日;

镇区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为140升/人.日;

农村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为100升/人.日。

预测平武县2020年总用水量3.2万立方米/日。

给水工程:

规划改建县城顶门坝自来水厂,供水规模提高为1.5万立方米/日;

改建古城、南坝、响岩、平通、豆叩、大印、大桥、水晶、坝子等乡镇自来水厂;

新建白马大桥自来水厂;

其余乡镇采用高位水塔集中供水,并保供水水质稳定可靠。

2、排水工程

排水体制:

平武县城和二、三级镇区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体制,近期原有合流制排水设施暂时保留,以后随着城镇建设的发展逐步分流排放,新建城区一律采用雨、污分流排放。

污水处理率:

各污水处理厂(站)的处理深度按二级生化处理考虑,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

污水工程:

规划在全县三级(含三级)以上的城镇建立污水处理厂(站),其余各镇应建沼气化粪池或采用简易适用的污水处理设施。

3、电力工程

负荷预测:

2020年,平武县域最大电力负荷达到20万kW。

供电工程:

规划在县域内县城、豆叩、南坝、水晶新建四个110kv变电站;

保留县城、南坝、白马、大桥、响岩、古城、水晶七个35kv变电站。

4、通信工程

规划远期电话普及率为70%,电话总装机容量为40000门。

实现全县移动通信覆盖率90%,实现全省自动漫游并与全国网相联;

全面加快数字移动通信网和移动市话的发展,淘汰模拟移动电话局和基站。

5、燃气工程

用气量预测:

近期恢复重建,远期城镇气化率达到80%以上。

远期用气标准为0.40Nm³

/人.日,气化率为80%,规划人口为9.5万人,工业用气以生活用气的50%计,则平武县域远期总用气量为4.56万Nm³

/日。

高峰时变化系数取1.2。

燃气设施:

改建平通、南坝、古城、县城配气站;

新建豆叩、大桥、水晶、白马配气站。

第20条县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保护目标

主要治理县城、乡镇、居民点、可修复农地及平武主要生命线(省道105、205线、村镇主干道)周边等关系整个平武地区居民生活及经济命脉的区域。

2、生态修复规划分区

规划将平武县分为四个生态修复规划分区:

重点治理区、次重点治理区、一般治理区和自然修复区。

重点治理区:

指对当地居民生活生产的安全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到重要作用的区域,主要包括集中居民点和重点工业生产基地周边安全影响区、交通干道沿线边坡区、重要风景旅游资源开发区、重要生物栖息保护地及关键性生物迁移廊道等。

对该类区域应合理布局城镇建设体系,集约和节约用地,控制城镇建设用地规模;

确保迁徙廊道、栖息保护地等关键地域的恢复与重建。

同时应加强区内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促进植被恢复,加强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

次重点治理区:

指主要是林地、耕地与城镇建设用地、工矿用地之间的交接过渡带,同时也是其它功能区之间的隔离、缓冲区,以及存在一定程度地质灾害危险,有待治理和修复的地区。

对该类区域应严格控制城镇发展的规模,保护现有的自然植被,禁止进行采石、取土、开矿作业,加强水土流失区的治理和水土流失敏感区的保护。

一般治理区:

指相对次要的治理区域,如高半山生活生产区、矿区废弃地、耕地掩埋地、低半山河谷自然区、森林区等。

对该类区域应加强对其内水域、林地等生态系统的治理、保护与修复。

自然修复区:

指具有自我调控和保障功能,同时提供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区域。

对该类区域应停止一切导致生态功能退化的开发活动和其他人为破坏活动,将具有特殊生态功能的王郎自然保护区、夺补河自然保护区、雪宝顶自然保护区、小河沟自然保护区、宽坝珙桐保护区、重要水源涵养区、典型自然生态系统等重要生态系统有计划有步骤的建立特殊生态功能保护区,并加以重点保护。

第21条县域防灾减灾规划

1、防洪规划

防洪标准:

县域内涪江、火溪河、平通河及其它县域重要河流均按20年一遇标准设防。

2、消防规划

在县城建设消防指挥中心,一级消防站,在古城、南坝、水晶和豆叩等重要城镇建二级消防站。

3、抗震规划

固定避震疏散场选择城镇内面积较大、人员容置较多的公园、广场、体育场、停车场等,用地面积不宜小于1公顷,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不小于2平方米,城区服务半径宜为2—3公里,各镇服务直径宜为0.5—l公里。

紧急避震疏散场所选择城镇内的小公园、小广场、街头绿地等;

用地面积不宜小于0.1公顷,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不小于1平方米,城区服务半径宜为500米,各镇服务半径宜为300米。

第22条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平武县报恩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蜀汉江油关、阴平古道、汉墓遗址、北岳殿,王玺公衙、明城门城墙、平南苏维埃政府遗址、红军石刻标语、太白读书台、木座杀氐坎、磨刀梁、宝塔寺、清真寺、龙藏寺、天主教堂、豆叩寺、泗耳喇嘛庙、古城天宁寺、佑圣官、龙归寺等红军碑林、松平地震纪念碑、平江公路纪念碑、御笔手诏碑、古城王玺墓葬群等历史文化遗迹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要求,加强县域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科学修复受灾严重的重要文物保护单位。

第23条旅游发展与布局

1、发展目标与定位

发展目标:

将平武县建成四川乃至全国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硬件和软件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国家级优秀旅游县城;

建成九寨沟、黄龙、王朗“金三角”大生态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大九寨国际旅游区的一个亮点;

建成神秘的白马藏族风情民族文化旅游中心,中国王朗生态旅游目的地。

旅游主题定位:

白马藏族风情与王朗大熊猫栖息人文、生态旅游目的地;

四川省旅游九环线九寨沟与黄龙景区东进的门户。

2、总体布局

一个旅游支撑中心:

平武县城——龙安镇。

一个优先开发旅游区、三个旅游开发区与一个旅游开发体系:

白马藏族风情与王朗大熊猫栖息地人文、生态优先开发旅游区;

雪宝顶自然生态旅游区,蜀汉江油关过境观光旅游区,清漪江羌族风情与生态观光旅游区,水库自然观光、水上娱乐旅游体系。

一条区域旅游主线:

绵九(绵阳—九寨沟)高速公路。

一条主干线:

绵阳——平通——响岩——南坝——古城——龙安镇——木皮——木座——白马——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寨沟。

两条次干线:

龙安镇——水晶——雪宝顶自然保护区——松潘;

龙安镇——徐塘——豆叩——平通——响岩——南坝——古城——龙安镇。

第24条空间管制分区

1、适建区

主要指法定规划确定的规划建设区,包括平武县城远期规划建设区、各乡镇的远期规划建设区、各新型农村社区以及农村散居聚居点。

管制要求

城镇建设用地区:

区内主要用于规划期城镇建设;

开发用地指标鼓励向发展快速的城镇和村镇倾斜,近期重点进行恢复重建和县城、古城南坝、水晶等中心镇,中远期进一步加强开发白马、大桥、豆叩等镇;

规划期内城市开发应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城镇总体规划要求,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

禁止零散开发和圈地废耕的行为,城市和城镇建成区重点实施调整、完善和更新的开发模式;

区内农用地在批准改变用途前,应按原用途使用,不得荒芜。

村镇建设用地区:

区内主要用于集镇、村镇建设;

引导村镇建设从分散型建设过度到集中式整体建设,重点规范农村居民建房行为,形成配套较为完备、环境良好的新型集镇和居民点;

区内用地开发应符合村庄和集镇规划,鼓励优先利用现有建设用地、闲置地和废弃地;

区内农用地在批准改变用途前,应当按原用途使用,不得荒芜。

2、限建区

限制建设区是指禁止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以外的区域。

原则上予以控制和保护的地区,在获得土地和建设部门批准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建设。

主要包括根据规划确定的城市远景发展备用地、工矿用地地区、风景旅游用地地区以及限制性要素对城市建设用地有一定限制的区域。

限制建设区用地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及国土等相关规划要求,各类建设用地及建设规模必须进行严格审批。

城市远景发展备用地:

区内主要用于城市远景发展的用地;

规划期内应严格控制该类用地的开发建设,;

该区用地开发要经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批准后进行;

工矿用地区:

区内用地主要用于采矿业以及不宜在居民点内配置的其他工业用地;

区内用地使用应符合工矿建设规则;

区内因生产建设挖损、塌陷、压占的土地应及时复垦,宜农用地应当优先复垦为耕地。

鼓励其他零散分布的工矿企业向独立工矿地区和工业园区集中;

区内建设应优先利用现有建设用地、闲置地和废弃地;

风景旅游用地区:

区内用地使用应当符合风景旅游用地规划;

规划期内主要开发建设白马藏族风情区、王朗自然保护区和雪宝顶夺补河自然保护区,区内用地主要用于生态保护、旅游、休闲及相关文化活动;

区内影响景观保护和游览的用地,应当在规划期间调整为适宜的用途;

允许使用区内用地进行不破坏景观资源的农业生产活动和适度的旅游设施建设;

严禁占用区内用地进行破坏景观、污染环境的生产建设活动。

3、禁建区

河湖湿地:

涪江、火溪河、虎牙河、黄羊河土城河、大桥河、旧堡河、高村河、水田河、白鸭河、石坎河、白庙河、平通河、山峰河、荣华河、桥头河、古城河、泗耳河、等河流。

水源保护:

平武水厂、南坝水厂、大桥水厂、水晶水厂、豆叩水厂的各级水源保护区。

绿化保护区:

小河沟自然保护区、夺补河自然保护区、王朗自然保护区、雪宝顶自然保护区、宽坝珙桐自然保护区、绵九高速公路30米绿带、省道105、205公路15米绿带、城镇绿线控制范围、城市干道绿化带、古树群及古树名木生长地、县域范围内河流、干线公路沿线绿化防护带、城镇绿线内的用地。

文物保护:

蜀汉江油关、阴平古道、汉墓遗址、北岳殿、玉玺公衙、明城门城墙、平南苏维埃政府遗址、红军石刻标语、太白读书台、木座杀氐坎、磨刀梁、报恩寺、宝塔寺、清真寺、天主教堂、豆叩寺、泗耳喇嘛庙、古城天宁寺、龙归寺、红军碑林、松平地震纪念碑等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

洪涝调蓄:

涪江、平通河等冲积扇口。

水土流失及地质灾害防治:

山区及丘区25度及以上陡坡地区、泥石流灾害、崩塌危害区、塌陷危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