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9个专题知识网络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9个专题知识网络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二轮复习9个专题知识网络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2课小圆点的魅力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上一课的延续,一个黑点在纸中的不同位置,会给人不同的感觉,通过观察和分析、比较,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中的奥妙。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纸上画摆放小圆点,体验各种变化,并组合出各种创意的作品。
2、在摆放圆点中发现有创意的圆组合会产生美感,给自己带来心灵的愉悦。
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大自然和生活的万物中发现线条的几种变化,发现圆点在纸上的不同位置产生的不同感觉。
教学难点:
让学生有创意地玩小圆点,用圆点组合出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思路:
引导阶段 教师出示一个圆圈,问同学,有什么感觉,然后在这个圆圈上再套几个圆圈,有没有不同的感觉。
(产生动感) 结论:
同一圆点在不同的位置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二、发展阶段:
1、交流各自预先观察的结果,说说圆的种类有哪些(有圆的面,圆圈),在生活中圆是如何运用的。
2、欣赏教材上的图。
(1)三张有各有一个小圆点的图,请学生观察,这三张图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圆点在中间的图给人稳定的感觉,圆点在上面的给人下落感,圆点在下面的给人安全感。
(2)很多的小圆点并在一起会产生线的感觉 (3)小圆点从小到大的排列会产生移动感。
3、欣赏教师带来的平面构成,说说是否喜欢这样的图,为什么,它是由什么样的圆来构成画面的。
4、教师拿出大小不一样的圆面和圆圈,请学生自己来摆一摆,看谁摆出画面更好看。
5、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材料,讨论要准备该如何组成画面。
三、学生动手制作,教师指导 1、要求学生四人小组完成一张作业,可以是用多种材料进行拼帖,也可以用画的。
2、允许根据画面的需要,加入少量的线条。
四、展示评价 1、比一比,哪个小组的作业最有创意。
2、给作业不够理想的小组提出建议
第3课黑与白 教材分析:
黑白之间的相互转换,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只有尝试才能了解。
1.、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激发他们的灵感。
2.、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
3.、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
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一、引导阶段 1、引导学生欣赏有关的黑与白的图形,感受黑与白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2、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谈谈各自的看法。
二、发展阶段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创作黑白正负图形的要领:
1、不规则图形组成的正负形:
图形简洁,线条流畅,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现。
2、对称法组成的正负形:
黑与白都是一个完整的图形。
3、重复法组成的正负形:
每个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简洁。
4、二方连续法组成的正负形:
由一个基本形可以重复,改变方向组成正负形。
三、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准备用什么方式方法设计一幅什么方法组成的黑与白图画?
四、作业要求:
1、用黑与白表现正负形。
2、图形简洁,有创意,形式感强。
3、线条流畅,涂色均匀。
五、展示评价:
1、学生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2、引导学生欣赏、评价,“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 3、引导作者反思,说说“你觉得自己这幅画有何改进的地方?
” 六、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根据这节课所学的正负形,体会其形式美。
板书设计:
第4课主体与背景 教学目标:
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范图、纸、水彩笔、油画棒、剪刀 教学过程:
1、引入 师出示一幅画,问学生:
图中出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和背景,他们在干什么?
他们的主次关系在哪里?
学生答:
人物(玩耍)---主体环境(建筑)――背景 师揭题:
主体与背景(课件1) 2、讲授新课 A、师出示四组同一主体、不同背景的图片进行欣赏:
让学生说说他们的主次关系。
及对画面的不同感受 B、学生思考:
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情景?
学校、家里、游乐场所等 C、师出示一幅画完的主体,学生思考可用什么样的背景来衬托。
师小结:
同一主体,不同的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也反映出不同的意境。
不是任何的背景都符合主体。
(认真观察作品,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在一起产生和谐的。
) D、师生共同讨论作画步骤 先小组讨论、思考主体要画什么 主体在哪些情况下出现(背景) 小组讨论分工问题。
可由一人或两人来画主体,剩下的同学画背景、上色。
要做到主体与背景合情合理。
最后画主体的同学剪下主体,帖于各个背景上。
完成整幅图。
(分小组讨论交流创作的内容,综合练习,相互学习,培养协调能力。
) 3、作业要求:
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以小组为单位,1人画主体,其余的画背景。
4、学生创作、师辅导 5、作业展示、评价 6、学生收拾与整理
第5课冰川与晚霞 教学目标:
美术知识:
本课为色彩构成知识。
1.让学生知道色彩构成的意义。
2.理解色相及其推移变化 3.色相推移作业的画法要求。
教学语言 一、同学们,在讲新课之前,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并思考一个问题:
图中的色彩有什么变化?
(放映录像) 学生:
色彩逐渐变浅或变深 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课――冰川与晚霞(明度推移),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1、粘贴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
A、理解什么是明度推移,B、运用色相推移画一幅推移效果的图画。
3、请看本节课将要完成的学习目标,哪位同学为大家读一遍:
三、听一组有节奏感的音乐,注意音乐节拍的强弱关系. (出示电视问题)什么是明度推移?
书中已经做了解释,请翻开课本,我们分组讨论一下,看看哪一组讨论得最快。
教师:
色彩逐渐变深,深的地方即暗,浅的地方则很明亮,这是色彩的明暗程度叫做明度。
(电视出示文字) 学生:
一种颜色加白,逐渐变浅,一种颜色加黑,逐渐变深 教师:
请看一组色彩变化的图,(电视演示“心”分解图。
)色彩逐渐变深变浅的有序排列叫~ 四、我们完成了第一个目标,再看第二个:
如何表现在纸上呢?
(出示范画)这是老师的作品,好看吗?
想知道老师是怎么样画的吗?
(出示轮廓)和同学们一样老师也做了预习,着色时先涂上色相,再少量加白,按顺序上色,注意看老师的调色板。
老师只演示了“加白”,一会儿,我想请同学帮助我完成“加黑”的任务。
五、(出示学生作业)比较这两张作品哪张好?
为什么?
学生:
(涂色乱,排序不正确,) 那么同学在绘画时应当注意那些呢?
六、请看作业要求(出示电视画面) 七、学生绘画开始第6课:
画嗅觉 课型:
造型表现 教学思路:
本课让学生欣赏一些用点、线、面、形、色来表现的大师的作品,使学生从重受到启迪,理解如何运用点、线、面、形、色来作画,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积极的参与精神、丰富的感觉能力、大胆的边线嫩里和综合评价能力。
通过感受、体验各种味觉、嗅觉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点、线、面、形、色来表现各种味觉和嗅觉,体验美术造型游戏的乐趣。
重难点:
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点、线、面、形、色大胆地表现不同的味觉和嗅觉;
用自己切身的体验表现自己的味觉和嗅觉感受,可以大胆夸张的表现,要有独到之处。
教学准备:
课件、电脑、投影仪、图片资料等。
水彩笔和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一、准备活动。
学生自己准备各种可以用来品尝的小食物。
教师准备几种气体和液体,用深色的瓶子封好。
二、导入活动。
1、教师出示一大片大蒜,让学生品尝。
出示几幅地图共学生欣赏。
2、学生品尝大蒜,让全班同学注意观察他的表情。
3、薛恒说说自己品尝后的感受。
4、再让同学品尝一些味道,猜猜它们分别是什么。
5、学生尝试闻一闻,说出自己的感受。
三、展开活动。
1、请小朋友将自己准备的东西拿出来,尝一尝、闻一闻,说说自己的感受 2、学生品尝味道,表述自己的感受。
1、拿出自己的绘画工具用点、线、面画一画自己的感受。
4、学生尝试表达,战士作品,说说自己的感受。
四、分享活动。
1、欣赏书上的作品,体会作者的感受。
2、欣赏大师的作品,理解大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的。
3、小组讨论自己对各种味觉和嗅觉的理解和感受,如何用颜色和线条边线这些感受。
4、选择一种或几种味觉和嗅觉,用自己工具大胆尽情地表现自己的感受。
五、延伸活动。
1、展示自己的作品 2、相互欣赏评价。
六、总结活动。
第七课卡通画 一、教学目标:
1、熟悉“画图”软件;
2、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卡通画;
3、学习如何运用“画图”软件画卡通画;
4、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熟悉“画图”软件,学会卡通画的绘画方法。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认识一个新朋友,他会领着大家一起去一些好看好玩的地方。
(二)授课:
(媒体出现一卡通人物)自我介绍:
“大家好!
我叫小精灵,想和大家交个朋友,希望大家能喜欢我。
今天我会带着大家去一个奇妙的卡通世界,我先到带你们到“卡通影院”看看吧!
” 1、播放一动画片段。
师:
大家看了之后,觉得怎么样/你们知道动画片是怎么形成的吗?
生:
好看、有趣……是由多个卡通画面连续播放形成的。
对了,同学们都很聪明,大家有没有发现每一个卡通画面有什么特点吗?
生;
各种形象生动有趣、可爱,声音动听,画面色彩鲜艳…… 师:
大家喜欢这样的画面吗?
想不想学?
那我们再跟着小精灵走一走吧!
2、出现小精灵,背景是一座漂亮的宫殿建筑,门口有“知识宫”字样。
“我知道大家都非常喜欢画画,现在我们来到了知识宫,一起来学学怎样画卡通画,好吗?
” (动画打开门,出现画图板)教师简单介绍画图板中的菜单栏、工具栏和调色板。
并简单演示在画图软件中画画。
在演示过程中阐述卡通画的特点:
卡通画就是漫画。
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的手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图。
3、“走出知识宫,大家一定都会画卡通画了,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画展吧!
”(欣赏从网上下载下来的卡通图片)切换成许多画幅的界面,点击某一幅进行讲解、评析。
这些都是小朋友们的参赛和得奖作品,我们学习了计算机里的“画图”软件,熟悉运用工具箱里的各种工具,就可以向这些同学一样画出精彩的画面了。
4、老师发现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露一手了,我们让小精灵带我们去一个好地方,那里什么可以尽情地表现自己的才能,大家想去吗?
小精灵:
我发现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现在跟着我去“绘画小天地”吧!
(找个漂亮的背景,配上动听的轻音乐) 三、布置作业:
学生在画图板中画卡通画,题材不限。
四、展示学生作品(将学生的作品在大屏幕上进行评析) 五、小精灵与同学们告别:
同学们,今天我和大家相处这么长时间,我发现你们都很聪明可爱,我好喜欢你们的绘画作品,希望大家能记得我。
同学们再见!
第8课双胞胎 课型:
造型表现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对称的原理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2、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创作一组对称的人物或动物。
3、体验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会表现对称的人物或动植物。
教学难点 用自己适合的方法创作对称的物体。
教学准备 师:
范作、彩色纸、剪刀、水粉颜料、排笔等工具材料。
彩色纸、剪刀、胶水及绘画工具。
教学意图 对称是艺术家创造艺术作品的重要法则,它的图案有一定的含义,常代表平衡、和谐,具有优美、庄重的美感。
本课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对称在艺术作品中的运用,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创作一幅有主题的画面,体验创作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欣赏范画,引入课题 1、师出示几幅范画:
观察画面,说说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
图案是对称的。
) 2、引入课题:
物体相同部分有规律的重复,就是对称。
对称有单个形体的对称,如蝴蝶、剪刀等,也有两个以上的物体相互对称,它们就象双胞胎一样。
这节所要上的主要是指两个物体间的对称。
出示课题――双胞胎 让学生明确课题《双胞胎》与本课学习内容的关系。
二、引导对称的表现方法 1、观察课本范例,说说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双胞胎”的?
(生说) 2、师小结课本表现对称的方法:
(1)对折剪(如“游戏”)
(2)对折印(如“长颈鹿”) (3)对折画(如“x疆舞”) 3、进一步引导表现对称的方法:
除了以上几种方法外,你还有什么方法?
(生说) 4、师小结其它方法的应用:
铅笔拓印、复写纸…… 让学生自己发现对称的表现方法,并动脑思考,拓展其他方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发展阶段 1、小组讨论:
回忆生活中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对称的情景?
(双人跳水、对着镜子练体操、花样跳水、两个小朋友对面做游戏、打乒乓球、物体在水里的投影等) 2、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表现什么主题?
(个生说) 本环节主要是要让学生在讨论中挖掘更多的创作主题,进一步认识对称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同时也体现了学生逐渐学会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
3、创作步骤:
(师示范)
(1)选定主题与方法
(2)设计主体造型(注意构图与色彩) (3)可适当添加背景 4、生制作,师辅导
(1)构图、造型、色彩
(2)颜料水份的掌握等 提醒学生在作业中应注意的问题,即构图饱满、造型生动、色彩鲜艳等,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5、作业展评:
评出你喜欢的作品,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四、拓展 1、欣赏一些名作,让学生了解对称也是艺术大师们创作作品的重要法则。
2、课后用其它方法制作对称的作品。
第九课藏书票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欣赏、交流,了解有关藏书票的来历、作用及相关知识 2、学习用绘画或纸板拓印等形式设计制作藏书票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藏书票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藏书票的印制过程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藏书票的知识、收集各种各样的藏书票、绘画用品、纸板、刻刀、水彩颜料、毛笔等 教学时间:
两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藏书票的基本知识、设计藏书票的草图 教学重点:
了解藏书票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自己构图方式的设计 教学过程:
1、老师出示一张藏书票引入 这是什么?
一般放在什么地方?
有什么用?
个别提问后老师小结:
藏书票是用在藏书上的一种标志,它是将图画与文字刻在木板上,并拓印成小幅的版画贴于书本封面内页之处,作为藏书的标志。
藏书票源自西方,中国的藏书票是从欧洲传入的 2、学生欣赏交流各种各样的藏书票,了解藏书票的基本特征 课前老师让大家查找有关藏书票的知识,收集各种各样的藏书票,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交流 学生小组欣赏交流自己收集的藏书票,要求从图画内容、文字、制作方法上进行观察 学生个别展示自己收集的藏书票以及自己了解的有关藏书票的知识 老师指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藏书票,并提问:
从这些藏书票中,你发现藏书票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一般用什么方式进行制作的?
学生个别回答后,老师小结,介绍世界上第一枚藏书票和中国最早的藏书票,以及藏书票上拉丁文的意思 3、老师讲解示范藏书票的制作步骤 先在纸板或吹塑纸上画出自己想设计的图案,然后用小刀把镂空部分刻掉,最后涂上颜色,再印在自己的作业纸上,最后写上拉丁文 4、学生设计初稿,老师巡视指导 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用绘画的形式制作藏书票 5、讲评学生初稿设计情况,为部分作品提出修改意见,活动结束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完成一份完整的藏书票 教学重点:
按要求做完自己的藏书票 教学难点:
刻画稿 教学过程:
1、复习有关藏书票的知识及基本特征 2、讲解初稿设计情况 展示设计有创意的作品,针对部分作品要求学生说出修改意见 3、老师强调这节课要求 注意确定好需刻掉的部分,刻好后涂颜色时要保证画面干净、整洁,最后要写上藏书票的标志――EXLIBRIS,还要注意使用刻刀的安全 4、学生继续完成作业,老师帮助学生涂色、印制,最后强调写上藏书票的标志――EXLIBRIS 5、展示并讲评学生作业,活动结束。
思考:
怎样让制作出来的藏书票真正的为学生所用,是备课时困扰我的一个问题。
最后我选择了卡纸制版,蜡笔拓印的作业形式,这种作业复制容易,色彩鲜艳,学生喜欢,也就乐于真正的将之运用到藏书之中。
藏书票一般的规格、格式和用法 一、藏书票应有票主姓氏或斋名,中英文都可以使用,拉丁文EXLIBRIS(某人的藏本或某人书斋的书)是藏书票的国际藏书符号。
二、藏书票尺寸应在12―17平方厘米以内。
三、藏书票不需要专门标题,但必须有作者签名、年份,位置在画面下方右端;
印数:
如1/10、2/10……写在画面下方左端;
版式代号:
如C3、C5,写在画面中间位置。
四、藏书票画面四周留有一定纸边,不可沿画边裁切或切入画面。
五、国际藏书票联合会简称FISAE。
六、贴在书皮或扉页上。
藏书票的贴附位置,大都是贴在封面的里页正中,但也有贴在角上的。
第10课我和我的小伙伴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的大体比例和不同姿态。
2、学习用泥或彩泥来表现人物的各种造型。
3、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同学间的友谊,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初步理解人物的大体比例关系。
2、通过泥工活动,掌握泥塑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3、引导学生如何在作品中表现情感要素。
教具:
多媒体教学仪器,图片资料,泥塑作品。
学具:
雕塑泥,彩泥,辅助工具,绘画工具等。
一、引导阶段 1、欣赏导入 2、观看人物雕塑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小学生了解儿童,少年和成人不同的人物比例。
3、通过观察,交流讨论,认知小学生的比例关系:
1站立时约六个头长,2坐在椅子上约五个头长,席地而坐约三个头长。
教学意图:
从感知到认知,初步掌握人体比例规律。
二、发展阶段 1、学生尝试制作。
2、学生自评,互评。
A、通过纠错发指出作品的缺点。
B、通过模特动作的对比指出不足 3、欣赏优秀泥塑作品,感受雕塑的语言,体会作品中表现情感要素。
感受雕塑的空间体积感,掌握泥塑的基本方法,感受雕塑语言。
三、深入阶段 1、分小组交流,讨论创作内容, 2、分小组合作,添加场景,完成组群泥塑,用彩泥时还有注意色彩的搭配。
综合练习。
相互帮助,相互学习。
陪养协调合作能力,体验同学间的友谊,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感情。
四、作业展评 1、小组自评,互评。
2、师点评优秀作品。
五、课堂小结与延伸 1、师点拨本课教学活动要点。
2、鼓励学生先创作草稿,用绘画的形式来创作一副作品。
再通过泥塑来表现自己的创作,通过两种艺术形式的比较来拓宽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2课时 一、引导阶段:
提问:
你喜欢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做什么游戏?
鼓励学生说一说,或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表演一下。
二、发展阶段:
1、出示教师制作的立体的小纸人,请学生分析一下它们是怎样站住的,又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2、讨论、研究一下还有那些方法可以使小纸人站住。
试着做一下,看哪一组想的办法最多最好。
展示一下各组做的站立小纸人。
总结一下使小纸人站住的方法:
折、粘。
3、启发学生想出更多的表现自己和好朋友一起往的形式,最好做出来的是立体的。
鼓励同学们能大胆、自由的运用画、拼贴和立体制作等方法表现新同学。
在学生制作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表现出新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思想感情。
如:
表现几位同学一起打扫卫生、一起做游戏、一起学习等。
同时强调一起制作时的团结协作。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