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成果鉴定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327818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恩成果鉴定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感恩成果鉴定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感恩成果鉴定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感恩成果鉴定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感恩成果鉴定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感恩成果鉴定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感恩成果鉴定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恩成果鉴定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感恩成果鉴定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级教师

负责开题报告、研究报告、工作报告等撰写。

3

陈小兰

一级教师

负责自测报告、会议记录,编制问卷调查等。

4

黄七龙

二级教师

负责撰写措施、制度、阶段总结等工作。

5

周毅

一级教师、副书记

负责撰写研究计划,记录研究活动以及打印。

6

倪晓

参与研究,负责心理教育工作。

7

陈如富

参与研究,负责经费开支、协助研究工作。

8

周远华

一级教师、副校长

参与研究,负责研究活动摄影。

9

龙勇

负责调查研究,参与协调研究。

10

张成瑞

一级教师、安办主任

参与研究,整理各种资料和装订资料。

二、提交鉴定的成果目录及附件名称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感恩行为培养研究”研究报告

报告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感恩行为培养研究”效果检测报告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感恩行为培养研究”自测报告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感恩行为培养研究”中期报告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感恩行为培养研究”调查报告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感恩行为培养研究”阶段总结

总结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感恩行为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感恩行为”调查问卷

问卷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感恩行为培养”结对名单

名单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感恩行为培养”家访记录

记录

11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感恩行为培养”方案、计划

方案

12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感恩行为培养”活动案例

案例

13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手工作品(卡片、心得、手稿)

作品

14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感恩行为培养”教师论文、心得

15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感恩行为培养研究”课题简报

简报

16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感恩行为培养”访谈记录

17

获奖证书(学生、教师、学校)

获奖证书

18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登记表册

表册

19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成长记录

三、成果简要说明

(一)成果主要内容

1.农村留守儿童感恩行为的培养途径

(1)通过环境熏陶培养留守儿童的感恩行为

(2)通过学科渗透培养留守儿童的感恩行为

(3)通过结对帮扶,培养留守儿童的感恩行为

(4)通过亲子交流活动培养留守儿童的感恩行为

(5)通过观看感恩影视培养留守儿童的感恩行为

2.农村留守儿童感恩行为的培养策略

(1)参观、体验——强化留守儿童感恩意识

(2)榜样示范——引领留守儿童感恩行为

(3)关爱留守儿童——践行留守儿童呵护

(4)评价表彰——激励留守儿童感恩行为

(5)践行感恩——养成留守儿童感恩行为

(二)教育及社会效益

■在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办学、教育改革以及社会发展等方面产生的效益。

1.学生增强了感恩意识,形成了的感恩行为。

会感恩的人多了,与人顶嘴的少了;

会做家务的多了,伸手不劳动的少了;

会节约钱粮的多了,吃零食进网吧的少了;

会助人为乐的多了,与人闹矛盾的少了;

会遵纪守法的多了,违规违纪的少了;

学习求上进的多了,没进取心、没荣誉感的少了;

会讲奉献比爱心的多了,自私自利以我为中心的少了;

会讲礼貌、讲道德的多了,不讲文明、不讲公德的少了。

校园里,同学间每天早晨见面时相互问好鼓励成为了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学生现在已懂得“自己要有感恩之心、要尽力为身边的人做些事情”等道理,体会到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为我们付出了很多”等道理,“暴躁、懒散、书写潦草”的学生变化很大,变得主动了,变得认真了,许多留守儿童表现很优秀,在校多人次获奖,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如:

杨翼同学的作品《中国梦,我的梦》在资阳市“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活动征文比赛中荣获二等奖。

有感恩行为的留守儿童由研究前的12.7﹪上升到了95﹪以上。

2.教师树立了“以生为本”育人理念,转变了育人行为,改进了育人方法。

改变了教师的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提高认识,促进了教师,别别是班主任提高了德育工作水平。

在留守儿童感恩行为研究实践中,参研老师们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学习教育理论,认真讨论留守儿童和班级管理方法,探索留守儿童感恩行为培养的有效途径,收集有关材料,外出考察交流得益,认真撰写论文、教学心得体会和教案。

四年多来,老师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获奖共计论文50余篇,发表在县级以上刊物或网站论文15余篇。

3.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

首先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工作;

其次是和谐的校园氛围,吸引了兄弟学校前来参观学习;

三是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新局面。

通过对留守儿童感恩行为的培养,彻底改变了全校学生的行为习惯,在校风、班风方面有较大的改善。

用团结代替打斗,用文明代替粗野,用帮助代替麻木不仁;

用有益的活动代替过去的上网、逃学、下河洗澡等不良行为;

用爱清洁,讲卫生,爱护校园花草的行为代替了过去的乱扔垃圾的不良行为,让我们的学生在一个干净的、安静的和谐美好的环境中认真学习,健康成长;

同时全体留守儿童的感恩行为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家长受到了启发,实现了家庭、学校、社会共育的目的。

(三)成果的适用条件及推广价值

1.成果适用的条件

本课题研究,采取趣味强、形式多样的感恩行为培养的活动,有效地拓展了教育空间,使学生的“主动”作用得以发挥,让学生在及具趣味性的感恩行为实践活动中得到启发、得到感恩行为形成的机会。

改变了原来单一、枯燥的课堂感恩教育活动形式。

这样的感恩行为培养活动还能营造和谐的校园育人环境,增强学生知恩图报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同时学生能养成良好的学习和劳动习惯,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加之开展这些活动,不受金钱、人力、物力、时间等任何条件限制,课前、课后、节假日都可开展。

因此,该成果在农村中小学均可适用。

2.成果应用的前景

该成果在我校推广运用了4年多时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学生有了主动感恩的行为。

在校风班风方面也有较大的改善,用团结代替了打斗,用文明代替粗野,用帮助代替麻木不仁,用有益的活动代替过去的上网、逃学、下河洗澡等不良行为,用爱清洁,讲卫生,爱护校园花草的行为代替了过去的乱扔垃圾的不良行为,让我们的学生在一个干净的、安静的、和谐美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环境中认真学习。

所以,该成果有广泛推广、运用的意义和价值。

(四)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1.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结合原则;

渗透性与约束性相结合的原则;

.实践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这三个原则值得进一步探讨。

2.感恩教育现在已受到行政部门的重视,但要养成人人怀有“感恩之心,感激之情”,不是说到就能做到的。

所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需要全社会的关注、长时间的养成,我们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3.我们非常关注学生日常中感恩行为,可如何运用发展性评价方式分析评价学生,我们感到困惑。

在以后的工作中,值得我们不断的研究探讨。

4.如果本研究继续延伸,可以形成系列的活动设计、效果检验标准、典型案例分析,总结农村小学生感恩行为培养的系统化教育的具体实施建议和有效的实施策略。

为农村小学生感恩行为培养的研究者,提供生动、具体的研究素材。

四、鉴定组成员名单

鉴定组职务

姓名

职务/职称

工作单位

组长

伍建清

高级

资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成员

刘德意

雁江区第二小学

陈子虎

安岳县李家责任区教育督导组

陈洪亮

乐至县教师进修校

杨盛目

乐至县教研室

学术秘书

周慧

五、专家组鉴定意见

主要包括选题的价值、意义,研究过程的真实性,研究方法的合理性,成果的价值、特点、创新性、实用性,取得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是否同意结题,成果不足及其建议等。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懂得感恩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是立人之基本,甚至影响着人际与社会和谐。

课题组针对本校留守儿童多(占全校学生总数的56.1%以上),90%左右的留守儿童无感恩行为的现状,开展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感恩行为培养研究,以期在小学阶段——学生品质、情感形成的关键时期,让学生懂得理解、宽容、体贴、关爱他人,懂得孝敬父母以及长辈,习得感恩行为。

选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社会价值。

研究投入了大量的改革措施和活动。

如开展留守儿童感恩行为,建立辅导成长档案,开设德育校本课程,落实留守儿童感恩行为培养,制定留守儿童感恩行为培养常规;

开展丰富多彩的留守儿童感恩行为培养活动——开展班队活动,“亲情导师制”活动,亲情诵读活动,家务劳动和义务劳动,学雷锋和献爱心活动等,这些活动,尊重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德育工作规律,让留守小学生在活动中,在体验中,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懂得回报别人,回报社会,形成感恩行为。

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改革成果:

形成了农村留守儿童感恩行为的培养途径——环境熏陶、学科渗透、结对帮扶、亲子交流活动、观看感恩影;

总结出农村留守儿童感恩行为的培养策略——参观、体验、榜样示范、评价表彰、践行感恩。

成果有操作性,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改革效果:

学生的感恩意识得以增强,懂得“自己要有感恩之心、要尽力为身边的人做些事情”,体会到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为我们付出了很多”,感恩行为逐步形成;

教师树立了“以生为本”育人理念,转变了育人行为,改进了育人方法,教育管理留守学生的能力大大增强。

研究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专家组同意通过成果鉴定。

鉴定组组长:

(签名)

2017年5月2日

六、课题承担单位对专家组鉴定结论的意见

同意专家组鉴定意见

(盖章)

2017年6月5日

七、资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意见

2017年6月6日

附:

专家个人鉴定意见表

课题名称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感恩行为培养研究

专家姓名

工作单位

职称

鉴定意见(重点评价研究成果的创新、水平及其价值:

可从选题的价值意义,研究过程的合理性,研究成果的特色及先进性、实用性、可操作性,所取得的教育改革效益和社会影响,本研究的不足及相关建议意见等方面去评论。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懂得感恩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是立人之基本,甚至影响着人际与社会和谐。

同意通过成果鉴定。

鉴定人:

2017年4月12日

资阳市雁江区第二小学

童年时期对于人一生来说是个性倾向和道德情感萌芽的时期,也是培养良好道德行为的最佳阶段,在孩子幼小、纯洁的心田里种下“感恩”的种子,把感恩这种向善的趋势因势利导,让孩子学会关爱他人、懂得回报,让“感恩的心”伴随着孩子健康成长,进而促进人性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大意义。

课题组针对学校留守儿童占比高,留守儿童对长辈态度不好、不喜欢做家务劳动、对老师不够尊重、对同学态度粗暴等现象,选取了操作性强的改革措施,即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感恩体验活动;

在全校营造出浓郁的感恩氛围,激活学生的感恩情怀;

创造实践机会,促使学生以实际行动把感恩情感转化为感恩行动。

该课题获得了丰富的经验成果。

探索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感恩行为的培养途径:

环境熏陶、学科渗透、结对帮扶、亲子活动;

总结出了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感恩行为的培养策略:

(1)直观体验——强化留守儿童感恩意识;

(2)榜样示范——引领留守儿童感恩行为;

(3)关爱呵护——激发留守儿童感恩潜质;

(4)评价表彰——激励留守儿童感恩行为;

(5)践行感恩——养成留守儿童感恩行为。

该课题研究取得了明显的实践效果。

留守儿童懂得对长辈感恩、对同学友善;

端正了学习态度,提高了学习成绩;

主动参与学校、家庭的劳动。

教师感恩教育目标明确、感恩教育手段更加多样。

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新局面。

综上,该课题所提供的操作经验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于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感恩行为培养具有较好的借鉴价值。

同意该课题结题并通过成果鉴定。

鉴定专家:

(签字)

2017年4月21日

职称

高级教师

“留守儿童”这一时代的产物,倍受社会关注,如何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乐至县劳动镇中心小学从“留守儿童感恩行为的培养”切入,为此作了一些尝试。

选题具有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课题组历经4年多的研究过程,课题组成员参加上级教育科研部门和教研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会80余人次,咨询并接受专家指导30余人次,到校外参观学习200余人次。

积累了活动照片200余张,调查问卷321份,研究反思9份,案例19份,书信179份、手工作品等学生作品50余件,心得体会35份。

形成了开题报告1份,研究报告1份,工作报告1份,阶段计划3份,阶段总结3份,研究中总结1份,结题申请书1份,成果鉴定书1份,会议记录26份,留守儿童感恩行为典型事迹17份。

获奖论文21篇,其中发表1篇。

这运用方法合理,研究真实,成效显著。

通过研究,课题组探索形成了农村留守儿童感恩行为培养的途径:

通过环境熏陶,培养留守儿童的感恩行为;

通过学科渗透,培养留守儿童的感恩行为;

通过结对帮扶,培养留守儿童的感恩行为;

通过亲子交流活动,培养留守儿童的感恩行为;

通过观看感恩影视培养留守儿童的感恩行为。

提出了农村留守儿童感恩行为的培养策略:

参观、体验——强化留守儿童感恩意识;

榜样示范——引领留守儿童感恩行为;

关爱留守儿童——践行留守儿童呵护;

评价表彰——激励留守儿童感恩行为;

践行感恩——养成留守儿童感恩行为。

通过研究,课题组使研究对象增强了感恩意识,形成了良好的感恩行为;

使教师树立了“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转变了育人观念,转变了育人行为,改进了育人方法,爱岗敬业的意识增强,热爱学生,相信学生;

校园育人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学校德育工作出色,通过对留守儿童感恩行为的培养,彻底改变了全校学生的行为习惯,在校风、班风方面有较大的改善;

鉴定人:

2017年4月26日

乐至县教师进修学校

高级讲师

课题组针对小学生存在的“不尊敬长辈、不做家务劳动、对老师不够尊重、对同学态度粗暴”等问题进行研究,其选题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改革活动及措施具体。

如建立辅导成长档案、开设德育校本课程、制定留守儿童感恩行为培养常规、开展班队活动、“亲情导师制”活动、亲情诵读活动、参加家务劳动和义务劳动、开展学雷锋献爱心活动等。

研究成果丰富。

一是总结出农村留守儿童感恩行为的培养途径:

(1)环境熏陶;

(1)学科渗透;

(2)结对帮扶;

(3)亲子交流;

(4)观看影视。

二是归纳出农村留守儿童感恩行为的培养策略:

(1)参观体验;

(2)榜样示范;

(3)关爱留守儿童;

(4)评价表彰;

(5)践行感恩。

研究效果较为明显。

一是学生增强了感恩意识,形成了的感恩行为。

学生尊敬长辈和老师的人多了,会做家务的多了,对同学有礼貌了。

学生现在已懂得“自己要有感恩之心、要尽力为身边的人做些事情”等道理,有感恩行为的留守儿童由研究前的12.7﹪上升到了95﹪以上;

改变了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提高了学习成绩。

二是教师树立了“以生为本”育人理念,转变了育人行为,改进了育人方法。

教师积极探索留守儿童感恩行为培养的有效途径,写作能力得以提升,参研教师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获奖共计论文50篇,发表在县级以上刊物或网站论文15篇。

三是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

和谐的校园氛围,吸引了兄弟学校前来参观学习,学校接待到校参观、学习的兄弟学校领导、老师(含雁江、简阳、安岳所辖学校)17次,共180余人次;

综上,同意通过成果鉴定。

鉴定专家(签字):

2017年4月27日

一、本课题的选题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者聚焦于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感恩行为培养问题”进行实践研究,其选题具有良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二、本课题的研究过程真实,研究方法合理,措施和活动有效

研究者投入了真实有效的改革措施,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改革活动,比如,“五个一”帮扶活动(每天开展力争得到一个“赞”活动、每周一次谈心、每月开展一次“星级班级评比活动”、过一个快乐的生日、开展一次“留守儿童联谊”活动)。

观看感恩影视作品、听唱感恩歌曲、编演感恩节目、编讲感恩故事、制赠感恩作品。

感恩教育主题班队活动、谈心交心活动,组织留守儿童参加家务劳动、义务劳动、学雷锋和献爱心、给父母写感恩信、与父母视频对话、为长辈做一件好事等实践活动。

三、形成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

探究出了农村留守儿童感恩行为的培养方法——环境熏陶法、学科渗透法、亲子交流法、故事激励法、体验法。

探究出了农村留守儿童感恩行为的培养策略——开展活动,培养留守儿童的感恩意识;

榜样示范,增强留守儿童的感恩意识;

结对帮扶,培养留守儿童的感恩行为;

激励评价,固化留守儿童的感恩行为。

校内感恩文化长廊、感恩名言诗句,班内“感恩文化角”,在校园广播中有培养留守儿童感恩行为有典型事迹和先进人物,亲子交流架设“心桥”,评选“感恩之星”,对留守儿童实行“三个优先、一个经常、一个主动”的策略,即:

生活上优先照顾、学习上优先辅导、活动上优先安排、经常谈心交流、教师主动亲近孩子。

这些做法值得学习和推广。

四、本课题产生了明显的教育教学改革效益和社会影响

农村小学生增强了感恩意识,形成了良好的感恩行为,尊敬父母、长辈和老师、主动参加家务和义务劳动、对同学有礼貌、助人为乐等感恩行为的越来越多了。

比如,给爷爷奶奶洗脚、端洗脸水、洗衣服等。

许多同学获得了学校表扬的“感恩之星”和县教育局表扬的“美德少年”。

教师树立了“以生为本”的感恩育人理念,转变了育人观念,爱岗敬业的意识增强,自信心增强,相信学生,相信自己,转变了育人行为,改进了育人方法,增强了育人能力。

校园的育人环境宜人,处处体现了“帅乡”校园文化特色,校风、班风、教风、学风焕然一新,学校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育人氛围更加浓厚,育人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得到了领导、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综上所述,同意结题并通过成果鉴定。

鉴定人(签名):

2017年5月15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