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实习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321846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0.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实习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毕业实习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毕业实习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毕业实习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毕业实习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毕业实习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毕业实习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实习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毕业实习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参观地面工业广场。

3、深入区队以及各科室实习,并拷贝基本资料。

4、多次下井(6次跟班实践)参观,了解采、掘、机、运、通各环节,认识监测监控、人员定位、通讯联络、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六大安全避险系统;

重点熟悉瓦斯抽采和防突措施设计。

5、邀请技术人员有关生产、安全等方面讲课。

具体事宜和现场指导老师协商。

在离开前,我们需要及时和指导老师以及现场指导沟通,并应该感谢为我们提供这次宝贵实习机会的部门领导,体现出大学生该有的能力和素质。

2矿井概况

煤矿井田位于沁水煤田东部南段,井田面积38.8225平方公里,地质储量2.33亿吨,可采储量1.81亿吨,主采3#煤层,其平均可采厚度为4.45米,倾角小于10º

,属近水平煤层。

3#煤层属中等变质程度的无烟煤,中灰、低硫、高发热量,是优质的化工及动力用煤。

煤尘无爆炸性,自燃等级为Ⅲ级,属不易自燃煤层。

煤矿采用混合式开拓方式,矿井现有六个井筒,有三个进风斜井,一个进风立井,一个中央回风立井和一个采区回风立井。

主斜井、副斜井、行人斜井、中央回风立井和采区回风立井为矿井的五个安全出口。

2.1通风系统

煤矿为高瓦斯矿井,2010年矿井瓦斯等级签定后,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35.39m3/t,绝对瓦斯涌出量为368.35m3/min。

矿井采用混合式通风方式,中央回风立井主通风机选用BDK—10—№40型对旋轴流通风机两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采区回风立井选用BDK—8—№31型对旋轴流通风机两台。

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矿井总进风量为648m3/s,总回风量为669m3/s。

矿井采用网格式通风系统,进、回风大巷采用四进三回七巷布置;

采煤工作面采用五进两回“H”或“Y”型通风方式;

掘进工作面顺槽采用两进一回三巷布置,掘进工作面布置2*30KW局部通风机,并实现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

2.2防治水系统

煤矿井下正常涌水量为200m3/h,最大涌水量为300m3/h。

井下主副水仓设在行人井井底,水仓总容量2500m3。

主排水泵房与井下中央变电所联合布置,泵房内安设三台200DM43×

4型水泵三台。

正常涌水期间,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检修。

矿井水经两趟¢273mm排水管道和专用管道井排至地面矿井水处理厂,实现了对矿井涌水的全面处理和回收利用。

2.3防尘防灭火系统

井下防尘防灭火系统共用一趟管路,用水取自地面800m3调节水池。

配备了专业防尘人员,井下采掘工作面、主要进回风巷道和各转载点安装喷雾降尘装置,尤其在掘进工作面安装高压喷雾,降尘效果明显。

井底车场设有消防材料库,采掘工作面、机电硐室等处按要求设置消防器材。

消防管路畅通可靠,消防器材数量充足、质量合格。

2.4安全生产监控系统

矿井使用KJ101N型煤矿综合监控系统,井上下共安装监控分站45台,各类传感器342台,并与市煤管局监控中心联网监控数据可实时传输。

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为KJ222(A)型井下人员定位考勤系统,基站覆盖了各工作面顺槽口、主要巷道、重要场所等。

产量监控系统为SF-2000型,按要求与产量监控厂家签定调校维护协议,保证了产量监控系统设备长周期正常运行。

2.5矿井通讯系统

煤矿地面、井下调度通讯系统于2002年11月安装了江西创联通讯有限公司的DDK-6(S)调度通讯系统,设计安装40门电话;

通2005年、2008年的两次扩容,从原有系统升级为DDK-6(M)系统,将最大门限扩至400门。

目前,通过行人井筒、提升井筒分别向井下敷设一根80对通讯电缆,在井下联络巷实现一用一备;

向西区敷设一根50对通讯电缆,向东区敷设一根20对和一根10对通讯电缆,然后分别向各顺槽、各采掘工作面、各要害场所等地点敷设支线通讯电缆;

现井下共使用49部调度通讯电话。

2.6供电系统

矿井采用双回路架空线路供电,电压等级为35KV。

一回路来自芹池220KV变电站,一回路来自武甲110KV变电站。

地面供电:

地面建有35kv室外变电站,6KV高压配电室、变压器室和380V低压配电室。

主要通风机、抽放瓦斯泵站等一类负荷采用双回路电源供电。

井下供电:

中央变电所采用两回6KV高压屏闭电缆供电,两回路分别来自地面高压配电室不同母线段。

主水泵采用两趟电缆线路供电,两条电缆线路分别来自中央变电所不同母线段,采用专用配电分控开关。

局部通风机采用双回路供电方式,实现风电、瓦斯电闭锁。

2.7提升运输系统

提升系统:

主斜井铺设1.8m宽胶带输送机,提升能力5000t/h,副斜井井口绞车房安装有单滚筒提升机提升物料,行人斜井安设有架空乘人装置运送人员上下井。

井下原煤运输系统:

综采工作面采用刮板运输机运输,顺槽采用1.4米宽胶带输送机送输,能力3500t/h。

掘进工作面出煤通过1.2米或1.0米胶带输送机转运至东西皮带。

井下东西大巷采用1.6米宽带式输送机运输,能力4000t/h。

人员运输:

采用澳大利亚进口的SMV人车和太原煤科院生产的运人车运送。

材料运输:

采用瓦格铲车、DBT铲车和太原煤科院生产的材料车运输。

2.8瓦斯抽采系统

矿建有地面永久瓦斯抽放泵站,安装CBF710-2水环式真空泵2台、2BEC72水环式真空泵8台,单台能力430m3/min;

日抽放瓦斯纯量30-40万m3。

井下采用世界领先的VLD-1000系统深孔定向千米钻机进行本煤层抽放孔钻进,抽放钻孔基本覆盖了目前所有的采掘工作面,矿井瓦斯抽出率达75%以上。

现有5台VLD-1000定向千米钻机,国产钻机2台,日钻进抽放孔进尺1500米。

井下布置820mm、700mm、530mm抽放主管路,355mm、255mm抽放支管路,总管路长度超过32000米。

2.9生产系统

井下现布置一个综采工作面。

配备有:

JOY7LS6采煤机一台,PF4刮板输送机一台,PF4转载机一台,WB1418破碎机一台,S300乳化液泵站3台,S200喷雾泵站一台。

掘进工作面:

井下现布置两个连采机掘进工作面和三个综掘机开拓工作面。

连采机掘进工作面:

配备一套连续采煤设备,包括:

12CM27-10E连续采煤机一台,10SC32B梭车两台,ST-3.5S装载机1台,BF-14B-54-7C给料破碎机一台,HDDR锚杆钻机两台。

综掘机开拓工作面:

配备三台EBJ-120TP型综掘机,SGW-40T型煤溜及其它国产设备。

其它生产辅助队:

井下现有6个生产辅助队,为采掘一线生产提供支持和服务。

3井田概况与地质情况

煤矿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町店镇境内。

2002年4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颁发了采矿许可证,证号为1000000210004,有效期自2002年4月至2027年4月,批准开采3号煤层,生产规模4.0Mt/a,井田南北宽4~6km,东西长5~12km,井田面积38.8225km2。

3.1交通位置

山西能源有限公司晋城市煤矿位于阳城县城北约16km的町店镇村南,东距侯(马)月(山)铁路阳城站约15km。

八(甲口)芹(池)公路从工业场区穿过。

经八芹公路与陵(川)沁(水)公路、晋(城)阳(城)高速公路相连,矿井煤炭专用线路正在建设中。

3.2地形地貌

井田内地形以低山-丘陵地貌形态为主,沟谷比较发育,地势总体表现为西高东低,最低点在采区东北部的芦苇河河床,最高点在前山坪附近;

地面高程介于620~991.6m之间,相对高差370m左右,煤层底板高程410~620m,埋深230~480m。

二、三采区内地貌区划属剥蚀、侵蚀地貌,全区大部分为第四系黄土所覆盖,区内最高标高约1061.4m,最低处标高706.59m,高差354.81m。

3.3河流

二、三采区内地表冲沟发育,多数平时无水,仅少数冲沟中有溪流。

区内最大地表河流为芦苇河,芦苇河属黄河流域沁河水系,为沁河的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沁水县芦坡村,由西北向东南流经井田北界,正常流量为0.22~9m3/s,历史最大流量为16.34m3/s。

3.4气象及地震情况

本区属东亚季风区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季多雨,春秋季多风少雨,冬季寒冷。

据阳城县气象资料,该区年平均气温11.7℃,最高气温37.8℃,最低气温-15.1℃。

年平均降水量为599.2mm,年平均蒸发量为1718.5mm。

风向以西北风为主,冰冻期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冻土深度0.6m。

据晋城、阳城县志记载,本区先后发生28次地震,其中破坏性地震8次,按基本烈度区本区划为6度,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3.5可采煤层

可采煤层为山西组的3号煤层及太原组的15号煤层(其特征见表3-1),分述如下:

表3-1可采煤层特征表

地层

单位

煤层厚度

(m)

煤层间距

煤层结构

顶板

岩性

底板

稳定

程度

可采性

最小-最大

平均

矸石

层数

类别

山西组

3

3.46-6.58

4.16

80

4-6

较复杂

泥岩

砂岩

砂质泥岩

全区

可采

太原组

15

1.25—6.80

2.59

1-2

简单-复杂

石灰岩

粉砂岩

3号煤层:

是全区主要可采煤层,位于山西组下部,上距K8砂岩23.3m~60.83m,一般30m左右,其间主要为粉砂岩和泥岩,夹有不稳定的1号、2号煤层。

下距K7标志层0~16.3m,平均4.2m,并以K7标志层与太原组为界。

煤层底板标高为420~540m,煤厚为3.46~6.58m,平均厚度4.16m。

煤层较稳定,厚度变异系数为25%,可采系数为100%;

煤层结构较复杂,含4~6层泥岩、炭质泥岩夹矸。

15号煤层:

位于太原组下部,上距3号煤层80m左右,煤层最厚6.80m(2081孔),最薄1.25m(2109孔),平均厚度2.59m。

煤层较稳定,厚度变异系数为35.51%,可采系数为100%。

煤层,一般含夹矸1~2层,最多可达6层(2079孔)勘探区北部煤层厚度一般在2m以上,南部煤层厚度一般在2m以下,自南向北,煤层有变厚趋势。

顶板为K2灰岩,灰岩之下一般有0.20~0.30m厚的泥岩伪顶,底板为泥岩或粉砂岩。

3.6矿井地质

煤矿位于沁水块坳南部。

井田内地层总的趋势由南向北倾斜,地层倾角一般在10°

以内,局部受构造影响可达20°

井田东部构造形迹以褶皱为主,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变化不大,断层较小,断距不大;

井田西部受多条断裂切割,煤层形成几个块段。

井田内陷落柱发育。

根据其成生联系以及在空间展布和排列关系的规律,将其划分为北北东向构造和近东西向构造。

北北东向构造为区内主要构造,奠定了区内总体构造格局。

其构造形态为走向5~45°

的褶曲和压扭性断裂以及伴生的次一级张性、压扭性断裂,结合构造分布和组合特征,将其划分为寺头断裂带、211背斜与F334断裂构造组合和东部褶皱组合三部分,其构造特征分述如下:

1、寺头断裂带

寺头断裂位于井田西界,其走向方位为25~45°

,倾向北西,倾角75°

,寺头村一带落差350m,向南逐渐变小,走向逐渐转变为近东西向。

其断裂面呈舒缓波状延伸,断裂面具有明显挤压现象,两侧伴生有剪切羽状断裂,属压扭性正断层。

寺头断裂带以寺头断裂为主,在寺头断裂两侧不同间距分布有南板桥断裂、F318断裂、F321断裂、F328断裂、F329断裂、F330断裂等,与寺头断裂近似平行或小角度斜交的断裂构造,其中南板桥断裂、F318断裂断面倾向南东,断距15-100m。

南板桥断裂北端在白龙庙西与寺头断裂相交。

2、211背斜与F334断裂构造组合

211背斜轴迹展布于井田中部马寨、山后、康圪梁、陕庄、西沟等地,并向南北延伸。

轴迹方向20-25°

,井田内长度3500m,影响宽度为1000m左右,两翼为二叠系地层,两翼倾角5-7°

,呈近似对称的长轴状褶皱构造形态。

F334断裂位于井田中部偏西,北起苇沟经马寨、吕庄、中寨、上清池向南延伸,断层面走向15-30°

,倾角80°

,倾向北西,在中寨一带断距为70m,向两端逐渐变小。

断裂面两侧张性裂隙发育,断裂带附近钻孔记录表明多坍塌漏水。

该断裂应属张扭性正断层,井田内延伸长度为3500m。

F334断裂处于211背斜的西翼,是211背斜褶曲过程中的伴生断裂,与F333断裂一起构成井田中部的构造组合。

3、东部褶皱组合

井田东部构造具有以刘家腰向斜、213背斜、孙家庄向斜、孙家庄西背斜、212向斜为主的褶皱组合特征,轴迹方向10-50°

,两翼岩层倾角多为3-7°

,局部为10°

左右,枢纽向北倾伏,倾伏角多为5-8°

井田内延伸长度1500-4250m。

3.7矿区地层

井田位于沁水煤田晋城国家规划矿区阳城区的西部。

井田内出露有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上统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等地层,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在本区大面积分布,现根据地表出露及钻孔揭露情况将井田地层由老至新叙述如下:

1、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O2m)

2、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

3、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4、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

5、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

6、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

7、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P2sh)

8、第四系中更新统峙峪组(Q2s)

9、第四系上更新统马兰组(Q3m)

10、第四系全新统汾河组(Q4f)

3.8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煤矿井田属丘陵低山区,井田内地表水体不发育,多为季节性河流。

3号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弱,单位涌水量0.0017-0.060L/s.m,地表无出露,补给条件差。

矿井投产近四年来矿井涌水量407.14~1307.34m3/d(16.96~54.47m3/h)。

平均704.4m3/d,采掘工程一般不受水害影响。

煤系地层下伏奥陶系岩溶含水层是区域主要含水层,3号煤层大部处于奥灰岩溶水水位以下,属带压开采矿床。

3号煤层底板至奥陶系顶面间隔有约100m厚的隔水层段,突水系数最大达0.036MPa/m。

在井田西部大中型断裂附近存在构造导通引发突水的可能性,对矿井安全生产带来一定威胁。

煤矿为新建矿井,井下采空范围小,涌水量小。

受煤层倾角控制,采空区涌水自流进采区大巷排泄,不会形成大范围的积水区。

井田周边相邻煤矿较多,南部相邻煤矿较多,采空区密集,由于煤层标高高于本井田,易在井田边界附近形成积水区,老窑积水对本井田煤层安全影响较大;

北部的煤矿属中型煤矿,受煤层倾角控制,不易在边界附近形成积水区,对于本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影响较小。

西部煤矿距离较远,尚不会对矿井生产构成威胁。

综合评定,煤矿3号煤层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类型。

4其他开采技术条件

4.1瓦斯及瓦斯抽采

煤矿位于沁水煤田高瓦斯分布区,本矿井属瓦斯突出矿井,据重庆分院《煤矿瓦斯抽放及利用工程修改初步设计》矿井瓦斯情况如下:

①原始瓦斯含量下回采工作面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0.83m3/t,其中本煤层8.35m3/t,邻近层0.39m3/t,围岩2.09m3/t;

掘进工作面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0.79m3/t;

采空区相对瓦斯涌出量为4.32m3/t;

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25.94m3/t。

②瓦斯抽采后回采工作面相对瓦斯涌出量为4.53m3/t,其中本煤层2.05m3/t,邻近层0.39m3/t,围岩2.09m3/t;

掘进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为32.83m3/min,其中落煤5.54m3/min,煤壁27.29m3/min。

目前矿井有5台VLD-1000钻机在施工,抽放钻孔覆盖了目前所有的采掘工作面,钻孔布孔方式为扇型布置。

每个钻场布孔数量为10~20个不等,孔深200~800米不等,钻孔直径96mm,孔底间距为5~10米,孔口负压为13~35KPa,采用聚胺脂类化学药剂进行封孔,封孔长度9米。

矿井瓦斯抽出率达70%以上,采空区瓦斯控制采用密闭埋管方式、地面施工采空区垂直井并安装移动式瓦斯抽放泵以及在综采工作面回风侧布置顶板穿层钻孔(200-450米)至采空区上部的裂隙带,实施长壁工作面的采空区联合抽放,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据2011年12月中国矿业大学矿山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编制的《山西能源有限公司煤矿3号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煤矿3号层正常区域的破坏类型为Ⅱ类,煤层地质破坏带煤体破坏类型属于Ⅲ~Ⅳ类;

3号煤层最大相对瓦斯压力为1.95MPa,大于突出临界值0.74MPa;

煤样的坚固性系数

为0.19,超出突出临界值0.5;

瓦斯放散初速度

为47.9mmHg,大于突出临界值10mmHg,并结合3号煤层在埋深为200m时发生过瓦斯动力现象。

根据《煤矿瓦斯等级鉴定暂行办法》第三十七条规定,鉴定认为:

认为山西能源有限公司煤矿整个井田范围内的3号煤层均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4.2煤尘爆炸危险性

2010年4月,本矿在井下工作面采取3号煤层样品送山西煤矿设备安全技术检验中心测试,测得火焰长度0.00mm,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岩粉用量0.00%,鉴定结论为煤尘无爆炸性。

4.3煤的自燃倾向性

2010年4月,本矿在井下工作面采取3号煤层样品送山西煤矿设备安全技术检验中心测试,测得吸氧量0.98~1.44ml/g,自燃倾向性等级Ⅲ,属不易自燃煤层。

4.4地温和地压

据2005年元月山西省第四地质工程勘察院编制的《山西能源有限公司DN29-DN36号勘探孔施工总结》中勘探孔测温资料:

8个勘探孔统计3号煤层位地温11.8~15.1℃,平均13.5℃,全孔最高温度12.1~15.3℃,平均13.7℃,地温梯度0.35~2.21℃/100m,平均1.15℃/100m,属地温正常区。

据矿井调查资料,井下气温21℃,气压953.5hpa,空气湿度86%,本矿在生产中未发现地温异常和地压异常。

据对周边生产矿井调查,井下温度正常、地压正常。

5井田开拓

5.1初期井田开拓方式

《一号矿井一期工程初步设计》中开拓方式为,在工业场地开凿一对斜井,主斜井倾角200°

,斜长380.0m,担负一期主提升任务,作为二期副斜井,副斜井倾角200°

,斜长374.0m,担负一期全部辅助提升任务;

在芦苇河南岸开凿一回风立井,净径Ф4.0m,垂深142.0m,担负一期生产期间回风任务。

矿井开拓方式不再进行繁琐的比较,仅将其叙述如下:

充分利用现有的两斜井和一立井作为矿井副斜井和进风井,将已建净宽为4.7m的斜井作为副斜井,采用单钩串车提升,满足生产期间材料、设备、人员上下井的要求,井筒落底于+485m水平;

将已建净宽为3.0m的斜井和已建净径Ф4.0m的立井作为进风井,担负矿井的进风任务;

新建一个倾角140°

、净宽4.5m、斜长567.1m的主斜井,安装带宽1800mm芯胶带输送机,担负全矿井的提煤任务;

在工业场地附近新选风井场地新建一个净径Ф7.0m的中央回风立井,在一采区边界附近新建一个净径Ф4.5m的回风立井。

在井田范围内,落差20~70m的F334断层将井田分为东部采区和西部地堑部采区,为了西部地堑采区的开采,布置三条从东部采区到西部地堑采区的暗斜井,其中一条用于胶带运输,两条用于辅助运输和通风。

考虑到胶轮车的爬坡能力,暗斜井的倾角取8.5°

,斜巷长约284m。

沿着西部地堑南部边界有一个地垒地形,在此称作“西部地垒”,建议通过F348断层的胶结区域到达西部地垒。

矿井初期开采3号煤层,下组煤15号层储量丰富,赋存稳定,厚度适中。

为了矿井的长远发展,设计对后期15号煤的开采进行了考虑,即在212号背斜轴部,利用地层的隆起,可采用斜巷将开拓15号煤层水平大巷与3号煤层开拓大巷相联,煤炭运输采用胶带输送机,从而形成下组15号煤层的开拓与开采系统。

推荐方案的主要优点是:

1、充分利用了已完的一期工程,既减少了原投资的浪费,又节约了本次工程的资金投入量。

2、井筒落底后,即可利用连续采煤机进行生产,建井工期短,投产快。

3、主斜井、大巷煤炭运输采用胶带输送机,形成了连续运输系统,中间环节少,系统简单,可靠性高,有利于矿井提高产量、效率和块煤率。

4、井下全煤巷开拓,掘进速度快、费用低,见效快。

5、沿煤层布置巷道,开采3号煤时,在212背斜轴部受奥灰水的威胁小,同时有利于西翼的开采。

6、投产后基本无矸石排出,辅助运输量小且有利于保护地面环境。

本方案的主要缺点是:

1、井下全煤巷掘进,巷道维护费用高,排水环节多。

2、矿井开拓工程量大。

5.2各大巷布置

大巷布置借鉴美国井工开采的经验,采用7条全煤大巷的布置方式,其中一条胶带运输大巷、三条辅助运输大巷、三条回风大巷。

井筒落底后,分别向东、西两翼掘进大巷,沿煤层底板掘进,巷道中心距25m,横巷中心距25m,横巷与大巷垂直,巷道高3.65m,宽5.50m,矩形断面,连续采煤机掘进。

5.3井底车场形式

矿井井下煤炭运输方式采用胶带输送机,井筒与大巷胶带输送机之间采用直接搭接方式,故矿井井底车场主要为副斜井井底车场,担负矿井辅助运输任务,其形式为平车场,设有高低道、空重车线,存车线长度分别为24.0m,25.87m,人员、材料、设备等由副斜井进入井底车场巷道。

5.4井底车场硐室

井底车场主要硐室有主排水泵房、主变电所、井底水仓、管子道、胶带转载硐室、材料和设备换装站硐室、无轨胶轮车检修加油硐室等。

井底水仓根据井底车场布置形式及主排水泵房位置,设计将水仓布置在车场北侧,水仓设入口一个,主、副水仓平行布置,水仓净断面7.0m2,长度300m,有效容量1680m3。

可容纳矿井8小时正常涌水量。

水仓清理采用机械清理方式,配备Z6—17型水仓清理机。

5.5煤炭运输方式

大巷煤炭运输方式考虑了矿车和胶带输送机两个方案,经技术经济分析和比较,设计推荐采用胶带输送机的运输方式。

理由如下:

1、胶带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