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抗震场地类别划分的分析应用温州周海平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320673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29.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抗震场地类别划分的分析应用温州周海平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建筑抗震场地类别划分的分析应用温州周海平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建筑抗震场地类别划分的分析应用温州周海平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建筑抗震场地类别划分的分析应用温州周海平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建筑抗震场地类别划分的分析应用温州周海平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抗震场地类别划分的分析应用温州周海平文档格式.docx

《建筑抗震场地类别划分的分析应用温州周海平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抗震场地类别划分的分析应用温州周海平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抗震场地类别划分的分析应用温州周海平文档格式.docx

“具有相似的反应谱特征”的本质意义,除对建筑地基进行研究外,尚要了解地基外围岩土层结构变化情况,估计所划分的场地类别大致范围,才能避免一点(孔)之见,保证场地类别划分的准确性。

场地类别的划分目的是考虑场地条件对设计反应谱的影响,合理采取抗震设计参数和抗震构造措施;

影响设计反应谱的场地地质因素极其复杂,根据国内外震害研究和理论分析结果,建筑场地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反应,主要考虑松散介质的动力放大作用和滤波特性,影响因素主要是松散层覆盖厚度和表层土刚度。

2.2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

土层剪切波速是土的重要动力参数,表示土质刚度的物理量,对地震反应谱有着重要影响;

建筑抗震规范规定,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vse)为场地评定计算深度(d0)与剪切波在地表与计算深度之间传播的时间(t)的比值,即

vse=d0/t

t=(di/vsi)

式中:

vse——土层等效剪切波速(m/s);

d0——计算深度(m);

t——剪切波在地面至计算深度之间的传播时间(s);

di——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层土的厚度(m);

vsi——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层土的剪切波速(m/s);

n——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分层数。

从等效剪切波速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评定表层土的刚度是将计算深度内的土层等效于均质体,而忽略其内部的各土层刚度变化。

2.3覆盖层厚度

覆盖层厚度用以描述地震波输入松散层的基准面,从基岩传来的各种谐波分量在覆盖层中有不同的滤波和放大作用,对地面反应谱特征具有重要影响,从理论上讲,当土层的下层剪切波速比上层大得多时,下层土顶面可以认为是输入基准面,该基准面至地面的距离为覆盖层厚度。

3划分场地类别的影响因素分析

3.1土层剪切波速的取值:

土层剪切波速是划分场地类别的主要依据之一,正确确定土层的剪切波速是合理划分场地类别的前提;

勘察时,将不同时代成因、工程特性的岩土层进行分层,各分层的刚度以剪切波速表示,我们将各土层等效于均质体,不考虑其各向异性变化,以剪切波的传播时间和距离确定波速,计算方法如下:

vs=d/t

t=(di/vsi)

vs——土层剪切波速(m/s);

d——土层厚度(m);

t——剪切波在该土层中的传播时间(s);

di——测试点所代表的厚度(m);

vsi——测试点的剪切波速(m/s),个别异常点应剔除;

n——土层中的测试点数。

3.2土层等效剪切波速计算的修正:

输入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是地面运动,其计算上界面应以室外地面算起,下界面取覆盖层厚度和20m两者的较小值,与勘察时计算等效剪切波速所取的界面常有些出入,如一些新区建设,面积较大,室外设计地面标高常比原地面要高,而勘察时未进行填方,故在计算等效剪切波速时应考虑场地填挖情况对其影响,填方时,应包括填方厚度确定计算深度(d0),填方部分土层剪切波速(vsi)应参与等效剪切波速(vse)的计算。

在平面上的边界(或规模)规范未作出明确规定,从地震作用影响的实质分析,应比建筑地基范围大得多,深基础、小规模的地基处理或局部土质强度变化不予考虑,但对于大面积的地基处理,如大面积的预压加固地基处理、大规模的挖填方,大范围改变场地表层土刚度,对地震反应谱将有一定影响,因此v

se值应为建设后实际的土质刚度反映,对其进行适当修正。

在同一场地上各处vse值较为离散时,宜划分单元采用统计意义上取值。

3.3覆盖层厚度的确定

在岩土工程勘察实践中发现,岩土层结构和强度变化较为复杂,如何确定覆盖层厚度很困难,各种规范对覆盖层厚度的取值规定有些差异,也有些勉强;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建筑场地覆盖层厚度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一般情况下,应按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

2当地面5m以下存在剪切波速大于相邻上层土剪切波速2.5倍的土层,且其下卧岩土的剪切波速均不小于400m/s时,可按地面至该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

3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孤石、透镜体,应视同周围土层。

4土层中的火山岩硬夹层,应视为刚体,其厚度应从覆盖层中扣除。

以上几款规定的基本思路可以理解为:

①场地土层剪切波速随深度呈递增趋势;

②将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硬土层定义为基岩,做为输入基准界面;

③相邻土层剪切波速差异大于2.5倍视为土层刚度突变,做为边界条件;

④松散层中孤立的硬夹层予以忽略;

⑤与基岩相连的硬夹层(如坚硬的侵入岩岩脉)做为输入边界考虑,计算覆盖层厚度时扣除硬夹层的厚度。

对于覆盖层中间较厚的层状硬土,如密实的卵石层(vs≥500m/s),可以认为对地震波的传播影响较小,若厚度较大,分布范围较大,明显影响地面的动力反应,计算覆盖层厚度时应将其扣除。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将覆盖层厚度划分为7个档次,即0m、3m、5m、15m、50m、80m、>

80m,其上界面按建筑室外地面算起,要考虑建设期的填方或挖方地面高程变化影响;

下界面根据基岩面起伏特征分区考虑,对于局部的一些小规模突变,对地震波的传播影响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4工程案例

4.1案例一

某工程为2幢高层建筑,建筑面积约5.5万m2,30层,框架-筒体结构体系,嵌岩灌注桩基础,位于滨海平原残丘坡脚附近,岩土层分布情况如图1。

建筑物

覆盖层土质

vse(m/s)

覆盖层厚度

场地类别

A幢

中硬土

300

6.6

II

B幢

软弱土

120

32.0

III

A、B平均考虑

中软土

210

19.3

从震害调查和理论分析,靠近平原残丘边缘,地表动力反应逐渐减弱,B幢结构地震输入明显比A幢要大,虽然本建筑场地面积较小,若笼统地按II类场地考虑(将B幢也按II类场)显然不合理,划分两个场地单元按不同类别考虑比较切合实际。

4.2案例二

某工程为1幢高层住宅楼,建筑面积约2.6万m2,25层,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嵌岩灌注桩基础,位于滨海淤积平原内,岩土层分布情况如图2。

该场地邻近约1.5km2范围内基岩面埋深均在60~70m,场地类别为III类,勘察时发现在该建筑物地基下部为侵入岩体风化凹坑,面积约为28×

35m,中风化基岩面平均埋深为85m,波速测试计算等效剪切波速vse=112m/s,若以建筑物范围内计算覆盖层厚度为85m判断,则场地类别为IV类;

后经扩大勘察范围,收集邻近场地地质资料分析,查清了中风化基岩面的变化趋势,确认大范围内中风化基岩面埋深为60~70m,拟建场地仅为一局部凹坑,规模较小,对长周期波的影响不显著,而覆盖层厚度较大,对地表反应谱影响已极其微弱,故场地类别仍判为III类,降低了建筑工程造价。

4.3案例三

某高层住宅楼,建筑面积约2.86万m2,30层,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嵌岩灌注桩基础,位于滨海淤积平原,建筑地基内为一塘河小湾回填,面积约25×

30m,成分为碎石混少量砂性土,呈饱和,中密,低压缩性,填土时间20余年,剪切波速vs=170m/s,填土以下为淤泥,流塑,高压缩性,剪切波速vs=102m/s;

岩土层分布情况如图3。

该工程若以地基内钻探资料计算,vse=170m/s,属中软土,覆盖层厚度44.5m,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4.1.6条判定,建筑场地类别为II类;

事实上,该地基周边填土厚度很薄,vse<

140m/s,地基内塘河回填的素填土类似于局部的地基处理,面积相对很小,对地震效应影响不明显,故仍判为III类场地。

4.4案例四

某高层商住楼,建筑面积约2.35万m2,25层,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大直径机械钻孔灌注桩基础,位于滨海淤积平原,地层结构如图4所示,①粘土:

软塑,剪切波速vs=145m/s,层厚约2m,层底埋深约2m;

②淤泥:

流塑,剪切波速vs=102m/s,层厚约30m,层底埋深约32m;

③粘性土:

可~软塑,剪切波速vs=220m/s,层厚约26m,层底埋深约58m;

④卵石:

饱和,密实,剪切波速vs=530m/s,层厚约15m,层底埋深约73m;

⑤粘性土:

可塑,剪切波速vs=250m/s,层厚约12m,层底埋深约85m;

⑥中风化熔结凝灰岩:

块状构造,坚硬,裂隙面有次生矿物,剪切波速vs=620m/s。

深度20m内等效剪切波速vse=106m/s。

本工程判定场地类别时的覆盖层厚度从不同基准面(即覆盖层下界面)起算,场地类别是不一样的,a)若以④卵石顶板起算,覆盖层厚度为58m,则场地类别为III类;

b)若以⑥中风化熔结凝灰岩顶面起算,覆盖层厚度为85m,则场地类别为IV类;

从覆盖层对地震波传播的影响本质分析,主要为滤波和放大作用,假设④层土为刚体,则可以认为④层土对地震波的传播影响很小,计算覆盖层厚度可以扣除其厚度,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vs>

500m/s的岩土类型为坚硬土,而④卵石的vs=530m/s,厚度达15m,我们可以近似地将④卵石以刚体考虑,取本场地覆盖层厚度为85-15=70m,,故场地类别为III类。

4.5案例五

某住宅小区,总用地面积约16万m2,由19幢高层住宅楼组成,总建筑面积约27万m

2,15~25层,框支结构体系,底层架空,大直径机械钻孔灌注桩基础,位于滨海淤积平原,地层结构如图5-1所示,①粘土:

软塑,剪切波速vs=135m/s;

流塑,剪切波速vs=115m/s;

可~软塑,剪切波速vs=240m/s;

④中风化熔结凝灰岩:

剪切波速vs=680m/s。

深度20m内等效剪切波速vse=118m/s。

地层结构如图5-1所示。

该小区中风化基岩面埋深在40~90m,向东缓倾,如图5-2所示,根据场区波速测试判定,覆盖层厚度为40~90m,跨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将覆盖层厚度所划分的数个档次,显然,本住宅小区已跨越不同场地类别单元,确定场地类别时,应根据中风化基岩等深线图,见图5-2,将其划分为2个地质单元考虑,80m等深线以西确定为III类场地,80m线以东确定为IV类场地。

4.6案例六

某万吨级大型码头,面积约1.2km2,位于滨海软土地区,地形平缓,淤泥厚度约30m,等效剪切波速vse=125m/s,采用大面积堆载(填方)预压地基处理,堆载厚度为6~8m,填方料为级配良好的碎石土,预压后等效剪切波速vse=145m/s;

地层结构如图6所示。

该工程详细勘察时未进行填方堆载预压处理,地面高程约2m,等效剪切波速vse=125m/s,覆盖层厚度若从原地面算起,覆盖层厚度为40米左右,场地类别为III类,地基预压处理后,检验地基加固效果勘察时,根据波速测试结果计算,等效剪切波速vse=167m/s,覆盖层厚度从填方后地表面算起约为45m,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判定,场地类别为II类,认为大面积地基处理改善了场地表层土刚度,可以判定场地类别为II类。

5结论

地震作用对建筑结构的影响是极其复杂的,场地类别对结构的动力反应有重要的影响,准确划分建筑场地类别对抗震防灾有着重要的意义。

、建筑场地类别的划分,不能拘泥于场地面积的大小,应以具有相似反应谱特征为原则的工程场地为地质单元,并根据建筑设活动对场地条件的影响分析,做适当修正。

、岩土层等效于均质体,以剪切波的传播时间和距离确定计算剪切波速。

、输入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计算是以建筑室外地面算起,在判别建筑场地类别时的覆盖层厚度相应以建筑室外地面为上界面。

、表征地基表层刚度的等效剪切波速,应远大于建筑基底范围所代表的土层总体刚度反映,即计算等效剪切波速的土层在平面上有较大的范围。

、计算覆盖层厚度时,对局部的硬夹层予以忽略,对于与基岩相连的硬夹层或分布范围较大的层状硬土层(vs>

500m/s),应扣除其厚度。

、正确地划分建筑场地类别对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安全、造价等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应针对建筑物的性质、规模、地基土的工程性质等因素综合考虑,准确地判定场地类别。

笔者通过多年的工程实践,从场地岩土层的波速、等效剪切波速、覆盖层厚度等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分析,在复杂的岩土工程条件下,结合一些较典型的案例,对划分建筑场地类别进行分析探讨。

文中存在的不足或错误,敬请同行批评指正。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土木工程指南.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3

[3]刘保东.工程振动与稳定基础(第二版).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4]工程地质手册编写委员会.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作者简介:

周海平(1962—),男,汉族,浙江省温州市人,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温州市建筑学会勘测专业学术委员会委员;

主持完成各级岩土工程勘察1000余项,获省、部级优秀工程勘察奖十多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文本仅供参考,感谢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