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考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312564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学考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传染病学考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传染病学考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传染病学考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传染病学考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染病学考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传染病学考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学考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传染病学考试题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3、试述典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表现:

4、试述普通型菌痢的诊断依据:

5、试述传染病的预防:

6、试述疟原虫在人体内的发育经过:

7、试述流脑暴发型的治疗要点:

8、试述常见的间日疟的主要临床特点:

9、试述急性典型菌痢的治疗方法:

10、试述伤寒肠出血的治疗要点:

11、试述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2、试述伤寒的诊断依据:

13、试述急性菌痢与急性阿米巴痢疾的鉴别:

14、试述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治疗:

15、试述流脑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

16、试述中毒型菌痢的治疗原则:

17、试述乙脑的诊断:

18、试述传染病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三、问答题

1、艾滋病是通过哪些方式传播的

2、试述乙脑的诊断

3、流脑暴发型有哪些治疗措施

4、如何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

5、在治疗钩体病时如何避免赫氏反应发生

6、麻疹皮疹的特点有哪些

7、如何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8、试述霍乱的治疗原则

9、被狂犬咬伤后如何进行处理措施

10、简述血吸虫病的临庆表现。

11、简述中毒性菌痢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鉴别诊断要点。

12、试述急性典型菌痢的治疗方法。

13、HBV-DNA定量检测有何临床意义

14、简述溶血尿毒综合征,它常发生于什么情况

15、简述流行性出血热出现意识障碍的原因

16、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严重机会性感染是什么

17、简述钩体病的诊断依据

18、如何进行抗疟原虫治疗

19、艾滋病毒感染后其自然病程可分为哪几期艾滋病常见的表现有哪些

20、细菌性痢疾的临床分型有哪些

21、试述传染病的诊断。

22、慢性细菌性痢疾发生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23、钩体病肺弥漫出血型的常见诱因有哪些此型的治疗要点

四、病例分析

1、患者,男,29岁,因腹泻12小时于2004年8月5日人院。

患者在12小时前开始出现腹泻,大便10余次,为黄色水样便,曾呕吐2次,为胃内容物。

无发热、腹痛及里急后重感,起病后曾自服氟哌酸4片,但效果欠佳。

既往体健,无肝炎、结核等病史。

病前一天曾进食过海鲜。

体杳:

体温36.8℃,脉搏96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87/60mmlHg,神志清,皮肤弹性差,口唇干燥,眼窝凹陷。

心肺听诊未闻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

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活跃。

膝、跟腱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脑膜刺激征(-)。

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象:

自细胞9.8×

109/L,嗜中性粒细胞79%,血色素165g/L。

大便常规:

白细胞0~3个/HP,红细胞0~2/HP。

(1)试述本病例的诊断和诊断依据。

(2)试述本病例要进行的进一步检查项目,以明确诊断。

(3)试述本病例具体治疗措施。

2、男,52岁,江西余干人,农民,反复腹泻20余年,消瘦、腹胀3个月入院。

20年前发现慢性血吸虫病,当时用锑剂治疗1疗程,5年前又用过1疗程吡喹酮。

以后仍有血吸虫疫水接触史。

近20年来患者反复发作性腹痛、腹泻,泻时大便3一5次/天,稀,有粘液。

近3个月来出现腹胀,腹部呈进行性胀大,伴尿量减少,体重减轻5kg。

查体:

慢性病容,可见肝掌。

腹部膨隆,腹壁静脉显露。

肝在剑突下3cm,脾在肋下3cm,腹水征阳性。

血象:

HB100g/L,白细胞X109/L,中性粒细胞65%,淋巴细胞35%,血小板50X109/L,肝功能ALT50U,ALB30g/L,GLB38g/L,TBIL22ummol/L,HBsAg(+)。

问题:

(1)本例正确的诊断是什么

(2)诊断依据是什么

(3)判断是否重复感染的实验室检查是什么(4)治疗厦则是什么

3、女,60岁,城区办公室职员,发热、腹部不适、疲乏、恶心、胃纳减退7天,尿色变黄2天,体检:

体温℃,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巩膜中度黄染,肝平软,无压痛,肝肋下可扪及,质软。

周围血液WBC×

109/L,N,L,E,RBC×

1012/L,Hb138g/L,血清谷丙转氨酶740u/L,总胆红素84μmol/L。

直接胆红素40μmol/L。

⑴本病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⑵试述本例的鉴别诊断。

4、罗某,男性,38岁,患者于某年7月18日前往海南省乐东县某林场探亲,在该林场山上住有10余天,于8月15日发病,急起畏寒、寒战,加盖厚棉被后仍感极为寒冷,哆嗦不止,20分钟后体温开始升高,达40℃,2小时后热退发汗,感头痛、疲乏。

以上症状隔日发作一次。

查体发现口唇较苍白,脾右肋缘下2cm。

自服感冒药无效。

于8月19日再次发作时在当地医院做外周静脉血厚血涂片检查,发现红细胞中有环状体。

血常规检查红细胞数显着减少。

试述诊断及其依据;

如何治疗

5、患者孙xx,男,28岁,湖南浏阳人,因发热6d,少尿3d入院。

病人1月3日起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8.2℃~39.8℃,明显乏力,当地疑为"

感冒"

给予退热药处理,患者症状未见好转,3d前尿量减少,昨日仅300mL。

入院查体:

体温36.7℃,颜面及结膜充血明显,前臂注射部位皮肤可见4×

lOcm瘀斑。

wBc13×

109/L,N83%,血小板41×

109/L.血BUN38.7mmol/L,血钾6.8mmol/L,心电图示心率45次/分,高尖T波。

请问:

1)该病人最可能的诊断及诊断依据

2)为明确诊断应进行哪些检查

3)请制定该病人目前的治疗方案。

答案:

1、血清转换(seroconversion):

HBeAg消失而抗HBe产生称为e系统血清转换。

HBsAg消失而抗HBs产生称为s系统血清转换。

2、部分患者在病后2一3周体温开始下降但尚来恢复正常时,体温又再上升,持续5一7天才回到正常,血培养在这段发热期可为阳性:

再燃时症状加剧,可能与菌血症仍来完全控制有关。

3、答案:

是指病人在患急性菌痢等时出现的急于去排便,但排不畅,似乎总排不净,频繁进出厕所的情形。

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机体中某些部位,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病原体长期潜伏成为携带者。

等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

麻疹病人在发热的第2-3天口腔双侧颊粘膜近第一臼齿处为针尖大小白色的斑点,周围绕有红晕,可逐渐增多,互相融合,2-3日消退.

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

相当于病原体在体内繁殖、转移、定位、引起组织损伤和功能改变导致临床症状出现之前的整个过程。

7、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通过一定方式,到达一个易感者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如空气、水、食物、苍蝇、手、吸血节肢动物、血液、土壤等。

8、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在临床上不出现任何症状和体征,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9、母婴传播(Mother-childrentransmission):

已感染HIV的孕妇可通过胎盘、产程中及产后血性分泌物或喂奶等将HIV传播给婴儿,此称之为母婴传播。

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11、高血容量综合征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少尿期水钠潴留而致血容量增加,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体表静脉充盈、脉博洪大、脉压差增大和心率增快。

12、同时感染(coinfection):

两种病原体同时感染一个机体。

如HBV的感染与HDV感染同时发生。

人体感染病原体后,无论是显性感染或隐性感染,都能产生针对病原体及其产物(如毒素)的特异性免疫。

14、卡波氏肉瘤(Kaposi'

ssarcoma)

是HIV与人庖疹病毒8型共同感染所导致的恶性肿瘤,常侵犯皮肤或黏膜。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但没有任何症状和体征。

16、人体感染病原体后,在一定时间内对同种病原体不再易感称为感染后免疫。

17、霍乱(cholera)

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属国际检疫传染病,我国列为甲类传染病。

典型病人由于剧烈腹泻和呕吐,可引起严重脱水而导致周围循环衰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诊治不及时易致死亡。

18、伤寒细胞(typhoidcell)

巨噬细胞吞噬伤寒杆菌、红细胞、淋巴细胞及细胞碎片,称为伤寒细胞。

19、急性乙型肝炎在HBsAg消失后,但尚未出现抗-HBsAg之前这一段时间称为窗口期。

体温39℃以上,24小时体温相差不超过1℃,见于伤寒、斑疹伤寒等。

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潜伏于组织内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至一定程度,而使初发症状再度出现时,称为复发。

23、Dane颗粒又称大球形颗粒,是完整的HBV病毒颗粒,包膜含有HBsAg,核内含有环状双股DNA,DNA-P,HBcAg.

24、参考答案:

是指粪便中含有较多粘液与脓血,与粪质不相混,血色鲜红,是急性菌痢的典型粪便。

25、重叠感染(superinfection):

两种病原体的感染相继发生。

如HBV的感染基础上再出现另一种病原体的感染,如重叠HCV、HDV、HEV或HAV的感染。

重叠感染常可使病情加重。

26、肥达反应(Widalreaction)

使用伤寒杆菌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副伤寒甲、乙、丙杆菌鞭毛抗原共五种,采用凝集法测定患者血清中各种抗体的凝集效价。

为伤寒杆菌栓塞毛细血管所致,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大约一半以上的患者,在病程7~14天可出现淡红色的小斑丘疹,称为玫瑰疹。

直径2~4mm,压之褪色,多在10个以下,主要分布在胸、腹及肩背部,四肢罕见,一般在2~4天暗淡消失,可分批出现。

有时可变成压之不褪色的小出血点。

28、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syndrome):

在重型肝炎或肝硬化时,由于内毒素血症、肾血管收缩、肾缺血、前列腺素E2减少、有效血容量下降等因素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降低,从而引起的急性肾功能不全。

多为功能性的急性肾功能不全。

29、干性霍乱(cholerasicca)

又称暴发型霍乱,起病急骤,病人尚未出现腹泻和呕吐症状即迅速出现中毒性休克而导致死亡。

30、是指某些传染病的发病率显着高于某地近年来的一般水平。

31、肝性脑病(hepaticencephalopathy):

由于肝功能严重损害而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出现意识障碍、扑翼样震颤、昏睡或昏迷等的临床表现。

32、是指某些传染病散在发生,其发病率是某地近年来的一般水平。

1、答案要点:

钩体病的诊断依据:

①流行病学资料:

钩体疫水接触史,夏秋季发病,当地本病的流行情况;

②临床表现:

具备钩体病的基本特征如急性起病,发热及全身中毒症状,腿痛,腓肠肌和压痛明显,浅表淋巴结肿大,结膜充血。

黄疸出血型在上述临床表现基础上有黄疸、出血、肾功能损害表现。

肺出血型在基本特征基础上有肺出血表现。

脑膜脑炎型则有颅内高压和脑膜刺激征、神经精神异常等表现。

③实验室资料:

WBC数增多,ESR增快,钩体显凝试验>

1/400阳性,或早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体效价上升4倍以上,可确定诊断。

钩体DNA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

2、答案要点:

①病原体被清除:

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被非特异性免疫和/或特异性免疫所清除;

(3分)②隐性感染:

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引起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及轻微的组织损伤,但没有任何症状和体征;

(3分)

③显性感染:

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④病原携带状态:

病原体与机体处于共生状态。

按病原体种类不同分为带病毒者,带菌者,带虫者。

按发生时间不同分为健康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及潜伏期携带者,急性与慢性携带者;

(3分)⑤潜伏性感染:

病原体长期潜伏于机体某些部位,待机会成熟时(如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引起临床表现。

3、答案要点:

典型流行性的流行性乙型脑炎可分为三期:

⑴初期1~3天。

急起发病,发热、头痛、恶心和呕吐,嗜睡等。

可有颈硬。

(5分)⑵极期4~10天。

主要包括:

①高热。

发热越高,热程越长,病情越重;

②意识障碍。

可有嗜睡、谵妄、昏迷、定向力阻碍等;

③惊厥或抽搐。

可为手、足、面部局部抽搐或肢体阵挛性或全身强直性抽搐,均伴有意识障碍;

④呼吸衰竭。

主要为中枢性呼吸衰竭,特点是呼吸节律的不规则及幅度不均;

有时也可出现外周性呼吸衰竭。

严重时,可出现脑疝的表现;

⑤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如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等。

(5分)⑶恢复期可有恢复期症状,如患病6个月后仍留有的精神神经症状称为后遗症。

(5分)

4、答案要点:

⑴流行病学资料:

有不洁食物进食史,与菌痢病人密切接触史,夏秋季发病,儿童、青年多见。

⑵临床表现:

突然起病,发高热,腹痛腹泻,呕吐,食欲减退,粪便量少,里急后重,左下腹压痛。

⑶实验室检查:

血液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粪便镜检发现较多白细胞、脓细胞与红细胞,粪便致病菌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

5、答案要点:

传染病的预防主要针对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来采取措施,即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①管理传染源:

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参考最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对有传染性的患者进行隔离和治疗、对接触者进行检疫或预防、对病原携带者进行治疗或隔离或教育、对感染动物进行处理;

②切断传播途径:

切断起主导作用的传播途径,如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改善环境卫生,消灭传播媒介,采取消毒措施等;

(5分)③保护易感人群:

增强体质以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的主动或被动特异性免疫力。

6、答案要点疟原虫在人体内的发育分肝细胞内的发育和红细胞内的发育二个阶段。

⑴红细胞外期当唾腺中带有成熟子孢子的雌性按蚊刺吸人血时,子孢子随唾液进入人体,随血流侵入肝细胞,摄取肝细胞内营养,发育并裂体增殖,形成裂殖体。

成熟的裂殖体内含数以万计的裂殖子。

肝细胞胀破,散出裂殖子,释放的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开始红细胞内期的发育。

⑵红细胞内期裂殖子从肝细胞释放出来,进入血流后很快侵入红细胞,先形成环状体,然后摄取营养,生长发育,分裂增殖,经大滋养体、未成熟裂殖体,最后形成含有一定数量的成熟裂殖体。

红细胞破裂后,裂殖子释出,一部分裂殖子被吞噬细胞消灭;

其余部分裂殖子再侵入其他正常红细胞,重复裂体增殖过程。

7、流脑暴发型的治疗要点:

暴发休克型的治疗包括:

①尽早使用有效抗生素:

青霉素每日20~40万U/kg,静脉滴注,疗程5~7d;

②迅速纠正休克:

扩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强心剂等;

③短程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④抗DIC治疗;

⑤保护重要脏器功能。

脑膜脑炎型的治疗包括:

①尽早使用有效抗生素,用法同前;

②减轻脑水肿及防止脑疝;

③肾上腺皮质激素;

④防止呼吸衰竭:

吸氧、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使用呼吸兴奋剂,必要时气管切开应用人工呼吸器;

⑤对症治疗:

降温、镇静。

8、答案要点间日疟典型发作常呈隔日的发作,可分为:

⑴寒战期突起畏寒,寒战,面苍白,唇指发绀,脉速有力。

寒战持续10min至2h;

⑵高热期寒战开始后,体温迅速上升,常达40℃或更高。

全身酸痛,口渴,烦躁甚至谵妄,面色潮红,皮肤干热,脉搏有力,此期持续2~6小时

⑶大汗期高热后期全身大汗淋离,大汗后体温骤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⑷间歇期在两次典型发作之间有缓解间歇期,症状缓解,可有乏力。

9、答案要点:

⑴一般及对症治疗:

包括隔离、消毒、护理、休息、心理治疗、饮食、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

⑵对症治疗:

对高热、呕吐、腹泻、失水、腹痛等的处理。

⑶病原治疗: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剂量与疗程,如多西环素、环丙沙星等。

疗程不应少于5~7天。

10、伤寒肠出血的治疗要点:

①绝对卧床休息,密切监测血压、脉搏和血便量的变化;

②暂时禁食,或仅进食少量流质;

③如果患者烦躁不安,应给西地泮(安定),10mg/次,肌内注射,必要时6~8小时可重复1次;

或者苯巴比妥,次,肌内注射,必要时4~6小时可重复一次;

④补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⑤止血药:

维生素K1,10mg/次,静脉滴注,每日2次。

安络血,10mg/次,肌内注射,每日2次。

止血敏,次,静脉滴注,每日2次;

⑥按照出血情况,必要时给予输血。

⑦经过积极的内科止血治疗无效,应考虑手术治疗。

11、答案要点:

①有病原体:

一种传染病都是由特异性的病原体引起的,虽然目前还有一些传染病的病原体未被确定;

②有传染性:

传染病能通过某种途径传染给他人,这是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

③有流行病学特征:

在质的方面有外来性和地方性之分;

在量的方面有散发、流行、大流行、爆发流行;

可有季节性、地区性、不同人群(年龄、性别、职业等)的分布特征;

④有感染后免疫:

病后都能产生针对病原体的特异性免疫。

感染后免疫在不同的传染病持续时间长短不一,有些感染后免疫可避免再次感染,有些则不能甚至导致再次感染时病情加重。

12、伤寒的诊断依据的答案要点:

①流行病学依据:

当地的伤寒疫情,既往是否进行过伤寒菌苗预防接种,是否有过伤寒病史,最近是否与伤寒病人有接触史,以及夏秋季发病等流行病学资料均有重要的诊断参考价值;

②临床依据:

持续发热一周以上,伴全身中毒症状,表情淡漠、食欲不振、腹胀;

胃肠症状,腹痛、腹泻或便秘;

以及相对缓脉,玫瑰疹和肝脾肿大等体征。

如并发肠穿孔或肠出血对诊断更有帮助:

③实验室依据:

外周血白细胞数减少、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

肥达反应阳性有辅助诊断意义。

血和骨髓培养阳性有确诊意义。

13、鉴别要点急性菌痢急性阿米巴菌痢

1)病原及流行病学痢疾杆菌,散发阿米巴原虫,散发性

可引起流行性

2)全身症状有发烧及毒血症状不发烧,少有毒血症

胃肠道症状腹痛重,有里急后重腹痛轻,无里急后重

腹泻每日数十次腹泻每日数次

3)腹部压痛左下腹压痛多见右下腹压痛多见

4)大便检查脓血便量多,果酱样,腥臭,

镜下白红细胞,溶组织滋养体

红细胞多

培养痢疾杆菌。

5)结肠镜肠黏膜弥漫充血水肿溃疡。

肠黏膜正常,散在溃疡

每个要点(3分)

14、答案要点:

型脑炎患者的治疗重点是处理好高热、抽搐及呼吸衰竭等危重症状。

⑴一般治疗隔离,支持疗法,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等。

危重病例的护理也非常重要。

⑵对症治疗要是针对高热、抽搐、呼吸衰竭的对症治疗。

①高热以物理降温为主,如冰敷,酒精擦浴等。

药物降温为辅,如安乃静滴鼻,高热伴有抽搐者可用亚冬眠疗法;

②惊厥或抽搐应针对高热、缺氧、脑水肿、脑实质炎症等不同原因采用不同的对症治疗方法;

③呼吸衰竭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有脑水肿应脱水,有中枢性呼吸衰竭可用呼吸兴奋剂,还可使用血管扩张剂,以改善微循环,减轻脑水肿,必要时可机械辅助呼吸。

⑶恢复期及后遗症的处理进行功能训练,可采用包括理疗、中医针灸、按摩、推拿等方法。

15、流脑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

流脑的诊断要点:

凡在流行季节突起高热、头痛、呕吐,伴有神志改变,体检发现皮肤粘膜瘀点瘀斑,脑膜刺激征阳性者,可作出初步临床诊断。

脑脊液检查呈化脓性改变进一步明确诊断,确诊有赖于细菌学检查。

特异性抗原或抗体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

若从患者血液、脑脊液或其它未污染体液中分离到奈瑟脑膜炎球菌,则为确诊病例;

若只能从其未污染的血液或体液中检出革兰阴性双球菌,则为推定病例;

抗原试验阳性、但培养阴性者,为可能病例。

鉴别诊断要点:

其他化脓性脑膜炎、败血症或感染性休克多见于成年人,无明显的季节性和流行性,常有脑外感染病灶如中耳炎、肺炎、皮肤感染及颅脑外伤等,无皮肤粘膜瘀点瘀斑。

确诊有赖于细菌学检查。

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病史或结核密切接触史,起病缓慢,病程长,有结核中毒症状,无皮肤粘膜瘀点瘀斑,脑脊液白细胞数较少,以单核细胞为主,蛋白明显增加,糖和氯化物减少,涂片抗酸染色可检查到抗酸染色阳性杆菌。

16、答案要点:

中毒型菌痢病势凶险,应及时采取综合措施抢救。

⑴一般治疗:

同急性菌痢。

(2分)

⑵病原治疗:

静脉滴注杀菌类抗菌药物,如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头孢曲松等。

⑶高热、惊厥的治疗:

采用物理与药物降温措施,如体温不降、躁动及反复惊厥用亚冬眠疗法。

⑷循环衰竭的治疗:

包括解除微血管痉挛,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纠正酸中毒,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⑸脑水肿的治疗:

使用脱水剂及皮质激素。

⑹呼吸衰竭的治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使用呼吸兴奋剂及人工辅助呼吸等。

17、答案要点:

性乙型脑炎的诊断应根据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三方面进行:

①根据夏秋季发病,病人为10岁以下儿童等流行病学资料;

②临床表现为急起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阳性;

③实验检查:

见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增高,脑脊液呈无菌性脑膜炎的改变可作出临床诊断。

血清学检查乙脑IgM抗体阳性可助确诊。

18、答案要点:

①治疗原则:

综合治疗的原则,即治疗、护理与隔离、消毒并重,一般治疗、对症治疗与特效治疗并重;

②治疗方法:

包括一般及支持疗法(如隔离、护理和心理治疗等一般治疗,饮食、血制品、水电解质等支持治疗);

病原或特效疗法(如抗生素、化学制剂、血清免疫制剂等)、对症疗法、康复疗法、中医中药疗法等。

1、艾滋病是通过哪些方式传播的答案要点

①性接触传染,这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1分)

②注射途径传播,这在我国是主要的传播途径,药瘾者共用针头,血友病患者应用第Ⅷ因子和注射含HIV的血和血制品,均可传染;

(1分)③母婴传播,感染本病的孕妇可通过胎盘、产程中及产后血性分泌物或喂奶等传播给婴儿;

④其他途径,包括应用病毒携带者的器官进行移植,人工受精等。

此外医护人员被污染的针头刺伤或破损皮肤受污染有可能受感染。

2、试述乙脑的诊断答案要点

乙脑的诊断应根据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三方面进行:

①根据夏秋季发病。

病人为10岁以下儿童等流行病学资料;

②临床表现为急起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阳性;

(分)③实验检查:

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增高,脑脊液呈无菌性脑膜炎的改变可作出临床诊断。

(分)

3、答题要点1、暴发休克型的治疗包括:

青霉素每日20~40万u/Kg,静脉滴注,疗程5~7d;

⑤保护重要器官功能。

2、脑膜脑炎型的治疗包括:

④防止吁吸衰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