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北京市西城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西城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我国研发一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薄铷(Rb)原子钟,每3000万年误差仅1秒。
Rb是第五周期第ⅠA族元素,下列关于37Rb的说法正确的是
37
A.元素的金属性:
K>Rb
B.中子数为50的Rb的核素:
50Rb
C.与同周期元素53I的原子半径比:
Rb>I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
KOH>RbOH
5.下列各离子组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无色溶液中:
Cu2+、K+、SCN−、Cl−
B.含有NO3−的溶液中:
I−、SO32−、SO42−、H+
C.由水电离出的c(H+)=1.0×
10−13mol·
L−1的溶液中:
Na+、NH4+、SO42−、HCO3−
D.pH=11的NaOH溶液中:
CO32−、K+、NO3−、SO42−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O2的体积是22.4L
B.1.7gNH3中含有的质子数约为6.02×
1023
C.8gS在足量O2中完全燃烧转移的电子数约为3.01×
D.0.5mol·
L−1NaCl溶液中含有Cl−的物质的量为0.5mol
7.下列解释事实的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
A.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CO32−+2H+==H2O+CO2↑
B.铜与稀硝酸反应:
3Cu+8H++2NO3−==3Cu2++2NO↑+4H2O
C.氨的催化氧化反应:
4NH3+5O2======4NO+6H2O
D.少量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OH−+SO2==SO32−+H2O
8.向2mL0.8mol·
L−1FeSO4溶液中,滴加2mL1mol·
L−1NaHCO3溶液,产生无色气体和
白色沉淀。
将浊液分成两份,一份迅速过滤、洗涤,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无色气体可使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另一份静置一段时间后变为红褐色。
已知:
碳酸亚铁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无色气体是CO2
B.HCO3−只发生了电离
C.白色沉淀中含有FeCO3
D.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9.PET(,M链节=192g·
mol−1)可用来生产合成纤维或塑料。
测某PET样品的端基中羧基的物质的量,计算其平均聚合度:
以酚酞作指示剂,用cmol·
L−1NaOH醇溶液滴定mgPET端基中的羧基至终点(现象与水溶液相同),消耗NaOH醇溶液vmL。
A.PET塑料是一种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B.滴定终点时,溶液变为浅红色
C.合成PET的一种单体是乙醇的同系物
D.PET的平均聚合度(忽略端基的摩尔质量)
10.室温下,1L含0.1molCH3COOH和0.1molCH3COONa的溶液a及加入一定量强酸或强碱后溶液的pH如下表(加入前后溶液体积不变):
溶液a
通入0.01molHCl
加入0.01molNaOH
pH
4.76
4.67
4.85
像溶液a这样,加入少量强酸或强碱后pH变化不大的溶液称为缓冲溶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a和0.1mol·
L−1CH3COOH溶液中CH3COOH的电离程度前者小于后者
B.向溶液a中通入0.01molHCl时,CH3COO−结合H+生成CH3COOH,pH变化不大
C.向溶液a中加入0.1molNaOH固体,pH基本不变
D.含0.1mol·
L−1NH3·
H2O与0.1mol·
L−1NH4Cl的混合溶液也可做缓冲溶液
11.下列实验的现象与结论相对应的是
A
B
C
D
实验
现象
电流计指针向右偏(电子由Fe转移到Cu),片刻后向左偏
加热一段时间后溶液蓝色褪去
加热,肥皂液中产生无色气泡
①和②中均迅速产生大量气泡
结论
铁片作负极,片刻后铜片作负极
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产物是葡萄糖
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生成H2
MnO2一定是②中反应的催化剂
12.骨胶黏剂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医用高分子材料。
某骨胶黏剂的制备原料为聚酯三元醇,其合成原理如下:
A.单体M1可用于配制化妆品
B.改变M1在三种单体中的比例,可调控聚酯三元醇的相对分子质量
C.该合成反应为缩聚反应
D.X、Y、Z中包含的结构片段可能有
13.液体锌电池是一种电压较高的二次电池,具有成本低、安全性强、可循环使用等特点,其示意图如右图。
①Zn(OH)2+2OH−==Zn(OH)42−。
②KOH凝胶中允许离子存在、生成或迁移。
A.放电过程中,H+由正极向负极迁移
B.放电过程中,正极的电极反应:
MnO2+4H++2e−==Mn2++2H2O
C.充电过程中,阴极的电极反应:
Zn(OH)42−+2e−==Zn+4OH−
D.充电过程中,凝胶中的KOH可再生
14.某温度时,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仅发生反应2NO2(g)
2NO(g)+O2
(g)ΔH>
0。
实验测得:
υ正(NO2
)=k正c2(NO2
),υ逆(NO)=k逆c2(NO)·
c(O2
),k正、k逆为化学反应速率常数,只受温度影响。
容器
编号
起始浓度(mol·
L−1)
平衡浓度(mol·
c(NO2)
c(NO)
c(O2)
Ⅰ
0.6
0.2
Ⅱ
0.1
A.Ⅰ中NO2的平衡转化率约为66.7%
B.Ⅱ中达到平衡状态时,c(O2)<0.2mol·
L−1
C.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可表示为
D.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减小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8分)
15.(8分)草酸亚铁是黄色晶体,常用作照相显影剂、新型电池材料等。
实验室制备草酸亚铁并测定其中Fe2+和C2O42−的物质的量之比确定其纯度,步骤如下:
Ⅰ.称取一定质量的硫酸亚铁铵[(NH4)2Fe(SO4)2]于烧杯中,加蒸馏水和稀硫酸,加热溶解,再加饱和H2C2O4溶液,加热沸腾数分钟,冷却、过滤、洗涤、晾干,得黄色晶体。
Ⅱ.称取mgⅠ中制得的晶体于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稀硫酸使其溶解,70℃水浴加热,用cmol·
L−1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v1mL(其中所含杂质与KMnO4不反应)。
Ⅲ.向Ⅱ滴定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锌粉和稀硫酸,煮沸,至反应完全,过滤,用cmol·
L−1KMnO4溶液滴定滤液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v2mL。
Ⅳ.重复上述实验3次,计算。
ⅰ.草酸是弱酸。
ⅱ.pH>
4时,Fe2+易被O2氧化。
ⅲ.酸性条件下,KMnO4溶液的还原产物为近乎无色的Mn2+。
(1)Ⅰ中加入稀硫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2)Ⅱ中与KMnO4溶液反应的微粒是______、______。
(3)Ⅲ中加入过量锌粉仅将Fe3+完全还原为Fe2+。
若未除净过量锌粉,则消耗KMnO4溶液的体积V______v2mL(填“>”、“=”或“<”)。
(4)Ⅲ中,滴定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5)mgⅠ中制得的晶体中,Fe2+和C2O4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用含v1、v2的
计算式表示)。
16.(10分)二氧化氯(ClO2)广泛应用于纸浆漂白、杀菌消毒和水净化处理等领域。
工业上利用甲醇还原NaClO3的方法制备ClO2,工艺流程如下:
a.发生器中制备ClO2的反应:
12NaClO3+8H2SO4+3CH3OH==12ClO2↑+3HCOOH+4Na3H(SO4)2↓+9H2O
b.相关物质的熔沸点:
物质
CH3OH
HCOOH
ClO2
熔点/℃
-97
9
-59
沸点/℃
65
101
11
(1)ClO2可用于纸浆漂白、杀菌消毒是因其具有______性。
(2)冷却塔用于分离ClO2并回收CH3OH,应控制的最佳温度为______(填字母)。
A.0~10℃B.20~30℃C.60~70℃
(3)经过程Ⅰ和过程Ⅱ可以获得芒硝(Na2SO4·
10H2O)并使部分原料循环利用。
Na2SO4·
10H2O和Na2SO4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
①Na3H(SO4)2处理器中获得芒硝时需加入NaClO3固体,从芒硝溶解平衡的角度解释其原因:
______。
②结合Na2SO4·
10H2O和Na2SO4的溶解度曲线,过程Ⅱ的操作是:
在32.4℃恒温蒸发,______。
③Na3H(SO4)2处理器的滤液中可以循环利用的原料是NaClO3和______。
17.(12分)含氰根(CN−)的废水必须经处理后排放。
某电镀废水pH≈12,氰化物以CN−、Cu(CN)32−等形式存在(均以CN−计),处理流程如下:
(1)HCN是一元弱酸,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aCN水溶液显碱性的原因:
(2)二次处理阶段,使用不同方法氧化。
①过硫酸钾(K2S2O8)氧化法:
K2S2O8溶液将CN−(N为-3价)氧化成毒性弱的CNO−(N为-3价)。
Ⅰ.碱性溶液中S2O82−在一定条件下氧化CN−生成CNO−和SO42−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Ⅱ.不同浓度的K2S2O8溶液对CN−的去除率如图1。
工业上选用浓度为1mmol·
K2S2O8溶液,不用0.75mmol·
L−1和2mmol·
L−1的原因是______。
Ⅲ.研究CN−的氧化去除机理。
(文献中为碱性条件下的结论)
文献:
a.没有Cu+,S2O82−对CN−没有去除效果。
b.S2O82−和Cu+反应生成硫酸根自由基(SO4−·
)和CuO。
c.SO4−·
可能转变为羟基自由基(·
OH)。
d.SO4−·
、·
OH均可将CN−氧化为CNO−。
叔丁醇只可以使·
OH失
去活性,乙醇可以使SO4−·
OH均失去活性。
实验:
相同条件下,向含Cu(CN)32−的碱性废水中加入叔丁醇,CN−的去除率没有影响;
加入乙醇,CN−的去除率降低50%。
两种不同的CN−的氧化去除机理如图2,结合文献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ⅰ.补全“机理一”。
ⅱ.从“机理二”可看出CuO参与了去除CN−,列举其证据:
②电解法:
碱性环境中,在阳极发生两步反应,CN−放电生成CNO−,CNO−再放电生成CO2和N2,第二步的阳极反应式是______。
18.(12分)探究铁在某浓度H3PO4和H2O2的混合溶液中反应的情况,进行如下实验:
操作
将除去氧化膜的铁钉置于烧杯中,加入30mL1.0mol·
L−1H3PO4和
3mL30%H2O2的混合溶液(pH≈1)。
一段时间后铁钉表面突然产生大量气泡,随后停止产生气泡;
一段时间后再产生大量气泡,再停止,出现周而往复的现象。
过程中,溶液保持澄清。
将与实验Ⅰ相同的铁钉放入烧杯中,加入30mL1.0mol·
L−1H3PO4和3mLH2O。
片刻后铁钉表面持续产生气泡,溶液保持澄清。
Fe3(PO4)2难溶于水,Fe(H2PO4)2溶于水。
(1)用85%H3PO4配制100mL1.0mol·
L−1H3PO4所用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______。
(2)实验Ⅱ中铁钉表面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探究停止产生气泡的原因。
提出假设:
铁钉表面形成了含有+3价铁的氧化膜将铁钉覆盖。
甲同学进行实验Ⅲ,得出假设成立的结论。
实验Ⅲ:
将洗净的实验Ⅰ中无气泡产生时的铁钉置于试管中,加入滴有KSCN溶液的稀H2SO4,振荡,静置,溶液呈红色。
乙同学认为实验Ⅲ无法证实假设成立,其理由是_____。
乙同学通过改进实验证实了假设成立。
(4)铁钉表面突然产生大量气泡的可能原因是Fe2+迅速被H2O2氧化形成氧化膜,使聚集在铁钉表面的H2脱离铁钉表面。
①实验Ⅳ证实了形成氧化膜过程中产生H+。
实验Ⅳ:
______(填操作),滴入少量FeSO4溶液后,立即测定pH,pH迅速降低。
②形成氧化膜(以Fe2O3计)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5)实验Ⅰ中周而往复的现象与铁钉表面氧化膜的生成和溶解密切相关,从反应的速率
角度分析其原因:
19.(16分)多奈哌齐可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中间体L的合成路线如下:
ⅰ.
ⅱ.
ⅲ.
(1)A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
(2)A→B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芳香化合物X是D的同分异构体,符合下列条件的X的结构简式是______。
核磁共振氢谱有3组吸收峰,峰面积比为1∶2∶2
1molX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可生成1molH2
(4)实验室检验E中含氧官能团的试剂及现象为______。
(5)1molF生成1molG需要消耗______molH2。
(6)G→H的反应类型是______。
(7)K的结构简式是______。
(8)由L可通过如下过程合成多奈哌齐:
试剂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