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文化问题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国旅游文化问题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旅游文化问题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
全球化时代中国旅游文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二节:
全球化时代世界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方向
第三节:
第三章:
旅游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地位和发展
中国旅游文化对国民经济的作用
中国旅游文化对政治的积极影响
中国旅游文化对有利于推动精神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
第一章:
旅游文化概述
旅游文化是旅游实践活动的精神成果,是社会文明的组成部分。
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都需要科学的组织管理,这样,才能有组织,有良好效益的开展活动。
自从人类开始掌握旅游活动的基本方法以来,人们在这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
只有了解这些经验,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旅游经济的建设。
第一节:
旅游文化是旅游和文化两种社会现象交叉融合形成的特殊概念。
因此我们要从旅游和文化两种概念上来了解旅游文化的基本内涵。
旅游是社会经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产物。
在我国,旅游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最早习用了“旅行”一词的意义。
在我国古代,旅游两个字是分开的。
“旅”是失其本居生活他乡;
“游”是无事闲暇而游览异地。
除帝王官宦外,人们都认为旅行是一件艰难的事情,所以才有出门前“一路平安”的祝愿。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电讯、旅馆餐饮等的迅速发展,旅游被看做是调适心情,增长知识的好方法,所以现在旅游业是我国的朝阳产业。
在历史上人们把旅游看作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等有钱阶层的奢侈消费。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活方式极大地丰富,旅游的主体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民群众成为了旅游消费的主体。
现在的旅游完全是精神的放松和审美的结合。
第二节:
旅游文化的结构
旅游文化有一定的复杂性,但是分析其结构也有很多方法和观点。
根据层次分析法,在纵向上可以将旅游文化分为四个层次的要素,亦即分为四个组成部分。
1.旅游物质文化
旅游物质文化是指以物质方式加以外显的那部分旅游文化,即进入旅游领域的各种现象。
它虽然是旅游文化的表层部分,但却是重要内容,因为它能折射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水平。
进入旅游领域的物质现象种类繁多,至少有以下几种。
(1)旅游资源。
包括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前者包括天然和人化。
后者包括历史文化遗迹、民族风情遗物、宗教文化建筑。
(2)旅游地。
又称旅游胜地,它与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有交叉联系。
可分为四类:
一是风景旅游胜地,二是名胜旅游胜地,三是城市旅游胜地,四是自然保护区旅游胜地。
(3)旅游产品。
包括有形的旅游产品和无形的旅游产品。
从旅游经营者来说,旅游产品是旅游经营者以交换形式提供给消费者的某物质产品和服务。
从旅行社来说,常把一条旅游线路视为旅游产品这里主要强调旅游物质产品。
(4)旅游业。
旅游业是以旅游者为对象,为旅游活动提供便利以及所需产品和服务的综合性行业。
旅游业由餐饮住宿业、交通通讯业、旅行社业、观光娱乐业和购物经营业等多方面组成。
2.旅游行为文化
旅游行为文化是指旅游者参与旅游活动的行为方式。
对于这种文化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
旅游经济学家认为它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寻找、购买、使用和评定旅游产品时表现出的行为。
3.旅游制度文化
旅游制度文化是指对旅游文化和旅游产业行为具有制约作用的组织管理手段。
因旅游业而产生的社会关系越来越复杂,所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可以对旅游群体产生约束作用。
此外,还应加强和完善专业性旅游法规的制定并且由相关专业部门制定各种旅游行业的行为规定。
4.旅游心智文化
旅游心智文化是指旅游群体的心理、智能状态及其显现过程。
它是旅游文化的深层结构,史研究旅游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
现代旅游文化的发展是经济发展和人类精神需求的体现,因而有与以往不同的特点:
1:
旅游的大众化2:
旅游的世界化3:
旅游的产业化4:
旅游的持续化5:
旅游的多样化。
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现代旅游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按人均计算,世界人民的经济收入从1960到1979年增长了5.7倍,全世界发达国家,人均国民收入6463美元,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收入597美元。
经济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为现代旅游业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二战”后,交通出现了空前的繁荣,高速公路、铁路、大新超音速飞机,缩小了世界的距离,节省了人们的旅游时间。
现代化的宾馆、游乐设施服务设施为旅客提供了舒适、完善的旅游生活环境。
大量科技成果运用于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工作时间,是人们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外出旅游。
“二战“前,工人一般日共组时间是10-12小时,现在实际发达国家普遍实行每周5天,每天8或6小时工作制,每年带薪连续假期由10-30天增至30-45天这就为旅游趋于群体化提供了时间保障。
工人一般日共组时间是10-12小时,现在实际发达国家普遍实行每周5天,每天8或6小时工作制,每年带薪连续假期由10-30天增至30-45天这就为旅游趋于群体化提供了时间保障。
受到人们的欢迎工人一般日共组时间是10-12小时,现在实际发达国家普遍实行每周5天,每天8或6小时工作制,每年带薪连续假期由10-30天增至30-45天这就为旅游趋于群体化提供了时间保障。
战后长期稳定和平的世界环境是世界人口迅速在增加,为大众旅游人数的增加提供了基础。
由于城市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不断减少而城市人口相对增加城市人口从事压力大、单调的工作,因此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第二章:
旅游属于亚文化,影响其建设的因素很多,从宏观因素看主要是社会环境,及经济、政治、科技以及国际环境等方面。
一方面是被称为“无烟工业“的旅游业,它必须靠”油烟工业“的物质部门的支持,才能得到存在和发展。
一方面,旅游业和其他的工业部门都可以创造经济效益,旅游业不属于上层建筑,它是一种产业确切地说是文化产业。
从区别看,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部门,它既要为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提供服务又要使交通,餐馆、园林和有关文化部门为旅游服务。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政治一直受“左”的影响,旅游业一直很落后,特别是在十年动乱期间,我国旅游业处于崩溃的边缘。
随着我国政治思想的改变,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所以,我国的旅游业也进入了新时期。
人民把旅游当做是精神的一种享受和文明娱乐来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建立了一整套的旅游管理体制。
不仅开发了大量的旅游资源,不仅新建了许多旅游文化设施,还创办了旅游学校或设立了旅游饭店管理专业,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如今我国的旅游文化建设的产业地位已经确定,成为一个集观光,购物、娱乐、交通、餐饮、住宿等综合型产业内容为一体的、结构日趋合理的过呢民经济部门3,中国旅游文化的总体地位也有一跃成为世界旅游文化大国。
我国的旅游业有一定的优势,有很好的旅游前景。
我国旅游资源有以下特点1:
品种丰富多样,极具吸引力、世界上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我国的旅游凿饮耕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我国旅游资源绝大多数是自然形成的和历史遗留的不可再生资源,而不是现代认为的创新资源。
我国各地旅游资源各具特色,风格迥异,形成区域性典型。
我国的旅游市场有鲜明的地域性、较强的波动性、天然的开放性主题。
像西安古城、敦煌壁画、江南水乡、桂林山水、云南石林、苏州园林等。
我国旅游资源具有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特点。
如同为名山但却千姿百态,我国不仅有黄山之秀、雁荡之奇,还有庐山之美、千山之丽。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资源有密切的联系。
我国还有很多民俗风情文化古迹。
如:
古墓群、古亭台、原始森林、古人书创、地方美味佳肴。
以上五个方面对我国的旅游与发展非常有利,是其兴旺发展的关键。
滞后性。
我国的旅游市场有鲜明的地域性、较强的波动性、天然的开放性、而且我国的旅游产品也很出名,我国的旅游产品有综合性、无形性、不可贮藏性、滞后性。
我国的旅游市场有鲜明的地域性、较强的波动性、天然的开放性、滞后性。
全球化时代中国旅游文化面对的问题。
当今社会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政治多极化、社会多元化、消费多样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我国同世界各国的关系也很友好,我国积极参加国际事务国际地位越来越高,这是我国发展国际旅游最大的政治背景。
2:
我国处于东亚太平洋地区,这一区域的旅游业发展较晚,近些年正在迅速崛起在世界旅游行业中排在欧洲、美洲之后,位居第三。
而且世界的旅游产业有向东转移的趋势,我国的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这也有利于使我国成为国际客源的重要输出国,我们国家作为亚洲发展比较快的国家。
我们的生活水平在很快的得到提升,此时大众更加注重精神消费。
此时,旅游作为大众的首选,既能放松我们的身心还能见识更为广大的世界。
我们中国地大物博,我们的旅游资源极其的丰富。
我们应该更好地把握这个机会,提高我们旅游业的发展,也为我们国人的身心发展做贡献。
我们不仅要发展我们国人的旅游来源,我们还有更为广阔的国外市场。
中国作为五千年的古国,有着其丰富的历史底蕴,还有更为惊叹的自然景观。
有如悠悠流水的江南水乡,还有豪情壮阔北国风光。
历来中国在外国人眼中都是神秘的东方古国,我们的发展前景一直都是比较光明的。
我们中国地符辽广,每个区域都有着独树一帜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有着历史渲染的很多的建筑,在其中我们可以见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的品质。
例如我们的古都北京有着很多的令人感叹的建筑。
长城,故宫……都是令我们为之骄傲的经典。
如今,有很多自然的景观还是没有被开发出来,我们在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同时,又有多少还是未被我们发现的更为奇叹的那些美丽。
我们要为之努力,形成符合当代社会的旅游发展产业链。
我们把我们中国旅游产业品牌打出来,把我们的那些令人惊叹的自然或是人文景观成为大家眼中中国的代言品牌。
我们有让我们为之骄傲的资源,我们更加要充分的利用起来,发展我们的旅游业。
为我们的经济发展做贡献,为我们中国发展提供力量。
我们要抓住现在的大好机会,为了它而努力,让更多的人见识到那些伟岸或是温婉的景色。
牛顿说过一句话,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而如今,我们面对的是我们的历史目前的形式较好,但是很多精神文化遗产也值得我们注意,不同于那些物质的旅游资源,精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如此宝贵的财富。
我们要做的很多,我们能做的很多,所以我们要把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东西好好学习和让更多的人见识到。
全球化时代中国旅游文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WTO时代时代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与挑战。
众所周知,我国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跟其他国家的旅游业相比,我国有初级要素和一般要素的优势,但在高级要素和专门要素方面却比较薄弱,难以形成后发优势。
我国许多旅游企业在体制建设上都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更缺乏发展战略的指导。
近年来,虽然国内旅游业竞争空前激烈,但多数都是无序竞争,竞争的焦点一般都集中在价格上,旅游企业不主动按市场信号行事,不遵守行业竞争规则的现象比比皆是。
虽然部分旅游企业已意识到这种现象明显不利于我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并着手开始改革,但仍然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经营环境会发生巨变,竞争更加激烈。
在旅行社方面,旅行社行业过去受保护一直较多,加入WTO客观上进一步加剧客源市场处于买方市场状况下的旅行社行业竞争,使已微利经营的旅行社行业“雪上加霜”。
因此旅行社行业将出现“两极分化”、部分旅行社可能被挤出市场。
因为长期以来在旅华市场形成的外国旅行商组团、我国旅行社接团的技术分工格局,导致了我国国际旅行社企业在海外旅游市场无法直接面对海外旅游消费者,缺乏招揽海外最终旅游消费者的能力。
我国国际旅行社企业之所以能在先天不足的情况下生存,主要靠国家禁止外资旅行社进入的保护伞的庇护。
因此,在这样的格局中,我国旅行社几乎没有机会与外国旅行社在国际旅游市场交手,更谈不上拥有与外国旅行社在国际旅游市场平等竞争的经验。
我国承诺对外开放旅行社服务市场,我国这些功能不全的旅行社企业在这些年中已逐渐遭到淘汰,比如说一些实力弱小的组团社有些已被接收为代理点、接待点,或者退出竞争。
就算是一些规模比较大,体制比较完善的旅行社,也因过去比较缺乏与外国旅行社竞争的经验,也正受着不同程度的冲击,其市场占有份额有所下降。
而对于旅游饭店等行业而言,由于原本开放度比较高,加入WTO对这部分行业不会产生根本性的震动,而主要是在存量之间,在管理体制方面进行调整。
旅游饭店业将在结构、客源、人才等方面遭受一定冲击。
在结构上,外资的涌入,可能导致我国现有饭店结构调整,外商独资、合资及合作饭店会增多,向其他所有制尤其是国有饭店构成攻势,外商合营饭店的总量将会进一步扩张,增加饭店业的对外依存度。
但就总体而言,影响不会太大,原因有三:
一是饭店业的大门已基本打开,进入者的增加不会过多过快,饭店业现有的开放程度与我方就加入WTO所做承诺无太大差别;
二是外商对我国饭店业的投资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已出现,目前已是数量多、分布广,国内的饭店业基本适应了外来竞争,不会产生太多的恐慌;
三是旅游饭店业的管理在对外开放的过程已基本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管理体系。
因此就这方面的影响而言,酒店业所到的冲击还是较旅行社小。
其次,由于外方的客源网络优势与管理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客源和支付渠道,进而影响行业发展,造成国内旅游利润的流失。
特别是对我国旅游市场三大板块,即国内旅游和入境、出境旅游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目前看来,虽未完全打破现有入境组团的市场格局,但随着这些年的逐步对外开放,已经出现了一些有实力的外国旅行社,通过设立控股或独资旅行社,并与国内航空公司及国内拥有股份的饭店、商场、餐厅联手经营的方式,实现入境接待“一条龙”服务,以独揽旅游、接待全程利润。
其巨大的网络优势,已开始移植到中国旅游市场并铺展开来。
此外,我国旅行社业受地方保护主义和眼前利益的驱动,几乎都是单体经营。
国外的旅行社乘我国目前旅行社分立的弱势,挟客源和财力优势,正采取各个击破的蚕食策略,争抢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利润的最大份额。
不仅将打破现有的利益分配格局,分掉中方旅行社的部分利益,甚至将组织游客到外国人在华经营的场所消费,赚取消费链上的绝大部分利润,造成国内旅游利润的再度流失。
再次,外商旅游企业必然要从降低劳动成本的需要考虑经营运作的本土化,会借其高薪等利益诱导机制,广揽人才。
在拥有客源和管理优势的前提下,形成人才优势,其集合优势更为突出,并最终通过效益优势得以体现,在一定时期内造成我方旅游企业专业人才的流失。
正所谓事业兴旺,人才为本。
这些年来不少的外资饭店管理集团的挺进、合资独资旅行社的涌现、国内旅游集团化进程的加快等,使得我国旅游人才资源本来就紧缺的矛盾会更加突出,人才已逐渐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而目前旅游业最为紧缺的人才包括市场促销、旅游规划与开发、会展旅游、度假管理、人力资源开发、项目管理、资本运作等。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才争夺已越来越激烈。
而人才流动随着全球经济化,体制性、政策性、技术性的障碍在大幅度减少,国际人才市场已经形成,因此人才争夺变得越来越合法,越来越容易。
一方面外资企业以高待遇、培训、个人发展等优厚条件,以多种方式抢夺人才,我国传统的企业工资制度有一个基本特征,这就是每天生产100个单位的人和生产200个单位的人都拿150个单位的工资。
高素质的人拿走的比带来的少得多,而低素质的人拿走的比带来的多得多,以此维持了企业的收支平衡,所以在经济学上称之为“强制混同均衡”。
即使到了今天,有不少企业招聘人才时,仍然是只问价格,不问能力。
而外商企业用人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优质优价”。
他们招聘人才首先考虑的是你能创造出多少价值,然后才考虑付给你多少工资。
因此出现了更多的跨国公司与我国企业争夺高素质的人才。
我国企业以往拥有的真正优势实质上仅仅是对高质量的人才支付低价格的酬金,即所谓的“价廉物美”。
加入WTO以后,这种优势已逐渐消失了,因为“价廉物美”的人才将不会再有了。
这无疑令人才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但无论面临的挑战是多么的严峻,我国加入WTO是促进我国经济,特别是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因为它会给我国的旅游业带来许多宝贵的、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这是毋容置疑的。
“入世”后由于中国与世贸签署国之间互惠带来的出入境方便性的提高和大量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增加了来华国际旅游客源和商务客源,有利于做大入境旅游市场的“蛋糕”,有利于中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增强了我国各行业特别是旅游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意识,这对于我国今后进一步扩大开放、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在未来很长时间里将会起重要作用。
旅游行业如果不能顺应形势,增强改革开放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不能按照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来规划我们旅游业的未来发展,不能按照世贸组织规则来规范我们的政府行为和企业行为,我们就会在这个时代大潮中落伍,不但不能抓住良好的发展机遇,而且会坐失发展良机,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
正是基于这个分析,我认为我国旅游行业应该采取的对策。
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面对国际国内的新形势,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增强自己的文化力量,增强软实力。
旅游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有重要的地位和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时代的呼唤,发展的战略。
所以,我们要加强发展我国旅游文化。
1.旅游文化是文化与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平台。
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十七大以来,文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与物质文明建设相比,欠账很多,底子很薄,与当前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特别是多样化、多元化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这与中央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
因此,加大力度,加快各行各业文化建设已是各地的大事,尤其是“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加快推动旅游产业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
而作为文化产业中的重要行业、旅游业中的主导产业——文化旅游业必然会成为文化传承延续和文化创意发展的骨干行业,并在推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上、在打造旅游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产业支柱上,都将成为重要的主战场和文化建设、经济建设舞台上的“主角”。
2.旅游文化是传统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传统旅游业总量规模的上升已逐步受到限制,过于简单的传统的旅游产品已不能适应现代旅游者的需求,尤其是随着人们旅游观念的变化、旅游市场客源结构的改变,迫使传统旅游业必须实行变革和转型,特别是企业在对自然资源开发后,要实现更大发展,注入文化元素、发展文化旅游项目、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可说是最好的出路。
“文化”可以给旅游企业带来新的“驱动力”,实现新的发展和扩张。
比如,按照项目化、产业化、品牌化、市场化的思路,把挖掘整理并与企业景区景点相联系的文化元素注入到景区和企业,创意并打造本企业的文化旅游产品、品牌,提升品质,发展文化旅游,实现旅游企业由自然资源观光型向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型的转变,企业就可迅速步入永久发展并不断升级的良性轨道。
3.发展旅游文化是促进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重要举措。
经济结构调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在经历粗放快速发展后,重点转向发展资源消耗低、市场需求强的集约型产业是历史的必然。
文化旅游业不仅具备了上述优势,而且易与新技术对接,创新应变能力、劳动力吸纳能力都很强。
它可在让人们享受到产品消费中,不产生或很少产生物质形态的消耗,相反,却让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并解决多样化多元化多层次不同需求问题。
我国人均GDP已超过3700美元,文化消费开始进入快速增长期,文化发展需要一个旺盛的时代。
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业,对旅游地区来说,不仅是促进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举措,而且是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的最好抓手和最佳出路。
中国旅游文化对政治的积极影响
旅游被国际上誉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
旅游产品属于文化产品或精神产品,它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本质上是一种文化。
正像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体育文化、企业文化、网络文化一样,旅游活动必然会导致旅游文化的形成。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全方位展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旅游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国内国际旅游活动将更加频繁。
这不仅会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推动国民经济的强劲增长,而且也必将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产生积极的重要影响。
旅游这种有着悠久历史并伴随着人类社会文明而不断发展兴盛的事业,吸引着日益增多的人类成员投入相当可观的时间精力、兴趣财力,因此,它不仅是人类的一种文化行为,而且也是社会的精神文明产物。
19世纪40年代后,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和德国人贝德克首次组织了游客到异地景点去观光,因此,他们被公认为近代旅游业的创始人。
从那时起,世界各国的旅游者就开始了这样一种活动:
走出家门,拥向景点进行观光活动。
这即是旅游的雏形。
世界旅游组织定义:
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商务和其他目的,离开他们平时的环境,到某些地方去以及在那些地方停留的活动,并活动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主要目的不应是从访问地获取报酬。
”旅游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归根结底,离不开“行、住、食、购、娱”六大要素。
它们都与文化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所以说有人说,旅游离不开文化,没有文化就没有旅游。
旅游文化既是人类固有文化在旅游活动中的具体体现,也包括人们在旅游活动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旅游文化,是通过旅游这一特殊的生活方式满足旅游者求新、求知、求乐、求美的欲望而形成的综合性现代文化现象,或说是通过对异国异地的文化消费而形成的现代特殊生活方式。
旅游文化是传递文化的文化,渗透在旅游活动、旅游设施、旅游观念的方方面面。
诚如美国学者麦金托什所说:
“旅游文化实际上概括旅游各个方面,人们可以借此来了解彼此间的生活和思想。
因此,旅游是促进国际间文化合作的重要途径。
反过来说,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又是吸引游客的基本保证。
”①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旅游业无论是其外形还是内涵,只要突出各种不同的文化特点,才能吸引广大旅游者,才会产生旅游消费和经济活动。
对每个进入风景旅游区的人来说,在享受和观光的同时,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某种文化的熏陶与影响。
旅游者在旅游活动的消费,很大程度是进行一种文化产品的消费。
因此说,没有文化特点,就没有旅游业。
文化必须有载体,一个景区、一座文物、一个游览点就是一个载体。
旅游业是传承和弘扬文化的最好载体,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特殊的功能。
因此,文化是支撑一个国家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我国也不例外。
有人说,旅游最能反映20多年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
改革开发使中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令世人瞩目的变化,与此同时,中国人的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现在时尚的一种理念,就是不但要勤奋工作,而且要享受生活,这是现代化文明对人们观念上的一个重要影响。
旅游让人们真正感受到生活的品位和享受。
“全世界每天有5亿人旅游,中国人也应当获得这种享受!
”②旅游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
特别是1978年以来,在邓小平的旅游理论思想的指导下,我国恢复和重建各种文物、古迹外,厚重的文化为旅游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空间;
2000年国务院又批准实行旅游黄金周和机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