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龙集团马克思整理后的选择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306900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6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肥龙集团马克思整理后的选择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肥龙集团马克思整理后的选择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肥龙集团马克思整理后的选择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肥龙集团马克思整理后的选择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肥龙集团马克思整理后的选择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肥龙集团马克思整理后的选择题文档格式.docx

《肥龙集团马克思整理后的选择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肥龙集团马克思整理后的选择题文档格式.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肥龙集团马克思整理后的选择题文档格式.docx

”这是一种:

A.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B.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相统一的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与辩证法相统一的观点

8.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来,哲学唯心主义是把认识的某一个特征、方面、部分片面地、夸大地、无限度地发展(膨胀、扩大)为脱离了物质、脱离了自然的、神化了的绝对。

这说明,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是:

A

A.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相分离B.世界观与方法论相分离

C.理论与实践相分离D.自然观与历史观相分离

9.“人体是一架会自己发动自己的机器:

一架永动机的活生生的模型。

它由体温推动,由食料支持。

没有食料,心灵便渐渐瘫痪下去,突然疯狂地挣扎一下,终于躺下,死去。

”这里所表达的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10.恩格斯把费尔巴哈等旧唯物主义者称为半截子的唯物主义,并指出真正的唯物主义者在理解现实世界(自然界和历史)时是“按照它本身在每一个不以先入为主的唯心主义怪想来对待它的人面前所呈现的那样来理解……除此以外,唯物主义并没有别的意义。

”这里的“半截子”主要指的是:

A.在坚持唯物论的同时,没有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相结合B.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同时,否认物质与意识的同一性

C.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D.把客观事物看作是既成的事实,但不承认事物的变化发展

11.唯心主义哲学的产生既有社会历史和阶级的根源,也有认识论上的根源。

唯心主义哲学产生的认识论根源主要表现在:

CA.把感觉当作主客观之间的屏障B.把绝对精神夸大为脱离物质的绝对

C.把感性当作主客观之间的中介D.把主观精神夸大为派生物质的根源

*12.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所形成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方法论就是指在一定的世界观原则下所形成的观察事物、解决问题的最一般的方法和原则。

承认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

A.是一切唯心主义哲学的观点B.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C是一切哲学都主张的观点D只是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

13.从哲学发展史上来看,从古至今人类根本对立的世界观是:

A.有神论和无神论B.唯物论和唯心论C.一元论和二元论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14.一个没有正确人生观的人,很难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这一观点主要说明:

A.世界观贯彻和体现在人生领域B.人生观决定并反映出一定的世界观

C对人生的观点、态度影响到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D.一个人只要确立了科学的世界观,就一定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15.哲学的党性即党派性是指:

D

A.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B.可知论同不可知论的对立和斗争

C.无产阶级世界观和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对立和斗争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

16.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

A.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C.不可知论D.二元论

17.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即物质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问题是:

A

A.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B.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标准

C.区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标准D.区分一元论与二元论的标准

18.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B

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B.没有科学的实践观

C.不承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D.以孤立、静止的观点看待世界

19.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是:

A.辩证法和认识论相分离B.世界观和方法论相分离

C.自然观和历史观相分离D.主观和客观、理论与实践相分离

20.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类型是指:

A.辩证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B.宗教唯心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D.可知论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唯心主义

21.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是B

A.对物质和意识关系得两种不同回答B.对精神决定世界的两种不同理解

C.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两种不同的认识D.对世界的存在状态的两种不同观点

22.之所以说唯心主义哲学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无实花”,是因为:

A.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做出了贡献B.唯心主义坚持思维先于存在

C.唯心主义不可能正确认识客观世界D.唯心主义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23.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A

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C.承认一切皆有可能的可知论观点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24.“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D

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承认意志、情感等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

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25.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A.世界是否可知问题B.意识本质问题C.世界本原问题D.实践本质问题

26.对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在于C

A.坚决地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系的错误观点B.坚决地以阶级分析方法来认识和改造世界

C.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D.承认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和统一的多样性

27.人们常说“心想事成”,这一观点在哲学上是:

A.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能动反映论的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28.把世界看作是从来如此、始终不变的自然界,人不过是从属于自然的一部分。

这是C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D.一切唯物主义观点

29.对事物“只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的观点是:

A.一切唯物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30.中国古代哲学家张载提出:

“凡可状皆有也:

凡有皆象也;

凡象皆气也”。

这是B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31.中国唐代哲学家刘禹锡提出:

“天,有形之大者也;

人,动物之尤者也”。

这种观点是D

A.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朴素唯物主义

32.“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这是一种:

A.唯心主义的观点B.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唯理论的观点

33.“存在就是被感知”是C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34.“劳动过程结束时的结果,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这是C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宿命论观点

35.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突出特点是:

A.片面性B.直观性和猜测性C.形而上学性D.机械性

36.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交织着: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D.经验论和唯理论的斗争

37.哲学史上的一元论是承认D

A.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哲学学说B.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的哲学学说

C.世界统一于精神的哲学学说D.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哲学学说

38.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D

A.剩余价值论B.阶级斗争理论C.辩证法D.科学的实践观

39.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B

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

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4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

A.理论与实践的统一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C.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D.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4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

A.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B.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C.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D.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统一

42.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是:

A.法国唯物主义、英国经验主义、德国理性主义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

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历史哲学、英国科学主义、欧洲人文主义

43.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容是:

A.唯物主义B.辩证法C.唯物史观D.认识论

44.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和理论结论是:

A.科学社会主义B.马克思主义哲学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D.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

45.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人本主义观点的是:

A.存在先于本质B.存在就是被感知C.世界统一于存在D.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46.现代西方哲学人本主义的根本特点是:

A.坚持以人为本B.强调人的主体性C.高扬人的理性和人道主义的精神D.反对科学和理性,提倡非理性主义

47.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被称为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关键是C

A.坚持科学的实践观B.继承了以往唯物主义哲学的优秀成果

C.坚持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D.发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48.当代西方哲学的主要思潮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经验论和唯理D.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一、单项选择题Ⅰ:

A1.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D2.自然科学的具体物质概念随着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但无论出现怎样的情形,都不可能改变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惟一特性,这里物质范畴的惟一特性是指:

A.普遍性B.特殊性C.科学性D.客观实在性

B3.“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对世界本原和统一基础的最高抽象。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认为:

A.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B.物质是从各种实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C.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它的可感知性D.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

B4.旧唯物主义把哲学上的物质概念等同于自然科学上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物质,是缺乏辩证统一性的物质观。

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正确的是:

A.本原和派生的关系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B5.唯物主义对物质的理解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最终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继承和发扬了唯物主义的传统,在总结科学的基础上,把哲学物质观提高到现代水平。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观变革的突出表现是:

A.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B.人类实践活动也是物质的一种形态

C.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D.实践是解决思维和存在关系的环节

A6.任何一种范畴都是主观和客观的辩证统一,物质范畴反映的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那么,物质范畴与物质关系是: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B.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B7.由于自然界物质运动的形式及结构功能不同,物质形态是无限多样的。

因此,对物质和物质形态的关系正确的表述是: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D.具体和抽象的关系

B8.列宁指出:

“当然就是物质与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

这里讲的“非常有限的范围”是指:

A.物质能否为意识所正确反映B.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C.意识对物质是否具有反作用D.意识是否根源于物质

B9.认为“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这是: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10.《坛经》中记载: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D1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著名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

C.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D.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B12.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静止找它的“量度”,因为静止是:

A.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C.运动的原因和根据D.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

C1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说法:

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突出了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B都是诡辩论的观点,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未能看到静止

C.前者是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诡辩论的观点D.前者是诡辩论的观点,后者是辩证法的观点

B14.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

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D15.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

A.不可知论的错误B.形而上学的错误C.机械唯物论的错误D.唯心主义的错误

B16.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设想无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

A.唯心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相对主义观点D.不可知论观点

B17.马赫主义者毕尔生认为,“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这一命题是:

A.朴素唯物主义者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者的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者的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者的观点

B18.对黑格尔“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A.他抹杀自然、历史、精神的世界的多样性B.他意识到世界都是处在一个运动、变化、发展的状态中

C.他忽视自然、历史和精神世界的差异性D.这是典型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B19.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

A.实践B.运动C.静止D.时间和空间

D20.物质只有在它的运动中才能被人所认识,但为人们认识和利用事物提供前提条件的是:

A.时间B.空间C.绝对运动D.相对静止

B21.“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统一D.时间和空间的统一

B22.“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这一诗句体现了: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A23.“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的观点B.相对主义的诡辩论C.辩证的看待运动和静止的关系D.透过现象看到了运动的本质

B24.芝诺“飞矢不动”这一观点是指:

A.静中有动B.动中有静C.绝对运动D.绝对静止

B25.时间的一维性是指时间的:

A.可逆性B.不可逆性C.无限性D.绝对性

C26.人们常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说明了:

A.时间的持续性B.时间的绝对性C.时间的一维性D.时间的无限性

A27.著名科学家牛顿提出:

“时间、空间是一切事物的贮藏所”,这是:

A.机械唯物主义的时空观B.主观唯心主义的时空观C.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D.客观唯心主义的时空观

B28.时间和空间是:

A.物质的惟一属性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C.表征物质存在的工具D.认识物质的条件

D29.人在心情愉快时会感到“光阴似箭”;

在心情抑郁则感到“度日如年”。

这两种相反的状况表明:

A.时间的特征是人的体验B.时间随人的感觉的变化而变化C.时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D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性

C30.人类世界和自在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是:

A.天然自然B.人化自然C.实践D.自在世界

D32.实践活动区别于动物活动的本质表现在实践活动具有:

A.主体性B.自觉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D.客观现实性

A34.实践活动高于理论的品格,这是因为实践具有A客观实在性B.自觉能动性C.直接现实性D.社会制约性

C33.对“工业和人的环境是人的一本打开的心理学”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有:

A.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不具有科学性B.这一观点将工业和环境理解为主观的

C.工业和人的环境是人的实践活动和实践的产物,体现着人的爱好、心理和价值D.否认了人的实践活动对象的客观性

B35.决定着其他一切活动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A.处理人与人交往的社会关系的实践B.处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生产实践

C.以观察、实验为内容的科学活动D.处理思维与存在之间关系的实践活动

D36.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体现了一般物质实体相互作用所没有的崭新的关系,其中体现了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的关系是:

A.目的与手段的关系B.创造者与被创造者的关系C.能动者与受动者的关系D.限定与超越的关系

C37.马克思指出:

“被抽象地孤立地理解的、被固定为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说来也是无”。

这说明:

A.自然界的客观实在性是不存在的B.人与自然界是两个完全分离的世界

C.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分化统一的基础是实践D.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C39.人的主观世界是人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内心世界,它的核心是:

A.思想情操B.道德风尚C.世界观和人生观D.劳动态度

C40.从根本上制约着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接触的范围,以及主观世界的广度和深度的是:

A.主体的能动性的发挥B.客观条件C.实践D.主体对客体的认识水平

D4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个命题表明: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的区别D意识是人脑特有的物质

A45.意识的本质是:

A.人脑的机能、物质的反映B.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C.感觉的总和D.逻辑的集合

C60.正确的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错误的思想归根结底来源于A.错误判断B.错误的世界观C.客观世界D.落后思想

A4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的命题是指:

A.意识是主体和客体连结和转化的中介B.意识是客观精神的主观映象

C.意识的形式和内容是客观的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C44.(2001年文科第2题)人类创造的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

A.是人类的主观意识B.既非物质,也非意识C.是人类意识的物质外壳D.是意识的客观内容

C46.人类意识产生的历史过程,大体上经历了以下三个决定性环节:

A.概念、判断、推理B.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

C.生物的刺激感应、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意识D.客体、主体、客体

A54.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意识的产生:

A.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B.不仅是物质现象而且是社会现象

C.是社会的产物,而不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D.不仅反映自然界而且反映社会

C42.宋朝画家文与可住宅的周围有很多竹子。

他一年四季注意观察竹子的变化,对竹子的形状、姿态有透彻的了解,因而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

有诗云:

“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这一事实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的区别B.意识是人脑的特有的物质

C.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D.物质具有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性

B48.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

“心不在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A.客观性B.能动性C.对象性D.任意性

C47.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这一命题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

A.反映性B.预见性C.能动性D.控制性

B55.“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53.在科学认识中,意识的“超前反映”更为突出,这里称之为“超前反映”的意思主要是指:

A.意识活动的对象性B.意识活动的选择性C.意识活动的创造性D.意识活动的自控性

B49.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

这一事实说明:

A.意识产生物质B.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C.意识决定物质D.意识创造物质

A56.现在建造大楼,第一步是搞设计,然后才有大楼的建成。

设计就是求大楼之理,因此“理在事先”。

这种观点是:

A.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B.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C.直观唯物主义的表现D.辩证唯物主义的表现

A*50.生物控制论的奠基人艾什比曾提出“设计一个脑”的设想。

如今,人工设计的电脑已成为现代人类的思维工具,这充分证明:

A.意识是能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B.电脑和人脑一样具有创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C.电脑具有比人脑更高级的运动形式D.人的意识与电脑在本质上具有同一性

D51.人工智能的出现对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A.否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B.根本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

C.降低了人在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D.表明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