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概论试题推荐word版 23页.docx
《翻译概论试题推荐word版 23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翻译概论试题推荐word版 23页.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翻译概论试题推荐word版2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翻译概论试题
篇一:
翻译概论期末复习
翻译概论期末复习
1.基本概念(互译)
补偿compensation
不可译性untranslatability(untranslatable)
达/易懂intelligibility/expressiveness
等效原则principleofequivalenteffect
等值翻译equivalenttranslation
动态对等dynamicequivalence
读者反映论reader?
sresponse
读者为中心的翻译标准reader-centeredfortranslation
对等物(词语)equivalent
对应(部分对应/完全对应)(partial/full)correspondence
翻译程序/步骤translationprocedures
翻译体/翻译腔translationese
翻译学translatology/TranslationStudies
风格style
佛经BuddhistScriptures/sutra
符际翻译intersemiotictranslation
改变说法rewording
功能对等functionalequivalence
归化domestication/naturalization/adaptation/endogenization/target-accommodatingtranslation机器翻译machinetranslation(MT)
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translation
交替口译consecutiveinterpreting
解码decode
可译性translatability(translatable)
理解understanding/comprehension
流畅fluency
乱译/胡译excessivelyfreetranslation
明析化explicitation
模仿imitation
目的论skopostheorie
诗学poetics
视点转换shiftofperspective
释义法/解释法explanation/paraphrase
死译/硬译mechanicaltranslation
套译/仿译/仿拟imitation
通顺smoothness
同声传译simultaneousinterpreting
透明(度)transparency
歪译(意义扭曲)distortion
伪译pseudotranslation
文本text
文本等值textualequivalence
文本为中心的翻译标准text-centeredcriteriafortranslation
文化沟(空缺/非对应)culturalgap
误译mis-translation
信/忠实faithfulness/fidelity
形合hypotaxis
形式对等formalequivalence
形式对应formalcorrespondence
雅/优美elegance/gracefulness
异化foreignization/alienation/exoticization/exogenization/source-orientedtranslation
译本/译著translatedtext/translationalwork
译借(语义转借)calque(loantranslation)
译文targettext,translation,targetversion,rendering,rendition
译语/译入语targetlanguage(TL),receptorlanguage,receivinglanguage
译语读者target-languagereader/TLreader/receivingaudience
译语文化target-languageculture/targetculture/receivingculture
译者为中心的翻译标准translator-centeredcriteriafortranslation
译者隐形translator?
sinvisibility
意合parataxis
意识形态ideology
意译freetranslation/liberaltranslation/semantictranslation
音译法transliteration
语际翻译interlingualtranslation
语境context
语内翻译intralingualtranslation
语义翻译semantictranslation
原文/原著sourcetext(ST),SLtext,originaltext,originalversion/originalwork
原作者SLauthor,originalauthor
源语/译出语sourcelanguage(SL),originallanguage
源语读者source-languagereader/SLreader
源语文化source-languageculture/sourceculture
约定俗成convention
再现reproduction/representation
赞助patronage
直译literaltranslation/directtranslation
逐字译word-for-wordtranslation/word-to-wordsubstitution/verbatimtranslation
注释性翻译annotated/commentedtranslation
专业人士professionals
转换transformation
自然naturalness/idiomaticity
综合法mixtureofmethods
2.翻译理论家及其理论
信达雅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andelegance
长期被我国广大译者视为翻译标准。
这是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1898)中提出来的,他称:
“译事三难:
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
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又说:
“《易》曰:
?
修辞立诚。
?
子曰:
?
辞达而已。
?
又曰:
?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
三者乃文章正轨,亦即为译事楷模。
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
”
严复的“信”是指忠实于原文的意义,“达”是指译文通达。
长期以来,虽然众说纷纭,各持一词,但“信达”仍为译界普遍遵循——“忠实、通顺”、“准确、流畅”、“在准确基础上通顺”等等提法,其意与“信、达”一致。
唯有“雅”字,分歧较大。
有的主张取消“雅”,把通常为“雅”所包含的译文风格和语言形式上的要求统统列入“信”之中,只提两条。
严复的“求其尔雅”要“用汉以前的字法句法”显然不能为后人所接受。
但有人从“修辞立其诚”、“言以文远”、“情欲信而辞欲巧”(内容要真实,文辞要美化)等观点出发,不断对“雅”作这样或那样的解释,提出这种或那种论证,以体现翻译标准的完整性。
“信、达、雅”构成一个系统。
三者的重要程度以这三个词的排列先后为序,但在不同文体的翻译中,着力点各不相同。
科技文体的翻译更加强调“信”,译文的内容不可有些微偏颇,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文学文体的翻译,在“信、达”的基础上,要着力于“雅”,给人以美感。
“信、达、雅”的总体目标是用一种语言代替另一种语言来传达相同的信息。
不“信”,当然无所谓“达、雅”。
不“达”,也会失之于“信”。
不“雅”也有损于“信、达”。
所以,既不能只顾“信”,而不注意译文的形式,也不能只求语句通顺和词藻华丽而不顾内容的忠实。
只有从整体功能考虑,使三者融为一体,才能实现系统的总目标。
神似(傅雷语)alikeinspirit/spiritualresemblance
与“形似”相对,本为我国古代诗画评语,指在形似的基础上诗、画表现出人、物的神态、气韵达到唯妙唯肖的传神的境地。
在翻译上,神似是指:
必要时摆脱原文语言形式的束缚,如词汇、语法、惯用法、修辞格等方面的羁绊,在准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地道的译文传达出原文的艺术意境。
神似已成为中国译论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译论之一,最早由茅盾在《新文学研究者的责任与努力》(1921)一文中首先提出并在《译文学书方法的讨论》一文中译述。
此后,郭沫若、闻一多在论及诗歌翻译时提出要译“风韵”、“精神”和“气势”;陈西滢、曾虚白、王以铸等也都著文论述过“神似”。
傅雷着力提倡并实践“神似”论。
1951年他在《高老头》重译本序中写道:
“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
”20世纪60年代,傅雷再次宣言式表明态度:
“愚对译事看法实甚简单:
重神似不重形似。
”自此,“神似”的翻译主张迅速传播开来,并为我国译界普遍接受。
化境(钱钟书语)sublimation,reachtheacmeofperfection
1964年钱钟书在《林纾的翻译》中提出的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
他说:
“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
化?
。
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不能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
化境?
。
17世纪有人赞美这种造诣的翻译,比为原作的?
投胎转世?
(thetransmigrationofsouls),躯壳换了一个,而精神姿致依然故我。
换句话说,译本对原作应该忠实得以至于读起来不像译本,因为作品在原文里决不会读起来像经过翻译似的。
”“化境”亦即出神入化。
译界认为,钱钟书的“化境”是“神似”的进一步发展,把翻译从美学的范畴推向艺术的极致。
宁信而不顺(鲁迅语)rathertobefaithfulthansmooth(“I?
dratherbefaithfulthansmooth”)
三美:
音美,形美,意美(许渊冲语)thethreebeauties:
beautyinsound,beautyinformandbeauty
inmeaning
许渊冲在《毛主席诗词四十二首》英、法文格律体译文(1978)序言中提出诗词翻译“三美”论。
认为译诗不但要传达原诗的意美,还要尽可能传达它的音美和形美。
三美之间的关系是:
意美最重要,音美次之,形美再次。
也就是说,要在传达原文意美的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音美;还要在传达原文意美和音美的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形美;努力做到三美齐备。
三美论的提法是根据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自文字至文章》中说的:
“诵习一字,当识形音义三:
口诵耳闻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义,三识并用,一字之功乃全。
其在文章,?
?
遂具三美:
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信、达、切(刘重德语)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andcloseness(totheoriginalstyle)
Tytler’sthreeprinciplesoftranslation:
1)Atranslationshouldgiveacompletetranscriptoftheideasoftheoriginalwork;(译文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