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新课标最新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四.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30412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8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新课标最新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学年新课标最新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学年新课标最新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学年新课标最新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学年新课标最新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新课标最新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四.docx

《学年新课标最新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新课标最新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四.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新课标最新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四.docx

学年新课标最新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四

2018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1)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5题每题1分,6--10题每题2分,共15分)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B.粮食酿酒C.工业炼铁D.火箭点火

2.周杰伦在《菊花台》中唱道:

“梦在远方,化成一缕香,随风飘散你的模样”…人在远处能闻到一缕香味是因为(  )

A.分子很小B.分子是可分割的

C.分子间有间隔D.分子在不断运动

3.正确的实验操作是科学探究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过滤浑浊液体B.

取用大理石C.

排水法收集O2D.

滴管的使用

4.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国》很受观众欢迎,该节目主要介绍中国的美食及其制作方法.“饮食健康”是人们普遍的生活追求,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海产品,以防其腐烂

B.在炒熟的菜中放入适量的加碘食盐,使其美味

C.在果汁中加入“塑化剂”,使其口感更好

D.在火腿肠中添加过量的亚硝酸钠,使其保持肉质鲜美

5.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各组物质是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进行分类的是(  )

A.液氧、水、矿泉水B.活性炭、火碱、碘盐

C.生铁、干冰、煤D.金刚石、熟石灰、空气

6.以下是小明同学书写的部分化学用语,其中正确的是

①金刚石﹣C②五氧化二磷﹣O5P2③氯化铁﹣FeCl2④钠元素显+1价﹣Na+1

⑤两个铝离子﹣2Al3+(  )

A.①②④B.①⑤C.②③⑤D.②③④

7.中国本土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下列关于青蒿素(C15H22O5)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相对分子质量为282

C.﹣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42个原子

D.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

22:

5

8.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t2℃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100×100%

B.将t2℃时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溶液变稀了

C.A、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t1℃时A、B的溶解度相等

9.通过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①既可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了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

②既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③即可说明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又说明了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

1

④即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了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⑤既可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A.①②③④B.②④⑤C.②③④D.①③④⑤

10.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有银、没有铜和锌

B.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

C.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锌,可能有铜

D.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1.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1)衣服沾有的油污,可用洗涤剂洗去,是因为洗涤剂能______(填“溶解”或“乳化”)油污,也可以用汽油洗去,是因为洗涤剂能______(填“溶解”或“乳化”)油污.

(2)夏天打开汽水瓶盖时,会看到汽水自动喷出来,这种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______有关;而喝了冰镇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种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______有关.

12.纽扣电池是一种常用的微型银锌电池,在电池内装有氧化银和锌等物质.当电池工作时,主要是锌与氧化银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从而产生电流,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其中锌元素的化合价由______价转变为______价.

13.纯净物A可用作气体燃料.在一定条件下,将一定质量的A与160gB按如图所示充分反应,当B反应完全时,生成176gC和36gD.

(1)参加反应的A物质的质量是______.

(2)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6,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10分)

14.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请根据下列实验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A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发生于收集装置.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制取氧气、二氧化碳可用同样的发生装置,原因是______,

(2)B实验中设计合理的是______(填“①”或“②”),另一装置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

(3)C是定量实验,选择仪器不恰当或操作不规范都会导致实验结果有误差.实验时选择量筒规格应为______(填“50mL”或“100mL”),称量时砝码与药品放反了(1g以下为游码),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__15%(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15.现有一固体混合物A的成分,已知其中可能含有NH4Cl、Na2CO3、(NH4)2SO4、KNO3、Fe2O3五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下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填写以下空白:

(请用化学用语答题)

(1)产生的气体B是(写化学式,下同)______;混合物A中,肯定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______;溶液E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写化学式)______.

(2)写出实验过程④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四、计算题

16.某石灰厂新到一批石灰石,其中含有杂质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高温不分解)为测定石灰石样品的纯度,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分成三组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稀盐酸质量(g)

50

50

100

样品质量(g)

20

30

20

产生气体的质量(g)

6.6

6.6

6.6

(1)该实验中第______次稀盐酸和样品恰好完全反应;

(2)求出该石灰石样品的纯度.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5题每题1分,6--10题每题2分,共15分)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B.粮食酿酒C.工业炼铁D.火箭点火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

A、冰雪融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正确;

B、粮食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C、炼铁过程中有新物质﹣﹣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D、火箭点火时,燃料燃烧能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周杰伦在《菊花台》中唱道:

“梦在远方,化成一缕香,随风飘散你的模样”…人在远处能闻到一缕香味是因为(  )

A.分子很小B.分子是可分割的

C.分子间有间隔D.分子在不断运动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

“梦在远方,化成一缕香,随风飘散你的模样”…人在远处能闻到一缕香味,是因为香味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香味.

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远处能闻到一缕香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

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远处能闻到一缕香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是可分割的无关,故选项错误.

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远处能闻到一缕香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间有间隔无关,故选项错误.

D、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远处能闻到一缕香味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正确的实验操作是科学探究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过滤浑浊液体B.

取用大理石C.

排水法收集O2D.

滴管的使用

【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氧气的收集方法.

【分析】A、从过滤时要用玻璃棒进行引流,防止过滤时液体溅出烧杯外去分析解答;

B、根据取用固体药品的正确方法分析;

C、根据氧气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分析;

D、从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不应伸到试管内,应竖直、悬空正放去分析解答.

【解答】解:

A、过滤时要用玻璃棒进行引流,防止过滤时液体溅出烧杯外;漏斗的下端尖嘴要紧靠烧杯内壁,故错误;

B、取用固体药品时,试管横放,用镊子将药品送入试管底部,让后慢慢竖起试管,故错误;

C、氧气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气体从短管进,水从长管排出,故错误;

D、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应竖直、悬空正放,故正确.

故选D.

【点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好实验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

 

4.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国》很受观众欢迎,该节目主要介绍中国的美食及其制作方法.“饮食健康”是人们普遍的生活追求,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海产品,以防其腐烂

B.在炒熟的菜中放入适量的加碘食盐,使其美味

C.在果汁中加入“塑化剂”,使其口感更好

D.在火腿肠中添加过量的亚硝酸钠,使其保持肉质鲜美

【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常用盐的用途.

【分析】A、根据甲醛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氯化钠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C、塑化剂会危害男性生殖能力并促使女性性早熟,长期大量摄取会导致肝癌.

D、亚硝酸钠有毒,能作防腐剂,但应适量使用(符合国家标准).

【解答】解:

A、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蛋白质变质,不能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海产品,故选项说法错误.

B、在炒熟的菜中放入适量的加碘食盐,能改善菜的味道,使其美味,故选项说法正确.

C、塑化剂会危害男性生殖能力并促使女性性早熟,长期大量摄取会导致肝癌,在果汁中加入“塑化剂”会危害人体健康,故选项说法错误.

D、亚硝酸钠是一种常用的防腐剂,它虽可保持肉类鲜美,但食用过量会使人中毒,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B.

【点评】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的热点,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有毒物质(甲醛、亚硝酸钠、塑化剂等)的相关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5.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各组物质是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进行分类的是(  )

A.液氧、水、矿泉水B.活性炭、火碱、碘盐

C.生铁、干冰、煤D.金刚石、熟石灰、空气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解答】解:

A、液氧属于单质;氢氧化钙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空气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活性炭属于混合物;酒精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碘盐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生铁属于混合物;干冰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