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闰土教案+课后习题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30230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少年闰土教案+课后习题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少年闰土教案+课后习题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少年闰土教案+课后习题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少年闰土教案+课后习题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少年闰土教案+课后习题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少年闰土教案+课后习题解析.docx

《少年闰土教案+课后习题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少年闰土教案+课后习题解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少年闰土教案+课后习题解析.docx

少年闰土教案+课后习题解析

                 

课题

少年闰土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会本课“胯、拜、厨”等13个生字和“一望无际、祭祀、仿佛”等词语。

2.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主背诵第1自然段。

3.学习课文写的四件稀奇事,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了解闰土是一个勇敢机智、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家少年,感受作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点

学习四件稀奇事,了解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

体会文章中的感情。

教学

难点

理解“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等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熟读课文。

2.重点感悟四件稀奇事。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同学们,大家了解鲁迅吗?

看过哪些鲁迅写的作品和有关与他的故事。

(生说……)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与我们年龄相仿的朋友。

【课件出示1:

课题】(板书课题:

少年闰土)课文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

师介绍鲁迅:

【课件出示2】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1927~1935年期间的杂文,深刻地分析了各种社会问题,表现出卓越的政治远见和韧性的战斗精神,对中国革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代表作有《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

 

导语首先从激发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说说自己看过哪些鲁迅写的作品和有关他的故事,既帮助学生积累有关语言材料,又自然地过渡到课文内容中去。

 

新课

教学

(  )分钟

2、初读课文,引导质疑

1.初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

利用字典,自学生字和新词。

抄写出认为最难的生字和新词,说说哪些地方难以理解,哪些需要提醒注意,逐一交流。

在黑板上重点交流一些不常见的字词(视学生掌握的情况而定):

【课件出示3-6:

词语图片】祭祀忙月秕谷鹁鸪……

2.老师引导:

请大家根据课题、单元的主要目标和课后的习题,以及对课文的印象,确定自己最想解决的问题。

(讨论,谁的问题最有价值?

学生列举,老师归纳出“主问题”:

(1)课文写了哪几件稀奇事,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

(2)课文是怎样写闰土的?

(3)根据单元目标,找出课文的几句难理解的句子,采用怎样的方法去理解,含义又是什么?

(4)作者在课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老师导语:

鲁迅的文章中有许多我们不常见的字词,文章也比较长,读课文时。

请同学们抓住课文叙述的主要事例。

3.划分课文层次:

【课件出示7】

全文共19个自然段,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写“我”记忆中的闰土勇敢机敏。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

写“我”和闰土是主仆,他来“我”家帮忙,所以“我”和他认识了。

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

“我”第一次跟闰土见面,他很怕羞,但我们很快就熟识了。

第四部分(第6~18自然段):

写闰土给“我”讲捕鸟,拾贝壳,看瓜,看跳鱼等有趣的生活。

第五部分(第19自然段):

闰土和“我”分别了,友谊也中断了,但“我”很怀念他。

三、小组合作,自主释疑。

重点学习关于闰土的四件稀奇事,品读、感悟。

(1)出示总括的句子。

出示:

【课件8】“啊!

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

(2)教师引导学生确定不理解的地方:

稀奇事在课文中是指哪些?

闰土的什么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引入第四段的学习。

师引:

快速读课文第四部分,看看讲了几件事?

(师板书:

雪地捕鸟瓜地刺猹海滩拾贝看跳鱼儿)

说说“稀奇”的意思,对我们来说,什么样的事是稀奇事?

(3)说说你准备怎么学习这几件事?

可以用什么方法学?

(有感情地朗读,边画边读,角色扮演互相说……)(学生选择学习方法)出示:

【课件9】雪地上捕鸟瓜地里刺猹海滩上拾贝海边看鱼

(4)让学生选择以上学习方法学这四件事。

用上学习记号,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伙伴进行交流。

可以按课文的顺序来学,也可以先挑一件自己最喜欢的事先来学。

(选择学习内容)弹性填空:

闰土是一个的人。

四、教师引导,集体评议

①雪地捕鸟(角色扮演)。

师:

闰土啊,你会捕鸟吗?

能不能帮我捕鸟呀?

生:

……

师:

快教教我,怎样捕鸟?

生:

……

学生评价,评价标准:

说清楚,有感情,能吸引人。

有感情地朗读。

②有类似的方法学习“瓜地刺猹”“海滩拾贝”“海边看鱼”。

教师引导,朗读“瓜地刺猹”时要读得轻一些,读出当时的情境,读其余两件事要有声有色。

学生评价。

③说说少年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

为什么?

用课文中的话来说。

 

 

对于不常见的字词进行交流,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生字新词,可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由选择学习方法,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创造的活力才有可能在学生的身上迸发。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少年闰土。

我们也很佩服这位农村少年,他竟然会做那么多事情,有机会看见那么多的事物,让人羡慕。

作业:

1.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选择生字、新词抄写的遍数。

2.读课文,看看自己有什么新的发现。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在括号里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贝壳 ()地刺去 盼望()

()的经历 ()地逃走 支起()

()的圆月 ()地离去 撒下()

()的西瓜 ()地觉得 知道()

二、按要求写句子。

1.天空中挂着圆月。

(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边的沙地上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闰土心里的希奇的事,让我羡慕。

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用合适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1.闰土是闰月生的。

他的父亲叫他闰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闰土回家去了。

我还深深地怀念着闰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美丽 狠狠 过年 有趣 匆匆 竹匾 明亮 伤心 谷物 甜甜 隐隐 道理

二、1.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2.沙地上种着西瓜。

 3.闰土心里的希奇的事,怎能不让我羡慕?

 闰土心里的希奇的事,不能不让我羡慕。

 闰土心里的希奇的事,真让我羡慕啊!

三、1.因为闰土是闰月生的,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

2.虽然闰土回家去了,但是我还深深地怀念着闰土。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背诵,积累第1自然段。

2.学生争议,教师调控,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抓关键词语,了解作者的内心的情感。

3.自主迁移,抓住对闰土的外貌描写,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整体回顾,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四件稀奇事,“我”对哪件事印象最深,为什么?

(是瓜地刺猹,因为课文一开始就写,而且写了两处,写得最详细。

这一部分教学意在帮助学生初步懂得学习要善于抓重点、抓要点,使学生在交流中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想象情景,自主背诵

(1)想象当时的情景,有感情地试读第1自然段。

(启发引导:

月夜下,少年闰土怎样去刺猹?

(2)出示有关课文图片的课件,仔细观察,用横线画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插图的?

(3)自由练读。

(4)回忆背诵的方法,选择自己最擅长的一种背诵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里,把第一段背下来。

(5)指名让背得最快的同学介绍背诵的经验。

(6)全体尝试背诵。

过渡语:

闰土真是见多识广,那么,“我”和“我”的朋友们的生活环境和经历又是怎样的?

请找出有关的句子。

三、出示句子,引导理解

1.引导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出示句子:

【课件10】“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结合引导课堂争议:

课文中的“我”与闰土相比,到底谁的知识更多?

(1)质疑问难。

根据句子,你有哪些问题?

(他们指谁?

“四角天空”说明了什么?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2)联系上下文,自由独立思考。

(3)找自己在班级里最喜欢的同学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综合意见。

(“他们”指的是作者往常的朋友。

“四角天空”说明“我”和那些地主少爷们生活圈子小,知识面狭窄。

这些话表达了“我”对闰土的广阔生活天地的向往和对现状的不满。

得出结论:

“我”:

书本知识丰富。

少年闰土:

聪明能干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热爱自然(板书)

四、分析外貌,了解作用

1.找出描写闰土外貌的词句,想一想:

外貌与生活环境有什么联系?

2.教师读:

“他正在厨房里,一张圆脸,头戴一顶帽子……”让学生仔细听,把老师漏读的字(紫色、小毡帽、银项圈)用铅笔轻轻画去,(训练学生的听力)对比着读,仔细品味与课文有什么区别。

3.讨论交流。

(紫色说明闰土生活在大海边,身体十分健康;小毡帽说明闰土生活在农村;银项圈说明闰土的父亲十分疼爱他。

4.师生小结:

人物的外貌、打扮、穿着和生活环境、身份有密切的关系。

五、两相对比,自主迁移

过渡:

“我”生活在高墙大院里,闰土生活在大海边,生活环境有很大差别。

除了这一点,“我”与少年闰土之间还有哪些区别?

师生讨论、小结:

身份不同;穿着、打扮不同;外貌不同……)

(1)引导迁移。

作者在课文中为什么没有写“我”的外貌呢?

是不是作者鲁迅忘了写呢?

请你根据刚才我们讨论的结果和课文中“我”的身份,把“我”的外貌补写完整。

(2)自由选择学习伙伴,展开讨论。

(3)补写。

(4)交流、修改。

(5)选择学生写的片段介绍:

“瞧!

那不是地主家的小少爷吗?

头戴瓜帽,长得又白又胖,脑后拖着一条长辫子,走起路来大摇大摆的。

脖子上挂着一块小巧玲珑的玉佩,一双乌黑的眼睛,似乎提不起一点儿精神……”

(6)说说为什么样写?

有什么好处?

 

 

潜移默化中指导了背诵方法,使背诵的指导有的放矢,背诵的效果由此可现。

 

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充分质疑、探究,讨论问题和自由表达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而不是说教者。

通过对人物外貌的对比朗读,学生也能仔细品味文本的内涵,正所谓:

“得法于课内,得意于课外。

 

让学生动笔写写“我”的外貌,既源于文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