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八年级第一学期全套练习册答案包括政治历史生命数学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296944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八年级第一学期全套练习册答案包括政治历史生命数学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上海八年级第一学期全套练习册答案包括政治历史生命数学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上海八年级第一学期全套练习册答案包括政治历史生命数学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上海八年级第一学期全套练习册答案包括政治历史生命数学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上海八年级第一学期全套练习册答案包括政治历史生命数学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八年级第一学期全套练习册答案包括政治历史生命数学Word下载.docx

《上海八年级第一学期全套练习册答案包括政治历史生命数学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八年级第一学期全套练习册答案包括政治历史生命数学Word下载.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八年级第一学期全套练习册答案包括政治历史生命数学Word下载.docx

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既要依靠道德规范,也需要法律规范的制约。

法律是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手段。

法律是维护公共生活的重要准则,为了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国家制定了众多法律,其中,主要的是《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努力维护社会的公共秩序,做一个具有良好社会公德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2.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韩某的做法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是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个人爱好不是无条件的,不受任何约束的。

尊重一些个人的爱好,不能牺牲社会或者他人的利益。

韩某的做法会引起众人围观,造成公共秩序混乱,甚至会吸引他人争相效仿,从而严重影响公共秩序和金茂大厦的营业秩序。

因此,韩某的做法应当受到法律相应的惩罚。

第二课生存环境呼吁保护

一、填空

1.人文

2.中国环境保护徽章

3.自然资源数量是有限的自然环境容量是有限的

4.物质的、非物质

5.历史积淀历史和文化

6.生存和发展

7.法律

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二、选择

ABC,ABC,AC,A,A,C。

1.

(1)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

人类是在自然长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大自然是我们的生命之源,人们的生存活动依赖于自然。

(2)人文环境反映一定社会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的历史积淀,对人的素质的提高起培育熏陶的作用,我们的生活在社会中,离不开人文环境。

2.略

3.略

4.

(1)人类生存不仅离不开自然环境,而且也离不开人文环境。

上海石库门这一人文环境,反映了上海的历史与文化,是一部上海生活史,广大民族的风土人情聚集在这里。

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积淀,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传承祖先文化。

文化遗产之所以珍贵,是因为不可再生。

文化遗产不仅属于我们,还属于祖先,并将属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对于祖先留下的具有保护价值的文物、街道和建筑等,我们应该精心保护,不能随意处置,更不能加以破坏。

(2)略

(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

1.不对

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摇篮。

保护和改善环境,是人类维护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现在我们的生存环境正遭到日益严重的破坏,保护和治理环境污染不仅是政府部门的事,也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中学生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保护我们的家园。

2.不同意。

文化遗产是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传承祖先的文化。

文化遗产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不可再生。

文化遗产是各个时代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载体,是文明古国的实物例证。

文化遗产不仅属于我们,而且属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体验与成长

2.世界湿地日;

植树节;

3月22日;

4月22日;

5月22日;

世界无烟日;

6月5日;

中国人口日;

防治沙漠化和干旱日;

7月11日;

世界臭氧层保护日;

10月4日;

世界粮食日。

第三课公共设施情系大众

1.社会文明

3.权利义务

4.《宪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

ABCABCBCABCABC

1.略。

可参看书本P60—63。

2.

(1)健身器、垃圾桶、道路、绿化、草坪

(2)社会生活离不开社区的公共设施,社区公共设施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

爱护公共设施是爱护公物的表现,是尊重劳动成果的表现,是公民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

(3)为了营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我们应该想办法减少这些不文明的现象。

可以有礼貌地劝阻、向小区物业提建议请他们加强管理等。

1.这种行为是不对的。

公共设施是社会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它们是国家和集体的财产,是为每个公民服务的。

爱护公共设施是爱护公物的表现,是公民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

每个公民都应该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各种公共设施。

2.我同意小敏的观点。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公共设施,公共设施和我们青少年的成长有密切的关系。

我们从出生到现在都离不开社会为我们提供的医疗、教育等设施。

社会还为我们青少年健康成长开辟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场所,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社会的公共设施。

第四课交通安全牵系万家

1.社会交往;

血脉

2.三环十射

3.大众、强生、巴士……

4.社会责任心;

畅通

5.交通事故

ABC,ABC,AB,B,ABC,AC

1.走路要走人行道;

不乱穿马路;

过马路要走斑马线;

不闯红灯;

不在马路上嬉戏、追跑打闹;

不跨越马路的护栏;

骑自行车要靠右边行驶、要走非机动车道;

不要骑车带人。

2.开车乘车要相互礼让;

行路搭车要乐于助人;

乘车发生矛盾要彼此谅解;

乘坐公交要主动买票;

3.第六十一条:

行人应当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靠路边行走。

第六十二条:

行人通过路口或者横过道路,应当走人行横道或者过街设施;

通过有交通信号灯的人行横道,应当按照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行;

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人行横道的路口,或者在没有过街设施的路段横过马路,应当在确认安全后通过。

第六十三条:

行人不得跨越、倚坐道路隔离设施,不得扒车、强行拦车或者实施妨碍道路交通安全的其他行为。

盲人在道路上通行,应当使用盲杖或者采取其他导盲手段,车辆应当避让行人。

第六十五条:

行人通过铁路道口时,应当按照交通信号或者管理人员的指挥通行;

没有交通信号和管理人员的,应当在确认无火车驶临后迅速通过。

1.不同意小李同学的说法

交通法规是安全之本。

遵守交通法规,是防止和避免交通事故,维护交通安全和畅通的重要保证。

我们要严格遵守交通法规,注意防止麻痹心理、从众心理和侥幸心理。

交通法规是人们生命安全的可靠保证。

2.赞同小王的观点

乘车主动买票,这是每个公民必须遵守的基本的行为准则,也是一种社会公共道德的要求。

乘车买不买票看似一件小事,但它可以折射出一个人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程度。

作为现代社会的公民,我们应该从乘车主动买票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建设和谐、文明的社会做出贡献。

《历史》练习册答案

《生命科学》练习册答案

第一部分练习

第一章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

第一节人体是怎样构成的 

一、基础练习 

(一)填空题 

1、A代表树突;

B代表细胞体;

C代表轴突。

神经细胞的功能主要是接受信息、整合信息、传递信息。

2、胃壁的结构由内至外依次是:

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它们分别属于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上皮组织。

3、

(1)属于上皮组织的是食管管腔面、小肠肠腔面和肺,其细胞排列特点是紧密,细胞单层或多层,细胞间质少,该组织的功能主要是保护、吸收和扩散等。

(2)属于肌组织的是腓肠肌、小肠肌层和心脏,其细胞形态特点是腓肠肌(骨骼肌)细胞圆柱状,有横纹,多核;

心脏肌细胞圆柱状,有分支和横纹;

小肠肌层细胞梭状,无横纹,该组织的功能主要是收缩、运动。

(3)属于结缔组织的是血液、皮肤中的脂肪和股骨,其细胞排列特点是疏松,细胞间质多,形态多样,该组织的功能主要是支持、绝缘、保护、输送营养物质、防御病原体入侵。

4、如果皮肤不慎被划破,会流血,会感到疼。

当突然受到冷刺激时,皮肤会产生鸡皮疙瘩。

这说明皮肤中可能含有神经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等组织。

5、现在你对“器官”这个概念的理解是:

器官是多细胞生物体内由多种不容组织联合构成的结构单位。

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能行使一定的生理功能。

6、下图是消化系统组成示意图,请在图中指示线末端的括号内填入所指器官的名称。

消化系统的功能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出不吸收的食物残渣。

7、下图是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请在图中数字旁边标出该数字代表结构的名称。

空气进入肺的正确顺序是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8、下图是泌尿系统组成示意图,请在图中数字的旁的横线上写出该器官的功能。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器官的结构是(BCD)。

A.血液B.主动脉血管C.眼D.皮肤 

2、当运动员下肢的伸肌群和屈肌群交替收缩或舒张时,身体的这种姿势可能是在(ABC)。

A.行走B.骑车C.游泳D.立正 

3、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下列正确的操作步骤是(BCD)。

A.如果要观察的细胞位于视野左上方,可将玻片稍向左上方移动 

B.转动粗、细准焦螺旋,直到通过目镜看清物像为止 

C.转动反光镜,直到通过目镜能够看到白亮视野为止 

D.将玻片标本用压片夹固定于载物台上,标本正对通光孔 

4、通过化验痰,可以初步诊断出的病变部位是(BCD)。

A.口腔B.气管C.支气管D.肺 

(四)问答题 

1、显微镜是生命科学中重要的研究工具。

下图是光学显微镜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应轻微调节的结构是细准焦螺旋;

(2)取显微镜时,手握显微镜的部位应是镜臂;

(3)用低倍显微镜观察组织器官的切片时,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4)用低倍显微镜观察组织器官切片时,所使用的目镜是“8X”,物镜是“15X”,则物像的放大倍数是120。

2、下图分别是小肠上皮结构示意图(左)和气管上皮结构示意图(右)。

试分析这两种上皮组织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都有分泌细胞;

(2)细胞呈柱状;

不同点:

(1)气管上皮有纤毛;

(2)气管上皮的细胞核离基部的高度不同。

3、试根据下图所示归纳人体的结构层次。

从结构上看,人体可以分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人体五个结构层次。

也就是说,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平滑肌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平滑肌组织;

由执行一定功能(贮存尿液)的不同组织(平滑肌组织、结缔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联合在一起构成膀胱(器官);

由执行一种生理功能的器官(肾、输尿管、膀胱、尿道)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泌尿系统;

由各个系统构成完整的人体。

二、拓展与思考 

问答题 

1、下面两幅模式图分别示意了心肌细胞和骨骼肌细胞的形态特点,试从细胞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角度分析心肌和骨骼肌的功能。

心肌细胞呈圆柱状,有横纹,细胞之间通过分支形成联系,多个细胞可以一起收缩,与心脏的泵功能相统一;

骨骼肌细胞呈圆柱状,有横纹。

细胞之间融合形成多核细胞,细胞可以很长,附着在骨骼上。

2、想一想从你吃早饭到上学的过程中,身体的哪些系统参与这个过程?

消化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感觉器官、神经系统等。

3、如图所示,从侧面看,人体的脊柱有四个生理性弯曲,分别以其所在的位置命名。

“驼背”是指胸曲过度前凹,请你分析可能造成“驼背”的原因。

(1)可能是先天的畸形;

(2)可能是后天幼年时坐姿不正,或常年弯腰干活。

第二节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环境条件 

1、人类的生存受大气温度、大气压力、大气含氧量、淡水和食物等环境条件的影响。

2、人体的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它主要由血浆和组织液组成。

3、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4、小肠内表面具有皱襞和绒毛,就大大地增加了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

其中小肠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5、原尿和尿液在成分上的区别是:

正常人尿液中不含葡萄糖。

6、肾单位是是肾的基本功能单位,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

(二)单项选择题 

1、正常人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经常保持(B)。

A.固定不变B.相对稳定C.随机多变D.绝对平衡 

2、下列器官内流动的血液,氧含量最高的是(B)。

A.右心室B.主动脉C.肺毛细血管D.体毛细血管 

3、下列关于内环境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存和进行各种生理活动的基本环境。

B.人体的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内液。

C.血浆是血细胞的内环境。

D.内环境由血浆和组织液组成。

4、所谓贫血,主要是由于(A)。

①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过少②血液的总量减少 

③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④血液中的营养成分含量过少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健康的成年人若一次献血200-300毫升,其结果是(D)。

A.三个月恢复正常B.造成终生的损失C.对人体毫无影响D.一个月可以恢复 

6、动脉血的正确概念是(C)。

A.含氧和养料多的血B.含二氧化碳等废物少的血 

C.含氧多、颜色鲜红的血D.动脉中流动的血 

7、血液和组织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在(D)。

A.心脏B.动脉C.静脉D.毛细血管 

8、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表现在各个方面,下列属于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的实例是(D)。

A.神经细胞轴突细长,与传导冲动功能相适应 

B.血浆占血液总量的35%,与流动功能相适应 

C.红细胞成分以血红蛋白为主,与运氧的功能相适应 

D.心脏以心肌为主,与推动血液流动相适应 

9、下列结构中流动着动脉血的是(C)。

A.肺动脉,左心房B.主动脉,右心房 

C.肺静脉,左心房D.上、下腔静脉,左心室 

10、人体对淀粉和脂肪进行消化的起始部位分别是(C)。

A.口腔和胃B.胃和小肠C.口腔和小肠D.小肠和胃 

11、吞咽食物和呼吸空气时都经过的器官是(A)。

A.咽B.鼻腔C.食管D.喉 

12、皮肤中与调节体温有直接关系的结构是(A)。

A.血管和汗腺B.汗腺和皮脂腺C.汗腺和角质层D.表皮和真皮的血管 

13、天热时皮肤出汗多的主要作用是(C)。

A.排泄尿素防止中毒B.滋润皮肤防止干燥 

C.汗液蒸发散发热量D.喝水过多及时排出 

14、尿液中的尿酸、尿素是下列的哪一项经新陈代谢产生的?

(D)

A.血液B.组织液C.淋巴液D.组织细胞 

(三)多项选择题 

1、空气中的氧气最终被人体的骨骼肌细胞吸收以前,必须经过的系统是(AC)。

A.呼吸系统B.消化系统C.循环系统D.内分泌系统 

2、宇航员乘坐飞船飞向太空时需要携带的维持生命的物质有(ACD)。

A.淡水B.生理盐水C.食物D.空气 

3、下列不属于人体的“内环境”的是(ACD)。

A.胃腔中的胃液B.主动脉中的血浆C.输尿管中的尿液D.肺泡腔中的气体 

4、下列关于原尿和尿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D)。

A.尿液中尿素的含量最高B.尿液中不含无机盐 

C.原尿和尿液的成分基本相同D.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 

1、下面列举了两份验血报告单,请你运用所学的知识判断他们可能患的疾病。

患者A贫血,理由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

患者B可能有感染,理由白细胞数量显著增多。

2、右图表示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对一个男孩皮肤温度和体内温度的影响。

试分析:

(1)当周围环境温度上升时,这个男孩体内的温度怎样变化?

这种变化是怎样反映内环境稳定的?

(2)男孩的皮肤温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为什么这种变化方式与男孩体内的温度变化方式不同?

(1)当周围环境温度上升时,这个男孩体内的温度保持稳定,这种变化真实地反映了内环境的稳定。

(2)皮肤温度随外界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这种变化方式与体内温度相对稳定不相同,因为体内温度的相对稳定是通过调节实现的,随着外界温度的升高,体内有更多的热量通过扩张的毛细血管传递至体表。

3、内环境稳定的维持需要人体多个系统的协调配合才能实现。

试根据下图分析各系统在维持内环境稳定中的作用。

(1)消化系统的作用是补充内环境所消耗的各种营养物质和水分;

(2)呼吸系统的作用是维持内环境中氧气和位氧化碳浓度的相对稳定;

(3)循环系统的作用是主要运输物质和交换物质;

(4)泌尿系统的作用是维持细胞外液的量和各种化学物质的浓度,以及pH的相对稳定;

(5)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作用是对各种生理活动进行调节。

(五)绘图题 

略 

1、一位学生的手受伤后发炎了,通过肌肉注射药物进行治疗。

试说出药物到达伤口炎症处所经过的循环途径。

药物→组织液→毛细血管→小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

因此,药物在回到心脏前不可能到达伤口炎症部位。

当药物再度从心脏出发,它的流动路径将是:

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

如果这时它再次从心脏出发,才有可能通过主动脉、各级动脉和手的毛细血管达到伤口炎症部位。

2、人体下肢的骨骼肌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被运输到肺部的途径是怎样的?

组织液→毛细血管→小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

第二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神经调节 

1、右图是人体神经系统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在圆括号内填写名称,方括号内填写字母)。

人体的神经系统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它们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前者由[A](脑)和[C](脊髓)组成,后者由[B](脑神经)和[D](脊神经)组成。

2、脑和脊髓通过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与躯体和内脏联系。

3、根据教材中的膝跳反射过程示意图,完成一个反射的基本结构,依次是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1、某人因意外变成“植物人”以后,虽然有心跳和呼吸,但其他活动的能力消失,他脑中没有损伤的部位可能是(D)。

A.大脑B.中脑C.小脑D.脑干 

2、把人的左脑与右脑、大脑与小脑、大脑与脊髓相互联系的结构是(D)。

A.脑干B.神经节C.神经中枢D.神经纤维 

3、人的手碰到针尖就会马上缩回,然后感到疼痛。

这一疼痛是(D)。

A.由感受器产生的感觉B.神经冲动传入脊髓而产生 

C.冲动经过脊髓到达肌肉产生D.冲动经过脊髓上传到大脑皮层产生 

4、下列反射中不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C)。

A.见光缩瞳B.遇烫缩手C.谈虎色变D.婴儿吮吸 

5、某人喝醉酒以后,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这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哪一器官被酒精麻痹而引起的?

(C) 

6、下列现象中,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B)。

A.马戏团的小狗表演做算术题B.沙子进入眼,人流泪 

C.望梅止渴D.学生做数学题 

7、膝跳反射的中枢是(C)。

A.大脑B.脑干C.脊髓D.小脑 

8、在膝跳反射实验中,你是(B)。

A.先感到叩击,再伸小腿B.先伸小腿,再感到叩击 

C.伸小腿和感到叩击同时发生D.只伸小腿,没感到叩击 

9、下列关于人的神经系统及其相关结构的描述中,错误的是(C)。

A.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B.灰质位于脊髓的中央 

C.周围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及其发出的神经构成 

D.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三)问答题 

1、 

请分析 

步骤一的目的是什么?

对照实验,证明左、右后肢的反射弧结构都是完整的。

从步骤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为什么?

只有反射弧结构完整,才能出现发射(右后肢出现反射)。

左后肢缺少感受器,反射不出现。

从步骤三又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反射的中枢在脊髓,脊髓被破坏后,左、右后肢的反射弧结构均因缺少中枢而使反射不能出现。

2、临床上进行腰椎穿刺时,为什么选择在第三腰椎以下的部位进行?

因为脊髓的末端在成年人终于第一、第二腰椎之间,在第三腰椎以下穿刺可避免损伤脊髓。

3、右下图为膝跳反射反射弧示意图。

请根据图示,写出信息在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中的传导和传递过程。

木棰叩击刺激了感受器,引起感受器兴奋。

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抵达中枢,经中枢的整合,发出指令经传出神经抵达效应器(骨骼肌),肌肉兴奋,产生收缩,使小腿上抬。

4、什么是反射?

举例说明反射怎样保护身体免受伤害?

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

反射是自动的,不需要经过思考,速度较快,它可在伤害产生之前使机体脱离危险的环境。

1、脊髓:

膝跳反射中枢、排尿反射中枢、排粪发射中枢、缩手反射中枢等。

脑干:

眨眼反射中枢、心血管活动中枢、呼吸中枢、呕吐反射中枢、吞咽反射中枢等。

下丘脑:

体温调节中枢、摄食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血压调节中枢、睡眠调节中枢等 

2、 

危险刺激——眼睛——传入神经——皮层下神经中枢(下丘脑)——传出神经(交感神经)——心脏、肾上腺——心跳加快 

、基因对生命活动的控制作用;

基因表达有精确的时间程序 

第二章 

第二节

基础练习 

(一)填空题:

1、[A]脑 

[B]脊髓[C]神经 

脑和脊髓 

2、聚合 

辐散 

3、树突 

胞体 

轴突 

传导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