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必修3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
《河北省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必修3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必修3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B.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
C.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较大
11.与丙省相比,丁省具有的特点是()
A.劳动力资源丰富B.陆地交通便捷
C.第三产业比重小D.服务业较发达
12.导致甲区域和乙区域年平均气温差异明显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的差异B.海陆位置的差异
C.地势高低的不同D.植被条件的差异
13.下列产业,属于第一产业的是()
A.农业B.工业C.建筑业D.服务业
14.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的发
展趋势是()
A.第一、二、三产业比重稳定不变
B.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C.由第二产业向第一、三产业转移
D.由第三产业向第一、二产业转移
15.在区域经济达到较高水平后,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是()
A.充足的劳动力资源B.便利的交通运输
C.先进的科技和信息D.丰富的矿产资源
16.松嫩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是()
A.水源不足B.热量不足C.地形崎岖D.土壤贫瘠
图3—2是人类不同发展阶段人均每日能源消耗(包括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统计图,
读图回答l7—18题。
C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
B.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
C.人类在各个发展阶段都消耗一种类型的能源
D.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耗不断增长
18.关于人类不同发展阶段能源利用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利用能源较少,但对环境影响较大
B.农业社会时期能源的开发利用,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C.工业社会时期大量使用能源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但生态问题得到缓解
D.现代社会崇尚美国的能源消费方式,能源利用率高,环境问题得到解决
图3—3是我国东北地区雨量分布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东北年降雨量最多的地区是()
A.辽河下游地区B.松花江上游地区.
C.鸭绿江下游地区D.图们江下游地区
20.导致I区降水丰富的地理因素有()
①夏季风②冬季风③距海较近④迎风坡⑤纬度较低⑥梅雨霏霏
⑦汛期较短
A.①③④B.①⑤⑥C.③④⑤D.②⑥⑦‘
21.衡量一个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不包括()
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B.人文发展指数
C.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D.人均国民收入
22.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的总体发展趋势是()
A.不平衡一平衡一不平衡B.不平衡一平衡
C.平衡一不平衡一平衡D.平衡一不平衡
23.反映一个区域总体发展水平的人文发展指数(HDI)包括()
①预期寿命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③教育程度④国内生产总值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4.关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区域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传统农业占绝对优势,工业化尚未起步
B.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大
C.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发展状态
D.区域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对外贸易规模小
25.下列选项,属于工业化发展阶段主要特点的是()
A.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较小,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
B.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趋于高水平的平衡状态
C.区域内部集聚作用加强,出现较大规模的中心城市
D.区域的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
26.下列关于产业比重的叙述,与其区域发展阶段搭配正确的是()
A.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工业化阶段
B.高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C.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
D.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仍以第二产业为主——高效益综合
发展阶段
2003年9月10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实施东北等老
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问题。
据此回答27—29题。
27.东北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失业人员较多。
因此,今后要注意发展()
A.特色农业B.森林工业C.第三产业D.重工业
28.东北原有工业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A.综合性的完整的工业体系B.以知识密集型为主的工业体系
C.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工业体系D.以重化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
29.东北原有工业体系的主要形成原因是()
’A.有悠久的农垦历史,有良好的农业基础
B.历史上人口稠密,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C.自然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地区组合好’
D.河网密布,有十分便利的水运条件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差异显著。
图3-4为我国三个经济
地带的划分和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图,读图回答30一33题。
30.造成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差异的自然因素主要是()
A.资源和人口B.气候和地形
C.交通和农业D.城镇和工业
31.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经济地带矿产资源最丰富B.中部经济地带面积最大
C.西部经济地带人口最稠密D.东部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最高
32.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是第一产业比重最大B.都是第二产业比重最大
C.都是第三产业比重最大D.第一产业比重均占一半以上
33.关于中部经济地带经济发展优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矿产资源丰富,煤炭、石油、铝土、铜等储量居全国首位
B.交通便利,连贯东西,集中了全国目前大多数的高速公路
C.有全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和广阔的牧场,大部分省区农业发达
D.与俄罗斯、蒙古发展边境贸易具有明显的优势
34.我国东部地区今后建设发展的方向是()
A.成为对外贸易、国际金融、海洋开发基地
B.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C.成为全国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基地
D.成为商品粮及农林牧渔产品生产基地
35.关于我国东、中、西部地带发展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部地带吸纳外资能力强,开发程度高
B.中部地带工业进程快,城市化水平高
C.东部地带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
D.东部地带第一产业比重大,西部地带第三产业比重大
36.我国区域发展差异集中表现在()
A.东部与西部的差异B.四川盆地与黄土高原的差异
C.南方与北方的差异D.东北平原与华北平原的差异
37.下列各组省区,全部属于东部经济地带的是()
A.吉林、山西、湖南、海南B.山西、内蒙古、陕西、广东
C.河南、黑龙江、江西、湖北D.浙江、山东、辽宁、广西
秦岭一淮河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据此回答38—39题。
38.关于秦岭一淮河南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北地区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B.以南地区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C.以北地区的植被主要是亚寒带针叶林
D.以南地区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和热带雨林
39.造成秦岭一淮河南北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地貌差异B.海陆位置不同
C.纬度位置不同D.山地的阻挡作用
40.南水北调工程的输水线路中,需要逐级提水的是()
A.东线工程B.中线工程
C.西线工程D.三条线路均需要
41.南水北调规划的“四横三纵”总体布局中,“四横”是指()
A.长江、渭河、淮河、海河B.长江j汉江、黄河、淮河
C.长江、通天河、大渡河、黄河D.长江、黄河、淮河、海河
42.南水北调工程给受水区带来的效益及说明对应正确的是()
A.生态效益——促进经济发展
B.环境效益——治理工业“三废”.
C.社会效益——缓解城乡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
D.经济效益——控制地下水位下降和地面沉降
43.下列选项,不属于启动西气东输工程重要依据的是()
A.我国西部地区天然气资源储量丰富、
B.近年来,我国天然气探明储量迅速增长
C.我国东部地区对能源的需求量迅速增长
D.我国中部和东部地区有现成的输气管道可以利用、
44.西气东输运送的能源使用后,可降低沿线城市的()
A.水体污染B.土壤污染C.大气污染D.噪声污染
2008年2月22日,国家“十一五”规划重大项目一一西气东输二期工程
开工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该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南至广州,东达上
海,途经l4个省区市,计划2009年底西段建成投产、2011年前全线贯通。
据此回答
45—46题。
45.该工程建设的主要原因是()
A.能源浪费严重B.能源消费结构合理
C.能源管理混乱D.能源分布与生产力分布不协调
46.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地区在生态环境方面的有利影响是()
A.促进能源结构的改变B.促进轻重工业的结构调整
C.有效地改善大气环境D.带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西电东送、南水北调是与西气东输并重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我国北方冬春季
节缺水严重,而长江流域夏秋季节水量丰富。
据此回答47—50题。
47.我国实施西电东送工程的主要原因是()
A.水电站建设成本低B.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
C.水电是可再生能源D.缩小东西部贫富差距
48.山西省大力发展火电工业,变原煤输出为电力输出。
这样做的好处有()
①节省运输成本②改善当地自然环境③缓解交通压力④增加地方收入
A.①④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49.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水在供需方面仍存在着季节差异。
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
措施是()
A.加大调水量B.大力推广节水技术
C.大力开展人工降雨D.修建水库,调节径流
50.关于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自然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以改变调人区的气候类型②对调出区和调入区都可引发生态环境问题
③可减少调入区地表水的使用④有利于调人区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A.②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51.某产业部门自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从日本向中国、东南亚国家转移。
该
产业部门属于(,)
A.技术密集型产业B.资金密集型产业
C.劳动密集型产业D.资源密集型产业
读表3—1“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回答
52—54题。
时间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强沙尘暴次数(次)
5
8
13
14
23
土地沙化速度
(平方千米/年)
1560
2100
2460
52.表中显不,我国土地沙化明速度
A.逐渐变慢B.逐渐加快C.变化不明显D.无法判断
53.导致强沙尘暴次数和土地沙化速度出现明显变化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围湖造田B.深居内陆,降水稀少
C.植树种草D.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54.为防治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①抽取地下水②生态移民③建设防护林体系④开采矿产资源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55.关于自然条件对土地荒漠化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多雨年有利于荒漠化的发展1
B.岩石裸露、气候寒冷有利于风沙活动
C.地形因素决定了荒漠化的发展
D.大风天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
56:
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较高,降水稀少B.过度樵采、放牧和农垦
C.环境污染日趋严重D.农业集约化经营
三江平原又称三江低地,位于东北平原东北部,是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
湿地是人类珍贵的自然遗产,我国近年在东北开展了20多项湿地保护示范工程,对约
530万公顷的湿地进行保护。
据此回答57-59题。
57.三江平原沼泽面积较广的主要原因是()
①气候寒冷和冻土发育,使土壤中的水分不易排干②降水较少,土壤肥沃,
珍稀动植物丰富⑧地势低平,雨水较多,每当夏季,水洼连串④荒地多,
人为影响较小’
A.①②B.③④C.①③D.(爹④
58.建国后,随着三江平原附近湿地由“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环境问题也日
显突出。
下列环境问题,与其不相关的是()
A.酸雨加重B.物种骤减C.土地荒漠化D.地下水位下降
59.我国政府已于2000年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上的湿地。
提出这一举措的主
要原因是()
A.湿地土壤贫瘠,降水过多B.开发成本较高
C.粮食过剩,价格偏低D.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图3—5为湿地被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某河
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60—61题。
+
60.图中表示三江平原湿地破坏后气温年变化曲线、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的是。
()
A.甲和丙B.乙和丁C.甲和丁D.乙和丙
61.东北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侵蚀,河流含沙量大增B.环境污染,富营养化速度加快
C.大量引水灌溉及河流截流改道D.开垦湿地,不断扩大耕地面积
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人们把森林称为“大
自然的总调度室”。
据此回答62—63题。
62.我国“三北”防护林的突出作用是()
A.净化空气、吸烟除尘B.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D.提供木材、供应林产
63.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C.过滤空气,降低噪声D.提供动物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图3-6是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64—66题。
64.图中表示田纳西河的序号是()
A.①B.②
C.③D.④
65.田纳西河流域是美国重要的()
A.电力能源基地
B.电子工业基地
C.汽车工业基地
D.宇航工业基地
66.关于田纳西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河水结冰,航运价值不大B.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从防洪人手
C.水能丰富,但是利用率不高D.防洪设施建设使人地矛盾更加突出
67.田纳西河流域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当地政府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目前,该
流域的森林覆盖率已经超过()
A.60%B.70%C.80%D.90%
68.田纳西河流域通过综合治理与开发取得的成就主要有()
A.使危害多年的干旱灾害得到了根治
B.人均收入已经超过了美国的平均水平
C.工农业发展缓慢,旅游业快速发展
D.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69.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是()
A.阿根廷B.法国C.美国D.澳大利亚
图3—7是美国农业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70—72题。
70.下列选项,与美国东北部和五大湖附近乳畜带形成无关的是()
A.气候湿冷B.城市集中
C.土壤贫瘠D.天然牧场广阔
71.图中信息显示,美国农业生产布局的主要特征是()
A.高度机械化B.地区专门化
C.高度商品化D.高度集约化
72.美国两个小麦带的农业生产活动不同期,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候B.地形C.水源D.市场
图3-8是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73—75题。
73.该农业主要分布在()
A.黄河三角洲B.长江三角洲
C.珠江三角洲D.太湖平原
74.该农业生产的好处突出表现在、()
A.少占耕地B.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C.实现农产品自给D.便于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75.影响此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主要是()
A.地形和土壤B.水源和土壤
C.水源和气候D.地形和气候
鲁尔区是德国最大的工业区,也是世界著名的工业区之一。
据此回答76—78
题。
76.鲁尔区工业发展条件不同于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特殊之处是()
A.科技力量雄厚B.水陆交通便利
C.消费市场广阔D.煤炭丰富,铁矿短缺
77.我国最需要借鉴鲁尔区综合整治经验的工业基地是()
A.辽中南工业基地B.沪宁杭工业基地
C.京津唐工业基地D.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78.鲁尔区为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而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改造煤炭、化学工业,节省能源消耗
B.缩减钢铁、煤炭等部门的生产规模
C.搬迁原有的传统工业,兴建高技术产业
D.新建或迁入电子、汽车和化工等工业企业
79.关于鲁尔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迁入、新建企业以技术精良的中小型为主
B.采煤、钢铁企业生产规模普遍减小
C.经济繁荣,环境美化
D.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80.与鲁尔区相比,山西省发展煤炭工业需加强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A.劳动力数量B.政府支持
C.广阔的市场D.便捷的交通
图3-9是“我国部分地区略图”,读图回答81—82题。
81.与乙地相比,甲地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
A.技术水平较高B.交通运输便利
C.矿产资源丰富D.消费市场广大
82.与甲地相比,丙地发展农业具有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平原广阔B.热量充足C.土壤肥沃D.政府政策
83.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关键性条件是()
A.自身长期积累的结果B.产业结构调整
C.地形平坦,水热充足D.农业基础雄厚
84.图3—10是“我国四个地区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图中序号代表的地区依次是()
A.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
B.苏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东北地区
C.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D.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
85.国外企业在珠江三角洲大量建厂而引发的问题主要有()
A.水旱灾害加剧B.就业困难,失业问题加剧
C.台风登陆次数增加D.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加剧
有英国学者发表文章称我国重庆为“中国的芝加哥”,是中国数百万农村
人口转移到城市的艰苦努力的缩影。
据此回答86—87题。
86.关于城市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B.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工业化
C.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D.“城市病”是城市化的必然产物
87.重庆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矿产资源匮乏B.山岭环绕,交通不便
C.地处西南的地理位置D.思想封闭,缺乏创新体制
88.GIS的全称是()
A.地理信息系统B.文字处理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D.遥感技术
89.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球表面与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
统是()
A.RSB.GISC.GPSD.数字地球
90.地理信息系统的五大组成部分是()
A.硬件、软件、数据、人员、应用模型
B.电脑、软件、数据、人员、应用模型
C.计算机、数字化仪、扫描仪、绘图机
D.硬件、软件、数据、文字、应用模型
91.地理信息系统()
A.主要是记录地理事物的计算机系统
B.具有空间分析的能力,没有动态预测能力
C.是地图绘制系统
D.是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92.与传统地图相比,地理信息系统的优势是能够了解某地理事物随时间的变化过
程,并分析该地理事物的()
A.历史意义B.位置变化C.发展趋势D.区位特征
93.遥感技术的关键装置是()
A.航空器B.传感器C.胶片质量D.磁带质量
遥感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目的和任务,选用不同的波段和不同的遥感仪器取
得信息。
除地表外,遥感还能探测一定深度的海底和冰层,微波遥感还具有全天候工
作的能力。
据此回答94—95题。
94.上述材料说明遥感技术()
A.探测的范围大B.用途广泛
C.受地面条件限制少D.手段多,获得的信息量大
95.为获取所需的不同信息,完成不同的目的和任务,遥感技术可用()
A.不同的传感器和遥感平台B.不同的运载工具
C.不同的波段和不同的遥感仪器D.不同的电磁波.
96.对农作物进行估产属于遥感应用中的()
A.资源普查B.灾害监测C.环境监测D.军事侦察
97.遥感技术中,用于接收、记录目标物电磁波的仪器是()
A.平台B.传感器C.数据库D.电流测量仪
98.“遥感”就像传说中的“千里眼”一样,具有神奇的功能。
下列关于遥感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A.遥感感知地物时,不直接接触地物
B.遥感技术是遥感信息接收、应用的过程
C.遥感只能感知地面反射相同电磁波的物体
D.遥感获取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