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 1 课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图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294444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98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 1 课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图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 1 课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图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 1 课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图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 1 课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图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 1 课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图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 1 课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图Word格式.docx

《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 1 课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图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 1 课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图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 1 课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图Word格式.docx

B、绍兴

C、上海

D、杭州

第4题【单选题】

以下口号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搭配正确的有()

A、①③④

B、③④⑥

C、②⑤⑥

D、①②⑤

第5题【单选题】

胡适认为:

“五四运动”是一场不幸的政治干扰,它把一个文化运动转变成一个政治运动,使得中国人的“文艺复兴”半途而废。

对此解释最恰当的是()

A、五四运动遭到了北洋军阀镇压

B、五四运动唤醒了中国社会各阶层

C、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D、五四运动体现了爱国奉献的精神

第6题【单选题】

“五四”青年节是为弘扬五四爱国精神而设立。

“五四运动”中提出的口号里最能反映其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是()

A、废除“二十一条”

B、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第7题【填空题】

填空

(1)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______。

(2)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的中央局书记______。

(3)辛亥革命的领导人______。

(4)第一篇短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作者______。

(5)指挥“百团大战”的八路军司令______。

(6)以“师夷长技以制夷”而编著《海国图志》一书的思想家______。

第8题【填空题】

五四运动中,北洋政府被迫罢免曹汝霖、______和______的职务。

第9题【问答题】

阅读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材料二……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

自从有了……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请回答:

(1)以上两则材料反映了一次重要大会的召开,这次重要大会是哪一年在什么地点召开的?

(2)有利于这次大会召开的国际条件是什么?

大会宣告了哪个政党的成立?

(3)这次大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

选举出的中央局书记是谁?

(4)请举出20世纪20年代的一个事例来说明该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第10题【问答题】

1921年7月,一个伟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了。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请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

(2)大革命失败后,为挽救革命,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南昌起义,担任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的是谁?

这次起义有何重要意义?

(3)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请简述遵义会议的意义。

(4)中共七大通过的新党章,把什么思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5)1948年,中共中央作出战略决战的决策,发动了哪三大战役?

(6)陈独秀的晚年是在江津度过的,现陈独秀故居已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毛泽东也曾评价他说:

“关于陈独秀这个人,我们今天可以讲一讲,他是有过功劳的。

”请列举一项关于陈独秀的功劳。

第11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842年8月,清政府议和大臣与英方代表在南京下关静海寺谈判时,英方代表态度凶恶蛮横,动辄扬言开炮攻城,威胁恫吓。

清政府代表昏庸无能,一听到英军要开炮,马上接受了英方的全部要求。

材料二

在巴黎和会上,顾维钧就山东问题作了一次畅快淋漓的精彩发言。

从历史、经济、文化各方面雄辩地说明了山东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阐述了中国对山东的主权,批驳了日本的无理要求,指出“中国的孔子有如西方的耶稣,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发言在代表们的掌声中结束。

材料三

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会议上,很多国家对中国不十分了解,对中国抱有敌意。

针对这种情况,周恩来临时修改了早已准备好的发言稿。

他诚恳地说: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亚非国家不应陷入关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争论,而应团结起来,积极维护和促进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

周恩来的发言,深深打动了与会代表的心弦,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热烈赞扬和拥护。

材料四

材料一中的谈判与哪次侵华战争有关?

最终签订了什么条约?

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代表提出了什么外交要求?

在这一要求遭到拒绝后,中国国内爆发了什么运动?

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次国际会议?

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在这次会议上发挥的积极作用。

根据以上材料和问题指出中国国际地位发生的变化。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伟大的舵手——中国共产党

材料一:

“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效仿,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行得通。

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向学习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孙中山全集》第9卷)中国共产党在寻求救国真理的过程中也逐渐认识到:

中国必须走自己的路。

材料二: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说到:

“边界的斗争,完全是军事的斗争,党和群众不得不一齐军事化。

所谓割据,必须是武装的。

”“土地分配的标准,以乡为分配土地的原则。

……所有乡村中男女老幼,一律平分。

”“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意义。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民族独立和富强的新时代。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从实际出发,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何时何地?

它的诞生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二中的“边界红旗子”指什么?

从此,中国革命踏上了一条什么样的正确道路?

根据材料三,说出:

我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有哪些?

我国进行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上海是我国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具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的历史古迹,今日的上海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并致力于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

上海有关部门决定举办一次“我爱你,东方明珠!

”的主题展览活动

展示一:

屈辱的历史

展示二:

近代化的起步

展示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①6月5日上海工人游行队伍②中共一大会址

展示四:

外交的起点

1972年,时任美国总统的理查德·

尼克松应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邀请,对中国北京、杭州和上海进行的访问,这是美国总统历史上第一次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且尼克松到访北京期间,还在中南海与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会面。

展示五:

开放的窗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1990年开放的______已经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上海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结合材料一展示的图片说说上海是在哪个条约中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

上海见证了中华民族由屈辱到反抗的历史,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从上海开始。

展示二中的江南制造总局是由谁建立的?

图片①反映的历史事件是______,该事件后期斗争的中心由______转移到上海。

此事件中的哪一口号最能体现其性质?

______

图片②事件产生了什么重大意义?

尼克松访华期间,中美两国签署并公开发表了什么文件?

请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国贼曹汝霖等人。

──“五四”运动口号

“在‘五四’运动9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历史,缅怀先烈,进一步弘扬伟大的‘五四’精神,这对于激励广大青年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9年李长春在‘五四’运动90周年纪念上的讲话

从材料一可以看出:

“五四”运动具有怎样的性质?

该材料反映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五四运动发生于哪一年?

结果如何?

90多年来,“五四”运动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请你谈谈“五四”精神包含哪些内容。

第15题【材料分析题】

某中学在第二课堂活动中成立了历史兴趣小组,辅导老师布置了一个探究课题:

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三次伟大革命,实现了三次历史性伟大巨变。

请围绕这个中心搜集资料,设计问题进行探究。

下面是他们搜集到的材料和设计的问题,请你和他们一起进行探究。

翻开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60年的历史,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必须彻底埋葬旧制度。

于是革命党人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和制政府,实现了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然而,这场革命引起的变化毕竟是有限的。

清王朝皇冠落地后,不平等条约没有废除,从农村到城市,很多人家还是把君主当做神来供奉。

在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共产党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取得了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这是中国社会在20世纪实现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实现了第三次历史性巨变,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途。

第一次革命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驱领导的什么革命?

第二次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各是什么?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的标志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和第二次革命面临的共同时代任务是什么?

结合材料一中“然而,这场革命引起的变化毕竟是有限的。

”评价和材料二进行比较研究,你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指出材料三中取得“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我党哪次重大会议为开端?

这次会议作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

请你分别说出领导三次革命的三个伟人。

和“第一次革命”相比,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第二,三次革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独立和富强的主要原因,是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你知道这两次革命中找到的正确道路分别是什么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