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各章节选择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9118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6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各章节选择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各章节选择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各章节选择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各章节选择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各章节选择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各章节选择题及答案.docx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各章节选择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各章节选择题及答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各章节选择题及答案.docx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各章节选择题及答案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章节习题选择题答案

教育学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

2.B【解析】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初生婴儿吸奶是本能反射。

3.A【解析】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

这是教育有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属性。

4.D【解析】教育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社会现象,是一个包含多因素、多层次的整体系统。

构成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5.A【解析】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其中教育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主导性因素。

6.D【解析】利用孔子学院可以传播中国古代儒家传统文化,体现了教育对文化具有传播功能。

7.C【解析】“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二者都否定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8.C【解析】美国教育学家孟禄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9.A【解析】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10.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起源与历史发展。

根据文献记载,中国早在五帝时期已有名为“成均”和“庠”的教育场所,它们是萌芽状态的学校。

夏代已有学校的设置,主要有两类:

“序”和“校”。

11.B【解析】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教育,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因此,首先排除A项。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都属于古代社会的教育,都存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情况,因为奴隶社会早于封建社会,故选择8项。

12.B【解析】隋唐时期的选拔制度是科举制。

它打破了魏晋南北朝以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官吏选拔制度,在我国封建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13.A【解析】(‘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礼乐是“六艺”教育的中心。

14.C【解析】斯巴达教育重视军事体育训练,轻视学术知识。

15.A【解析】封建社会的教育特点有:

教育具有阶级性和宗教性;以“四书五经”等经典为教育内容;官学与私学并存。

双轨制是近现代教育的特点。

16.D【解析】古代埃及开设有职官学校和文士学校,强调“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17.A【解析】教会教育的教育机构主要是教会学校,分为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郊区学校三个层次,教育内容主要是神学和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数、几何、天文、音乐)。

18.C【解析】现代教育的“终身化”是指现代教育不局限于学龄阶段,而是贯穿人的一生,现代教育的改革应该着眼于创造一个适合终身学习的社会,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

“活到老,学到老”体现了这一特点。

19.D【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教育多元化。

教育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

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

20.C【解析】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21.D【解析】题干中的“化民成俗”和“建国君民”都是指治理国家和管理人民,是属于“政治”这个范畴内的概念,这两句话都阐述了政治与教育的关系。

22.D【解析】这句话是说劳心者作为统治阶级,无须从事生产劳动,而劳力者作为被统治阶级,通过生产劳动创造社会财富,供养统治阶级。

这体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的特点。

23.B【解析】经济发展影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教育结构、教育体制等。

一个国家的文盲率、义务教育普及的年限、高等教育普及的程度体现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4.B【解析】题干中所涉及的是教育和经济之间的关系,由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明显作用,可知教育有经济功能。

25.B【解析】根据研究的功能可分为发展性研究、评价性研究和预测性研究。

按研究的目的可分为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

26.A【解析】马克思说: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27.B【解析】题干中的语句是华生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认识,反映了他对环境决定论的经典论断。

28.B【解析】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洛克提出的“白板说”属于典型的外铄论。

29.B【解析】题干所述体现了自然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30.C【解析】题干中的语句是一种比喻,比喻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31.A【解析】“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是美国心理学家霍尔的名言,是他对遗传决定论的经典论断。

32.A【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遗传决定论。

33.B【解析】“成熟势力说”是心理学家格赛尔在“双生子爬梯”实验基础上得出的著名理论。

34.D【解析】“白板说”是外铄论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洛克的观点,反映了他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35.A【解析】由于遗传、环境及教育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36.B【解析】这句话强调了环境对事物的影响,但是如果用在人的身心发展上,则又夸大了环境的作用,因为人还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的身心发展还受到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

37.A【解析】由于先天素质、内在机能、环境及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不同,个体在身心发展中存在着个别差异。

个别差异首先表现在不同儿童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如有的人“少年得志”,有些人则“大器晚成”。

38.D【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技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题干中的内容体现了这一规律。

39.C【解析】长善救失意思是说教书的人,要善于发现学子的错误,并加以纠正和指导,重视因材施教,善于因势利导,将缺点转化为优点。

这体现了在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缺点,使部分机能的缺失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即互补性的体现。

40.A【解析】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41.B【解析】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指导作用。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教育目的的实现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42.B【解析】教育目的的作用主要包括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评价作用。

43.B【解析】社会本位论产生于l9世纪下半叶,其代表人物主要有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赫钦斯、巴格莱等。

44.C【解析】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45.B【解析】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

46.B【解析】“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出自《学记》,意思是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形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人手。

它表达了这样一种治学精神,即教育担负的最大责任不是传承知识,而是移风易俗。

“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意为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

它强调了教育可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体现了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

47.A【解析】教育无目的论是由杜威提出来的,他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明确指出:

“教育的过程,除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

48.B【解析】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卢梭、洛克、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等。

49.A【解析】壬寅学制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并未实行。

癸卯学制是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50.B【解析】癸卯学制是正式颁布并实施的第一个学制,壬寅学制是第一个颁布但并未实施的学制。

51.C【解析】1912年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对旧学制进行修订,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

该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

52.D【解析】1922年,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

53.B【解析】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是: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54.A【解析】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教育实体的出现,意味着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55.D【解析】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

“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56.B【解析】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57.A【解析】“因材施教”是由孔子提出的,而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

58.A【解析】孔子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主张“有教无类”,重视因材施教。

59.B【解析】《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

60.B【解析】“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意为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出自《礼记•学

记》。

61.C【解析】王守仁认为对儿童的教育要“随人分限所及”,量力施教。

“随人分限所及”是指在传授知识时要考虑到不同儿童接受能力不同,知识的难易深浅也应不一样,应传授给儿童所能接受的知识内容。

62.A【解析】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又称《论演说家的教育》)。

63.C【解析】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

64.A【解析】夸美纽斯提出“泛智教育”,强调教育就是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65.B【解析】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是使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第一人,他在《大教学论》中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杜威提出的;赫尔巴特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使教育学走上科学之路;洛克提出绅士教育的思想。

66.D【解析】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是使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第一人,他在1632年出版的代表作《大教学论》被看作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67.C【解析】洛克主张绅士教育。

绅士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代表作《教育漫话》之中。

68.B【解析】《教育漫话》是洛克的代表作,题干中的话就出自这本书。

69.D【解析】赫尔巴特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特点。

70.D【解析】赫尔巴特提出的“三中心论”是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是杜威提出的。

71.A【解析】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形成。

72.A【解析】《论演说家的教育》是昆体良的教育代表作。

73.A【解析】《民主主义与教育》是杜威的代表作。

74.C【解析】《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75.B【解析】布鲁纳提出结构教育学理论和发现法。

76.A【解析】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总结社会主义教育的经验,出版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育学》。

它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77.C【解析】杜威和克伯屈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78.C【解析】克鲁普斯卡娅是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她的代表作为《国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